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 教學設計《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通過了解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本課是《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三課,以臺兒莊戰役、保衛大武漢和第三次長沙會戰為例,講述十四年抗戰期間,正面戰場上的重大戰役。本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多,再加上課堂時間有限,再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儲備等情況,需要突出重點:正面戰場抗戰的史實,進而準確理解正面戰場抗戰的重要作用。知道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等基本史實重要的事件、人物、現象等,知道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的過程,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運用圖文史料分析評價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認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中國近代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學習正面戰場抗戰的史實,體會抗日將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激發愛國之情。(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教學重點:臺兒莊戰役;保衛大武漢;第三次長沙會戰。教學難點:正確評價國民政府領導的正面戰場的抗戰。八年級學生對抗日戰爭歷史抱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如何在保護這種熱情前提下培養歷史核心素養,是我一直思考探究的問題。學生雖然對本課知識儲備比較豐富,但是知識不夠嚴謹,對正面戰場抗戰的史實認識不全面。學生初步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其思維方式過于簡單,欠缺梳理歷史發展脈絡的能力。因此適當豐富材料,拓展視野,幫助學生理解復雜問題,同時需要教師適當引導由淺入深,還原歷史真實面貌。在此過程中適時恰當引領其情感教育,在重大事件中看清人物的力量,感受人格的震撼與引領并自我激勵。【導入新課】《日本侵略與中國抗戰》圖片導入,解釋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讓學生識記視頻中關鍵詞,導入本課。(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來進入本課。【整體感知】壹 正面戰場戰役貳 正面戰場的評價【解讀課標 明確目標 培育素養】【新課教學】【壹】正面戰場戰役問題探究:自主閱讀課本94-100頁大字部分,梳理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戰役會戰 時間 指揮官 事件 結果 殲敵人數 意義淞滬會戰 1937.8—11徐州會戰 1938.1—9武漢會戰 1938.6—10 蔣介石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12 薛岳 葛先才 ------ ------豫湘桂戰役 1944年初 ------ ------ ------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梳理國民黨正面戰場戰役: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豫湘桂戰役(時間、結果、意義等),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問題探究:結合地圖、視頻日軍進攻臺兒莊的目的是什么?(設計意圖)結合地圖、視頻,地圖,分析出日軍進攻臺兒莊的目的是徐州是隴海鐵路和津浦鐵路的交匯點;日軍企圖合攻徐州,從而打通南北戰場;臺兒莊是徐州的門戶,提高學生分析歸納能力,提高學生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過渡:臺兒莊戰役的總指揮李宗仁說:“臺兒莊捷報傳出后,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后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我軍得此鼓勵,無不精神百倍,各處斷壁殘垣之上,都出現一片歡樂之情,為抗戰發動以來的第一快事!”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問題探究:臺兒莊戰役后,中日雙方的焦點集中于何地?雙方之間又爆發了哪一戰爭?日本:日本大本營認為“只要攻占漢口、廣州,就能支配中國”,于是日本御前會議決定發動武漢會戰,迅速攻占武漢,以迫使中國政府屈服。中國政府:預期武漢陷落將令中國停止抵抗。我黨在徐州會戰前就提出,派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博古等領導干部到武漢(設計意圖)史料分析出,臺兒莊戰役后,中日雙方的焦點集中于武漢,隨后爆發了武漢會戰,通過史料,提高學生分析歸納能力,提高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過渡:播放武漢會戰視頻,展示武漢會戰示意圖,強調萬家嶺戰役。從會戰的結果看,中國的損失相當嚴重,……但從整個抗日戰爭的進程來看,武漢會戰則是抗日戰爭的一大轉折點。1938年10月31日,蔣介石在《為放棄武漢告全國同胞書》中指出:“蓋抗戰軍事勝負之關鍵,不在武漢一地之失,而在保持我抗戰持久之力量。”——張憲文、李繼鋒等《中國抗日戰爭史》(設計意圖)史料分析武漢會戰①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②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通過史料分析提高學生分析閱讀歸納問題能力,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過渡: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長沙乃至整個湖南成為西大后方的軍事屏障,日軍先后發動兩次長沙會戰企圖占領長沙,均為得逞。1941年12月,日軍集結重兵12萬人第三次向長沙方向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在前兩次長沙會戰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進行了防御作戰,制定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殲滅大批日軍,取得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第三次長沙會戰,是1941年“12月7日以來,同盟軍唯一決定性之勝利。”“戰果堪比臺兒莊戰役”!——英國《泰晤士報》(設計意圖)結合史料分析出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國際影響,是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盟軍的第一次重大軍事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通過分析提高學生分析閱讀歸納問題能力,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問題探究:閱讀相關史事,結合所學戰役,你能感受到中國軍民在抗戰中體現了那些精神?(設計意圖)學生分組討論,感受中國軍民在抗戰中體現不畏強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強團結精神,為民族利益獻身的自我犧牲精神,不屈不撓、英勇抗爭、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通過討論分析提高學生分析閱讀歸納問題能力,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問題探究:閱讀材料,分析豫湘桂戰役失敗的原因?豫湘桂會戰歷時8個月 (1944年4-12月) ,以國民黨軍隊的慘敗而告終,國民黨軍隊損失近60萬人,丟失豫、湘、桂、粵、閩等省20余萬平方公里的國土,146個城市、衡陽等7個空軍基地和36個機場遭到破壞,數千萬百姓遭受到生命財產威脅與損失。這與國民政府軍隊腐朽無能、消極作戰有密切關系。——張海鵬等《簡明中國近代史讀本》(設計意圖)根據材料學生分析出豫湘桂戰役失敗的原因是由于國民黨消極抵抗,提高學生分析閱讀歸納問題能力,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知識拓展: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設計意圖)了解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知道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做出的貢獻,提高學生分析閱讀歸納問題能力,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合作探究:說一說,國民黨正面戰場哪一戰役或事件令你印象最深刻?為什么?(設計意圖)學生分組討論,說說自己印象深的戰役,從而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的歷史核心素養。【貳】 正面戰場的評價抗戰期間,國民政府軍隊與日軍進行了22次大會戰,較大規模戰役1117次,小戰斗38931次,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迷夢,始終牽制著日軍總兵力一半以上的部隊使130萬日軍在中國戰場疲于奔命,有效阻止了日軍北上侵略蘇聯;延緩了日本南進的步伐。(設計意圖)學生分組討論,得出1.正面戰場組織多次戰役,為國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犧牲2.正面戰場的抗戰,振奮了民族精神,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提高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3.正面戰場后期由于國民政府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方針,致使豫湘桂戰役大潰敗,中國喪失了大片國土4.總體來說正面戰場的抗戰在全民族抗戰中還是起到了巨大作用,從而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的歷史核心素養。請同學們課下搜集資料,了解抗日戰爭時期家鄉人民的抗日事跡。壹 正面戰場戰役貳 正面戰場的評價在本課教學中準備了大量的歷史圖片和文字資料,就是讓同學們能更直觀地感受正面戰場的抗戰。通過對正面戰場上中國軍隊的奮勇殺敵、頑強拼搏的抗戰史實的講述,讓學生樹立對國家、民族強烈的責任心和對中華英雄兒女的敬仰之情,讓學生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訓。在教學合作探究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個人感受的尊重和聆聽,與學生達到思想的碰撞,從而提高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由于教學容量過大,教學過程可能比較緊湊,有些問題可能由于時間問題會一筆帶過,要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改進這些問題,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教學課件).pptx 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 (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