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預防犯罪》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通過學習,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遠離犯罪,做遵紀守法的公民,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道德修養 :樹立法治觀念,加強自身修養,防微杜漸,增強防范意識,杜絕不良行為,自覺遵紀守法,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法治觀念 :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增強法治觀念,主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人。 健全人格 :能夠判斷犯罪行為,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責任意識 :樹立法律意識,努力成為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教學 重點 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 教學 難點 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罰的種類有哪些 教學過程導入 新聞鏈接:幫信罪!未成年人一定要遠離! 近年來,未成年人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明顯上升。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幫信罪14.7萬人,同比上升13%,成為起訴人數排名第3的罪名。其中,未成年人涉嫌幫信罪的人數增長迅速,特別是在15歲至18歲年齡段。 思考: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上述案例帶給我們哪些警示? 提示:隨著社會的發展,犯罪的陷阱也越來越多,對于未成年人來說,要及時學習法律知識,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 授新課 我國刑法對四百多種犯罪行為分別規定了刑罰。查閱刑法,分析圖片中行為的性質和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 思考:根據以上三個案例,總結刑法的作用及內容? 提示:作用: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內容: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 新聞鏈接:近日,一男子李某在舞獅表演過程中,竟將國旗當作紅布來擺放祭品,并多次踐踏國旗。 在庭審中,李某供述自己當時雖知道拿的是國旗,但并未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已經觸犯法律。然而,法律明確規定,尊重和愛護國旗是每位公民的法定義務,法定義務具有強制性,任何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制裁。李某的行為不僅損害了國家的尊嚴,也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思考:案例中的行為是什么性質 應該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提示:這一行為被廣東省廣寧縣人民法院認定為侮辱國旗罪,依法對李某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 課堂筆記:犯罪定義及基本特征 定義: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應受刑罰處罰性(必然法律后果) 河北唐山一家燒烤店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打人事件。監控視頻顯示,數名男子在燒烤店內對一名女子進行暴力毆打,手段殘忍,令人發指。這一事件迅速在網絡上發酵,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強烈譴責。 據目擊者稱,當時這幾名男子在燒烤店內消費,可能因為一些瑣事與女子發生爭執,隨后便對她進行了暴力攻擊。女子的頭部、面部等多處受傷,情況十分危急。事件發生后,當地警方迅速介入調查,并將涉案人員全部抓獲歸案。 思考: 該案件為什么會引起廣泛關注,造成了哪些惡劣社會影響 你覺得犯罪分子可能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提示:犯罪分子有騷擾、侵犯、侮辱、毆打女性的嚴重情節,嚴重挑戰了法治社會底線和做人的良知。因為是刑事違法行為,所以會受到刑事處罰! 課堂筆記:刑罰的含義及種類 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2)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 材料分享:2023年,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犯罪9.7萬人,其中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約7萬人盜竊、強奸、搶劫、聚眾斗毆、尋釁滋事等5類犯罪占比近7成。 思考:未成年人犯罪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提示:①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②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③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新聞鏈接: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發生一起惡性事件,三名不滿14歲的少年涉嫌殺害同班同學王子耀,并將其遺體埋藏在蔬菜大棚內。 思考:為什么者三名男孩小小年紀卻如此殘忍?青少年應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 提示: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 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此處可用杜絕,特別注意) 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 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 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边@句話表明( ) A. 小偷小摸沒有關系,不會構成犯罪 B. 一般違法與犯罪都是違法行為,應受法律制裁 C. “偷針”與“偷金”是一般違法與犯罪的本質差別 D. 一般違法較容易發展到犯罪 2. 一般違法行為包括( ) ①民事違法行為 ②行政違法行為 ③刑事違法行為 ④違憲行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根據刑法規定,我國刑罰的種類分為( ) A. 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 B. 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 C. 主刑和附加刑 D. 有期徒刑和死刑 4. 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對在押的少年犯進行調查的數據顯示,從他們曾有的行為看,有打架行為的占57.9%,有曠課行為的占49.8%,經常光顧網吧的占44.9%,有賭博行為的占44.3%,看過黃色書籍和淫穢影像制品的占31.9%。這說明 ( ) ①不良行為任其發展,可能導致違法行為 ②不良行為必然發展為違法行為 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為,預防違法犯罪 ④不良行為是小節,無關緊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5. 有期徒刑( ) ①是法院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方法 ②是主刑的一種 ③是附加刑的一種 ④是對犯罪分子實行的最嚴厲的制裁方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