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鑒往知來,讀史明知——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新學習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8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一、熟悉教材(1)天文歷法:( )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jié)氣,這對于指導農業(y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在此之前,( )朝時可能有了歷法,稱為夏歷。商朝時,歷法逐漸完備,如一年分( )個月,閏年增加一個月。干支紀年法是我國傳統(tǒng)的紀年方法之一,曾經的生辰八字和如今說的生肖屬相都與干支紀年緊密相關,( )中已經開始出現干支紀日。(教材44頁)歷法的不斷完善,離不開先民們的天文觀測,先民們?yōu)閺氖? )生產,對天文現象進行觀察和記錄,總結日月星辰的運行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制定并完善了歷法,同時記錄下了眾多有價值的天文現象,如《 》中記載了日食的發(fā)生,這是傳世文獻中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 》記載了彗星掃過北斗的現象,這顆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這些記載,如今已成為研究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之一。(教材44頁)(2)醫(yī)學:中醫(y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是《 》,這是一部重要的( )著作,總結了當時的醫(yī)學經驗,主張對癥下藥,順乎自然。與這部著作同處戰(zhàn)國時期的傳說名醫(yī)是( ),相傳他發(fā)明了切脈診法,使用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被中醫(yī)沿用。繼續(xù)追溯的話,( )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醫(yī)藥知識和治療技術,( )嘗百草的傳說,反映的可能正是這一歷史現象。(教材44-45頁)(3)甲骨文:目前已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 )朝開始,這是因為甲骨文的發(fā)現。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也是我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 )、體系( )的成熟文字。這種文字是( )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雖然記錄的是占卜情況,但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zhàn)爭、農牧、官制、刑法、醫(yī)藥、天文歷法等,有助于我們全面了解商朝的歷史。(教材45-46頁)(4)青銅器:商周時期,我國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青銅鑄造業(yè)由( )掌控,規(guī)模宏達,組織嚴密,分工細致,制作工藝高超,制作出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 )。(教材46頁)(5)金文:古代稱銅為金,所以金文指的是鑄刻在鐘、鼎等( )器上的文字,出現于商朝中晚期,在( )時期,青銅器上的文字數量明顯增加,內容更加豐富,涉及祭祀典禮、軍事行動、法律訴訟等方面,是我們研究商周歷史,尤其是西周歷史的重要參考。如利簋腹內的銘文記載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紂的時間,何尊銘文中有“宅茲中國”的記載,都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教材47頁)(6)三星堆:三星堆遺址位于( )上游地區(qū)的四川廣漢,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向人們展現了夏商時期豐富多彩的( )文明。這一遺址出土的中原夏商王朝系統(tǒng)的玉禮器和青銅器,表明它與中原王朝具有密切關系,印證了中華文明( )的特征。(教材47頁)(7)詩經楚辭:我國古代詩歌的兩大源頭是《 》和“ ”,其中《 》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詩歌總集,關注現實,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是楚國的( )等人創(chuàng)作出的新體詩歌,代表作《 》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極具浪漫主義色彩,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教材48頁)二、重點背誦(1)天文歷法:為了從事農業(yè)生產,我國先人對天文現象進行了長久而持續(xù)的觀察和記錄,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天文記錄;戰(zhàn)國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jié)氣,用于指導農業(yè)生產。(2)醫(yī)學:相傳,戰(zhàn)國時期的名醫(yī)扁鵲發(fā)明了切脈診法,使用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被中醫(yī)沿用;戰(zhàn)國時期問世的《黃帝內經》是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總結了當時的醫(yī)學經驗,主張治療疾病要順乎自然、對癥下藥,是一部重要的中醫(yī)理論著作。(3)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這是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是我們研究商周歷史最重要的依據之一,正因為甲骨文的考古發(fā)掘,目前已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4)青銅器:商朝時期便制作出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之一司母戊鼎(又名后母戊鼎);商周中晚期,鐘、鼎等青銅器上鑄刻有文字——金文。青銅器以及金文是我們了解商周等朝代歷史的重要證據之一。(5)三星堆:三星堆遺址向人們展示了夏商時期豐富多彩的古蜀文明,印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6)詩經楚辭:《詩經》和”楚辭“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一寫實一浪漫,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其中《詩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具有濃郁的現實主義風格(寫實),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楚辭”是屈原等詩人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體詩歌,是我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的源頭,其代表作是屈原的《離騷》,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是千古傳頌的抒情長詩。二、學以致用1.甲骨文是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下列選項中不可能被甲骨文記載的內容是A.商王室占卜活動 B.