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 審題立意訓練——高考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中國奧運軍團既有如潘展樂、鄭欽文等健兒創造歷史突破,也有鞏立姣、石智勇等老將遺憾未能蟬聯冠軍。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會見奧運中國體育代表團時說:“我們不以勝負論英雄,同時英雄就要敢于爭先、敢于爭第一。”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人才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叫“正確型人才”,另一類叫“優異型人才”。“正確型人才”專注于怎么把事情做“對”,“優異型人才”專注于怎么把事情做“好”。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里,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國家的興盛與衰亡,往往決定了個人命運的走向。“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那種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壯懷。那種以百姓之心為心、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就來自那個叫作“家”的人。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請據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4.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人生難免有失意之時:身處困頓、遭受挫折、被病痛折磨等。但詩人荷爾德林說:“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杜甫顛沛流離,吟哦“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蘇軾被貶黃州,高歌“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孟晚舟羈押千日,堅信“如果信念有顏色,一定是中國紅”……古往今來,很多人都曾經歷了人生的“失意”,卻反而成就了他們“詩意”的人生。上述材料能給追求人生價值的當代青年以啟示,如何看待人生的“失意”與“詩意” 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淮南子》有言:“善泅者溺,善騎者墮。”優勢有時候也會成為陷阱,讓我們失去一些其他的東西。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跳高是由有節奏地助跑、單腳起跳、越過橫桿落地等動作組成,以越過橫桿上緣的高度來測算成績的比賽項目。跳高是運動員征服高度的運動項目,是人類不屈不撓、勇攀高峰的象征。也有人稱跳高是一個失敗者的運動,因為每次比賽,運動員在跳過這個高度以后,還要向新的高度挑戰,直到跳不過去為止。以上材料中,人們看待跳高各有各的見解,引發人思考。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7.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材料一:人生啊,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旅程。——梁曉聲《人世間》材料二:人往何處去,路從何方來;林中多歧路,殊途可同歸。——無名氏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選擇角度,確定立意,寫一篇文章。要求: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現實生活中,無論遭遇什么不利的處境,我們總還是期盼和追求美滿幸福的結局。那么為什么還要有《祝福》《雷雨》《哈姆萊特》《紅樓夢》這樣的悲劇作品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感悟?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抄襲,不得套作;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得寫成詩歌;字數不少于800字。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唐朝宰相韓混曾擔任三吳長官,對于任用的幕僚都能根據才干安排適當的職務。有一次,他在家中接待一個前來求職的年輕人,此人看上去不善言談、不懂世故,脾氣還有些古怪。一旁的介紹人感到非常尷尬,覺得這個年輕人不會被看中。不料,韓混卻留下了這個年輕人。因為韓混從這個年輕人不通人情世故的短處中,看到了他鐵面無私、剛直不阿的長處,于是任命他為“監庫門”。年輕人上任后,果然不出其所料,恪盡職守,庫虧之事極少發生。馮夢龍在《智囊》中點評:“用人如韓混,天下無棄才,無廢事矣。”以上內容對你有何啟示?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材料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材料二:我們要有脆弱性……你可能會認為脆弱就是軟弱,很難贏得他人的信任。但實際上,在每一段關系中,每一次談判中,為了取得任何有意義的進步,總有人會先放下防御,然后其他人也會跟著放下。讓那個人成為你。——Maria Ressa《哈佛大學畢業演講》清華大學摘取《易經》名句作為校訓,強調“自強不息”,哈佛大學Maria Ressa在今年的畢業演講中,卻強調我們要有“脆弱性”。