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0月第四周 城市與城鎮化——高考地理大單元每周拔高練 學案練習(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0月第四周 城市與城鎮化——高考地理大單元每周拔高練 學案練習(解析版)

資源簡介

第四周 城市與城鎮化——高考地理大單元每周拔高練
第一節 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
一、基礎知識梳理
知識點1:鄉村的土地利用
1.鄉村:以農業經濟活動為主的地區。
2.農業用地類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3.鄉村以農業用地和居住為主。當鄉村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村落內部土地利用出現了簡單的分化,以公共服務設施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環繞分布。
知識點2:城鎮內部空間結構
1.城鎮功能分區
(1)形成:土地利用的專業化,往往會形成不同的功能區。
(2)常見功能區
功能區 分布特征
居住區 是城鎮中廣泛分布的一種功能區
商業區 多位于城鎮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主要為點狀或條狀分布
工業區 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比較便捷的地帶,通常距離城鎮中心較遠
2.城鎮內部空間結構
(1)定義:各種功能區在空間的組合。
(2)案例:香港商業區:集中在維多利亞港兩岸居住區:分布在商業區的外圍工業區:相對遠離商業區和居住區
沈陽工業區:圍繞交通線路呈扇狀或塊狀分布在城市的東西兩側居住區:集中在市中心及其外緣)
知識點3: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1.形成因素
(1)經濟因素:影響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
①地租水平:影響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離城鎮中心遠近兩個方面。
②付租能力
(2)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環境等。
2.發展變化
(1)城鎮發展的初期:地域范圍狹小,各類功能用地混雜分布,并在中心區域自然集中。
(2)隨著工業不斷發展和服務業的興起,城鎮中心用地緊張、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日漸突出。為了降低成本、保護環境,城鎮中心的工業企業紛紛向外搬遷,城鎮內部空間結構隨之發生變化。
知識點4: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
措施 意義
發展衛星城、合理規劃工業區、保留一定規模的綠地和河湖等生態涵養空間 有效改善環境狀況,建設宜居的生活空間
合理安排居住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 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為生產和生活提供便利
通過規劃,確定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場所、建筑物、街區或村落等 保護地方和民族傳統特色,使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得以永續相傳
二、方法與技能分析
一、城鎮功能區
功能區 形態 特征 區位選擇及原因
商業區 占地面積小,呈點狀或條狀分布 活動繁忙,晝夜人口數量變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大城市中心往往形成中央商務區(CBD) 城鎮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 原因:①人口稠密,市場廣闊;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工業區 集聚成片 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并趨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 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帶,距離城鎮中心較遠 原因:①減輕污染,保護環境;②交通便利,降低成本
居住區 占地面積大,工業化后出現分化 建筑質量上高級與普通居住區分化;位置上高級與普通居住區背向發展 高級居住區 城市外緣,與高坡、文化區相連 原因:①環境優美; ②文化氛圍濃厚,人口素質相對較高
普通居住區 內城、工業區附近,與低地、工業區相連 原因: ①便于工人上下班;②居民收入水平及文化程度相對較低
二、三大功能區的判斷方法
判斷方法 具體說明
看面積大小 城市用地中居住區面積最大,其次是工業區,商業區面積最小
看距市中心遠近 一般情況下,距離市中心由近及遠依次為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區
看形態特征 商業區一般呈點狀、線狀,居住區和工業區一般呈片狀
看人口變化 商業區晝夜人口差別很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區與商業區變化相反;工業區人口晝夜差別最小
看建筑物密度 商業區建筑物高大稠密,居住區次之,工業區建筑物密度最小
看分布趨勢 居住區、工業區不斷向郊外移動,市中心比例逐漸下降;商業區雖也有向郊區交通便捷處移動趨勢,但幅度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較大
三、影響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因素