禹傳子,家天下C.盤庚遷殷 D.日食、月食2.2024年10月23日,農歷九月二十一,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寒”。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開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3.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主題的倒計時,讓全世界領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這種中國傳統(tǒng)歷法有利于指導A.休閑娛樂活動 B.經濟貿易往來 C.文化體育活動 D.農業(yè)生產活動4.提出用“望、聞、問、切”四診法來診斷疾病的名醫(yī)是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李時珍5.《黃帝內經》著重闡釋人類生命活動規(guī)律及其思維方式,用以指導對疾病病理的認識、診治和預防。這凸顯了《黃帝內經》A.理論體系完善 B.思想內容豐富 C.提倡預防疾病 D.尊重生命規(guī)律6.《黃帝內經》認為人體的生理節(jié)律、氣血盛衰順應時序的變遷,是有節(jié)律地運行的,并提出對應春夏秋冬四季的養(yǎng)生方法。據此可知,《黃帝內經》A.論述辨證施治觀念 B.奠定中醫(yī)理論基礎C.凸顯順應自然理念 D.蘊含儒家人本思想7.甲骨文是中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下列敘述正確反映了甲骨文的情況的有①是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fā)現的②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③甲骨文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fā)展有深遠影響④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以下是漢字“中國”演變的歷程,據此可知A.漢字的傳承發(fā)生異變 B.漢字的演變趨勢由簡到繁C.漢字的發(fā)展一脈相承 D.象形是漢字唯一造字方式9.甲骨文包含豐富的社會歷史信息。下列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現了當時的A.政治狀況 B.經濟發(fā)展 C.科技進步 D.軍隊建設10.2024年是衣歷甲辰龍年。“龍”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一條飛騰的巨龍。以下字體屬于甲骨文的是A. B. C. D.11.由甲骨文發(fā)展而來的漢字,不僅是一種傳情達意的工具,還是聯結和維系中華民族的根。觀察下面有關甲骨文的圖示,從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A.記錄中華文明的起源B.具備漢字的構成方法,是比較成熟的文字C.了解商周時期的歷史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12.夏朝時,開始出現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商代中期,青銅器種類已很豐富,青銅器的器型多種多樣,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這體現了我國古代A.生產方式的變化 B.手工業(yè)水平的提高C.社會風氣的轉變 D.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13.商代澆鑄一大型青銅器,需要67口坩堝,每口坩堝熔銅12.5千克,千人協作才能完成。該青銅器可能A.商朝銅爵 B.護頭銅胄C.司母戊鼎 D.三星堆青銅面具14.下圖是保存在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青銅器,這些信息表明商周時期的青銅器A.造型優(yōu)美 B.體積龐大 C.用途廣泛 D.銘文眾多15.《尚書·牧誓》中記載: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無獨有偶,青銅器利簋所刻的銘文也有相似的記載。這說明青銅器A.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B.種類繁多C.制作工藝十分高超 D.象征權利16.據考古發(fā)現,西周時期,祭祀、宴享等活動都按等級使用鼎、簋(guǐ)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數量比其他貴族的數量大得多,而且錫含量高。這體現出西周時期A.中央集權制不斷發(fā)展 B.青銅禮器與貴族權力地位相結合C.貧富分化私有制產生 D.青銅器的制作工藝高超且數量多17.古書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說法,如大禹的臣子儀狄“始作酒醪(醪1áo:濁酒),變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證這些說法的器物是河姆渡出土的陶缽 二里頭出土的銅爵 司母戊鼎 商鞅銅方量A B C D18.2024年5月,四川三星堆文物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館展出,它既有與中原夏商王朝類似的青銅器和玉器,又有獨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銅人像、面具等。這體現出中華文明的A.地域文化特征 B.草原文明基因 C.外來文化元素 D.農耕文明內涵19.三星堆遺址中發(fā)現的“放大版”云雷紋、跪坐人像上的尊等可以明顯看出長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記。中原文明尊魯的獸頭趴在肩上,而三星堆的則是掛在肩上,這反映出鑄造技術的差異。下列選項中,對以上材料解讀最準確的是A.巴蜀文明是中國青銅文明的核心 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各具特色C.三星堆遺址是巴蜀古國文明的珍寶 D.巴蜀文明隸屬于中原文明20.《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內容豐富。其中,不僅提到252種動植物,還描述了動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也有選擇農作物良種的概念。這表明,《詩經》A.文筆清新節(jié)奏明快 B.內容通俗易懂C.蘊含樸素科學意識 D.韻律典雅優(yōu)美21.《詩經》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驟彭彭……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最能佐證以上記載真實性的是A.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牌 B.西周青銅器利簋的腹內銘文C.小說《封神演義》的描述 D.史書《資治通鑒》的記載22.下列文學作品,采用“楚辭”體創(chuàng)作的是A.《離騷》 B.《吊屈原賦》 C.《警世鐘》 D.《暴風驟雨》23.時臨仲夏,歲至端午。歷史的車輪碾過2200年,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成為每逢此時華夏兒女的一種民族自覺。習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屈原,贊嘆其心憂家國,情牽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潔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并幾度引用屈原詩歌中的名句來闡述思想,寄情言志。