這引起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有人說,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①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文化生命體具有自然生命體一樣的生存本能,即能夠不斷地吸收、融合、創新、傳播,從而在釋放能量、承擔社會功能的同時,為自身生存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請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文化生命體”的理解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對話是面對面的交流,參與者都會產生變化。和諧的對話,可以實現信息交換、經驗共享;可以提供辯論機會,相互碰撞;可以促進溝通,達成和解與共識……生活就其本質來說也就是對話,世界也是。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桌子上擺放著花瓶、泥人和籃球,歲月靜好。一陣大風刮來,這三樣東西墜落到地上。花瓶不出意料的碎了;泥人,被摔成了泥,但可以重塑;籃球充滿活力地彈跳起來。上述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人生充滿變量,社會紛繁變化,當“風”起時,我們應如何面對?請整體把握材料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思考。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尚書》說:“滿招損,謙受益。”驕傲自滿本為“加”,結果卻是“落后受損”,實為“減”;謙遜虛心本為“減”,但結果是“進步受益”,表現為“加”。可見,加有時意味著減,減則是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以上論述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自媒體時代的來臨,讓更多人有了發出聲音、表達觀點的可能,公眾可以從更多視角了解事態發展和各方觀點。那么,我們是不是離真相越來越近?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材料一:敘拉古城(阿基米德的家鄉)被攻破之后,一位羅馬士兵闖進阿基米德的居室。當時,他正在沙堆上研究一個幾何問題。殺紅了眼的士兵高聲喝問,沒有得到答復便拔刀相向,沉思中的阿基米德只叫了一聲“不要踩壞了我的圓”,便死在羅馬士兵的屠刀之下。材料二:孔子被圍困在陳蔡兩國之間,糧食供應斷絕了,跟隨孔子的弟子很多都餓得直不起身。此時的孔子仍然講禮誦詩,琴聲不斷。子路向孔子抱怨說:“君子也有走投無路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安于走投無路的困境小人面對此種困境就會胡作非為。”以上材料引發了你什么樣的思考?請據此寫一篇作文,表達自己認知和感悟。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相馬、賽馬、養馬”是人才選拔培養的三種說法。“相馬觀”認為選拔人才最重要,因為只有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才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賽馬觀”認為選拔人才不能僅靠印象和經驗,要像賽馬一樣,讓大家在實際的崗位上競爭,最終脫穎而出的才是人才。“養馬觀”認為人才投資才是最具價值的投資,要取得持續發展,保持持續競爭力,就要做好內部人才培養。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及解析1.解析: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第一段列舉了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成功和失敗的例子,第二段引用習總書記的話評價奧運健兒們的表現,主要是對總書記的話進行辯證的分析:不以勝負論英雄,奧運健兒的拼搏努力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那些老將,雖未能蟬聯冠軍,遺憾退場,亦不失英雄本色;后一句強調英雄的本質就要有敢于爭先的精神,以此來勉勵奧運健兒要為國爭光。其實不僅僅是針對奧運健兒,對我們每個人尤其是青年學生來說這種勇爭第一的英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凡事爭一爭,對于自己是一個證明自己的過程,爭成功了,就能證明你的實力。即使失敗了,也不以勝負論英雄。這個題目對成功的界定不在于結果怎么樣,而在于要有拼搏、努力、敢于多先的精神,要有勇爭第一的精神,這也是我們在審題的過程中要明確的重點。具體寫作時,考生可以簡單引述材料,提出觀點勇爭第一。接著,結合材料分析奧運健兒不管是否拿得金牌沒有,都是值得肯定的英雄,因為他們身上體現一種敢于爭先的精神。然后,結合具體事例,分析勇于爭先的精神價值和意義。最后,總結觀點,新時代青年,當奮勇爭先,努力奮斗,做充實的自己,綻放最美的青春之花。立意:(1)勇于爭先,創造精彩。(2)勇敢拼搏,超越自我。(3)人生在于不設限。(4)卓然不群,敢于爭先。2.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審題: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共兩句話,關鍵詞為“正確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也是一道典型的二元關系型作文題。