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課程標準1.通過了解現代歷史上的著名戰爭,理解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以及造成的文化斷裂。2.認識現代戰爭在客觀上又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核心素養1.(時空觀念)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識覺醒的過程以及世界殖民體系瓦解的過程。2.(史料實證)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文化復興的表現。3.(唯物史觀)理解新興民族國家文化的多樣性。知識導航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1.背景(1)一戰前,東歐和東南歐的被壓迫民族,已經有不斷高漲的民族獨立愿望和行動。(2)第一次世界大戰客觀上將自由、民主與民族獨立的思想進一步傳播到歐洲、西亞和北非各地。(3)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歐洲的殖民帝國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成為指導當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2.表現(1)亞洲①在中國,巴黎和會上收回山東主權的外交努力失敗,五四運動爆發,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猛醒,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②在法屬印度支那,胡志明在法國參加了共產黨,轉向了以民族解放斗爭來爭取國家獨立。③在印度,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持續開展。受到甘地影響與信任的尼赫魯比甘地更加明確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獨立的政治目標,并為之奮斗。(2)非洲、拉美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也出現了爭取民族獨立和推進民主的進步運動。3.影響: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所代表的殖民主義勢力不斷遭到沖擊,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對殖民主義的致命打擊(1)戰爭期間,為了徹底打敗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聯盟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2)戰爭結束后,隨著殖民主義的急速衰落、亞非拉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民主意識更為廣泛的傳播。2.表現(1)隨著日本的戰敗,朝鮮獲得了獨立,中國收復了臺灣。(2)英帝國解體。(3)法國殖民體系瓦解:對法國總統戴高樂來說,面對阿爾及利亞人民的武裝反法斗爭,他不得不簽署《埃維昂協議》,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3.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構建了幾個世紀之久的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土崩瓦解,退出了歷史舞臺。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一)特征:隨著現代化的推進,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現的一系列新興民族國家,形成了當地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的新文化。(二)表現1.亞洲(1)印度:現代文化多樣性①印度的統治精英接受來自西方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中的一些基本價值取向,同時注重發展傳統文化,使印度走上了獨特的發展道路。②印度的政治體制學習英國,中央與地方分享權力,采取宗教與政治分離政策。③主要官方語言為印地語和英語。④歷史傳統中的種姓因素等仍然影響著政治與社會生活。(2)新加坡、韓國:儒家文化與西方文化結合①背景: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韓國作為東亞的新興工業國,引人注目。②表現A.它們有類似的儒家文化背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注意發揚儒家文化的精華,諸如寬容和諧、重視教育、社會為先、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等。B.同時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如科學技術、管理知識、競爭意識、高效率作風等,努力創造一種現代的東方文化。2.非洲的埃及(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國。②共和國進一步消除殖民主義影響,復興民族文化。(2)特點:現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并帶有歐洲和西亞等地的文化元素。(3)表現①宗教:在埃及,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也有少數人信仰_基督教__等其他宗教。②語言: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但英語和法語也被廣泛使用。③名勝古跡:古埃及留下的諸多名勝古跡成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對現代埃及的建筑和藝術等也有很大影響。習題鞏固1.(2024·河北滄州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將其殖民地印度的士兵,法國將其北非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士兵,大量投入戰場。正是在幫助宗主國作戰并取得勝利的過程中,殖民地人民認識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應當統治有色人種的種族。這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A.推動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B,改變了世界各國力量的對比C.促進了殖民地民族意識的覺醒D.導致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2(2024山東聊城期中)戊戌變法時期,嚴復在《救亡決論》中歷數中國傳統文化弊端并指出"中國不變法則必亡矣"。1918年嚴復又力主回歸傳統,高呼:"回觀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澤被寰區。"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是()A.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B.一戰暴露西方文明的弊端C.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凸顯D.戊戌變法運動的失敗3(2024浙江寧波期末)當歐洲"革命圈"閃閃發光之時,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亞非拉也奏響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震撼了帝國主義的后方。這期間的"民族曲"()A.沖擊了美蘇主導的兩極格局B.導致世界殖民體系土崩瓦解C.促進亞非拉民族民主意識覺醒D,推動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結合的新文化最終形成4.(2024江蘇徐州期末)1938年,美國國務院美洲司官員查里德·帕蒂向政府建言:"政治滲透帶有強制接受的烙印,經濟滲透被譴責為自私和強制,只有文化合作才意味著思想交流和無拘無束。"查里德·帕蒂的觀點體現了()A文化共享的理念B.文化殖民的思想C.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D,全人類共同繁榮的愿望5.(2023.佛山模擬)1965年,美國移民法規定,科學和藝術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國急需的熟練及非熟練勞工享有優先權,移民入境后從事美國人不能或不愿從事的職業,且從事的職業不會引起已經從事此種職業的美國人的失業或工資水平的下降。此規定()a.體現了實用主義原則B.促進戰后世界經濟恢復C.消除了移民歧視觀念D 加劇了意識形態的對抗6.二戰后,印度的政治體制學習英國,主要官方語言為印地語和英語,而歷史傳統中的種姓因素等仍影響著政治與社會生活。在埃及,官方宗教和官方語言分別是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但也有不少人信仰基督教并使用英語和法語。這體現出新興民族國家()A.完全擺脫宗主國影響B.逐步走上現代化道路C.文化呈現多樣化特征D.獨立過程中留有隱患7.當前在美國社會頗受關注的移民收緊趨勢,其深層的社會原因是自1965年移民法實施以來,亞洲和拉丁美洲持續地大規模移民后,美國社會面臨結構性困境,美國社會多樣性快速發育,政府及社會應對不力,導致社會矛盾突出。這一趨勢表明美國()A.移民以亞洲和拉丁美洲最多B.移民政策具有務實性和利己性C.政府對移民的控制有所放松D.移民文化形成多元一體的特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