下面關于屈原的敘述,正確的是①屈原是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他吸收民族精華,采用楚國方言,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體詩歌②屈原的代表作品《離騷》,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③每年端午,我們吃粽子、劃龍舟,據說都是為了懷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④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文化名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選擇題答題區(qū)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19 20 21 22 2320100200300400500600700第 8 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一、熟悉教材(1)天文歷法:( )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jié)氣,這對于指導農業(y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在此之前,( )朝時可能有了歷法,稱為夏歷。商朝時,歷法逐漸完備,如一年分( )個月,閏年增加一個月。干支紀年法是我國傳統(tǒng)的紀年方法之一,曾經的生辰八字和如今說的生肖屬相都與干支紀年緊密相關,( )中已經開始出現干支紀日。(教材 44 頁)歷法的不斷完善,離不開先民們的天文觀測,先民們?yōu)閺氖? )生產,對天文現象進行觀察和記錄,總結日月星辰的運行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制定并完善了歷法,同時記錄下了眾多有價值的天文現象,如《 》中記載了日食的發(fā)生,這是傳世文獻中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 》記載了彗星掃過北斗的現象,這顆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這些記載,如今已成為研究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之一。(教材 44 頁)(2)醫(yī)學:中醫(y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是《 》,這是一部重要的( )著作,總結了當時的醫(yī)學經驗,主張對癥下藥,順乎自然。與這部著作同處戰(zhàn)國時期的傳說名醫(yī)是( ),相傳他發(fā)明了切脈診法,使用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被中醫(yī)沿用。繼續(xù)追溯的話,( )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醫(yī)藥知識和治療技術,( )嘗百草的傳說,反映的可能正是這一歷史現象。(教材 44-45 頁)(3)甲骨文:目前已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 )朝開始,這是因為甲骨文的發(fā)現。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也是我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 )、體系( )的成熟文字。這種文字是( )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雖然記錄的是占卜情況,但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zhàn)爭、農牧、官制、刑法、醫(yī)藥、天文歷法等,有助于我們全面了解商朝的歷史。(教材 45-46 頁)(4)青銅器:商周時期,我國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青銅鑄造業(yè)由( )掌控,規(guī)模宏達,組織嚴密,分工細致,制作工藝高超,制作出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 )。(教材 46 頁)(5)金文:古代稱銅為金,所以金文指的是鑄刻在鐘、鼎等( )器上的文字,出現于商朝中晚期,在( )時期,青銅器上的文字數量明顯增加,內容更加豐富,涉及祭祀典禮、軍事行動、法律訴訟等方面,是我們研究商周歷史,尤其是西周歷史的重要參考。如利簋腹內的銘文記載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紂的時間,何尊銘文中有“宅茲中國”的記載,都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教材 47 頁)第 1 頁 共 8 頁(6)三星堆:三星堆遺址位于( )上游地區(qū)的四川廣漢,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向人們展現了夏商時期豐富多彩的( )文明。這一遺址出土的中原夏商王朝系統(tǒng)的玉禮器和青銅器,表明它與中原王朝具有密切關系,印證了中華文明( )的特征。(教材 47 頁)(7)詩經楚辭:我國古代詩歌的兩大源頭是《 》和“ ”,其中《 》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詩歌總集,關注現實,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是楚國的( )等人創(chuàng)作出的新體詩歌,代表作《 》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極具浪漫主義色彩,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教材 48 頁)二、重點背誦(1)天文歷法:為了從事農業(yè)生產,我國先人對天文現象進行了長久而持續(xù)的觀察和記錄,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天文記錄;戰(zhàn)國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jié)氣,用于指導農業(yè)生產。(2)醫(yī)學:相傳,戰(zhàn)國時期的名醫(yī)扁鵲發(fā)明了切脈診法,使用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被中醫(yī)沿用;戰(zhàn)國時期問世的《黃帝內經》是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總結了當時的醫(yī)學經驗,主張治療疾病要順乎自然、對癥下藥,是一部重要的中醫(yī)理論著作。(3)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這是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是我們研究商周歷史最重要的依據之一,正因為甲骨文的考古發(fā)掘,目前已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4)青銅器:商朝時期便制作出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之一司母戊鼎(又名后母戊鼎);商周中晚期,鐘、鼎等青銅器上鑄刻有文字——金文。青銅器以及金文是我們了解商周等朝代歷史的重要證據之一。(5)三星堆:三星堆遺址向人們展示了夏商時期豐富多彩的古蜀文明,印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6)詩經楚辭:《詩經》和”楚辭“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一寫實一浪漫,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其中《詩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具有濃郁的現實主義風格(寫實),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楚辭”是屈原等詩人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體詩歌,是我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的源頭,其代表作是屈原的《離騷》,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是千古傳頌的抒情長詩。