(1)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對城鎮功能分區的影響表現為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其中,地租水平由距離市中心遠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決定,付租能力由各類經濟活動的收益決定。
①距市中心遠近
地租水平線 付租能力 功能區 區位選擇原因
字母 名稱 字母 名稱
a 商業 商業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率最大,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對商業區的影響最大 A 商業區(地租最高) 靠近市中心,交通通達度高,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費人群,商業付租能力最高
b 住宅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率較小,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對居住區的影響較小 B 居住區(地租中等) 靠近市中心,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購物
c 工業 工業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率最小,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對工業區的影響最小 C 工業區(地租最低) 工業生產占地面積較大,地租成本比較高,遠離市中心可降低成本
②交通便捷程度
一般來說,穿過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線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距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城市內部地租分布如下圖所示。
市內地租立體分布示意圖
市中心處地租最高,沿交通線向外地租逐漸下降,在道路交會處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中心,隨后向外又繼續下降。
(2)其他因素
四、城市功能區的合理布局
1.城市功能區合理布局的方法
在合理布置功能區時要考慮很多因素,在合理協調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間的關系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如下圖)。
(1)工業區和居住區之間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業用地的位置,減少對居住區的污染,基本原則如下:
第一,基本無污染的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工業可以布局在城內居民區。
第二,用地規模大,對空氣有輕度污染的工業可以布局在城市邊緣和近郊區。
第三,嚴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隱患的工業要遠離城市,并考慮盛行風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風下風向或者垂直方向上,遠離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在工業區與住宅區之間設置防護帶。
2.常見功能區的規劃布局
一般布局原則 具體要求與污染 舉例
布局在遠離居民區的下風地帶 或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 盡可能接近原料、燃料產地 垃圾污染、大氣污染 鋼鐵廠、發電廠、水泥廠
布局在遠離居民區的河流下游 水污染 印染廠、造紙廠、電鍍廠
布局在城區和近郊交通便利區 噪聲污染 紡織廠、儀表廠、機床廠
布局在河流上游 要求水源清潔 自來水廠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附近 需要高科技人才 高新技術開發區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商貿中心
布局在港口、碼頭、車站附近 用地多,交通方便 倉庫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區 靠近市場 奶牛場、蛋雞場
3.功能區分布是否合理的評價
判斷功能區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從工業區和住宅區的布局,如距城市的遠近、常年風向、河流流向等來判斷。
(1)根據材料信息,如圖中的經緯度位置及相關的地理事物、圖中的指向標等判斷風向。
(2)根據等高線、河流的粗細變化等判斷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級住宅區和行政區、文教區相連,高新技術產業區應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第二節 城鎮化
一、基礎知識梳理
知識點1:城鎮化的意義
1.概念:城鎮化也稱城市化,一般是指鄉村人口向城鎮地區集聚和鄉村地區轉變為城鎮地區的過程。
2.標志
(1)城鎮人口增加。
(2)城鎮人口占區域總人口的比例上升。(最重要指標)
(3)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擴大。
3.意義
(1)促進區域經濟增長。(2)提高資源利用效率。(3)改善城鄉居住環境。(4)增強區域社會和諧。
知識點2:世界城鎮化進程
1.城鎮化進程的空間差異
城鎮化特點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起步 早 晚
