資源簡介 主題5 大氣的受熱過程與運動班級 姓名 學號【知識梳理】一、太陽輻射物體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 ;物體溫度越低,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 ,太陽輻射是 輻射;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是 輻射。二、大氣的削弱作用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現為 、 以及 。2、平流層中的 主要吸收 ;對流層中的 和 主要吸收太陽輻射中波長較長的 。3、大氣層中的 和 對太陽輻射有反射作用。4、天空呈現藍色,這是由于 和 對太陽輻射有散射作用。三、完成概念圖填空1 2 3 4 5四、熱力環流引起熱力環流的根本原因: 在各地區的分布不均,造成不同地區間的差異。由于不同地區所獲得的 不同,導致地表冷熱不均,引起大氣方向的運動:近地面空氣受熱會膨脹作 運動,近地面氣壓比同高度周圍地區,高空氣壓比同高度周圍地區 。大氣的垂直運動使同一水平面上產生了 差,從而導致大氣 方向的運動:近地面氣流由 (受熱或遇冷)處流向 (受熱或遇冷)處;高空氣流由 (受熱或遇冷)處流向 (受熱或遇冷)處。根據熱力環流形成原理,完成下列填空。熱力環流:由于地面 而形成的空氣環流。它是大氣運動 的形式。五、海陸風、山谷風和城市風1、并用箭頭畫出海陸間的熱力環流示意圖。2、并用箭頭畫出山谷與山頂之間的熱力環流示意圖3、用箭頭畫出城市和郊區之間的熱力環流示意圖。六、大氣水平運動——風(一)氣壓1、氣壓: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即在數值上等于單位面積上向上延伸到大氣上界的垂直空氣柱受到的 。氣壓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地表的變化引起的大氣 變化是導致氣壓變化的直接原因。2、高壓、低壓: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氣由 向 運動,形成了 。★★★氣象上把 的方向確定為風向。★★★3、等壓面:空間中氣壓值 的點所構成的面。(二)大氣水平運動1、風的基本要素(1)方向:由 力、 力和 力三個力共同作用。(2)風速:受 力和 力大小的影響。2、不同受力情況下的風受力情況 風向與等壓線的關系 圖示只受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 垂直等壓線由 壓指向 壓在高空,一般受 力和 力的影響 與等壓線 ,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近地面,受到 力、 力和 力的影響 與等壓線【鞏固練習】(一)大氣受熱過程( )1、臭氧層被譽為地球的保護傘,下右圖中數碼所示的各環節中與臭氧層的保護作用密切相關的是A.1 B.3C.2 D.4( )2、造成新疆地區“早穿皮襖午穿紗”現象的原因是A.白天大氣吸收作用強 B.夜間大氣削弱作用強C.白天大氣削弱作用弱 D.夜間大氣逆輻射強( )3、下列四幅示意圖表示連續四天中白天和黑夜的天氣狀況。該地四天中氣溫日變化最大的是( )4、下圖中的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緯度。圖示天氣條件下,四地中溫差最小的是A.丁 B.丙 C.乙 D.甲( )5、拉薩成為“日光城”最主要的原因是A.海拔高,離太陽近B.旅游業發達,大氣污染少C.空氣稀薄,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少D.緯度高,夏半年白晝時間較長( )6、下列現象中,與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無聯系的是A.有時繁星閃爍的晴夜不如有濃密低云籠罩的夜晚溫暖B.低云籠罩的白天,天空仍比較明亮C.萬里無云的白天,天空呈現一片蔚藍色D.盛夏的白天,陰天不如晴天氣溫高( )7、一般而言,與晴朗的夜晚相比,陰天夜晚氣溫較高。主要原因是A.地面輻射較弱 B.大氣逆輻射較弱C.地面輻射較強 D.大氣逆輻射較強( )8、農村傳統的防御霜凍的做法是傍晚焚燒秸稈放煙。這樣做是因為煙塵與云霧一樣,可以A.增強地面輻射 B.減弱地面輻射C.減弱大氣逆輻射 D.增強大氣逆輻射( )9、深秋至次年早春時節,晴朗的夜晚常常出現霜凍現象。其主要原因是A.大氣的保溫作用強B.大氣對地面的反射作用強C.大氣的逆輻射作用弱D.大氣對地面的吸收作用強( )10、在同一地區,山麓比山頂太陽輻射弱,但氣溫高。主要是因為山麓A.吸收太陽輻射多 B.吸收地面輻射多C.吸收大氣逆輻射多 D.吸收大氣輻射多班級 姓名 學號讀“大氣保溫作用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1、在A、B、C分別表示的三種輻射中,屬于長波輻射的是 ,屬于短波輻射的是 。12、相比而言,圖中 (填字母)輻射的近50%可以透過大氣,而 (填字母)輻射的75%-90%都被近地面的大氣吸收。這表明大氣對 (填字母)輻射吸收的能力強,對 (填字母)輻射的吸收能力弱。13、B1被稱為 輻射,它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圖中 (填字母)輻射損失的熱量。(二)熱力環流( )1、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地區間的海拔差異 B.不同地區間的氣壓差異C.不同地區間的海陸差異 D.不同地區間的冷熱差異( )2、大氣運動最常見的形式是A.海陸風 B.山谷風 C.城市風 D.