第 2 頁 共 8 頁二、學以致用1.甲骨文是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下列選項中不可能被甲骨文記載的內容是A.商王室占卜活動 B.禹傳子,家天下C. 盤庚遷殷 D.日食、月食2.2024 年 10 月 23 日,農歷九月二十一,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寒”。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開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 東周3.2022 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主題的倒計時,讓全世界領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這種中國傳統(tǒng)歷法有利于指導A.休閑娛樂活動 B.經濟貿易往來 C.文化體育活動 D. 農業(yè)生產活動4.提出用“望、聞、問、切”四診法來診斷疾病的名醫(yī)是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 李時珍5.《黃帝內經》著重闡釋人類生命活動規(guī)律及其思維方式,用以指導對疾病病理的認識、診治和預防。這凸顯了《黃帝內經》A.理論體系完善 B.思想內容豐富 C.提倡預防疾病 D. 尊重生命規(guī)律6.《黃帝內經》認為人體的生理節(jié)律、氣血盛衰順應時序的變遷,是有節(jié)律地運行的,并提出對應春夏秋冬四季的養(yǎng)生方法。據此可知,《黃帝內經》A.論述辨證施治觀念 B.奠定中醫(yī)理論基礎C. 凸顯順應自然理念 D.蘊含儒家人本思想7.甲骨文是中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下列敘述正確反映了甲骨文的情況的有①是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fā)現的②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③甲骨文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fā)展有深遠影響④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第 3 頁 共 8 頁8.以下是漢字“中國”演變的歷程,據此可知A.漢字的傳承發(fā)生異變 B.漢字的演變趨勢由簡到繁C. 漢字的發(fā)展一脈相承 D.象形是漢字唯一造字方式9.甲骨文包含豐富的社會歷史信息。下列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現了當時的A.政治狀況 B.經濟發(fā)展 C.科技進步 D. 軍隊建設10.2024 年是衣歷甲辰龍年。“龍”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一條飛騰的巨龍。以下字體屬于甲骨文的是A. B. C. D.11.由甲骨文發(fā)展而來的漢字,不僅是一種傳情達意的工具,還是聯結和維系中華民族的根。觀察下面有關甲骨文的圖示,從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A.記錄中華文明的起源B. 具備漢字的構成方法,是比較成熟的文字C. 了解商周時期的歷史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第 4 頁 共 8 頁12.夏朝時,開始出現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商代中期,青銅器種類已很豐富,青銅器的器型多種多樣,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這體現了我國古代A.生產方式的變化 B.手工業(yè)水平的提高C. 社會風氣的轉變 D.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13.商代澆鑄一大型青銅器,需要 67 口坩堝,每口坩堝熔銅 12.5 千克,千人協作才能完成。該青銅器可能A.商朝銅爵 B.護頭銅胄C. 司母戊鼎 D.三星堆青銅面具14.下圖是保存在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青銅器,這些信息表明商周時期的青銅器A.造型優(yōu)美 B.體積龐大 C.用途廣泛 D. 銘文眾多15.《尚書·牧誓》中記載: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無獨有偶,青銅器利簋所刻的銘文也有相似的記載。這說明青銅器A.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B.種類繁多C. 制作工藝十分高超 D.象征權利16.據考古發(fā)現,西周時期,祭祀、宴享等活動都按等級使用鼎、簋(guǐ)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數量比其他貴族的數量大得多,而且錫含量高。這體現出西周時期A.中央集權制不斷發(fā)展 B.青銅禮器與貴族權力地位相結合C. 貧富分化私有制產生 D.青銅器的制作工藝高超且數量多第 5 頁 共 8 頁17.古書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說法,如大禹的臣子儀狄“始作酒醪(醪 1áo:濁酒),變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 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證這些說法的器物是商鞅銅方量河姆渡出土的陶缽 二里頭出土的銅爵 司母戊鼎A B C D18.2024 年 5 月,四川三星堆文物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館展出,它既有與中原夏商王朝類似的青銅器和玉器,又有獨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銅人像、面具等。這體現出中華文明的A.地域文化特征 B.草原文明基因 C.外來文化元素 D. 農耕文明內涵19.三星堆遺址中發(fā)現的“放大版”云雷紋、跪坐人像上的尊等可以明顯看出長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記。中原文明尊魯的獸頭趴在肩上,而三星堆的則是掛在肩上,這反映出鑄造技術的差異。下列選項中,對以上材料解讀最準確的是A.巴蜀文明是中國青銅文明的核心 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各具特色C. 三星堆遺址是巴蜀古國文明的珍寶 D.巴蜀文明隸屬于中原文明20.《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內容豐富。其中,不僅提到 252 種動植物,還描述了動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也有選擇農作物良種的概念。這表明,《詩經》A.文筆清新節(jié)奏明快 B.內容通俗易懂C. 蘊含樸素科學意識 D.韻律典雅優(yōu)美21.《詩經》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驟彭彭……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最能佐證以上記載真實性的是A.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牌 B.西周青銅器利簋的腹內銘文C. 小說《封神演義》的描述 D.史書《資治通鑒》的記載22.下列文學作品,采用“楚辭”體創(chuàng)作的是A. 《離騷》 B. 《吊屈原賦》 C. 《警世鐘》 D. 《暴風驟雨》第 6 頁 共 8 頁23.時臨仲夏,歲至端午。歷史的車輪碾過 2200 年,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成為每逢此時華夏兒女的一種民族自覺。