水平 高 低
目前發展特點(速度) 城鎮化速度慢,大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回流,大城市中心區人口萎縮 城鎮化速度快
原因 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的完善 民族獨立,經濟迅速發展
2.城鎮化進程的時間差異——分三個階段
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隨時間的變化可以表示為一條稍被拉平的“S”形曲線。
階段 水平 特點
A 初期階段 30%以下 城鎮化水平較低,發展較慢
B 中期階段 30%~70% 城鎮化推進很快,城區出現了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
C 后期階段 70%以上 城鎮化水平比較高,城鎮人口比例的增長趨緩甚至停滯
知識點3: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環境問題
(1)原因:當城鎮生產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鎮環境質量就會下降。
(2)主要環境問題: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聲污染等環境問題。
2.社會問題
(1)原因:城市人口規模和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規劃和管理,城市的基礎設施遠遠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
(2)主要社會問題: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等現象。
3.城鎮化問題的區域差異
(1)發達國家:城鎮化過程中曾出現過環境污染問題,經過后來的不斷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決。
(2)發展中國家:①現在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各類城鎮化問題相對較多。
②有的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畸形發展,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失業率高、貧困等社會問題突出。
知識點4: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
1.應用領域:城市規劃、市政建設、公共服務等。
2.舉例
城市管理 借助地理信息系統對各類空間信息的儲存、分析和處理功能,結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導航功能,為市民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臺,提供便利
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 地理信息系統依托其數據管理、圖層分析、制圖等功能,為政府、企業等提供全方位的應用服務
二、方法與技能分析
一、世界城鎮化進程的差異
(1)時間差異
(2)空間差異
表現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起步 早晚 起步早(英國最早,從18世紀中葉開始) 晚(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
原因 工業化早 國家獨立較晚,工業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趨緩,甚至停滯 加快
原因 城鎮化已推進到相對成熟階段 民族獨立,經濟發展,城鎮人口增長迅速
城鎮化水平 高低 高 低
原因 經濟發展水平高,推動了城鎮化進程 鄉村人口基數大、增長快,城鄉經濟出現巨大反差
城鎮化表現及原因 表現 出現與城鎮化過程相反的人口流動現象 城鎮發展不合理
原因 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完善 城鎮經濟畸形發展,人口增長快,農村勞動力過剩
二、郊區城鎮化、逆城鎮化、再城鎮化的區別
原因和條件 特點或表現 圖示
郊區城鎮化 私人小汽車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現代化,縮短了城市與郊區之間的時間距離;因城市中心區地租上升導致產業和住宅遷往郊區或更遠的鄉村 人口、商業和制造業由市中心向郊區和鄉村遷移,造成城市中心區衰落。一般發生在城市發展的加速階段,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逆城鎮化 大城市城區人口過于密集、就業困難、環境惡化、生活質量下降;新商業區在郊區,為郊區人們提供便利的服務 城市中心區人口繼續外遷,郊區人口也遷往更外圍的小城鎮和鄉村,都市區人口出現負增長。一般發生在城市發展的后期階段,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
再城鎮化 針對大城市郊區化、逆城鎮化帶來的問題,采取各種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區繼續萎縮,并實施一系列城市復興計劃 大城市人口再增加,規模擴大。一般發生在發達國家
三、城鎮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城鎮化對地理環境的不利影響
(1)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
(2)對社會環境的不利影響
不利影響 表現形式
環境質量下降 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垃圾污染、光污染、輻射污染
城市交通問題 交通擁堵,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頻發;公共交通發展緩慢;停車位緊張