“正確型人才專注于把事情做對”,“優異型人才”專注于把事情做“好”。對,是有標準的;好,是沒有標準的。所以,正確型人才有模板,優異型人才無標準;正確型人才可以培訓,優異型人才需自己感悟;正確型人才講穩定、講專業、講標準,優異型人才講風險、講創新、講藝術;正確型人才的價值由短板決定,優異型人才的價值則由長板決定;正確型人才決定了組織、企業、學校的下限,優異型人才決定了我們的上限。寫作要思考“對”與“好”的內涵與本質,體現“正確型人才”和“優異型人才”的辯證關系。可以看出,做對是做好的前提,所以“正確型”人才是基礎,優異型人才是發展。理想狀態下,我們既應當是正確型人才,又應當是優異型人才。世界的大趨勢是越來越同質化,昨天的風格可能是今天的標準。但是作為個體,你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異質化,找到自己的那一點點與眾不同,所以每個人應該在成為“正確型人才”的基礎上,努力成為“優異型人才”。具體寫作時,考生可以簡單引申材料內容,提出觀點:在正確型人才基礎上,努力成為優異型人才。接著分析正確型人才和優異型人才的特點,并結合具體的人物分析這些特點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然后再分析正確型人才和優異型人才的辯證關系,指出前者是基礎,后者是發展,要在正確型人才的基礎上,努力成為優異型人才。最后,不管成為哪種類型人才,都要積極求新求變,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實現個人價值。立意:(1)在正確型人才基礎上,努力成為優異型人才。(2)做事不僅要做對,更要做“好”。(3)以正確標準為基,求新求變,展現個人價值。3.解析:審題立意分析(1)確定核心概念分析材料,提取兩個關鍵詞---“家”和“國”,因此題為二元作文題。②確定概念內涵“家”是什么 家是個人和家庭。“國”是什么,“國”是社會、民族和國家,兩者的關系是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2)確定概念外延由家到“個人命運”,由國到“國家興衰”,兩者休戚與共。(3)文體選擇上,既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議論文,不論何種文體,文體特征一定要明確。4.解析:審題: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題。材料第一句解釋了何為“失意”,“身處困頓、遭受挫折被病痛折磨”;接著以荷爾德林的名言引出“詩意”,再舉例說明如何從“失意”到“詩意”。從杜甫、蘇軾、林則徐到孟晚舟,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經歷過人生的“失意”。杜甫顛沛流離、蘇軾被貶黃州、孟晚舟被非法羈押,雖然“失意”的類型不同,但起因卻是一致,源于心中堅守的那份家國大義。“古往今來,很多人都曾經歷了人生的'失意’,卻反而成就了他們'詩意的人生”,這是材料的關鍵句,集中體現了材料的內涵,里面包含了“失意”與“詩意”之間的邏輯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講,“失意人生”成為“詩意人生”的前提條件。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將“失意人生”過成“詩意人生”,其中既有個人的性格、胸懷等原因,更有其對理想、信念的堅守或者源于對國家的愛與信任。構思行文,不要片面地僅談“失意人生”或“詩意人生”,因為題干已經明確要求考生在作文中圍繞二者之間的關系展開論述。具體構思,考生要結合自身實際,當代青年追求人生價值,應追求崇高的人生價值,即要為國為民,心中懷有大義。另外,追求人生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種種“失意”,青年人要有勇于面對、戰而勝之的勇氣,要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后”,“柳暗花明又一村”。參考立意:(1)正視“失意”終得“詩意”,(2)沒有“失意”的霜寒,哪得“詩意”的芬芳?(3)心中有家國,“失意”亦“詩意”。5.解析:本次作文題以《淮南子》中的一句話作引,意思是“擅長游泳的人容易淹死,擅長騎馬的人容易摔下”,啟示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優勢而過于自信,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風險。考生審題時可以對材料逐層解析:(1)優勢可以指向哪些內容?優勢既可以指向個體的天賦、技能、經驗、教育背景等,也可以指向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等優勢,也可以指向一些更具體的情境,小到下雨天手里的一把傘,大到一場戰役的軍備實力,是得天獨厚的條件或不懈努力的結果。(2)為什么優勢有時候也會成為陷阱?我們失去的東西是什么?人在占據優勢時,容易喪失對個人處境的理性判斷,最終因自己的疏忽大意、驕傲自滿而導致失敗或災難,這便是所謂的“優勢陷阱”。(3)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優勢?對待優勢要思辨看待,人需要努力建立自己的優勢,但一旦擁有優勢,仍然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擁有理性判斷的頭腦,莫讓優勢成為思維認知的盲點和成功時臨門一腳的絆腳石。參考立意:(1)警惕優勢陷阱,常懷審慎之心。(2)善用優勢莫自負,謙虛前行方安然。(3)莫讓優勢蒙雙眼,突破自我消盲點。6.審題: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材料的核心是對跳高的不同看法,抓住材料關鍵詞,一種看法認為跳高是“征服高度”,象征人類“不屈不撓”、“勇攀高峰”,這是從跳過過程的角度對跳高加以肯定,跳高過程中展現了敢于挑戰的精神。