習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屈原,贊嘆其心憂家國,情牽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潔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并幾度引用屈原詩歌中的名句來闡述思想,寄情言志。下面關于屈原的敘述,正確的是①屈原是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他吸收民族精華,采用楚國方言,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體詩歌②屈原的代表作品《離騷》,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③每年端午,我們吃粽子、劃龍舟,據說都是為了懷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④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文化名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選擇題答題區(qū)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19 20 21 22 23第 7 頁 共 8 頁20100200300400500600700第 8 頁 共 8 頁鑒往知來,讀史明知——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新學習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8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一、熟悉教材(1)天文歷法:(戰(zhàn)國時期)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jié)氣,這對于指導農業(y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在此之前,(夏)朝時可能有了歷法,稱為夏歷。商朝時,歷法逐漸完備,如一年分(12)個月,閏年增加一個月。干支紀年法是我國傳統(tǒng)的紀年方法之一,曾經的生辰八字和如今說的生肖屬相都與干支紀年緊密相關,(甲骨文)中已經開始出現干支紀日。(教材44頁)歷法的不斷完善,離不開先民們的天文觀測,先民們?yōu)閺氖?農業(yè))生產,對天文現象進行觀察和記錄,總結日月星辰的運行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制定并完善了歷法,同時記錄下了眾多有價值的天文現象,如《詩經》中記載了日食的發(fā)生,這是傳世文獻中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春秋》記載了彗星掃過北斗的現象,這顆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這些記載,如今已成為研究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之一。(教材44頁)(2)醫(yī)學:中醫(y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是《黃帝內經》,這是一部重要的(中醫(yī)理論)著作,總結了當時的醫(yī)學經驗,主張對癥下藥,順乎自然。與這部著作同處戰(zhàn)國時期的傳說名醫(yī)是(扁鵲),相傳他發(fā)明了切脈診法,使用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被中醫(yī)沿用。繼續(xù)追溯的話,(夏商周)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醫(yī)藥知識和治療技術,(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反映的可能正是這一歷史現象。(教材44-45頁)(3)甲骨文:目前已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夏)朝開始,這是因為甲骨文的發(fā)現。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也是我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這種文字是(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雖然記錄的是占卜情況,但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zhàn)爭、農牧、官制、刑法、醫(yī)藥、天文歷法等,有助于我們全面了解商朝的歷史。(教材45-46頁)(4)青銅器:商周時期,我國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青銅鑄造業(yè)由(國家)掌控,規(guī)模宏達,組織嚴密,分工細致,制作工藝高超,制作出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教材46頁)(5)金文:古代稱銅為金,所以金文指的是鑄刻在鐘、鼎等(青銅)器上的文字,出現于商朝中晚期,在(西周)時期,青銅器上的文字數量明顯增加,內容更加豐富,涉及祭祀典禮、軍事行動、法律訴訟等方面,是我們研究商周歷史,尤其是西周歷史的重要參考。如利簋腹內的銘文記載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紂的時間,何尊銘文中有“宅茲中國”的記載,都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教材47頁)(6)三星堆:三星堆遺址位于(長江)上游地區(qū)的四川廣漢,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向人們展現了夏商時期豐富多彩的(古蜀)文明。這一遺址出土的中原夏商王朝系統(tǒng)的玉禮器和青銅器,表明它與中原王朝具有密切關系,印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教材47頁)(7)詩經楚辭:我國古代詩歌的兩大源頭是《詩經》和“楚辭”,其中《詩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詩歌總集,關注現實,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楚辭”是楚國的(屈原)等人創(chuàng)作出的新體詩歌,代表作《離騷》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極具浪漫主義色彩,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教材48頁)二、重點背誦(1)天文歷法:為了從事農業(yè)生產,我國先人對天文現象進行了長久而持續(xù)的觀察和記錄,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天文記錄;戰(zhàn)國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jié)氣,用于指導農業(yè)生產。(2)醫(yī)學:相傳,戰(zhàn)國時期的名醫(yī)扁鵲發(fā)明了切脈診法,使用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被中醫(yī)沿用;戰(zhàn)國時期問世的《黃帝內經》是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總結了當時的醫(yī)學經驗,主張治療疾病要順乎自然、對癥下藥,是一部重要的中醫(yī)理論著作。(3)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這是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是我們研究商周歷史最重要的依據之一,正因為甲骨文的考古發(fā)掘,目前已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4)青銅器:商朝時期便制作出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之一司母戊鼎(又名后母戊鼎);商周中晚期,鐘、鼎等青銅器上鑄刻有文字——金文。