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巧用圖解 解析生物題 在選修本中有幾個知識點學生不易區分,在做習題時經常混淆。但通過圖解法進行分析,學生記憶深刻,領會透徹,效果較好。現舉幾例加以說明:例1、曲線a 表示的是化合物__,在無光照時,其量迅速下降的原因[1]____[2]____。曲線b 表示的是化合物__,在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時,其量迅速下降的原因[1]____[2]____。可見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均影響光合作用的速度,前者主要是影響光合作用的__過程,后者主要是影響光合作用的__過程。圖解釋疑:解析:由圖解可以清晰的區分光反應、暗反應過程中物質、能量的變化及光反應與暗反應的聯系――光是影響光反應的主要因素,無光時直接影響的是光反應,因此為暗反應提供的[H]和工ATP都減少,它影響的是暗反應的B過程(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因此C5減少,但A過程(二氧化碳的固定)仍在繼續,所以C3增加;在暗反應中A是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的濃度大小是關鍵的制約因素。所以當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時,它直接影響A過程,因此C3減少,而光反應的過程仍在進行,B過程仍在繼續,所以C5的含量增加。答案:(1)五碳化合物[1]光反應產生的[H]、ATP的含量減少,CO2的還原受阻,使五碳化合物的再生量減少;[2]CO2的固定仍繼續進行,消耗三碳化合物(2)三碳化合物 [1]CO2 減少,生成的三碳化合物減少 [2]CO2 的還原仍繼續進行,消耗三碳化合物 (3)光反應 暗反應 例2、將酵母菌離心后,得到上清液(含細胞質基質)和沉淀物(含細胞器)。把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離心的勻漿分別放到甲乙丙三支試管中。 甲(上清液) 乙(沉淀物) 丙(勻漿)實驗一:向3個試管中分別滴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甲、乙、丙中的產物分別是__________。實驗二:向3個試管中分別滴加等量的丙酮酸,甲、乙、丙中的產物分別是__________。實驗三: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重復實驗一,則甲、乙、丙中的產物分別是__________。H2O+CO2 B、C2H5OH+CO2 C、乳酸 D、無反應圖解釋疑: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無氧或者沒有線粒體時在細胞質的基質內進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一個階段和無氧呼吸過程,它的底物是葡萄糖,最終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當有氧時,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步,反應底物是丙酮酸,最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答案為(1)B D A (2)B A A (3)B D B例3、下圖表示3個突觸連接的神經元,現于箭頭處施加一強刺激,能測到動作電位的位置是( ) ++++++――――++++++ ――――――++++――――― ――――――++++――――― ++++++――――++++++ 神經纖維的傳導模式和突觸的傳遞圖解A. a和b處 B、a、b和c處 C、b、c、d和e處 D、a、b、c、d和e處 圖解釋疑:a b c d e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神經纖維上的神經沖動的傳導是雙向的,神經元之間由突觸單向傳遞,因此a中不可能測到動作電位,用排除法,所以很容易選出正確答案C。例4、能夠識別抗原的是 ( )吞噬細胞(2)T細胞(3)B細胞 (4)記憶細胞(5)效應B細胞(6)效應T細胞解析:通過下述改進的圖解,可以清楚的區分記憶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的異同,又非常容易的理解二者的聯系,且能進一步領會胸腺產生的T細胞在整個免疫中的地位。B細胞參與體液免疫,T細胞既參與體液免疫又參與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只能對細胞外的抗原起作用,細胞免疫使包有抗原的靶細胞裂解死亡,讓細胞內的抗原暴露出來,再通過體液免疫使之消滅。圖解釋疑:鞏固練習:將植物栽培在適宜的光照、溫度和充足的CO2的條件下,如果突然移至暗處,則此時葉肉細胞中C3、C5、NADP+的含量的變化是 ( )升、降、升 B、升、降、降 C、降、升、升 D、降、升、降下列6支試管中含有動物組織的制備液,保溫一段時間后,哪三支試管內產生CO2?(1)葡萄糖+勻漿后的細胞(2)葡萄糖+線粒體(3)葡萄糖+無細胞器的細胞質(4)丙酮酸+勻漿后的細胞(5)丙酮酸+線粒體(6)丙酮酸+沒有細胞器的細胞質A、(1)(2)(3)B、(2)(4)(6)C、(1)(4)(5)D、(3)(5)(6)下圖為反射弧簡圖,興奮在反射弧中按單一方向傳導,這是因為 ( ) 1在(2)中興奮傳導是單一方向的在(3)中興奮傳導是單一方向的在(4)中興奮傳導是單一方向的以上說法都對下列有關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細胞,產生效應B細胞抗體是由B淋巴細胞分泌的C、記憶B細胞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記憶B細胞D、效應T細胞可直接殺死侵入人體細胞內的抗原答案:1、A 2、C 3、B 4、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