另一種看法認為跳高是“失敗者”的運動,這是從跳高結果的角度來看待跳高,對所有的跳高運動員而言,跳高成績永遠只屬于過去,取得成績后,就需要向下一個目標發起挑戰。在材料中,并沒有對具體的每個看法進行褒貶評論,審題是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的分析上,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看法其實可以統一于跳高這一項目中的,就跳高過程而言,當然需要不屈不撓、勇攀高峰,當已經跳躍過去,自然不能躺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應該朝著下一個目標前行,就是在這樣不斷地征服當前目標和挑戰下一個目標中,運動員變得更高、更強。注意題目引導語的暗示,“人們看待跳高各有各的見解”,“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就在提醒考生把對跳高的不同看法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分析人們看待問題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思考。還應當結合時代背景、青年成長等方面進行思考,在寫作中賦予其更深刻的社會意義。論述要全面深刻,體現出思辨性色彩,不要在作文中呈現出一種厚此薄彼,或者非此及彼的簡單化思維。行文構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觀點,如用跳高的方式去觸碰人生的高度。接下來從怎么辦的角度展開論述,一、設定目標,鎖定目標,給自己設定一個跳起來可以達到的目標,堅定前行。二、敢于超越,永不止步,在完成后上一個目標后,再一點點升高,去超越之前設定的目標而達到新的高度。三、勇于行動,頑強拼搏,不能缺少為目標而不懈的拼搏較勁,用行動架起理想與目標之間的橋梁。立意:(1)跳高有極限,人生不設限。(2)努力跳一下,收獲會更大。(3)難以取舍時抬起頭看看遠方,勇敢大膽地鑒別判斷。(4)生活伴隨著成功與失敗,人生有無數種可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7.解析: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本次作文題目給出的兩則材料,分別來自梁曉聲的《人世間》和一首古語。兩則材料共同圍繞“人生旅程”這一主題展開,從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生的復雜性和多元性。材料一“人生啊,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旅程”強調了人生的平凡和普遍性,每個人都在經歷著自己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無論社會地位如何,最終都將歸于塵土。這一觀點鼓勵我們以一種平和的心態看待人生,珍惜每一個平凡而真實的瞬間。材料二“人往何處去,路從何方來;林中多歧路殊途可同歸”則突出了人生的多元性和選擇性。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面臨著無數的選擇和可能,每條路都可能通往不同的方向,但最終,無論我們選擇哪條路,都有可能達到相同的目標或境界。這一觀點強調了人生的靈活性和包容性,鼓勵我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同時也尊重他人的選擇。立意參考(1)人生的普通與非凡:從人生經歷的平凡性與不凡之處著手,闡述即使是平凡的人生也可以因其真實與真誠而變得非凡,每個人的故事都有其獨特之處,都值得被尊重和銘記。(2)多元路徑與共同目標:探討人生道路的多樣性和目標的統一性,強調在追求個人夢想的同時,也要關注社會的共同目標和價值,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3)選擇與責任的平衡:分析在人生旅程中,我們如何平衡個人的選擇與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強調在追求自我實現的同時,也要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4)追求內心真實的旅程:強調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應該堅持自己的內心真實,不被外界所左右,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和信仰,實現自我價值。(5)旅程中的困難與挑戰:探討人生旅程中不可避免的困難和挑戰,以及如何面對和克服這些困難,實現自我成長和超越。(6)殊途同歸的人生智慧:闡釋“殊途同歸”的人生哲理,強調雖然每個人的道路不同,但最終都能達到相同的境界或目標,這種包容性和靈活性是人生的智慧所在。(7)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強調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標,勇往直前,不畏艱難險阻,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8.解析:材料有兩組相對概念,一組是“現實生活”和“藝術世界”(“文學世界”),另一組是“和美人生”和“悲劇”。“我們”將兩種看似矛盾的認識統一到自我身上,意在提醒學生寫作時從自我入手,將對“現實生活”“藝術世界”和“和美人生”“悲劇”這些概念的認識統一在自我這一維度下,引導學生思考,作為十七八歲的孩子,如何在探究悲劇價值的過程中,提升對社會生活和自我的認知,汲取經驗和營養,從而豐富并成長自己。比如,《祝福》引導我們觀察與批判,比如《哈姆雷特》讓我們擁有良知與悲憫的情懷。