青銅器以及金文是我們了解商周等朝代歷史的重要證據之一。(5)三星堆:三星堆遺址向人們展示了夏商時期豐富多彩的古蜀文明,印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6)詩經楚辭:《詩經》和”楚辭“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一寫實一浪漫,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其中《詩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具有濃郁的現實主義風格(寫實),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楚辭”是屈原等詩人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體詩歌,是我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的源頭,其代表作是屈原的《離騷》,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是千古傳頌的抒情長詩。三、學以致用1.甲骨文是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下列選項中不可能被甲骨文記載的內容是A.商王室占卜活動 B.禹傳子,家天下C.盤庚遷殷 D.日食、月食【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察甲骨文的相關史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王室占卜活動、盤庚遷殷都是商朝是的歷史,我國最早的日食、月食記載出現于商朝,排除A、C和D項。甲骨文的定義是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記載的是商朝的歷史。禹傳子,家天下是夏朝的歷史,甲骨文不可能記載,B項正確;故選B項。2.2024年10月23日,農歷九月二十一,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寒”。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開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答案】D【解析】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我國就出現了歷法,商朝時期歷法逐漸完備,一年分為12個月,到戰(zhàn)國時期,為了更好的安排農業(yè)生產,測定出了一年的24節(jié)氣,春秋戰(zhàn)國在歷史上屬于東周時期,故選D項。3.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主題的倒計時,讓全世界領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這種中國傳統(tǒng)歷法有利于指導A.休閑娛樂活動 B.經濟貿易往來 C.文化體育活動 D.農業(yè)生產活動【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農歷中的二十四節(jié)氣準確反映了自然節(jié)律變化,主要用于指導農業(yè)生產,故選D項;農歷節(jié)氣與休閑娛樂活動無關,排除A項;農歷節(jié)氣與經濟貿易往來無關,排除B項;農歷節(jié)氣與文化體育活動無關,排除C項。4.提出用“望、聞、問、切”四診法來診斷疾病的名醫(yī)是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李時珍【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扁鵲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名醫(yī),總結出“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yī)所沿用,故選A項;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yī),著有《傷寒雜病論》,不符合題目要求,排除B項;華佗是東漢末年的另一位名醫(yī),他發(fā)明了“麻沸散”創(chuàng)編了“五禽戲”,不符合題目要求,排除C項;李時珍是明朝著名醫(yī)藥學家,著有《本草綱目》,不符合題目要求,排除D項。5.《黃帝內經》著重闡釋人類生命活動規(guī)律及其思維方式,用以指導對疾病病理的認識、診治和預防。這凸顯了《黃帝內經》A.理論體系完善 B.思想內容豐富 C.提倡預防疾病 D.尊重生命規(guī)律【答案】D【解析】據材料“著重闡釋人類生命活動規(guī)律及其思維方式”可知,《黃帝內經》尊重生命規(guī)律,故選D項;材料反映的是著重闡釋人類生命活動規(guī)律及其思維方式,從中無法得出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排除A項;材料只是反映《黃帝內經》對人類生命活動規(guī)律及其思維方式的闡釋,未涉及其他方面,不能說明思想內容豐富,排除B項;提倡預防疾病是對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C項。6.《黃帝內經》認為人體的生理節(jié)律、氣血盛衰順應時序的變遷,是有節(jié)律地運行的,并提出對應春夏秋冬四季的養(yǎng)生方法。據此可知,《黃帝內經》A.論述辨證施治觀念 B.奠定中醫(yī)理論基礎C.凸顯順應自然理念 D.蘊含儒家人本思想【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人體的生理節(jié)律……提出對應春夏秋冬四季的養(yǎng)生方法”和所學知識可知,《黃帝內經》主張養(yǎng)生應該順其自然,故選C項;論述辨證施治觀念,即一分為二的看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傷寒雜病論》奠定中醫(yī)理論基礎,排除B項;人本思想是以人為出發(fā)點,這與題干不相符,排除D項。7.甲骨文是中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下列敘述正確反映了甲骨文的情況的有①是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fā)現的②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③甲骨文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fā)展有深遠影響④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據所學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fā)現,故①正確;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故②正確;甲骨文是中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故③正確;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8.以下是漢字“中國”演變的歷程,據此可知A.漢字的傳承發(fā)生異變 B.漢字的演變趨勢由簡到繁C.漢字的發(fā)展一脈相承 D.象形是漢字唯一造字方式【答案】C【解析】本題考察學生對于中國漢字的演變的過程的掌握,分析材料所給,甲骨文一直到楷書的中國,可以看出漢字“中國”的字形有相似之處,其演變是一脈相承的,C項正確;A選項,漢字的傳承沒有發(fā)生異變,排除A項;B選項,漢字的演變趨勢由繁到簡,排除B項;漢字的造字方式有象形、指事、會意等,排除D項。所以答案為C。9.甲骨文包含豐富的社會歷史信息。下列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現了當時的A.政治狀況 B.經濟發(fā)展 C.科技進步 D.