熱力環流( )3、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是①空氣的上升或下沉 ②大氣的水平運動③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 ④近地面空氣受熱或冷卻A.1234 B.4231 C.4321 D.4132( )4、能用熱力環流原理解釋的現象是A.晴朗天空呈蔚藍色 B.人造煙幕防御霜凍C.濱海地區的海陸風 D.春季多沙塵天氣( )5、右圖為“北半球近地面冷熱不均引起的等壓面變化狀況示意圖”。圖中氣壓最低的點是A.1 B.3C.2 D.4( )6、如右圖所示,將電爐通電,可以模擬熱力環流。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A、B兩紙片的偏動方向是A.A、B都向左偏B.A向右偏,B向左偏C.A、B都向右偏D.A向左偏,B向右偏( )7、右圖所示的熱力環流A.出現在白天 B.此時海洋高空為低壓C.此時近地面為低壓 D.出現在夜間( )8、讀右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在2地布局水泥廠比1地更合理B.市區氣壓高于郊區C.在1地建設綠化帶比在2地更合適D.市區氣溫高于郊區( )9、浙江新安江水庫建成于20世紀50世紀末。若在該水庫旁邊建一個度假村,下列四幅圖中能正確反映水庫與度假村之間風向的是A.1 4 B.3 4 C.2 3 D.1 2( )10、右圖表示因為冷熱差異引起的大氣運動,圖中S代表地面,箭頭代表氣流方向。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氣溫值G>H B.氣壓值H最高C.G為市區,H為郊區 D.H處比G處易出現陰雨讀“北半球某地的氣壓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1、甲、乙、丙、丁四地氣壓的大小差異關系為 。 12、在圖中用箭頭標出環流模式。 13、甲、乙兩地中氣溫較高的是 地,其對應的天氣狀況常為 天氣,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 地。(三)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1、有關風的敘述,正確的是A.大氣的運動即是風 B.風向就是風吹來的方向C.風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D.地面的冷熱不均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2、影響近地面風速的力是A.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B.地轉偏向力C.水平氣壓梯度力和摩擦力D.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 )3、只影響風向而不影響風速的力是A.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 B.水平氣壓梯度力和摩擦力C.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 D.地轉偏向力( )4、海上的風力往往比陸地上的風力大。原因是A.海上的溫度差別大于陸地 B.海上的氣壓梯度大于陸地C.海上的摩擦力小于陸地 D.海上的比熱容大于陸地( )5、在實際大氣中,近地面的風向與等壓線有個交角。這主要是由于A.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B.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與摩擦力的共同作用C.水平氣壓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D.水平氣壓梯度力與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6、假設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氣壓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內,風速及風向的變化情況是A.風速增大,風向與等壓線的交角減小 B.風速增大,風向與等壓線的交角增大C.風速減小,風向與等壓線的交角減小 D.風速減小,風向與等壓線的交角增大( )7、下列風向示意圖中(氣壓單位:百帕),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風的可能是( )8、下列風向示意圖中(氣壓單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風的可能是( )9、關于氣壓、海拔和氣溫三者關系敘述,正確的是A.氣壓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B.同一海拔高度上,氣溫高則氣壓高C.空氣總是由氣壓低的地方流向氣壓高的地方D.同一海拔高度上,氣溫高則氣壓低( )10、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模擬A.溫室效應 B.海陸熱力性質差異C.熱力環流 D.風的形成讀“風的形成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1、該圖表示 (近地面或高空)風向圖,判斷依據是。12、此風位于 半球,判斷理由是 。13、圖中的a表示 力,b表示 ,c表示 力,d表示 力。14、圖中A、B兩地中,風速較大的是 地,原因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