“和美人生”是既指和諧美滿的人生,也可以指一種理想的精神狀態、精神境界。“悲劇”是戲劇的類型之一,是對過往現實生活的藝術再現,記錄了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展現了人類社會美和丑的斗爭經歷,表達人類對美永恒的追求。寫作時,如果說寫出悲劇的價值(藝術的反應社會生活)是合格的作文,寫出悲劇對于人生的價值可以提高一個層次,那么好的作文一定要寫出悲劇與和美人生深層關系:悲劇和人生之間可以是目的關系,即需要悲劇作品是為了追求和美人生;可以是條件關系,即閱讀悲劇作品才能更好地追求和美人生;可以是對立統一關系,即閱讀悲劇與期盼和美人生都是為了尋求真善美。具體來說:(1)悲劇預示著追求和美的過程是曲折的,悲劇性作品提醒我們要珍視當下的幸福與美好。我們想要追求和美的人生旅途,但并不意味著追求的過程一定是和美的。悲劇性作品以其深刻的描繪,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脆弱與過程的艱辛,也提醒我們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與和諧,對生活中的每一刻要充滿感激與敬畏。(2)悲劇預示著和美不是人生的常態,悲劇性作品能讓我們從中汲取經驗和智慧,激發我們面對困境的勇氣。悲劇是社會歷史的真實寫照,悲劇性作品以其獨特的方式展現了人類在困境中的掙扎與抗爭,說明伴隨著對和美的追求,美與丑的斗爭是始終存在的。這些作品讓我們明白,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和挑戰,我們也不能放棄希望與努力。同時也鼓舞我們積淀有益的經驗,堅定對和美人生的追求。(3)悲劇預示著和美的內涵是豐富的,悲劇性作品深化我們對人性的理解,給予我們精神熏陶。悲劇性作品展現了人性的復雜與多面性。它讓我們看到,在困境與不幸面前,人性既有脆弱與無助,也有堅強與勇敢。這些作品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認識自己與他人,理解人性的光輝與陰暗,從而更好地加深對和美的認知,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立意參考:(1)敬畏悲劇崇高自我(2)在悲劇中汲取前行的力量(3)悲劇有人生人生無悲劇(4)讓悲劇成為人生的一部分(5)以悲劇之光照亮自我(6)悲劇之光:照亮自我認知的深邃之路(7)以悲劇“裝點”人生9.解析:這是一道記敘類材料作文題。材料涉及兩個人,韓混和求職的年輕人:前來求職的年輕人缺點明顯,但仍被韓混發現優點,并安排適當的工作。由此分析文章要討論的是韓混的知人善用,任人唯賢,注重細節、善于觀察等方面。對此,寫作時,可以圍繞慧眼識人才,大度舉薦人才等角度去展開,首先可以論述其重要性,比如借助伯樂識別干里馬;武則天贊嘆政敵駱賓王的才華橫溢;梁啟超為國學院推薦陳寅饹;賀知章推薦李白給唐玄宗等例子加以輔助。而對于如何發現人才,則可結合材料中善于觀察、注重細節等方法去展開。最后,則可說明,古人的“用人之道”,對當今我國社會的發展仍具有啟示意義。然后,結合當今社會發展來談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中如何“待人”,如何“用人”,如尊重人才,盡可能敞開進賢之門,讓有真才實學者脫穎而出,還要放手使用,給他們創造一展所長的舞臺等。立意:(1)識才有術,務得其道。(2)用人之長,不求全備。(3)發現才干,知人善用。4.善于觀察,發現優點。10.解析: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材料一借助梁啟超先生在清華大學的演講,點明了清華大學校訓的來源。校訓里,“自強不息”要求清華學生具有奮發圖強,勇往直前,爭創一流的品格。“厚德載物”要求清華學生具有團結協作,嚴以律己,無私奉獻的精神。由此可見,清華大學校訓中強調的“自強”蘊含的是個人的奮斗精神、修身意識。而材料二中Maria Ressa所強調的“脆弱”則是針對人際關系而言。在常人看來,“脆弱”聽起來像是“勇敢”的反義詞。但材料中所闡述的“脆弱”的含義,是能夠卸下堅硬的外殼,以柔軟的一面去迎接他人,以開放的心態迎接不確定性和風險,從而展開真誠的對話與溝通。由此可見,本試題旨在引導考生從“自強”與“脆弱”兩個角度思考人生。自強與脆弱看似矛盾,但其實并不矛盾。自強是一種向內的人生追求,強調自我勉勵,奮發圖強,不斷完善自己;脆弱是一種向外的人性思索,鼓勵放下防御,放下自我,以愛、善良等美好而脆弱之物,與他人建立起真誠的聯系。考生可結合現實生活,辯證思考二者關系,談談自己的見解。行文中,考生需立足概念分析,首先結合材料闡釋清楚自己所論述的“自強”與“脆弱”的真實內涵,然后再以因果分析作為論述主體,先說明我們在個人追求上為何要強調“自強”,指出自強不息精神對我們的激勵作用。然后可由此引入對人際關系的思考,可先舉例說明個人過于“堅硬”對人際交往的壞處,然后再說明,我們要學會適當地放下防御,放下自我,用真誠柔軟的心與他人相處。立意:(1)以堅強立己,以柔軟化人。(2)自強不息以奮進,卸下防御以納諫。(3)脆弱并非軟弱,而是堅強的另一種解釋。11.解析:限制性:1.真實情境的限制。材料共三句話,第一句以并列對舉的方式點出人們認識事物價值的兩種對立的現象,“有人說,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不盡如此”代表不完全反對。這是題目提供的真實情境,意在引導考生思考,什么是“事物的價值”?如何認識“事物的價值”?認識“事物的價值”與時間的關系?核心概念是“事物的價值”,時間與價值的關系是作文立意的原點。第二句是對寫作主體的角色定位。第三句是要求,提示考生扣住關鍵詞來思考。考生可以選取一個角度說開去。2.典型任務的限制。“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第1句話要求考生針對材料中的兩個對立觀點表達看法,思考“事物的價值”及認識“事物的價值”與時間的關系。兩個“你”強調作文必須有主體意識,當代中學生——“我”的“看法”和“思考”。