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溫度教學目標知識素養1.知道溫度及攝氏溫度的規定,2.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及構造。3.了解一些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方法能力素養通過觀察分析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體會觀察與測量的含義。態度責任素養1.在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溫度值的基礎上,感受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2.培養學生關注環境溫度的意識。《溫度》是《物態變化》這一章的核心內容,是這章的預備知識,后續內容圍繞溫度的變化展開。教學重點: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和構造,正確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教學難點:正確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引發思考從三幅抗疫人員使用測溫槍的圖片提到測溫槍,再從測溫槍的作用引入溫度的學習,一方面與時事緊密相連,另一方與生活息息相關。二、創設情景,理解概念(一)溫度的物理意義1、物理意義觀察兩幅圖片,體會圖片給人的感覺。一幅給人的感覺是“熱”,另一幅給人的感覺是“冷”。明白熱的物體溫度高,冷的物體溫度低。接著給出溫度的物理意義:物理學中溫度是指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用字母t表示。2、完成“想想做做”體會憑感覺判斷物體冷熱的是否可靠。先把雙手食指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過一會兒再把雙手食指同時放入溫水中,兩只手對溫水的感覺相同嗎?通過實驗感受可以知道“單憑感覺判斷水的冷熱是不準確的”。要準確測量溫度必須使用科學測量工具,引出溫度的測量。環環相扣,測量溫度(二)溫度計的原理共同探究:自制溫度計(1)制作:在一個配有橡皮塞的小瓶里裝滿帶顏色的水。再給小瓶橡皮塞上插進一根細玻璃管,注意橡皮塞要塞緊瓶口。(2)實驗:將小瓶分別置于熱水、冷水中,觀察吸管內液柱高度的變化。完成實驗,觀看實驗視頻,從中發現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可以反映溫度的高低。利用這種性質可以制成溫度計,即溫度計的原理。并明確指出用玻璃管內液柱的長短來反映溫度的高低運用了物理研究中的“轉換法”,滲透科學方法。(三)攝氏溫度1、攝氏溫度的規定:攝氏溫度是由瑞典物理學家攝爾修斯(Anders Celsius)在1742年制定的。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為100攝氏度;0和100攝氏度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攝氏度。2、攝氏溫度的讀法、寫法從一段“天氣預報”中分析規范學生攝氏溫度的讀法,并解釋為什么天氣預報進行這樣的省略。然后強調攝氏溫度的讀法和寫法。接著閱讀教材小資料,鞏固攝氏溫度的讀、寫法并熟悉自然界常見的溫度值。再拓展全球變暖信息,引發學生對環境溫度的關注。(四)溫度計的構造按照攝氏溫度的規定方法在自制溫度計上進行標注刻度并改進管的粗細和甁的大小等,使它更科學合理。出示真正的常見溫度計,了解溫度計構造。(五)溫度計的使用使用前:類比刻度尺的使用,要先看清它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并舉例說明。強調根據估測選擇合適的溫度計。測量時:再讓學生閱讀教材49--50頁,結合操作時可能出現的各種做法分析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六)體溫計講授體溫計的測溫液體、量程、分度值,重點引導學生觀察體溫計的構造,分析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的原因以及使用時要特別注意的方法。三、課堂小結利用思維導圖小結。四、布置作業:分為基礎性作業和拓展性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