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秋最新版道法八上 4.2《以禮待人》教學設計第二框 以禮待人素養目標道德修養遵守基本的社交禮儀,培養學生的文明有禮意識,鼓勵學生檢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儀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禮儀素養。健全人格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儀表,不斷完善自我,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責任意識懂得文明有禮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的重要性,明白從語言、儀表、舉止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質,并能在實踐中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文明有禮的意義。教學難點:文明有禮的做法。教學建議教法:講授法、情境探究法。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多媒體播放視頻《禮儀之邦》。子曰:禮尚往來/舉案齊眉至鬢白/吾老人幼皆親愛/掃徑迎客蓬門開看我泱泱禮儀大國/君子有為德遠播/江山錯落 人間星火/吐納著千年壯闊教師導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我們希望得到尊重與友愛,首先自己就要以禮待人,尊重他人,關愛他人。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為什么要以禮待人、怎樣做才是以禮待人,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懂禮、有禮的道德之人。二、師生互動 探究新知探究一 待人禮為先1.展示材料:一個年輕人要去張村,可他不認識去張村的路。半路上遇見一位老人,年輕人喊道:“喂,老頭兒,這里離張村有多遠?”老人脫口而出:“無禮!”年輕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沒有找到張村。年輕人停下來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思考:年輕人哪個方面做得不好?他悟出了什么?提示:語言不文明。他悟出了為人處世要講文明,有禮貌。教師總結: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社會生活中,禮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2.學生閱讀教材P37“運用你的經驗”。思考:小巖的哪些行為體現了文明有禮?學生分組討論,然后由小組代表發言。教師總結: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與認可。3.閱讀教材P38“探究與分享”。思考:你對文明小區的期望有哪些?提示:每個人都能做到文明有禮;鄰里之間互幫互助,互諒互讓,團結友好,敬老愛幼,親如一家;小區車輛管理規范;居民遵守社會公德,積極參加社區各項創建活動;小區秩序良好;人人做到講究衛生,自覺將垃圾放在指定地點;人人具有環保意識,小區環境整潔優美;等等。教師總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維系社會正常生活的一種道德行為規范,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誠懇、謙遜、平等、友善、傾聽的態度,能夠給對方親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們友好交往,增進人們的團結友愛,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4.展示材料:材料一 在南寧舉辦的第四十五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觀眾的文明觀賽成為一道特別的風景。在高低杠項目比賽中,某位外國選手兩次在同一動作上掉杠。為了鼓勵她,現場觀眾都鼓起掌來,最終,該選手順利完成了所有動作。在場的運動員、教練員都認為,觀眾的掌聲體現了包容和熱情,讓大家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材料二 泰國皇宮洗手間有一句中文告示:請便后沖水!珍珠港景區美國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寫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則中文告示:請保持安靜!據說,這是他們專門寫給中國人看的,而其他國家的游客沒有這種“禮遇”。思考:(1)材料一體現了什么?(2)讀完材料二后,你有什么感想?學生分組分別討論這兩個問題,最后小組代表發言。提示:(1)文明有禮體現了國家的形象。觀眾鼓掌,是為了鼓勵運動員,也體現了個人的道德修養,這不僅是關系到我們自身的形象,也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2)感受到國人的文明素養有待提高。教師總結: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在與外國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中國形象。我們舉行的各種儀式,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探究二 做文明有禮的人1.閱讀教材P39“探究與分享”。楊時是北宋時期的哲學家。一天,他與游酢一起去老師程頤家請教問題。時值隆冬,朔風凜冽。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在爐旁閉目養神。他們擔心驚擾老師,就在門口靜靜等候。程頤醒來時,門外的積雪已經有一尺深了。思考:你如何評價楊時和游酢的行為?說說你的理由。提示:楊時和游酢尊敬老師,是文明有禮的人。理由: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恭,要以情感人。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和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教師總結:以禮相待,要態度謙恭,說話和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談吐文雅,不說粗話臟話;與人交談時,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自以為是,不盛氣凌人。2.多媒體展示校園中存在的現象:①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幫老師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②吊兒郎當地穿著校服,衣領大敞。③在食堂排隊打飯,遵守秩序。④在課堂上插嘴說話、坐姿懶散、吃零食。⑤見到走廊或樓梯有紙屑、垃圾,順手撿起,扔進垃圾桶。⑥不給同學起“綽號”,不開惡意玩笑。⑦在教室內講粗言濫語、打鬧嬉戲。對于這些現象,你是如何看待的?學生分組討論回答。提示:①正確,語言文明,舉止文明。②錯誤,服裝不整,不注意儀表。③正確,舉止得體。④錯誤,舉止不文明,缺少行為美。⑤正確,愛護環境,舉止文明。⑥正確,語言文明。⑦錯誤,語言不文明,舉止不得體。教師總結: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努力做一個學禮、明禮、守禮的人。同時,我們要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共同創建文明有禮的社會風尚。板書設計見課件當堂演練見課件教學反思本節課的兩個話題探究,讓學生在協作探討中既能感受到文明有禮的價值,又能明確踐行文明有禮的正確行為。教學方式多樣化,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并幫助學生明確文明有禮的重要性,激發學生主動做文明有禮的人的意識以及他們內心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實現教育價值的內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