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法不可違》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法治觀念: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守法觀念,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能夠辨別各種違法行為,遠離違法行為。知道法律的作用,知道違法行為的含義和種類,認識違法行為的危害,懂得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責任意識:感受法律的尊嚴,依法規范自身的行為,做一個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學 重點 法律作用,違法分類。 教學 難點 違法行為具體表現,遵章守法。 教學過程導入 女生被造黃謠,教科書式反擊 電影《保你平安》有這么一個臺詞:當你說一個女人是壞女人的時候不管她是不是,都已經是了。 “造黃謠”事件屢次登上熱搜,也再一次警示大家,網絡暴力、網上造謠誹謗,并不是“鬧著玩”。這節課我們一起透過“女生被造黃謠,教科書式反擊”事件學習“法不可違”。 授新課 不過是玩笑、這么開不起玩笑好掃興 ta口中的玩笑出于什么目的 玩笑的內容是否涉及我的私生活 ta是否愿意這樣的玩笑由ta擔任主角 那些為了讓女性難堪、涉及私生活和身體、ta不愿意成為主角的“玩笑”,就是黃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女性的憤怒是合理且正當的,而造謠者也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思考:我們面對網絡謠言應該怎么做? 提示:正面應對網絡謠言的典范 第一步,收集證據,包括相關截圖、聊天記錄、文章鏈接等; 第二步,向平臺方進行投訴維權;第三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第四步,追究對方的責任。 啟示:①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評價作用) ③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情境創設:小雪說有人私信她進行辱罵、攻擊,也有人在她的評論區發惡心圖片,有以訛傳訛的,還有以此牟利的。那么,針對這些不同的人的行為,都將會被追究什么樣的法律責任 提示:那些辱罵攻擊、發惡心圖片的人,他們的行為是對他人人格的侮辱,構成了對被罵者名譽權的侵害,輕者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追究這些人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 稍重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處以行政拘留或罰款; 最嚴重的行為是那些造黃謠以及以此牟利者,最高可處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那些辱罵攻擊、發惡心圖片的人,他們的行為是對他人人格的侮辱,構成了對被罵者名譽權的侵害,輕者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追究這些人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 稍重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處以行政拘留或罰款: 再重可能構成侮辱罪,追究刑事責任。 啟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 違法行為包括哪幾類? (1)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分: ①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民事責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險,返還財產,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等。 ②行政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是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行政制裁:①行政處分(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②行政處罰(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③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刑罰處罰: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 (2)根據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分: ①一般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 ②犯罪: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 圖片分享: 思考:在生活中,我們有哪些違法行為? 提示: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等行為都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政違法行為。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或者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都是較為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 情境創設:公安機關接群眾報警稱,有人惡意將其照片發布至某境外淫穢色情APP交友欄目,導致其多次接到“交友”“約炮”類的騷擾電話,對其名譽權、肖像權造成極大損害,對生活學習造成極大困擾。因“黃謠”中的照片多來自被害人社交媒體及學校群組,警方推斷其同學作案可能性較大經進一步工作,成功鎖定犯罪嫌疑人。 思考: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提示:①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②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針對行政違法行為) ③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針對民事違法行為)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池某因破壞鐵路封閉網被處罰款;翟某因醉駕被判處拘役。他們的行為分別屬于( ) A.民事違法行為 一般違法行為B.行政違法行為 民事違法行為 C.行政違法行為 一般違法行為D.行政違法行為 刑事違法行為 2.關于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和聯系,下列認識正確的有( ) ①前者觸犯行政法律,后者觸犯刑法 ②兩者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 ③都應受法律制裁,承擔法律責任④一般違法行為也是犯罪行為 A.①③ B. ①④C. ③④ D. ②③ 3.初中學生丁某沉迷于網絡游戲,為了籌措上網費用,偷盜了別人的財物,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丁某的行為( ) A. 屬于犯罪B. 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C. 觸犯了刑法D. 是一般違法行為 4.為了更好地保護英雄,響應民眾的呼聲,2018年4月27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規定,對歪曲、丑化、褻瀆英雄烈土事跡和精神的行為將依法懲處,直至追究刑事責任。這表明( ) ①該法的制定順應民意,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 ②民眾通過社會聽證制度參與了立法 ③公民有權依法懲罰丑化英雄的行為 ④公民要樹立法治觀念,尊重英雄烈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前不久,北京某醫院門口,兩名女護士下班時剛要打開被自己私自上了鎖的共享單車,就被巡邏民警抓個正著,兩人被行政拘留5日。兩名女護士私鎖共享單車的行為( ) ①屬于不文明行為 ②是不道德行為,但不違法 ③屬于違法行為 ④應受刑罰處罰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