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 選用材料——高考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1、材料典型,論證有力(1)引述事例,應注意事例與觀點本質的高度一致。達到這項要求,需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必須明確自己主張什么,贊成什么,反對什么;二是弄清事例的本質,進而判斷它與觀點的關系是相同、基本相同、有一定聯系還是沒有聯系,選擇本質內涵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材料入文,剔除那些有一定聯系和沒有聯系的材料。例: 文字精巧在乎運用之匠心,千古名篇皆為創新結晶。想當年,滕王閣重修,王勃援筆立就,旁征博引卻無一句直接引用,點化名句使《滕王閣序》流傳千古;瑯琊山有亭新建,歐陽修以其別號“醉翁”來命名,獨具匠心讓《醉翁亭記》傳誦一時;岳陽樓新修,久慕洞庭美景的范仲淹思接千里,根據洞庭湖“朝暉夕陰”之情境獨創,揮筆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句,不落俗套,格局甚高。傳世佳作,無非是借點化之力,寫出創意,創出新境而已。(一考生《借點化之力,抵創新彼端》)文段中心是“文字精巧在乎運用之匠心,千古名篇皆為創新結晶”,論述部分引入王勃寫《滕王閣序》、歐陽修寫《醉翁亭記》、范仲淹寫《岳陽樓記》三例,從不同的角度談藝術創新的意義,最后以“傳世佳作,無非是借點化之力,寫出創意,創出新境而已”作結,有力證明了本段觀點。(2)引用名言,應注意名言的思想內涵與所證明觀點的一致。達到這個要求,先要做到兩個理解:一是準確理解觀點中核心概念的內涵,二是理解名言警句的整體含意。而后,判斷兩個內涵的關系,選擇恰當的名言入文。例:“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唯有創新能助吾中華跨越發展。眾多青年夤夜寒窗,攻堅克難,以創新鑄就祖國科技先進的脊梁——“神舟”飛天,“鵲橋”傳情,“祝融”探火,“嫦娥”奔月,“羲和”逐日,“北斗”指路……發射艙內,是意氣風發的指揮員沉穩號令;空間站中,是英姿颯爽的景海鵬、王亞平等航天員采配數據……“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星辰大海在創新青年的努力下一步步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青年朋友,讓我們以創新為筆,書錦繡華章,助力國之跨越,再跨越。(一考生《冀以吾輩青年,助力國之跨越》)文段主旨是“唯有創新能助吾中華跨越發展”,考生論述過程中除了采用大量時新素材,還引入名句豐富論證內容。段首以“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為提出觀點造勢,段中以“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強化段旨——名句內涵均與“創新”有直接關聯。2、突破常規,用例新鮮作文用例應避免使用常見、常用的舊材料,從現實生活中選取具有濃郁生活氣息和時代感的新鮮材料,如國際聯合抗疫、文化交流融合、單邊主義危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感動中國人物”故事、共和國英雄、航天英模等。例:萬里征程,矢志不渝,跨越驚濤駭浪。一百年長歌未央,九萬里風鵬正舉。嘉興南湖的驚濤駭浪,打不翻革命先驅的載夢紅船;雪山草地的峭壁沼澤,擋不住紅軍戰士的前行腳步 多少英雄前赴后繼,始贏得中華民族從隱忍苦斗到昂首站立的跨越!新時代,當將目光投向蒼穹,我們再次被中華兒女的成就震撼——“神舟”飛天,“祝融”探火,“嫦娥”登月,“天宮”遨游,“天問”問天,“藍鯨”探海 發射,入軌,著陸,九天探夢,一氣呵成;追趕,齊跑,領跑,不斷跨越,實現超越!——無盡深藍上,畫上一道道絢麗的中國紅!“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朝著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偉大目標,繼續跨越前行!(一考生《華夏揚帆萬里浪,跨越不止創輝煌》)文段在選用材料方面的“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包裝歷史材料,引入紅色故事時,運用比喻、比擬、排比等手法,用新的語言形式使歷史材料煥發新的光彩;二是緊跟時代腳步,選取時新材料——“神舟”飛天,“祝融”探火,“嫦娥”登月,“天宮”遨游,“天問”問天,“藍鯨”探海……選用的材料如三春之花,爭奇斗艷。三、同類疊加,形成合力同類疊加,即圍繞同一個話題、觀點、主旨,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將內涵、傾向一致的同類人物、事件、事物等有機組合在一起,使之同類互補,相得益彰,從而形成強大的論證合力的論證方法。運用此法,不僅可以使文章內容豐富、主旨深刻,而且能夠增強說理的氣勢,加大視覺沖擊力,達到加深讀者印象之功效。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煙火氣是安心恬蕩、超然物外的淡泊。歲月本長,而狹者自促;天地本寬,而庸者自擾。世事倥傯,在熙攘喧囂的人潮中,我們不妨放下身外之物,在煙火氣中追尋內心的平淡清歡。何不學蘇子瞻豁達超脫,攜“一點浩然氣”,感“千里快哉風”?何不學李太白云游四海,“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何不學劉禹錫安居陋室,享“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之暢快 “心無物欲,即是秋空霽海;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吾輩青年當以淡泊之心,在煙火氣中追尋“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清歡。(一考生《人間至味是清歡》)為了闡述“我們不妨放下身外之物,在煙火氣中追尋內心的平淡清歡”這一觀點,考生列舉了蘇軾、李白、劉禹錫的名句,這些名句時代不同,內涵側重點有別,因此讓人覺得豐富而沒有堆砌之嫌。本段采用的是同類名句疊加的方法,此外還有同類事物、同類事件、同類人物的疊加。