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閏年平年我知道(1) 課時 1課時年級 五年級 教學環境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主要圍繞閏年和平年的判斷展開,學生將進一步學習分支結構,體驗多分支結構的應用,感受用算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描述判斷閏年與平年的算法,學生將了解算法的輸入、判斷處理中的條件以及輸出。學情分析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基礎,對信息技術課程充滿興趣。他們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一些簡單的算法和程序設計,能夠理解基本的編程概念。然而,對于閏年和平年的判斷規則以及多分支結構的應用,學生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和實踐來加深理解。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掌握判斷閏年的規則。 學生能夠用自然語言和流程圖描述判斷閏年與平年的算法。 學生能夠理解算法的輸入、判斷處理中的條件以及輸出。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讓學生體會到算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教學重難點重點 難點理解判斷閏年的規則。 用自然語言和流程圖描述判斷閏年與平年的算法。 準確描述分支結構的判斷條件以及條件之間的關系。 體會多分支結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小組合作法。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講述小華和同學們參加公園活動的故事,引出數學謎題:“有一個小朋友今年已經 11 歲了,可是他只過了 2 次生日,這是為什么呢?” 提問學生:“你們知道為什么這個小朋友的生日次數這么少嗎?” 引導學生思考可能的原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認真聆聽故事,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積極回答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測,如 “可能他的生日是 2 月 29 日”“也許他出生的年份比較特殊” 等。設計意圖: 通過有趣的故事和問題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為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講授新課 1.認識判斷閏年的規則 講解閏年和平年的概念,以及閏年二月有 29 天、平年二月有 28 天的特點。 提出問題:“判斷閏年的規則是什么?”“你對‘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理解是什么?” 展示一些年份,讓學生判斷這些年份是否是閏年,并說明理由。 認真聽講,理解閏年和平年的概念。 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回答,如 “閏年是包含 366 天的特殊年份”“‘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意思是每四年有一個閏年,但百年不閏,除非是四百年的倍數才閏”。 對教師展示的年份進行判斷,如 “2023 年不能被引導學生分析判斷閏年的條件,如能被 4 整除但不能被 100 整除的年份是閏年,能被 400 整除的年份也是閏年。 2.描述判斷閏年與平年的算法 引導學生用自然語言描述判斷閏年與平年的算法,如 “如果一個年份能被 4 整除,但不能被 100 整除,那么這一年就是閏年;如果一個年份能被 400 整除,那么這一年也是閏年;如果不滿足以上條件,這一年就是平年。” 展示用流程圖描述的判斷閏年與平年的算法,讓學生補充流程圖空白處的判斷條件,并梳理算法的執行過程。 給出一些年份,如 1900、2008、2033、2400,讓學生討論每個年份執行的判斷路徑和結果。 提問學生:“為了實現判斷閏年還是平年,流程圖使用了什么結構?” 引導學生理解多分支結構的應用。 4 整除,不是閏年”“2000 年能被 400 整除,是閏年” 等。 與小組同學討論,分析判斷閏年的條件,加深對規則的理解。 嘗試用自然語言描述判斷閏年與平年的算法,如 “先判斷年份能否被 4 整除,如果能,再判斷能否被 100 整除,如果不能,就是閏年;如果能被 100 整除,再判斷能否被 400 整除,如果能,也是閏年;否則就是平年。” 觀察流程圖,補充判斷條件,如 “能被 4 整除”“不能被 100 整除”“能被 400 整除” 等,并梳理算法的執行過程,如 “輸入年份 1900,能被 4 整除,但3.任務實踐活動 布置課堂任務:“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自然語言、流程圖或代碼,描述判斷一個年份是否是閏年的算法。” 巡視學生的完成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選擇一些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點評,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能被 100 整除,不能被 400 整除,所以是平年”。 小組討論每個年份的判斷路徑和結果,并進行匯報,如 “2008 年能被 4 整除,不能被 100 整除,是閏年”“2033 年不能被 4 整除,是平年” 等。 回答教師的問題,如 “流程圖使用了多分支結構”。 獨立完成課堂任務,用自然語言、流程圖或代碼描述算法。 遇到問題時,與小組同學討論或向教師請教。 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學習他人的優點,同時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反思和改進。設計意圖: 通過講解、提問和討論,讓學生了解判斷閏年的規則,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通過用自然語言和流程圖描述算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判斷閏年與平年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算法表達能力。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如 “今天我們學習了閏年和平年的判斷規則,知道了如何用自然語言和流程圖描述判斷閏年與平年的算法。我們還了解了分支結構的應用,它能夠根據不同的判斷條件選擇不同的執行路徑。” 強調分支結構的判斷條件以及條件之間的關系要準確描述,執行路徑才能正確。 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探索信息技術的奧秘,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 認真聽講,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總結自己的收獲和體會,如 “我學會了判斷閏年的規則”“我能用流程圖描述算法了” 等。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強化記憶,同時鼓勵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索。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拓展提升 提出拓展任務 1:“小夏是五年級學生,已經滿 11 歲,假期要與媽媽以及 8 歲的妹妹、5 歲的弟弟一起乘坐火車去看望爺爺奶奶。小夏和爸爸一起查看了火車購票的規定,發現針對兒童購票的情況,有下面的規定。隨同成年人乘車的兒童,年滿 6 周歲且未滿 14 周歲的應當購買兒童優惠票;年滿 14 周歲,應當購買全價票。每一名持票成年人旅客可免費攜帶一 1,分析小夏一家的購票方案,如 “小夏和妹妹購買兒童優惠票,媽媽購買全價票,弟弟免費攜帶”,并找出其中的條件判斷。名未滿 6 周歲且不單獨占用席位的兒童乘車。請分析小夏一家的購票方案是什么?其中包含了哪些條件判斷?” 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找出條件判斷,如 “小夏 11 歲,需要購買兒童優惠票”“妹妹 8 歲,需要購買兒童優惠票”“弟弟 5 歲,不單獨占用席位,可免費攜帶” 等。 提出拓展任務 2:“在第 9 課的移位密碼算法中,添加判斷條件:‘如果明文中出現非字母符號,則保持原樣輸出。’請補充流程圖,使算法在移位輸出字母的同時可以原樣輸出其他符號。” 展示一個示例流程圖,幫助學生理解任務要求。 2,補充流程圖,如在判斷是否是字母的分支中,增加一個分支來處理非字母符號,使其保持原樣輸出。 與小組同學討論,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設計意圖: 通過拓展任務,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評價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故事導入和問題引導,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解、討論、實踐等活動,學生們積極參與,較好地掌握了判斷閏年的規則和描述算法的方法。然而,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部分學生在理解多分支結構的應用時可能會遇到困難,需要更多的練習和指導;在小組合作中,有些小組的合作效果不夠理想,需要加強引導和管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