城市居住問題 居住環境差;住宅質量低劣、設施缺乏、住房破損;房價昂貴、空房率上升;出現貧民窟
城市社會問題 就業困難、失業現象嚴重;貧困問題,特別是失業者、技術過時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體增加;人口老齡化;內城經濟衰退
2.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 控制城市中心區的規模;建立與城市經濟相適應的城市發展機制;向郊區分散人口和工業,建設衛星城
進行合理規劃,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 對城市功能進行合理分區,妥善安排各種用地的相對位置;對工業企業合理布局,適當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條件
五、城市化進程示意圖
第三節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
一、基礎知識梳理
知識點1: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
(1)物質方面:如建筑、服飾、飲食等。
(2)非物質方面:如價值觀、制度、習俗、語言、藝術等。
2.景觀
(1)自然景觀:較少受到人類的直接影響或未受人類的影響,如行云飛瀑、高山流水。
(2)人文景觀:是人類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利用自然物質加以創造的結果,如農田、村落、礦山、道路、建筑、雕塑等。
3.城鄉景觀
知識點2:地域文化與鄉村景觀
鄉村景觀 地域文化
紅河哈尼梯田 水、林、村、田和諧共生
江西婺源月亮灣“宅高田低”的空間格局 人地和諧的鄉村景觀
我國南方傳統土樓 御外凝內的集體精神
皖南山區宏村景觀 耕讀文化
知識點3:地域文化與城鎮景觀
二、方法與技能分析
一、地域文化的形成與特點
1.地域文化差異的形成
2.地域文化的特點
(1)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圍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單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2)地域文化既可以是物質方面的,如建筑、服飾、飲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質方面的,如價值觀、制度、習俗、語言、藝術等。
(3)地域文化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但一定階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二、不同區域鄉村景觀
1.鄉村景觀的地域文化體現
景觀 地域文化體現 舉例
農業生產景觀 農業結構、耕作方式 、農田景觀、生產流程與場景 東北黑土地的商品糧基地、云南哈尼族梯田、內蒙古草原牧業、新疆山地牧場等
鄉村聚落景觀 人口、聚落分布,房屋建筑與布局 東北黑土地的屯子、云南傣族的竹樓、黃土高原上的窯洞、北方的四合院、內蒙古的蒙古包等
2.我國東西部農、牧景觀差異
地區 人口分布 生產活動 生活習慣
東部農耕區 人口眾多,密度較大 多從事種植業,畜牧業以圈養為主,現在出現了大量企業 以糧食為主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現在樓房增多
西部 牧區 人口分散,密度很小 以牧業為主,畜牧業以放牧為主,現在不少牧區在水源較好的地方發展人工草場,有些定居點新建畜產品加工廠 以奶制品、牛羊肉為主食,喝奶茶,現在定居點逐漸增多
3.我國南方與北方地域文化的差異
地區 耕地 農作物 牲畜 民居 主食 運動項目 傳統交通工具
北方 以旱地為主 小麥、玉米、甜菜等 黃牛 舊式民居以土坯為材料,注意防寒 面食 冬季溜冰 馬
南方 以水田為主 水稻、油菜、甘蔗等 水牛 舊式民居以磚瓦竹木為材料,注意通風散熱 大米 游泳、龍舟競賽 船
三、城鎮景觀的地域文化體現
城鎮建筑 表現 原因
建筑布局 美國城市 市中心多是高層的摩天大樓,離開中心區,建筑高度急劇下降,然后又緩緩地向郊區遞減 美國歷史較短,早期移民大部分來自歐洲,沿襲了歐洲自由主義精神的傳統,在后來的發展中形成了有別于歐洲的現代文化特征 發展歷史不同
歐洲城市 市中心有市民集會的廣場、大教堂以及工商組合的事務所,有許多著名歷史建筑,高層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區以外的地區 歐洲發展歷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們不愿意讓現代化建筑奪去其歷史建筑的風采
建筑結構 中國建筑 圍墻是主要景觀,城有城墻,園有園墻,宅有宅墻,廟有廟墻;園林講究含蓄,顯而不露,引而不發,忌直求曲,忌寬求窄 中國地域文化具有很強的內向性、封閉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開放著稱 中西方地域文化差異
美國建筑 絕少圍墻,園林強調整齊劃一,均衡對稱,直率敞朗,和盤托出
建筑風格 中國宮殿式建筑的紅墻、黃瓦、飛檐、斗拱,宮廷中的樓、臺、殿、閣與西方宮廷中的噴泉、雕塑等明顯不同;中國民居四合院與西方的花園、洋房、綠籬、草地明顯不同 東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權的重要地位,西方國家城市建筑表現出教堂占優勢地位 中西方統治權力不同
新中國成立后,上海開啟了郊區城鎮化進程(如圖),逐步在郊區規劃建設了許多功能區,促進各類要素在此集聚。2001年后,上海在郊區建設新城,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布局大型購物中心,逐步實現產城融合。臨港新城(L)是上海產城融合的典范,中國新聞網對此報道:“腳下是陶瓷廢料制成的再生地磚,藍色透水瀝青路旁邊草木蔥蘢。樹影婆娑,高達50%的森林覆蓋率讓臨港不僅空氣清新,而且較別處更多了幾分清涼。”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階段Ⅲ生產要素流動對中心城區人口拉力作用直接表現為( )