四、異質對照,論證有力異質對照,就是通過對不同類型或性質的人物、事件等進行組合對照,或正反對比,或互相映襯,從而更加鮮明、有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論證方法。例:劉向說:“義死不避斧鉞之罪,義窮不受軒冕之服。”道義是立人之本,理想之靶心。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有雄心壯志,更要確保我們所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這就要求我們用道義來衡量自己,規范自己。“五輪春秋漫歸途,十載風雨兩彈成。”“兩彈元勛”錢學森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后毅然放棄優渥的待遇,沖破美國的重重阻撓,回到祖國,為祖國的核事業奉獻一生,時至今日我們依舊感動于他的愛國情懷;而同為中國留學生的林燁卻在學成后幫助美國主持研發洲際導彈,為個人利益拋棄國家,被人唾棄。可見,如果沒有道義的引領,理想不能稱之為理想,借理想之名行損人利己之事的人終被人民唾棄。(《修身擔道義,行動鑄理想》)文段采用異質對比法引入材料,使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一是材料性質應為相對、相反的,如此才能對比鮮明;二是兩則材料有明確的對比點,如此才能聚焦一點,論證有力。文段采用異質人物對照法引入素材,先講錢學森沖破美國的阻撓,為祖國奉獻一生,再寫林燁幫助美國研發洲際導彈,拋棄國家人民,先正后反,對比鮮明。考生引入性質相反的人物時聚焦于“用道義來衡量自己,規范自己”這個關鍵點上,充分強調“道義”在追求理想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五、引述名言,增強底蘊“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把久經歲月磨煉至今仍放出奪目光彩的古詩文名句自然地鑲嵌于作文中,能增加文章的思想內涵和語言文采,所選詩文名句也能成為文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例:九層高臺始累土,夯實基礎起高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礎是高樓的支柱,是一切宏圖偉業的根本。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寫道:“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倘若無穩固之根基,高樓大廈也不過是空中樓閣。正如著名哲學家尼采曾言:“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唯有腳踏實地,夯實“本手”,如泰山不讓土壤,河海不擇細流,如水擊三千里,才能為“扶搖而上”的“妙手”打下基礎。(一考生《強基以臻妙,固本免落俗》)考生為了證明基礎對發展的重要意義,引用了老子、魏征、尼采等中外名人的名言,闡述意義,證明觀點,彰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六、材料創新,煥發光彩琢璞而為玉,點石而成金。常用材料如果能以創新的形式、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呈現,亦能為文章添彩,使文章增值以及具有更高層次的表現力。(1)創造細節法。以傳統素材事實為基礎,大膽想象,創造出情感化的細節,讓傳統素材的枝條上長出創新的嫩芽。例:語言演繹生命。冷月高懸,夜色如水,貝多芬忍受著失聰的痛苦,音符跳躍在他的指尖上,奏出不屈服于命運的交響曲;一盞油燈,漫漫長夜,司馬遷終著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酷刑雖剝奪了他的尊嚴,卻不能削減他身為大丈夫的骨氣;在荒蕪的園子里,飽嘗病痛折磨的史鐵生學會了接受苦難,因為“人類的全部劇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笑嘆“死與你我從不相干”的他終成一代大家。譜寫華章,整理史籍,追尋真理,哪一種不是生命的真諦 而他們,不正通過各自的語言演繹精彩的人生嗎 (《最美不過語言》)“冷月高懸”“一盞油燈”“在荒蕪的園子里”三個形神兼備的細節,既寫景,又襯人,既寫夜色的寂靜,又顯人物的孤獨。細節的創造性植入,使這三個老材料,具備了形象化、情感化特點。(2)排比濃縮法。將濃縮的系列材料與排比句式相結合,將材料的豐富性與語言的整齊美相結合,追求不容置辯的說理效果。例:這最高一重,便是“自成一家,獨樹一幟”。“作計隨人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我們不僅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還要成為新一代的巨人,這便是創新。創新,是最難的也是最少見的。敢站出來否認“地心說”的,只有哥白尼;能發現青蒿素的,只有屠呦呦;能培育出雜交水稻的,也只有袁隆平。能走進第三重境界的人必定經歷過不少磨礪,能從這里走出的人必將被世人銘記。(2022年高考一考生《成長三境界》)考生為了闡述創新“自成一家,獨樹一幟”的高境界,采用排比濃縮之法引入哥白尼、屠呦呦、袁隆平三人的典型論據,并綜合評價其價值與意義。同時,語言也富有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文章的優美是由一則則材料按文意巧妙地聚合而實現的。寫應試作文猶如建造一座大廈,這座大廈要建得雄偉壯觀、金碧輝煌,建筑師就必須具有識材、選材、用材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正好體現了一個人的才識水平。如果這個建筑師才識高超,選擇的是高質量的新產品,將材料組合得天衣無縫,那么別人就會由衷佩服;相反,如果這個建筑師才識平庸,選擇的是低劣產品,組合得漏洞百出,別人只會不屑一顧。應試作文的比拼其實就是才識的比拼,沒有卓異的才識,就不會有滔滔不絕的文思,就不可能選好材料,用好材料,寫好優美的文章。材料是為證明觀點服務的,無論是詳是略,是理是事,能夠充分證明文章觀點的才是最好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