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第一章 認識生物你認識圖中的動物嗎?鎮海林蛙,我國特有的兩棲動物,卻曾被認為是日本林蛙日本林蛙許多生物學問題的答案都需要到細胞中去尋找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形態比較的基礎上,又研究了鎮海林蛙的細胞核,發現不論在蛙的外部形態上還是在細胞核內部物質的特征上,鎮海林蛙都與日本林蛙有較大差別,從而確定它是不同于日本林蛙的新物種。“在對某個事物說“是”以前,我要觀察、觸摸,而且不是一次,是兩三次,甚至沒完沒了,直到沒有任何懷疑為止。”——法國昆蟲學家 法布爾讓我們通過觀察、比較和討論,來進一步認識生物你能區分哪個是韭萊,哪個是小麥嗎?想一想,議一議你是依據什么特征區分的?如果僅憑肉眼觀察不能完全將它們區分開,你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分辨?如果追蹤觀察它們的生長發育過程,你還可以依據什么特征來區分它們?韭菜小麥如何區分小麥與韭菜韭菜小麥根據形態結構根據葉片手感其它稍有些厚而且窄扁而寬小麥韭菜葉片表面光滑、手感軟,較容易掐斷葉片表面有絨毛、手感硬、葉片有韌性、不容易掐斷可以追蹤它們的生長發育過程,還可以根據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特征進行區分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種類確定觀察目的以下觀察目的供你參考:觀察某種生物的形態、結構等特征觀察某種生物的生活環境觀察某種生物的生活習性觀察并比較不同生物,說出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種類明確觀察對象觀察對象不同,側重點也不同(1)觀察植物時,注意植株的高度、形態、生長環境等。仔細觀察楊樹和柳樹這兩種植物,從樹干、枝條、葉等的形狀和顏色方面進行比較。觀察時如果楊樹和柳樹正好開花或結果了,可以比較它們的花或果實有何不同。還可以觀察楊樹和柳樹的生活環境楊樹柳樹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種類明確觀察對象觀察對象不同,側重點也不同(2)觀察動物時,注意它們的形態特點、運動方式和生活環境等。觀察鳥時,你可以利用望遠鏡、照相機等設備,在不影響鳥類正常生活的前提下進行觀察。觀察時,要注意安全,分組進行。鳥類視覺敏銳,容易被驚擾,要注意著裝顏色,避免衣物的顏色過于鮮亮:要注意保持安靜,不要喧嘩;在拍攝時,盡量不要使用閃光燈,以免驚嚇它們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種類做好觀察記錄要進行真實客觀的記錄,并從觀察的結果中找尋規律交流觀察結果將觀察的結果在班內進行交流觀察注意事項(1) 要有觀察記錄表:用于記錄所觀察到的每一種生物。(2) 如實記錄:不隨意篡改、刪除記錄,不憑個人好惡取舍。(3) 愛護生物資源:不損傷植物和傷害動物,不破壞生物的生活環境。(4) 注意安全:要集體行動,不得獨自走到偏僻的地方;不要攀爬高處;不要下水;不要品嘗野果;防止被動物咬傷等。討論① 你所觀察的生物,如楊樹和柳樹,它們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它們都是高大的喬木樹種,通常呈直立的生長姿態。共同點楊樹柳樹不同點樹皮方面葉子形狀方面枝條方面葉子顏色方面樹冠形態方面生長環境方面討論楊樹的樹皮較為光滑,柳樹的樹皮可能較為粗糙。楊樹葉子通常呈心形或卵形,而柳樹葉子則多為細長的被針形。柳樹的枝條通常比較柔軟,下垂感較強;楊樹的枝條相對較直。在某些情況下,葉子的顏色可能有所不同。楊樹的樹冠通常較為規整,呈圓錐形或塔形,相對較為緊湊。柳樹的樹冠形態較為開闊,枝條下垂,形成一種柔軟、優雅的外觀。柳樹常生長在河邊等濕潤地區,楊樹在較為干燥的地方也能生長討論② 對相同的觀察對象,不同的同學可能會得到不同的觀察結果。請舉例說出哪些因素影響了觀察結果。外部因素包括光線、濕度等外部因素包括觀察者的認知、經驗等。例如: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下觀察生物,可能會錯過一些微小的細節。內部因素討論③ 請舉例說明,如果需要進一步觀察某種生物,你打算如何進行。可以選擇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觀察。例如,觀察倉鼠的生活習性,可以選擇在清晨、中午、晚上三個時間段進行,充分了解其生活習性。也可以選擇在生物不同發育階段進行觀察。例如,觀察青蛙的發育史,可以分別觀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等不同階段的特征。科學方法:觀察觀察的概述: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觀察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目的、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觀察被研究的對象,從而獲得所需資料的方法。放大鏡照相機攝像機望遠鏡顯微鏡科學方法:觀察觀察的類型:類型 方式 舉例直接觀察 直接用肉眼觀察 觀察玫瑰花的形態和顏色間接觀察 借助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照相機、攝像機等,有時還需要測量 用放大鏡觀察花藥里的花粉和子房里的胚珠科學方法:觀察科學觀察的要求: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前按照一定順序,真實記錄,有計劃、有耐心,積極思考觀察中同別人交流、討論觀察后科學方法:觀察可觀察的生物種類繁多我們所觀察的生物大多是植物和動物,除此之外,還有真菌、細菌、病毒等生物細菌、病毒和許多真菌的個體比較微小,結構比較簡單,但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十分廣泛。細菌真菌病毒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對科學探究具有重要意義,科學探究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愛因斯坦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思維訓練通過觀察免和貓的頭部,我們可以發現“兔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不一樣”這個問題。發現問題根據我們的發現,我們可以提出問題,如:(1)為何貓的雙眼生在頭部前方,而兔的雙眼卻位于頭部兩側?(2)貓和兔的雙眼生長位置不同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嗎?