A.就業崗位增加 B.改善居住條件 C.生活更加便利 D.基礎設施完善
2.大型購物中心吸引商戶入駐法人原因是( )
①大量的商家集聚,共用當地公共設施,降低成本投入
②商家增多,增強內部競爭,有利于提高商品利潤
③大量的商家集聚,產生集聚效應,提高利潤
④擴大知名度,增強影響力,擴大消費群體,擴大市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臨港新城發展模式對水圈產生的環境效益為( )
A.利用海濱(森林、湖泊),調節氣候
B.循環利用再生地磚,減少環境污染
C.鋪設透水路面,減少城市內澇
D.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區,保留生態空間
民宿是利用當地的閑置房屋,以家庭經營的方式為游客提供多種特色服務的接待設施。有別于傳統酒店、賓館,民宿是人們體驗旅游地風俗和文化的載體。下圖示意我國某旅游城市民宿密度空間分布。完成下面小題。
4.與傳統酒店、賓館相比,民宿( )
A.更能滿足個性化需求 B.服務更周到體貼
C.內部裝飾更豪華 D.接待能力更高
5.甲處民宿密度特點及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密度大、人流量 B.密度大、交通 C.密度小、地租 D.密度小、環境
6.圖中乙處最有可能布局的是( )
A.高檔小區 B.高新科技產業園 C.工業區 D.大型主題公園
同城化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城市緊密聯系、協調發展、共享發展成果的現象。公路客流能夠反映城市間的日常人口流動方向和強度,是分析判斷城市間關系的重要指標。下圖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區劃調整前的中心城市間公路客流狀況。滁州的首位客運流向為南京,次位客運流向為合肥,兩個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下列城市組合中,最適宜推進同城化的是( )
A.安慶—池州 B.合肥—巢湖 C.亳州—阜陽 D.蕪湖—銅陵
8.合肥雖為滁州的次位客運流向,但滁州發往合肥的客流量與發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南京經濟發展水平高 B.滁州與南京距離更近
C.滁州與合肥行政聯系密切 D.合肥與南京均為省會城市
城市首位度是指城鎮體系中的城市發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省會首位度是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占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通常情況下,省會城市首位度的高低可反映省內經濟發展的強度、平衡程度,以及虹吸作用的強弱。下圖示意2020年和2021年六個省會城市首位度概況。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9.根據六個省會城市首位度概況,可推斷( )
A.四川省比福建省經濟發達 B.湖北省生產總值比河南省高
C.江蘇省內經濟發展較平衡 D.陜西省的人口分布較均勻
10.對比2020—2021年省會城市首位度的變化,可知( )
A.福州市人口外流加劇 B.南京市城市規模迅速擴大
C.鄭州市輻射功能減弱 D.西安市虹吸效應減弱
據國家統計局消息,2024年1月我國城鎮常住人口932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萬/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城鎮化率)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下圖示意城鎮化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下列關于城鎮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城鎮化速度與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同步
B.主要標志是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增加
C.用地規模擴大是城鎮化水平提升的關鍵
D.由農業轉向農旅產業代表城鎮化的成熟
12.目前我國、英國所處的城鎮化階段分別為(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13.關于城鎮化現象及其所處階段對應正確的是( )
A.郊區城鎮化—丙 B.逆城鎮化—甲
C.虛假城鎮化—丁 D.環境質量下降—乙
通常,在城市寬闊的街道兩側都設置有綠化帶,綠化帶往往都不連續,由許多寬約20—40厘米的人為空隙斷開,空隙橫向連接著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在城市交通規劃中被稱為街道綠化帶空隙。下圖為我國北方地區某城市街道綠化帶空隙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4.城市街道兩側綠化帶空隙、機動車主干道、非機動車道的地面高低關系是( )
A.綠化帶空隙地面>機動車主干道地面>非機動車道地面
B.機動車主干道地面>非機動車道地面>綠化帶空隙地面
C.綠化帶空隙地面>非機動車道地面>機動車主干道地面
D.機動車主干道地面>綠化帶空隙地面>非機動車道地面
15.城市街道綠化帶空隙的設置和保留,可能會( )
A.造成土地資源浪費 B.節約花池石材用料
C.增大交通管理難度 D.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16.與北方地區相比,南方地區城市街道綠化帶空隙密度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雨水較多 B.植被較密 C.氣溫較高 D.路面較寬