3.價值判斷的限制。“認識”是一個復雜的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人也只有在不斷的“認識”中才能成長,才能不斷走向成熟。對“事物的價值”的認識可大可小,大可至宇宙萬象、歷史長河,小可至生活瑣事、一己得失。考生有話說,有自己的話說,也能說得好。對“認識”的認識可以區分思維的品質,這是命題的重點,也是題目的價值取向。作文材料能有效引導考生主動思考、在思考過程中自主發現、自主構建獨立的“認識”。開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對材料中的兩個對立觀點可以任意選擇,見仁見智。“不盡如此”除表不完全反對,還進一步提供了創新的可能性。只要扣住“價值”和“時間”這兩個關鍵詞,可選擇的立意是多樣化的。2.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扣住“事物的價值”“時間”,考生可以展開豐富聯想。材料中“事物的價值”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情感體驗,會有不一樣的“認識”;而“認識”的過程因人、因時、因地也會不一樣,所謂時過境遷。難能可貴的是時過境遷的反思。小學、初中、高中各個學段,對“價值”的理解和“認識”,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的提高和情感的豐富,一定會有不同體驗的感受。“事物的價值”的發現,有的是不經意之間,有的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有的會經歷很多的曲折,有的甚至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參考立意:(1)時間可以驗證價值。(2)時間不一定能驗證價值。(3)時間驗證的是你努力的價值。(4)實踐是認識價值的不二法門。12.解析: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由兩段組成。第一段闡釋了“文化生命體”的特點,“文化生命體”與自然生命體一樣,都具有生存本能。“文化生命體”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它會不斷地吸收、融合其他文化,并進行創新、傳播,以便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第二段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闡釋了文化“結合”的重要意義。文化“結會”可以造就一個新的文化生命體,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可見,材料圍繞“文化生命體”展開話題,強調“文化生命體”要想獲得新生,成為“新的文化生命體”,獲得長遠發展,就要不斷地吸收、融合、創新、傳播,為自身生存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考生在立意時,可以闡釋“新的文化生命體”的含意,也可以論述“新的文化生命體”的作用和意義,也可以探討發展“新的文化生命體”的方法等。行文構思上,先列舉近些年來關于文化傳承和創新的事例,比如《只此青綠》的演出以及冬奧會開幕式等,它們都用新的方式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造就新的文化生命體;再分析為什么要造就新的文化生命體,重點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對國家民族發展的重要作用;最后分析如何造就新的文化生命體。當然,如果安排成并列式也可以,但要重點突出讓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等內容立意:(1)欲永葆“文化生命體”生機,唯有源頭活水來。(2)讓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3)面向國際,博采眾長,創設有利于新文化生命體的生存環境。13.解析:寫作試題以“對話”為核心話題,進一步提煉為“生活就其本質來說也就是對話,世界也是”。這與當下通過“對話”達成群體、階層、民族、世界問題化解的時代話語緊密相關,更與當下中國亟須通過多種“對話”促進文明進步、經濟發展的現實緊密相連。語詞形式和內涵對于學生來說,都沒有陌生感;其用意在于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寓托立德樹人、關懷時代家國的教育初衷。【材料解讀】1.材料的宗旨是“生活就其本質來說也就是對話,世界也是”。材料的關鍵詞是“對話”,但材料對“對話”進行了限制性的明確表述:“面對面”“交流”“產生變化”。“產生變化”具體表現在于三個“可以”;三個“可以”的內容又是宗旨句“生活就其本質來說也就是對話,世界也是”的原因。宗旨句采用的是一種哲思性的表達方式,其實強調的是“對話”對于“生活”“世界”的作用以及意義,換一種表述就是“生活需要對話,世界需要對話”。2.思維以及寫作層次(1)準確理解并闡述“對話”的概念材料“面對面”“交流”“變化”,界定了“對話”的形式、內容與結果。使寫作者明白“對話”不同于其他人際交往關系,比如“書信”“郵件”“閱讀”“講故事”“宣傳”“演講”“報告”等等。還會進一步思考,“面對面”的價值意義,“都會產生變化”的具體情況。(2)理解三個“可以”:反向思維與現實聯想“和諧”一詞可以自然引發反向思維,“和諧”的對話能夠產生三個“可以”,那么“不和諧”的對話呢?甚至,不和諧的面對面還有“對話”的可能嗎?反向思維將引導學生在如何有效“對話”方面進行深入的思考。三個“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具體的顯示聯想,確定某種“對話”發生的場景、領域,進而找到具體的事例、數據等把自己的觀點態度闡釋清楚。