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板塊二 考點提綱速記世界古代史第一單元 古代亞非文明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 奴隸社會、大河流域、農耕文明)地區 流域 國家 文明標志北非 尼羅河流域 古埃及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陽歷西亞 兩河流域 古巴比倫 《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南亞 印度河、恒河流域 古印度 種姓制度、佛教東亞 黃河、長江流域 中國 分封制、甲骨文、金文一、古代埃及: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1.國家的產生:約公元前3500年開始。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吞并古埃及。后來,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先后占領古埃及。2.古埃及科學和文化:太陽歷(每年365天)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古埃及最高統治者3.金字塔: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權的逐漸衰落。關于金字塔的觀點:世界古代建筑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二、古代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1.國家的產生:約公元前3500年開始。2.文字:楔形文字(蘇美爾人所創)。3.(重點)《漢謨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1)國家: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2) 頒布者:漢謨拉比。(3)目的:維護奴隸主的利益。(4)內容(廣泛):①古巴比倫有嚴格的社會等級(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和奴隸);②奴隸制度在古巴比倫相當發達(家庭奴隸制是古巴比倫的一大特征);③商品經濟在古巴比倫比較活躍(有許多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方面的規定)。(5)意義: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三、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和佛教1.早期文明遺址: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等遺址。2.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并建立國家。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 (首都:華氏城)3.種姓制度(奴隸社會的等級制度)第一等級 婆羅門 祭司 掌管祭祀第二等級 剎帝利 軍事貴族、國王 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 吠舍 自由民 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 首陀羅 被征服居民 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特點:各等級世代相襲。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人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4.佛教: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喬達摩·悉達多)。教義:主張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外傳:第二單元 古代歐洲文明一、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1.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海洋文明)(1) 地理環境:環海、多山、多島嶼; 適宜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2) 希臘最早文明:愛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3)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了城邦。其突出特點是“小國寡民”。(4)著名奴隸制城邦:斯巴達(崇尚武力)、雅典(民主政治)。2. (重點 ) 雅典的民主政治(特點:主權在民; 輪番而治)(1)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時代(津貼制度)。(2)范圍(局限性) :僅限于本城邦成年男性公民(占人口的少數),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3) 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4) 評價: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源頭。3.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4 世紀):滅波斯帝國,歷經10年征戰,版圖地跨歐、亞、非三洲。影響: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但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二、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1.城邦時期:公元前 1000年左右,“狼孩的傳說”。2.羅馬共和國時期(奴隸制):公元前509年——前27年。最高決策機構:元老院。①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②公元前3世紀——前2世紀,滅掉迦太基(布匿戰爭),后又征服東地中海地區,稱霸地中海;③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沉重打擊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④公元前49年,凱撒被任命為終身獨裁官。3.羅馬帝國時期:(1)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2)2世紀,羅馬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湖”。(3)4世紀末(395 年 )帝國分裂。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制的終結。(注:羅馬帝國危機的實質是奴隸制危機)三、希臘羅馬古典文化1.希臘文學: 《荷馬史詩》——相傳由荷馬所作, 反映了早期希臘社會狀況。2.希臘雕刻藝術:宙斯像(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擲鐵餅者》。3.建筑藝術:希臘雅典的帕特農神廟。羅馬的大競技場、凱旋門、萬神廟。4.希臘哲學: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認為宇宙萬物由“原子”組成。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創立邏輯學。(他的名言: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百科全書式的學者5.羅馬法學: 《十二銅表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查士丁尼法典》是羅馬法的完備階段。羅馬法學系統包含萬民法、經濟法以及眾多的法律概念。6.歷法:凱撒命人以古埃及的太陽歷為藍本編制“儒略歷”,成為今天公歷的基礎。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一、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1.基督教:1世紀,發源于巴勒斯坦地區,是信仰耶穌的宗教。(1) 教義:教導人們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2)發展: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2.法蘭克王國:481 年,由克洛維建立。 (迅速發展的原因:克洛維取得了羅馬教會、信基督教的高盧羅馬人和部下的廣泛支持)(1) 封君與封臣(西歐封建等級制度):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①形成: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推行土地分封的改革。②特點:“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2)查理曼帝國(紅桃K——查理大帝) :①“什一稅”: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貢獻給教會。②800年,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查理被稱為“查理大帝”。③843年,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二、西歐莊園 (從9世紀開始,大約到11 世紀遍布歐洲各地)1. 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2.莊園里生活著領主和佃戶(農民和農奴)。為領主提供勞役是佃戶的基本義務。3.莊園的土地構成:領主“自營地”、佃戶的份地、共用地。自由農民有份地保有權。4.莊園法庭:具有司法權,處罰手段通常為罰金,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三、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1.中世紀城市:“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1)從10世紀起,西歐城市開始復蘇,以手工業和商業為中心的新的城市不斷產生。(2) 市民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斗爭興起:①爭取自治的方式: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②典型斗爭:法蘭西瑯城起義。 (堅持斗爭多年,瑯城終于取得了自治地位)③到13 世紀,許多城市成為自由城市,持有“特許狀”。基本居民是手工工匠和商人。 (注: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擺脫國王和領主的控制)④市民階層逐漸形成的原因: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繁榮。2.大學的興起( 源于歐洲):大學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 中世紀大學的自治權(表現):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2)大學課程設置受基督教會的影響,也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開始關注人的發展。四、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1.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1)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2)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觀點 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 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影響 拜占庭帝國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 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 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 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2.頒布《查士丁尼法典》:(1) 目的: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2)《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羅馬民法大全》第四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一、古代日本 (部民:貴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隸)1. (重點 ) 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實施改革。(1) 內容: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②經濟上: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 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 統一賦稅。(2)性質:一場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質的改革。(3) 作用: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二、阿拉伯帝國1.伊斯蘭教:發源于阿拉伯半島,由穆罕默德于7世紀初創立,獨尊安拉,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2.阿拉伯帝國: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3.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1)數學:改造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阿拉伯數字”; 創造了完整的代數學。(2) 醫學:《醫學集成》和《醫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3) 文學:《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故事集。(4)對世界文明的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世界三大宗教列表名稱 產生時間 創始人 發源地 經典 主要教義佛教 公元前6世紀 釋迦牟尼 古印度 《大藏經》 眾生平等基督教 1 世紀 耶穌 巴勒斯坦地區 《圣經》 忍受苦難伊斯蘭教 7世紀 穆罕默德 阿拉伯半島 《古蘭經》 獨尊安拉(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