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7月19~21日,河南中北部出現大暴雨,鄭州降雨量達617.1mm(鄭州常年平均降水量為640.8mm),降雨造成鄭州市區嚴重內澇。
材料二:很多城市為了緩解城市內澇現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增加綠地面積、建造雨水花園等措施打造海綿城市。為響應“建設節水型社會”號召,丹東某學校進行了“海綿校園”改造工程。(如圖)
(1)從水循環的角度分析鄭州市市區出現嚴重內澇的原因。
(2)結合自己學校實際情況,從《海綿校園示意圖》中選擇三項適合本校建設“海綿校園”的措施,并從水循環角度說明它的作用。
(3)簡述建設海綿城市的積極意義。
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摩洛哥是非洲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之一,經濟開放程度較高,先后與美國、歐盟等簽訂了自貿協定(享受免關稅免配額優惠),涵蓋56個國家,輻射人口達10億。2019年該國又加入非洲自貿區,吸引了許多跨國公司投資。左圖為摩洛哥示意圖。
材料二 摩洛哥北部港口城市丹吉爾已經成為摩洛哥工業和經濟增長的引擎。丹吉爾科技城是一座集工業、商業、居住、公共服務和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現代化產業新城,產業集中在汽車、航空、消費電子和家用電器等領域。中國知名車企比亞迪將在科技城內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右圖為丹吉爾科技城周邊產業配套示意圖。
(1)分析丹吉爾市在區域發展中發揮的輻射作用。
(2)說明比亞迪在丹吉爾科技城規劃新能源汽車工廠對中、摩兩國的意義。
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人口及產業集聚能夠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進而帶動城市經濟和周邊地區發展,而城市產業過度集中也會產生諸多城市問題。為緩解城市化問題并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市級行政中心于2019年1月正式遷入近郊通州,通州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范圍為原通州新城規劃建設區,總面積約155平方千米,外圍控制區約906平方千米,靠近廊坊北三縣地區。下圖示意北京城市空間結構。
(1)說明北京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影響因素。
(2)說明產業過度集聚給北京市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
(3)分析選擇近郊通州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原因。
(4)概述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積極意義。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階段Ⅲ生產要素流動方向是向郊區流動可以增加郊區的就業崗位,對中心城區人口拉力作用直接表現為就業崗位增加,帶動就業,A正確;人口隨著生產要素向郊區移動,中心城區居住條件改善,但這不是直接影響,B錯誤。人口隨著生產要素向郊區移動,可能產生職住分離,生活會不便利,C錯誤。生產要素向郊區移動,對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影響不大,不是直接影響,D錯誤。故選A。
2.答案:D
解析:大型購物中心吸引商戶入駐,原因是商家集聚,共用公共設施,降低成本;可以擴大知名度(或影響力,市場)或消費群體(人流或客源),提高利潤,增加收益;①③④正確。商家增多,增強內部競爭,不利于提高商品利潤,②錯誤。D正確。故選D。
3.答案:C
解析:海濱(森林、湖泊)影響范圍有限,不能調節氣候,A錯誤;循環利用再生地磚,減少環境污染不是對水圈產生的環境效益,B錯誤;鋪設透水路面,增加下滲,減少城市內澇,C正確;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區、保留生態空間不是對水圈的影響,D錯誤。故選C。
4.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民宿是利用當地的閑置房屋,以家庭經營的方式為游客提供多種特色服務的接待設施,是人們體驗旅游地風俗和文化的載體,因此與傳統酒店和賓館相比,民宿更能滿足個性化需求,A正確;傳統酒店賓館由專人打理,規模較大,服務更加周到體貼,接待能力更高,內部裝飾更豪華,排除BCD。故選A。
5.答案:C
解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處民宿密度較低,主要原因在于甲處位于該區域的中心位置,位于城市中心,地租水平較高,民宿數量較少,C正確,排除ABD。故選C。
6.答案:D
解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乙地位于城市邊緣地區,但該地民宿密度較高,說明該地游客量較大,有可能該地布局著可供人們旅游參觀的場所,如大型主題公園,D正確;高檔小區,高科技產業園區以及工業區與民宿密度高低關聯度較小,排除ABC。故選D。
7.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公路客流能夠反映城市間日常人口流動方向和強度,是分析判斷城市間關系的重要指標,公路客流量大,反映城市間聯系緊密,有利于推進同城化。選項中城市組合相比而言,合肥與巢湖之間空間位置相對較近,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兩城相互之間均為首位客運流向,城市聯系最為緊密,最適宜推進同城化,B正確;池州的首位客運流向為安慶,但安慶的首位客運流向為合肥,次位客運流向為池州,A錯;亳州的首位客運流向為阜陽,但阜陽的首位客運流向為淮南,C錯;蕪湖的首位客運流向為銅陵,但銅陵的首位客運流向為池州,D錯。故選B。