軍隊建設【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據題干所示圖片,“王、臣”所示國家政權,“劓、刖”所示為維護政權建立的刑罰,這些均反映出商周時期的政治狀況。10.2024年是衣歷甲辰龍年。“龍”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一條飛騰的巨龍。以下字體屬于甲骨文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大部分采用象形方法造字,D項形象接近,故選D項;A項為楷書,排除A項;B項為隸書,排除B項;C項為行書,排除C項。11.由甲骨文發(fā)展而來的漢字,不僅是一種傳情達意的工具,還是聯結和維系中華民族的根。觀察下面有關甲骨文的圖示,從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A.記錄中華文明的起源B.具備漢字的構成方法,是比較成熟的文字C.了解商周時期的歷史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答案】B【解析】從題干可知,本題的關鍵詞為“有關甲骨文的圖示”。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于甲骨文相關史實的了解。A選項,記錄中華文明的起源。從圖片當中提取的信息并不能完全的記錄中華文明的起源,故表述的不準確,與題意不符。C選項,了解商周時期的歷史,從圖片當中提取的信息并不能完全的了解商周時期的歷史,故表述的不準確,與題意不符。D選項,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為楔形文字,大約出現在,距今5000~6000年前,故表述有誤。B選項,具備漢字的構成方法,是比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已發(fā)現的古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故答案為B。12.夏朝時,開始出現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商代中期,青銅器種類已很豐富,青銅器的器型多種多樣,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這體現了我國古代A.生產方式的變化 B.手工業(yè)水平的提高C.社會風氣的轉變 D.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答案】B【解析】據材料“商代中期,青銅器種類已很豐富……花紋繁縟富麗”可知,夏朝出現青銅禮器,商朝的青銅器已經種類豐富、器型多樣和花紋繁縟富麗,這體現了我國古代青銅鑄造技術出現了進步,反映了我國手工業(yè)水平的提高,故選B項;夏商時期,生產方式主要還是刀耕火種,并未出現太大變化,排除A項;青銅器多用于禮儀等,在社會生活方面使用并不十分廣泛,無從體現“社會風氣的轉變”,排除C項;青銅鑄造是夏商時期手工業(yè)生產中的主要部門,且材料信息并未涉及統(tǒng)治階級,無從體現“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排除D項。13.商代澆鑄一大型青銅器,需要67口坩堝,每口坩堝熔銅12.5千克,千人協作才能完成。該青銅器可能A.商朝銅爵 B.護頭銅胄C.司母戊鼎 D.三星堆青銅面具【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中對澆鑄此青銅器“需要67口坩堝……千人協作”的描述可知,此青銅器必然體型巨大、重量驚人,符合這一特征的只有司母戊鼎,是最重的青銅器,故選C項;商朝銅爵、護頭銅胄、三星堆青銅面具都屬于小型青銅器,澆鑄時無需題干所述大量的人員和器具、材料,排除A項、B項、D項。14.下圖是保存在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青銅器,這些信息表明商周時期的青銅器A.造型優(yōu)美 B.體積龐大 C.用途廣泛 D.銘文眾多【答案】C【解析】觀察題干圖片可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有的作為烹飪食器使用,有的作為樂器使用,有的作為兵器使用, 還有的作為農具使用,這說明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用途廣泛,故選C項;造型優(yōu)美與農具不符,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兵器和農具不屬于龐大的青銅器,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銘文眾多在題干圖片中未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15.《尚書·牧誓》中記載: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無獨有偶,青銅器利簋所刻的銘文也有相似的記載。這說明青銅器A.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B.種類繁多C.制作工藝十分高超 D.象征權利【答案】A【解析】據材料“《尚書·牧誓》……青銅器利簋所刻的銘文也有相似的記載”可知,《尚書》是文獻史料,青銅器為實物史料,兩者出現類似記載,體現了青銅器銘文對文獻記載有所印證,其具有一定史料價值,故選A項;商周青銅器種類繁多,但材料僅涉及利簋,不體現種類多,排除B項;材料涉及利簋銘文,不體現其制造工藝,排除C項;利簋銘文記載的是牧野之戰(zhàn),這與政治權利關系不大,排除D項。16.據考古發(fā)現,西周時期,祭祀、宴享等活動都按等級使用鼎、簋(guǐ)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數量比其他貴族的數量大得多,而且錫含量高。這體現出西周時期A.中央集權制不斷發(fā)展 B.青銅禮器與貴族權力地位相結合C.貧富分化私有制產生 D.青銅器的制作工藝高超且數量多【答案】B【解析】據所學可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禮器是王公貴族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象征,其類型和數量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而西周崇尚禮制,主要以青銅器鼎、簋的數量區(qū)分貴族等級。題干材料所述西周時期青銅禮器(如“鼎、簋”等)的使用有嚴格的等級界限,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禮器數量大而多,均充分反映了青銅禮器與貴族權力地位相結合的特征,故選B項;西周時期我國尚未形成中央集權制度,秦朝建立后才開創(chuàng)了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制度,排除A項;原始社會末期,貧富分化私有制已經產生,而且題意反映的主要是地位的不同,而不是貧富的分化,排除C項;題干材料所述并未說明青銅器的制作工藝,也并未具體說明其數量的多少,排除D項。17.古書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說法,如大禹的臣子儀狄“始作酒醪(醪1áo:濁酒),變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證這些說法的器物是河姆渡出土的陶缽 二里頭出土的銅爵 司母戊鼎 商鞅銅方量A B C D【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里頭遺址是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遺址,因此,二里頭出土的銅爵可以佐證夏人造酒的歷史,故選B項;河姆渡遺址距今約7000年,排除A項;司母戊鼎是商代的青銅器,排除C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排除D項。18.2024年5月,四川三星堆文物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館展出,它既有與中原夏商王朝類似的青銅器和玉器,又有獨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銅人像、面具等。