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九年級上冊初中道德與法治《凝聚價值追求》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領悟偉大建黨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理解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增強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 道德修養 :弘揚民族精神,踐行道德規范,包括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 法治觀念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遵守法律法規。 健全人格 :凝聚價值追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解其含義和重要意義,自覺以核心價值觀作為行為價值標準。 責任意識 :傳承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教學 重點 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影響。 教學 難點 民族精神隨著時代進步不斷豐富和發展、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學過程導入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思考:列舉你認為體現“中國脊梁”的人物,并說一說他們的故事。 提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國核彈潛艇之父黃旭華、導彈之父錢學森、氫彈之父于敏、天眼之父南仁東。 說一說: 只有英雄人物才能稱得上“中國脊梁”嗎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他們默默無聞,埋頭苦干,無私奉獻,共同構筑了中華民族的堅固基石。他們或許沒有顯赫的名聲,沒有輝煌的成就,但正是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們,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不計個人得失,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甚至不惜肝腦涂地。他們所展現出的精神,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 授新課 探究一 民族精神的內涵及特點 小組討論:全班分成愛國主義、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五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講述兩個故事、名言警句或者成語,填入表中。 體現精神故事名言警句成語愛國主義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小結:中國人民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 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熱點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 思考:為什么要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 提示:這一舉措對于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具有深遠意義。通過立法,可以明確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保障其有效開展。同時,法律的規定還能增強全社會的愛國主義意識,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促進國家的發展和繁榮。 圖片分享: 思考:中國人民具有什么精神? 提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 圖片分享: 思考:民族精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說明民族精有什么品格? 提示: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并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 探究二 為什么要弘揚民族精神 當地時間8月3日,巴黎奧運會網球女單決賽在法網賽場羅蘭·加洛斯球場的中央球場上演。 最終,中國網球選手鄭欽文以6-2、6-3,直落兩盤,戰勝克羅地亞選手維基奇,獲得巴黎奧運會網球女子單打冠軍。在自身登頂奧運會最高峰的同時,鄭欽文也為中國網球創造了新的紀錄。 賽后發布會上,鄭欽文表示:“在打比賽之前我有在看劉翔,2004年他在雅典奧運會一戰成名拿到冠軍的那個瞬間。” 鄭欽文說:“其實我這幾天不瞞你們說,那個視頻我看了很多遍,一直在激勵自己。因為我看過他的一個采訪,他說他當年21歲拿了金牌,這是他的人生巔峰。然后我想我今年也是21歲,正好20年后的今天我站在這個賽場上面,我覺得我也可以做到。” 思考:哪種精神力量支撐鄭欽文奪冠的?為什么要弘揚這種精神? 提示:為國家爭得榮譽的精神 ①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民族精神,沒有堅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 新聞鏈接:2024年6月24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悲劇在蘇州高新區的一個公交站臺上演。當時,胡友平正等待公交車的到來,卻突然發現一名持刀行兇者正在威脅他人的安全。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危險,胡友平沒有選擇退縮,而是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試圖阻止這場暴力事件。然而,行兇者卻殘忍地向胡友平連捅數刀,導致她不幸離世。 思考:根據材料,胡友平是怎樣踐行民族精神的? 提示:①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②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 聚焦熱點:優秀x2!雙胞胎姐妹考上北大 在今年的高考中,來自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第一中學的雙胞胎姐妹王蘋芋和王盼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好成績。王蘋芋獲得了683分,而王盼盼更是以694分的優異成績脫穎而出。她們的成績不僅為自己贏得了榮譽,也為母校增添了光彩。 思考:根據材料,她們是怎樣踐行民族精神的? 提示:③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 思考:這兩個人的價值觀有何不同?什么是價值觀? 提示:價值觀的含義: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 價值觀的作用:①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②生活中,人們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價值觀判斷是非曲直和決定行為取向。 價值觀的特點:①其中,許多價值具有人類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誠信。②但不同領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價值觀念也存在顯著差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 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 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 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 習近平: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思考: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 提示:①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我們必然堅守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又具有當代中國特色的價值觀。 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 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 材料分享:洞庭湖遭遇高洪水位,湖水洶涌澎湃,周邊地區受到了嚴重的威脅。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各級政府迅速響應,組織力量進行抗洪救災。眾多志愿者也紛紛加入到救災隊伍中,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眾志成城、抗洪救災”的精神。 在救災現場,人們可以看到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有的志愿者在搬運沙袋,加固堤壩;有的志愿者在疏散群眾,確保他們的生命安全;還有的志愿者在為受災群眾提供生活必需品,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這些志愿者們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為抗擊洪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的付出和奉獻,不僅讓受災群眾感受到了溫暖和希望,也展現了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偉大精神。 思考:面對災難青少年能夠做些什么? 提示:①要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 ②我們應自覺做到勤于學習、敏于思考,注重修養、勇于實踐,明辨是非、善于選擇,認真做事、踏實做人。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近百年來,從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女排精神到抗疫精神,中華民族精神不斷豐富發展。這表明中華民族精神的品格是( ) A.內涵豐富 B.博大精深 C.與時俱進 D.源遠流長 2.84年前,侵華日軍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等手段,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以國之名追思逝者,更應擦清歷史之鏡,走好未來之路。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意義在于( ) ①銘記歷史,不忘國恥 ②傳承精神,砥礪前行 ③振興中華,吾輩自強 ④生命不易,及時享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根據《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精神,全國大中小學廣泛組織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我國重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是因為( ) A.愛國主義是實現民族復興的物質基礎 B.愛國主義的本質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C.愛國主義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國之路 D.愛國主義是我國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 4.近年來,載人航天、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航空母艦等重大科技項目都取得了圓滿成功,國人為之自豪,受之鼓舞……世界總能從中國人身上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這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精神( ) ①是中華民族的“根” ②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支柱 ③是維系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牢固的精神紐帶 ④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是( ) A.堅持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B.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C.堅持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有機統一 D.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