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善用法律》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學會運用法律與人打交道;能夠在面對違法犯罪時,勇于斗爭,而且善于斗爭。 道德修養:增強依法律己、依法維權、依法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意識。法治觀念:能夠明辨是非,自我約束,遠離不良行為,防微杜漸。 責任意識:從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強自我防范。 教學 重點 遇到侵害,如何依法求助;如何應對違法犯罪。教學 難點 如何應對違法犯罪。 教學過程導入 情境導入: 小明在網購時遇到了一次欺詐行為。他在一家看似信譽良好的網店購買了一款心儀已久的電子產品,但付款后卻遲遲沒有收到貨物。小明開始有些焦急,他嘗試聯系賣家,但賣家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最后甚至不再回復他的消息。 思考:他應該如何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提示:與賣家協商 :首先嘗試與賣家進行溝通,了解未收到貨物的原因,并要求其履行發貨義務或退款。 收集證據 :保存與賣家的聊天記錄、交易記錄、付款憑證等證據,以備后續維權使用。 向平臺投訴 :若與賣家協商無果,可向網購平臺投訴,并提供相關證據,請求平臺介入處理。 法律途徑維權 :若平臺無法解決問題,可向消費者協會求助或向法院提起訴訟,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授新課 山西大同校園欺凌事件:山西省大同市大成雙語學校一家長在網上發文,稱自己四年級的兒子小孫,在校長達一年半的時間,一直遭到同班、同宿舍的同學趙某和晉某多次實施辱罵、毆打、及性侵等嚴重不良行為,導致其頭部受傷、身體多處淤青,并受到極大的心理創傷。 該家長痛訴,趙某和晉某的行為不僅嚴重侵害了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還讓孩子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思考:面對校園欺凌,小孫可以通過哪些途徑解決問題 提示:向老師、家長求助,拒絕忍氣吞聲 國家相關主管機關:110公安機關12309全國檢察服務中心 新聞媒體反映 即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合法權益,通過法律服務機構維護合法權益。 法律服務機構:解釋法律問題,代寫文書,出主意等(不收費) 法律服務所:處理涉及法律的事務,幫人打官司、當辯護人(可以收費) 律師事務所: 公證處:依房據法律和事實,證明合同、遺囑親屬關系、身份、學歷等的真實性、合法性。(收費) 法律援助中心: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弱者的保護神” 9月17日,小孫的父母到學校,找到學校領導和班主任,要求侵犯者的家長來學校對質。 在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教育下,趙某和晉某當場承認了自己存在對小孫毆打、侵犯等霸凌行為。小孫的父母拿出了一疊A4紙,上面是小孫父親根據小孫的講述,所寫下來的校園霸凌的全過程。小趙和小晉在后面寫下了幾句道歉和保證。 之后,小孫的父母要求趙某、晉某和學校公開道歉。但對方不愿意履行,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思考:小孫父母有權這么要求嗎 他們的依據是什么 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保護 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履行下列監護職責:(九)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并進行合理管教。 第三十九條,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 學校對學生欺凌行為應當立即制止,通知實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與欺凌行為的認定和處理;對相關未成年學生及時給予心理輔導、教育和引導;對相關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給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 對實施欺凌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根據欺凌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學校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并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四千條 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兒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并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遭受性侵害、性騷擾的未成年人,學校、幼兒園應當及時采取相關的保護措施。 9月23日,憤怒的小孫父母來到了學校門口正當放學時間,小孫父母立刻在人群中大聲疾呼地問那些家長:“如果你的孩子在這所學校遭到校園霸凌,你該怎么辦 ”他們還把小孫遭到校園霸凌的全過程在眾多家長面前講述了出來,對孩子的遭遇痛哭流涕,對欺凌的學生的行為痛憤不已,一時間引起了眾多人的圍觀,還有人把他們拍下來發到了網上。通過網絡媒體,這件事迅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大同市政府立即成立了調查組,開始徹查此事。 思考1:趙某和晉某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嗎 為什么沒有承擔刑事責任 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思考2:如果小孫和父母對該結果不滿意,還可以用什么方式討回公道 提示: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課堂筆記:訴訟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或稱:打官司) 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 類型: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刑事訴訟 民事違法行為:是指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全體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審理和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 行政違法行為:俗稱“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依照司法訴訟程序解悙媲廷謝稉薀迷蛙行政爭議案件的活動。 刑事違法行為: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實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收刑事追究的活動。 下列三個案例分別屬于哪種訴訟 某照相館未經小王允許擅自用其照片,小王向法院起訴。 甲將乙打成重傷致殘,乙的母親向法院提起訴訟。 王老師因“右眼義眼無眼球”導致無法通過教師資格證認證,將市教育局告上法庭。 提示:行政訴訟、民事訴訟、刑事訴訟 數據鏈接: 2023年校園欺凌事件 發生率 :中國中小學生校園欺凌發生率為32.4%。 全世界約1/3的兒童遭受過校園欺凌。 受害者特征 :大多數受害者為青少年學生,初中生占比最高(46.7%),高中生次之(37.2%),大學生最低(16.1%)。 年齡越小的學生,遭受校園暴力的占比越高。 欺凌形式 :語言暴力占比最多,達到39.4%。 身體暴力和言語暴力是主要形式,分別占48.3%和33.1%。 性侵犯和網絡暴力也值得關注,分別占6.8%和2.6%。 2023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校園暴力和欺凌犯罪260余人。 思考:在法治社會,欺凌問題為什么還是層出不窮 我們應該怎么做? 提示:①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 ②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 ③見義勇為作為高尚的品質,歷來受到全社會的褒揚和敬佩。但是,我們身為未成年人,體力不具優勢,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魯莽行事,自己極易受到傷害,也不利于制止違法犯罪。 ④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努力成為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同違法行為作斗爭的常見方法: ①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爭取其他成人的幫助。 ②虛張聲勢,與違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③記住違法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 ④了解違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⑤保護好作案現場。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 陶林是某中學八年級(3)班的學生,他家附近的建筑工地日夜不停地施工,噪聲很大,尤其是在夜間,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休息。陶林因受影響晚上睡不好,上課打瞌睡,嚴重影響學習。陶林和家長去找工地領導,領導以趕工期為由,拒絕停止施工。請你告訴陶林,最有效的辦法是( ) A. 找老師解決 B. 向市環保局投訴 C. 偷偷把工地的電線剪斷 D. 帶一幫人到市政府游行 2.下列屬于為我們提供法律服務和幫助的專門機構是( ) A. 律師事務所 B. 新聞媒體 C. 共青團組織 D. 社區居委會 3.當我們需要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而又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時,我們( ) A.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 B.可以借助自己親朋好友的力量對侵害者進行報復 C.只能自認倒霉,忍氣吞聲 D.只能放棄自己的權利 4. 社會是復雜的,未成年人難免受到傷害。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可以采用非訴訟手段和訴訟手段來依法維權。關于這兩種手段,下列認識正確的有( ) ①非訴訟手段是維護我們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 ②訴訟指的是打官司 ③訴訟通常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 ④刑事訴訟俗稱“民告官” A.①② B. ③④C. ②③ D. ①③ 5.“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則古訓告誡我們對待承諾要( ) A.量力而行,盡力而為B.無論何事,有求必應 C.滿口答應,到時再說D.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