這體現出中華文明的A.地域文化特征 B.草原文明基因 C.外來文化元素 D.農耕文明內涵【答案】A【解析】據材料“有獨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銅人像、面具等”可知,三星堆文化具有獨具特色的青銅面具等,這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故選A項;三星堆位于西南地區(qū),并非草原地區(qū),排除B項;中原夏商王朝和三星堆文化等都屬于中華本土文化,并未體現外來文化的影響,排除C項;農耕文明在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但材料強調青銅面具等手工業(yè)方面,與農耕文明關系不大,排除D項。19.三星堆遺址中發(fā)現的“放大版”云雷紋、跪坐人像上的尊等可以明顯看出長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記。中原文明尊魯的獸頭趴在肩上,而三星堆的則是掛在肩上,這反映出鑄造技術的差異。下列選項中,對以上材料解讀最準確的是A.巴蜀文明是中國青銅文明的核心 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各具特色C.三星堆遺址是巴蜀古國文明的珍寶 D.巴蜀文明隸屬于中原文明【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三星堆遺址……明顯看出長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記”可知,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據材料“中原文明……三星堆的則是掛在肩上,這反映出鑄造技術的差異”可知,材料體現的是中華文明各具特色,故選B項;巴蜀文明是中國青銅文明的核心說法錯誤,排除A項;材料對比各地文明成就,不能體現三星堆遺址是巴蜀古國文明的珍寶,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巴蜀文明隸屬于中原文明,巴蜀文明在四川,中原文明集中在黃河流域,排除D項。20.《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內容豐富。其中,不僅提到252種動植物,還描述了動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也有選擇農作物良種的概念。這表明,《詩經》A.文筆清新節(jié)奏明快 B.內容通俗易懂C.蘊含樸素科學意識 D.韻律典雅優(yōu)美【答案】C【解析】據“不僅提到252種動植物,還描述了動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也有選擇農作物良種的概念”可知,《詩經》提及動植物、環(huán)境、農作物等具體科學知識,且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其蘊含樸素科學意識,故選C項;材料主要涉及內容,并未提及內容具體的表述文筆和節(jié)奏,排除A項;材料只是列舉內容的數量,并未提及內容通俗易懂的具體描述,排除B項;韻律典雅優(yōu)美主要與音樂等有關,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21.《詩經》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驟彭彭……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最能佐證以上記載真實性的是A.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牌 B.西周青銅器利簋的腹內銘文C.小說《封神演義》的描述 D.史書《資治通鑒》的記載【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牧野洋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青銅器利簋,腹內銘文記述了牧野之戰(zhàn)的過程,見證了武王伐紂的歷史,故選B項;二里頭遺址是夏朝都城遺址,牧野之戰(zhàn)與夏朝無關,排除A項;小說《封神演義》的描述帶有神話色彩,不能作為歷史史實,排除C項;史書《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編寫的,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項。22.下列文學作品,采用“楚辭”體創(chuàng)作的是A.《離騷》 B.《吊屈原賦》 C.《警世鐘》 D.《暴風驟雨》【答案】A【解析】據“‘楚辭’體”可知,《離騷》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屬于楚辭風格,故選A項;《吊屈原賦》是漢代文學家賈誼的辭賦作品,不屬于“楚辭”體,排除B項;《警世鐘》是辛亥革命時期宣傳革命的書籍,不屬于“楚辭”體,排除C項;《暴風驟雨》是小說,不屬于“楚辭”體,排除D項。23.時臨仲夏,歲至端午。歷史的車輪碾過2200年,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成為每逢此時華夏兒女的一種民族自覺。習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屈原,贊嘆其心憂家國,情牽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潔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并幾度引用屈原詩歌中的名句來闡述思想,寄情言志。下面關于屈原的敘述,正確的是①屈原是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他吸收民族精華,采用楚國方言,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體詩歌②屈原的代表作品《離騷》,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③每年端午,我們吃粽子、劃龍舟,據說都是為了懷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④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文化名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①項,屈原是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吸收民歌精華,采用楚國方言,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體詩歌。 故①項正確。②項,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故②項正確。③項,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因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演變成人們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吃粽子、劃龍船都是紀念屈原的一種方式。故③項正確。④項,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文化名人。故④項正確。綜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確,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8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學案+練案)(PDF打印版).pdf 第8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學案+練案)(學用無答案).docx 第8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學案+練案)(教用含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