三個“可以”不需要面面俱到或者形成固定邏輯關系,寫作者可以重點理解并闡述其中一種、兩種,還可以發現并闡述別的“可以”,只要符合現實,邏輯自洽。(3)宗旨句引導思維的廣度和高度“本質”一詞點出了,生活與世界中“對話”無時無刻不在,無數不同呈現的對話構成生活內容,推動世界變化。“生活需要對話,世界需要對話”,對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寫作者必須深入生活展現“對話”對生活日常的影響,亦需著眼全球縱貫歷史闡發“對話”的價值高度。【立意參考】(1)世界需要平等的對話(2)和諧對話打破世界壁壘(3)用“對話”代替“對立”(4)為生活發聲,為文明對話(5)真誠對話真誠,文明對話文明14.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審題:本題的材料描述了桌子上花瓶、泥人和籃球在遭遇大風后的不同反應。花瓶易碎,泥人雖碎但可重塑,籃球則充滿活力地彈跳起來。這一情境實則是對人生和社會的隱喻,要求我們思考在逆境或變化面前,應如何面對和選擇。首先,我們需要關注材料中的“風”這一意象。在這里,“風”象征著生活中的逆境、變故或挑戰。它突如其來,打破了原有的平靜和秩序。其次,我們要關注三個物品的不同反應。花瓶的易碎性代表著那些面對逆境時容易崩潰、無法適應的人;泥人的可重塑性則代表著那些具有韌性和適應能力,能夠在逆境中尋求改變和成長的人;籃球的彈跳力則象征著那些充滿活力和積極態度,能夠在逆境中迅速反彈,尋找新機會的人。最后,我們需要理解題目中的“整體把握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這一要求。這意味著我們不能只關注其中一個物品或反應,而要從整體上理解材料所傳達的深層含義,即面對逆境和變化時,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和應對。立意:(1)堅韌與重塑:面對逆境的積極態度。(2)活力與反彈:逆境中的積極應對。(3)適應與變化:面對變化的應對策略。15.解析:材料由三句話組成。第一句話是引用《尚書》名言,第二句話則是對名言所做的闡釋,第三句話是由此得出的結論。材料圍繞“加”“減”來講述生活的道理,啟示考生要聯系社會生活和人生實踐,去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題目所選材料充分體現“立德樹人”的核心要義,有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思想素質和思維能力,特別是辯證思維能力。材料開頭引用《尚書》“滿招損,謙受益”的名句,并加以具體闡釋,得出的結論是“加有時意味著減,減則是為了更好地加”。驕傲和謙虛指向人的道德品行,體現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基本素養。這句哲理名言里包含了一個辯證思維的生活邏輯:做生活的加法有時就會為生活所累,反而于人生不利;做人生的減法,因為有了“斷舍離”,反而會有幸福加持,第二個結論“是加是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則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懂得了加減之妙,并運用于人生實踐中,才會在生活工作為人處事中得心應手,活出真正的自我和人生的價值。“加”和“減”本身是對立的,但同時又是辯證統一的,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當其作用于每個人的生活時,就會體現一個人的人生智慧。這就是這段論述的啟示意義,文章既可以從“加”或“減”任一角度進行立意,也可以把“加”和“減”結合起來構思,但必須體現“加”和“減”的辯證思考。參考立意:(1)給生活做減法,人生才能活出加法。(2)學會做減法,才能給人生做加法。(3)做好人生加減法,活出生命真價值。(4)為生活做減法,為生命做加法。16.解析: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由兩句話組成。第一句話聚焦于自媒體迅猛發展這一社會現象;第二句話拋出關鍵問題——自媒體是不是讓人們離真相越來越近?要求考生對此展開聯想與思考。考生可以從肯定角度來寫。自媒體時代,我們離真相越來越近相對于傳統媒體的千篇一律,自媒體給人們帶來自由表達的舞臺,人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個事物進行發散性思考,引導人們更全面去看待問題,再通過分析和探索得知事情的真相,這讓人們離真相越來越近。其次自媒體能起到施壓作用,它不僅給傳統媒體形成發布信息的壓力,還能讓它更加嚴謹的發布信息,將信息的真實程度有效提高。而且自媒體的開放性,讓身處自媒體時代的民眾對信息有了強大的糾偏能力。一個信息在經過千百次的轉發與評論后,事件的真相往往會變得越來越清晰,評論和分析也會趨于平和與理性。自媒體所提供的不僅是單條信息,而是一個由民眾集體智慧構成的信息群。這種經過群體討論和補充后的信息群,顯然要比個人或機構提供的信息更為可信。也可否定這一觀點: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發布者,卻不是人人都具有相應的道德素養,有人僅憑個人經驗主觀斷,有人將自媒體當成情感宣泄的出口,加之流量經濟的裹挾,自媒體并非單純以報道真實事件為目的,造成了信息的真實有效性大打折扣,使得人們遠離事件原貌。其次,在自媒體時代,謠言往往比真相更容易傳播。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表明,假新聞的傳播速度是真實新聞傳播速度的六倍。而網絡謠言傳播之快捷之廣泛更是大大增加了其難控性,更不用說互聯網的多媒體特性是謠言也能夠生動、精確地展現在大眾視野。具體行文時,可選擇議論文文體。首先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后在此基礎上可以針對自媒體發展過程中的優勢和問題加以評說,并分析自媒體時代我們是離真相更近還是更遠。