8.答案:C
解析:滁州與合肥同屬安徽省,兩者的行政聯系更為密切,而南京屬江蘇省,所以滁州發往合肥的客流量與發往南京的客流量相差很小,C正確;南京經濟發展水平高以及滁州距離南京距離更近,更有利于城市之間人口的流動,不能解釋滁州發往合肥的客流量與發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小這一現象,AB錯;同理,合肥和南京均為省會城市,也不能解釋為何滁州發往合肥的客流量與發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很小,D錯。故選C。
9.答案:C
解析:成都的城市首位度比福州高,反映出四川的經濟比福建落后,另外,在中國四大經濟帶圖上,福建省屬于東部經濟地帶,四川省屬于西部經濟地帶,A錯誤。根據相同的原理可知,城市首位度反映經濟所占比重,不能反映經濟總量,因而通過武漢、鄭州的首位度推斷是不準確的,B錯誤。在五個省會城市中,南京的城市首位度最低,說明本省其他城市GDP較大,江蘇省經濟發展較平衡,C正確。陜西的城市首位度最高,說明西安城市GDP較大,省內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勻,D錯誤,故選C。
10.答案:D
解析:福州城市首位度略微提高,說明福州GDP占本省的比重略微提高,不會出現大量人口遷出,故A錯誤。城市規模擴大,也就是意味著有大量的人口和企業進入南京,而圖中南京的城市首位度略微降低,B錯誤。鄭州的城市首位度略微降低,說明鄭州的虹吸效應較弱,輻射功能增強,C錯誤。西安的城市首位度明顯下降,所以其虹吸效應減弱,D正確,故選D。
11.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衡量城鎮化的主要標志是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增加,B正確;城鎮化速度與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不一定是同步的,A錯誤;用地規模擴大是城鎮化水平的標志之一,不是提升的關鍵,C錯誤;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長趨緩甚至停滯代表城鎮化進入成熟階段,D錯誤。故選B。
12.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城市化起步較晚,發展速度較快,水平較高,處于丙階段;英國作為發達國家,城市化起步早,發展速度趨緩甚至停滯,水平高,處于丁階段,C正確,ABD錯誤。故選C。
13.答案:D
解析:讀圖結合所學知識,乙位于城鎮化中期加速階段,城市鎮發展速度快,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出現環境質量下降等各種城市病,D正確;郊區城鎮化處于中期加速階段,A錯誤;逆城鎮化處于后期巔峰階段,B錯誤;虛假城鎮化指的是城鎮化水平明顯超過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鎮化,C錯誤。故選D。
14.答案:D
解析:結合景觀圖和所學知識:城市街道兩側綠化帶空隙地面高度介于機動車主干道和非機動車道之間,并由機動車主干道向非機動車道傾斜,即地面由高到低依次是機動車主干道地面、綠化帶空隙地面、非機動車道地面,這樣有利于機動車主干道坡面徑流迅速排到兩側非機動車道的雨水口,ABC錯誤,D正確;故選D。
15.答案:C
解析: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城市街道綠化帶空隙主要用于夏季時排泄機動車主干道的路面積水,但對于部分市民來說,為了通行方便常常“借用”街道綠化帶空隙作為“人行通道”,這給干道上快速行駛的車輛帶來一定的交通安全隱患,也會增大交通管理的難度,C正確;城市街道綠化帶空隙位于綠化帶內,不會造成土地資源浪費,A錯誤;綠化帶采用石材隔開,可能會增加花池石材用料,B錯誤;城市街道綠化帶空隙,減少了綠化植被的數量,不會改善城市空氣質量,D錯誤;故選C。
16.答案:A
解析:結合上題和所學知識:城市街道綠化帶主要是用來排泄機動車道雨水,空隙密度大小取決于降水量的多少,我國南方地區雨水較多,雨量較大,其設置密度較北方地區大,利于雨水排泄,A正確,與植被、氣溫、路面寬度關系較小,BCD錯誤;故選A。
17.答案:(1)①夏季多暴雨,降水強度大;②路面硬化,下滲作用減弱,地表徑流增多;③地勢低洼處積水,排水不暢。
(2)①修建地下蓄水池: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滯留地表徑流。
②鋪設透水磚: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滲。
③增加綠地面積:滯留地表徑流,增加蒸發和蒸騰。
④利用蓄水修建噴泉:增加空氣濕度,促進水循環。
(3)有利于節約水資源;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效率,減少城市內澇;減緩城市的熱島效應;增加空氣濕度;增加植被覆蓋率,美化環境;調節水循環,優化水體空間分布;利于合理規劃城市等。
解析:(1)①鄭州市位于河南省,是溫帶季風氣候,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降水強度大;②鄭州市面積廣闊,受城市化的影響路面硬化,下滲作用減弱,地表徑流增多;③該地位于平原地區,由于地勢低洼處積水,排水不暢,導致鄭州市出現嚴重內澇。
(2)為了緩解城市內澇,可以修建地下蓄水池,及時蓄水,減少地表徑流:該地地勢低平,可以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滯留地表徑流;鋪設透水磚代替地面硬化,增加雨水和地表水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增加綠地面積,滯留地表徑流,增加蒸發和蒸騰;利用蓄水修建噴泉,增加空氣濕度,促進水循環。