提出問題思維訓練通過查閱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免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不一樣,原因可能是兔以草等植物為食,食物易獲取,但是兔容易受到敵害的攻擊,所以它的雙眼長在頭部兩側,便于觀察周圍敵情;而貓是肉食性動物,主要以老鼠為食,雙眼長在前方,便于發現老鼠,同時貓的瞳孔比較大,利于夜間活動。討論問題問題(1)只是描述了一種現象;問題(2)從較深的層次提出了具體的問題,有較高的探究價值。知識歸納: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觀察用肉眼直接觀察用放大鏡等間接觀察確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對象做好觀察記錄交流觀察結果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實踐當堂檢測:1、《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著作,該書中記錄了大量昆蟲的生活習性及特征,作者在著書過程中使用了觀察法,下列不符合觀察法要求的是( )A.具有計劃 B.按照順序 C.科學測量 D.不用思考D2、在觀察校園生物中,以下同學的做法,正確的是( )小軍發現好幾株他不認識的植物,于是把它們拔出來,帶回家研究小梅撥開草叢,一只蟋蟀蹦了出來,很快蹦到校園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記錄下來小偉觀察記錄中有蚰蜒,其他同學都沒有,小偉決定把它刪掉小明發現一只老鼠,太惡心了,不記錄B當堂檢測:3、某生物興趣小組在觀察校園里的生物的過程中,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 空中偶爾飛過的鳥可以忽略不記錄B. 觀察過程中只需要記錄生物的名稱和數量,不需要記錄其生活環境C. 如果發現自己的觀察記錄中有別的同學沒有記錄的生物,可以將其刪掉D. 選擇一條生物種類較多,環境有較多變化的路線進行觀察D當堂檢測:1.1《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觀察的工具、類型、要求及一般步驟;2.學會提出有價值的科學問題,能夠使用觀察法對周邊環境中的生物進行科學探究; 3.關注身邊的生物,養成愛護生物資源的習慣。【教學重難點】觀察周邊生物的具體方法。【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展示鎮海林蛙圖片,提問:你認識圖中的 動物嗎?引導學生不要盲目下結論,要通 過觀察、比較更深入地認識生物。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了解到鎮 海林蛙和日本林蛙是不同物種。 激發興 趣,為學 習觀察法 做鋪墊。二、問題引導 探究新知 (一)觀察 ·思考 1.展示韭菜和小麥圖片,引導學生進行區 分,并說出區分的依據。 根據學生回答補充和總結: 2.帶學生一起進行觀察活動:觀察校園、 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 (1)請學生自主閱讀教材 P7-8 并總結觀 察的方法步驟。 (2)針對觀察的每個步驟,師生進行交 流,補充。 (3)強調注意事項:觀察記錄表、實事求 是、愛護生物資源、注意安全。 通過觀察圖片以及生活經驗說出 區分依據。 自主閱讀教材 P7-8,總結出觀察 的方法步驟: 確定觀察目的→ 明確觀察對象 → 做好觀察記錄→交流觀察結果 結合教材上的問題,小組討論交 流每個步驟的細節。 從學生已 有知識和 經驗出 發,師生 互動,繼 續吸引學 生的注意 力。 訓練學生 對文本的 歸納總結 能力。(二)科學方法 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可以提煉出生物學 常用的科學探究方法——觀察。 1.講解觀察的概述,強調關鍵詞。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一個重 要途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觀察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目的、計劃, 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觀察被研究的對 象,從而獲得所需資料的方法。 學生在教材 P9 對應位置標記常2.引導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歸納 觀察工具。 用的觀察工具 :放大鏡、 顯微 鏡、照相機、攝像機、望遠鏡、3.引導學生歸納觀察的類型、要求。 (三)思維訓練 引用愛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 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讓學生思考如何 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舉例:展示貓和兔的圖片,觀察免和貓的 頭部,我們可以發現“兔和貓的雙眼在頭 部的位置不一樣”。根據我們的發現,我們 可以提出問題: ①為何貓的雙眼生在頭部前方,而兔的雙 眼卻位于頭部兩側? ②貓和兔的雙眼生長位置不同與它們的生 活環境有關嗎? 展示資料,引導學生討論以上兩個問題哪 個更有探究價值。 錄音機等。 思考討論后回答: 問題(1)只 是描述了一種現象; 問題(2) 從較深的層次提出了具體的問 題,有較高的探究價值。 培養學生 合作學習 與表達交 流能力。三、課堂總結 盤點收獲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 我們知道了觀察的工 具、類型、要求及一般步驟;學會了提出 有價值的科學問題,并能夠使用觀察法對 周邊環境中的生物進行科學探究。 小組內總結,交流,最后全班交 流,教師補充。 培養學生 的歸納總 結能力, 構建知識 體系。四、鞏固運用 拓展提升 見課件 回答課件上的習題 測試學生 掌握情況【板書設計】1.1 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教學反思】本節的觀察活動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第一次實踐活動,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 心和參與的積極性, 但缺乏必要的知識、方法與能力,因此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指導,保證 學生順利地完成觀察活動。由于活動比較費時間,所以對于觀察活動的實施,要放在課前 進行,課堂上強調觀察的要點和注意事項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1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教學設計.docx 1.1.1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