如果認為離真相更近,則要從積極方面肯定自媒體的意義和價值。如果認為離真相更遠,則要從自媒體時代的亂象分析自媒體時代對于探尋真相的消極影響,并圍繞如何對待自媒體發展展開論述(如用提升人們的道德修養,加強行業規范等),提出發展的建議,體現出自己的創新思維等等。參考立意:(1)自媒體時代,讓我們更靠近真相。(2)自媒體時代,需要擦亮雙眼才能發現真相。(3)自媒體時代,更需一雙慧眼,看破信息迷障。17.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記敘類材料作文題。本題通過兩段材料,分別講述了阿基米德在生命最后一刻仍專注于學術研究,以及孔子在困境中依然堅持講禮誦詩的故事,從而展現了人物在極端情況下對內心信念和追求的堅守。材料一中,當羅馬士兵的屠刀舉起時,阿基米德并未選擇逃避或求饒,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學術世界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堅守,是對知識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更是對科學精神的最高致敬。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阿基米德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何為“為真理而生,為真理而死”。材料二中,在陳蔡之間被困的日子里,面對饑餓與困境,孔子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依然堅持講禮誦詩,用琴聲撫慰弟子們的心靈。他的堅守,是對禮樂的執著,對道德的追求,更是對人性光輝的堅守。孔子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不能放棄內心的修養和對美好世界的向往。而材料中這兩位先賢的故事的意義正在于: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或許會因為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內心的聲音,忘記了自己最初的夢想和追求。然而,正是這些堅守內心的人,用他們的生命軌跡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激勵我們不斷前行。對此,寫作時,可以先概述材料引出主題,說明阿基米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研究幾何圖形,只為不讓士兵踩壞他的圓;孔子在陳蔡之間斷糧七日,仍講禮誦詩,琴聲悠揚。兩者雖處于不同的時空,卻共同堅守著心中的圣地,展現出一種超越生死、超越物質的精神追求。然后,再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或當下現實,闡述堅守內心信念的重要意義。比如,可結合教材中所學論述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們堅守信念,奮斗終生,理想從未改變。然后反思自己,是否能夠像他們一樣,遇到艱難險阻也不輕言放棄。最后再次明確中心觀點:堅定立場,堅守信念,努力奮斗。立意:(1)不忘初心,堅守信念。(2)有信念人生才有價值。(3)有高遠志向,守堅定信念,擁有家國情懷。18.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材料呈現關于“人才培養”的三種標準,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對人才的重視不僅是國家層面的戰略,也是任何機構、公司、團體、組織健康發展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相馬”即選拔人才,通過對人的素質考察,來發現和選拔優秀人才,如果人才沒有選好,在后面的使用、考核、激勵、培養方面就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不僅會使工作變得更加吃力,增加培訓的負擔,分散工作的精力,也會導致較高的人才流失率。“賽馬觀”強調充分挖掘每個人的潛質,讓人才在工作崗位上競爭,使壓力與動力并存,以此選拔出優秀人才。“養馬觀”強調進行人力資本的培訓、培養,實現人力資本的增值。如果說“相馬”關注的是人才的過去,“賽馬”關注的是人才的現狀,那么“養馬”關注的是人才的未來。因此,材料中所說的三種人才觀,在現實中并不是對立的關系,在實際操作層面往往是兼容的。相馬、賽馬、養馬相輔相成,在人才的選拔中缺一不可,需要在不同的情況下綜合運用三種方法才能起到選拔、激勵、培養優秀人才的目的,才能涌現更多的“千里馬”,呈現“萬馬奔騰”的局面。寫作時,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來談,也可以綜合考慮,選擇其中的兩個或三個綜合立意。行文構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觀點,如:人才選拔需要“相馬”“養馬”“賽馬”兼顧。接下來從怎么辦的角度展開論述:一、人才選拔德才兼重,要“相好馬”。選拔一個人才的標準不僅在于學歷、學校、能力這個“帽子”,更在于德行、品質、人格這個“里子”。二、加大人才投資,“養好馬”。要提供多渠道人才培養機制,為人才的發展進階提供支持。三、動態評價打破“永久牌”,要“賽好馬”。引入動態評價標準,打破“永久牌”,堅持“嚴上真下”,以實干論實績、從實績看德才,讓想干事、能干事者有機會,讓“不干事者出局”,做好“賽馬”工作。立意提示:(1)不拘一格得人才,英雄何須問出處。(2)用人不疑,相中則用。(3)在實際工作中讓人才脫穎而出。(4)自己培養出人才,才有源頭活水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