(3)建設海綿城市可以蓄積雨水,缺水時利用蓄積的雨水,有利于節約水資源;政府增加投資,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效率和排水量,減少城市內澇;海綿城市增加蓄積雨水,有利于減緩城市的熱島效應;蓄積雨水蒸發量增加,可以增加空氣濕度;增加植被覆蓋率可以吸煙滯塵,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海綿城市可以調節水循環,優化水體空間分布;利于合理規劃城市等。
18.答案:(1)依托高速公路和軌道交通,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集聚;依托港口的集散功能,發展出口加工制造業;依托科技城內完善的生活配套設施,提升了城市的服務功能。
(2)對中國:提升知名度;降低成本;擴大市場。對摩洛哥:提升汽車產業升級轉型;帶動汽車零部件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工業集聚;增加就業。
解析:(1)結合丹吉爾科技城周邊產業配套示意圖和材料“摩洛哥北部港口城市丹吉爾已經成為摩洛哥工業和經濟增長的引擎”可以看出,城市交通上,依托高速公路和軌道交通,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集聚,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發揮港口的集散功能,突出港口優勢,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制造業;“丹吉爾科技城是一座集工業、商業、居住、公共服務和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現代化產業新城”依托科技城內完善的生活配套設施,提高服務水平,提升服務功能。
(2)對中國,在非洲最發達的經濟體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可以提升知名度,降低成本,同時擴大非洲市場,占據更多市場份額。對摩洛哥,利用比亞迪的技術以及產業體系,便于提升當地汽車產業升級轉型;帶動汽車零部件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工業集聚,同時還可以增加當地居民就業崗位。
19.答案:(1)經濟;政策;文化;環境。
(2)人口密集,交通擁堵;用地、住房緊張,地價、房價上漲;③環境污染加劇,生活質量下降。
(3)距中心城區較近;土地面積廣闊;地價較低;交通發達,聯系方便。
(4)緩解北京住房緊張、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推動產業轉移;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帶動副中心附近縣區的經濟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解析:(1)由已學可知,經濟因素是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最主要的因素,主要通過影響城市地租影響功能區的分布;北京將通州建設成為北京市的副中心基于政策因素;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功能區形成時要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古跡、胡同、四合院等,屬于有歷史文化因素;環境因素對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影響越來越重要,直接影響到一些工業、服務業及高級住宅區等產業活動的區位選擇,進行促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發生變化。
(2)由材料“城市產業過度集中也會產生諸多城市問題”聯系已學可知,產業過度集聚會占用城市大量土地,導致用地緊張;產業集聚帶來人口大量集聚,易造成交通擁堵、住房緊張、地價上漲、房價上漲等;生產生活活動高度集聚,排污量增加超過環境自凈能力,環境污染加劇,生活質量下降。
(3)讀圖可知,通州距北京中心城市較近,且二者間交通發達,聯系便利;由材料“總面積約155平方千米,外圍控制區約906平方千米,靠近廊坊北三縣地區”可知,通州土地面積廣闊,由于經濟水平較低,土地價格較低。
(4)由材料“緩解城市化問題并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聯系已學可知,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目的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減輕北京的人口壓力,緩解北京住房緊張、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產業向城市副中心轉移;加快了副中心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調整了區域的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帶動副中心附近縣區的經濟發展;加快了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區域的協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建德市| 商城县| 且末县| 台南县| 社旗县| 宾阳县| 富源县| 曲阳县| 阜城县| 双牌县| 渭南市| 伊金霍洛旗| 新干县| 曲松县| 建昌县| 武功县| 广灵县| 大竹县| 乌兰察布市| 信丰县| 大悟县| 南靖县| 萝北县| 饶阳县| 贵阳市| 永胜县| 铅山县| 长阳| 合作市| 宜昌市| 农安县| 望谟县| 邵武市| 正安县| 成安县| 康保县| 安西县| 林周县| 英德市| 连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