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物態變化《3.2 熔化和凝固》教學設計課題名 3.2熔化和凝固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一、物理觀念 1.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知道一些物質的熔點。 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義。 3.認識熔化是吸熱過程,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二、科學思維 了解圖像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學習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物理圖像的方法。 三、科學探究 經歷固體熔化的實驗探究過程。感知發生熔化和凝固的條件 四、科學態度與責任 1.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熔點聯系起來,將所學知識與生產、生活相結合。 2.關注自然現象,產生樂于探究自然現象的興趣和欲望。教學重點 探究固體熔化過程的規律。教學難點 實驗數據的圖像轉換方法。教學準備 多媒體、海波、石蠟、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燒杯、試管、攪拌器、溫度計。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水怎樣才能形成冰掛? 冰怎樣才能熔化成水? 青銅器是怎樣制成的 二、新課教學 (一)物態變化 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天氣熱的時候,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兒就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 通常呈固態的鋁、銅、鐵等金屬,在溫度很高時也會變成液態、氣態;通常是氣態的氧氣、氮氣、氫氣等,在溫度很低時也會變成液態、固態。物質各種狀態間的變化叫做物態變化。 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melting),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 (solidification)。 結合生活中冰的熔化過程,想一想,冰的熔化需要什么條件,不同的物質熔化時溫度如何變化? 實驗 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 提出問題 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相同嗎? 猜想與假設 請同學們根據生活經驗提出自己的猜想。 點撥提示:任何科學猜想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需要根據所觀察到的現象,運用學過的知識和已有經驗,對問題的可能答案做出假定。 設計實驗 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鈉)和石蠟的熔化過程。參照如圖所示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器材:海波、石蠟、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燒杯、試管、水、溫度計和攪拌器。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將溫度計插入試管后,待溫度升高至40℃左右開始,每隔大約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或者石蠟完全熔化后再記錄4~5次。 將實驗數據填入下表 分析與論證 海波在熔化前吸熱升溫;熔化中吸熱溫度不變。 石蠟在熔化前吸熱升溫;熔化中吸熱溫度升高。 在甲、乙坐標的橫軸上標出時間數值。 圖甲和圖乙中的縱軸表示溫度,溫度的數值已經標出;橫軸表示時間,你自己將數值寫上,根據表中各個時間的溫度在方格紙上描點,然后將這些點連接起來,便得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分析與論證 圖甲——海波 熔化前,吸熱溫度升高,是固態;熔化時,吸熱溫度不變,固液共存;熔化后,吸熱溫度升高,是液態。 圖乙——石蠟 整個過程吸熱溫度升高;由硬變軟,逐漸變成液態。 評估 回想實驗過程,有沒有可能在什么地方發生錯誤?實驗數據可靠嗎? 交流與合作 與同學交流。你們的結果和別的小組的結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樣解釋。 寫出實驗報告。 (三)熔點和凝固點 有些固體在熔化過程中盡管不斷吸熱、溫度卻保持不變,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如冰、海波、各種金屬。這類固體叫做晶體(crystal);有些固體在熔化過程中,只要不斷吸熱,溫度就不斷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例如石蠟、松香、玻璃、瀝青。這類固體叫做非晶體(noncrystal)。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melting point)。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點。 晶體和非晶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曲線分別如圖甲和乙所示。 液體凝固形成晶體時也有確定的的溫度(如圖甲),這個溫度叫做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非晶體也沒有確定的凝固點(如圖乙)。 小資料 幾種晶體的熔點(標準大氣壓) 想想議議 1.在圖中,EF、FG、GH各段分別表示溫度怎樣變化?物質是吸熱還是放熱?物質處于什么狀態? 解析:EF段溫度降低,放出熱量,處于液態;FG段溫度不變,放出熱量,固液共存;GH段溫度降低,放出熱量,處于固態。 2.黑龍江省北部最低氣溫曾經達到-52.3℃,這時還能使用水銀溫度計嗎?應該使用什么樣的液體溫度計? 解析:不能。因為水銀的熔點是-39℃,物質的實際溫度低于熔點是固態,達到-52.3℃時,水銀已凝固失效,原因是水銀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規律工作的。 (四)熔化吸熱 凝固放熱 晶體在熔化過程雖然溫度不變,但是必須繼續加熱,熔化過程才能完成,這表明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反過來,液體在凝固成晶體的過程中放熱,但是溫度不變。非晶體在熔化或凝固過程也要吸熱或放熱,但是溫度改變。 夏天,如果我們要喝冰涼的飲料,往往會在飲料中加幾個冰塊,而不是直接加冷水。一方面是因為冰塊的溫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為冰塊熔化成水的過程中吸熱,從而使飲料的溫度下降得更多。 在北方的冬天,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們通常會在菜窖里放幾桶水,這樣利用水結冰時放出的熱使窖內的溫度不會太低。 想想議議 我國青銅器是怎樣制成的 對社會發展有什么作用? 人類制造、使用工具,是人類文明開始的標志。以銅為主的金屬工具的問世,使人類文明更躍上了一個新臺階,冶金技術和金屬制品的廣泛應用,同人類文明史緊密聯系在一起。青銅是由銅、錫、鉛三種金屬組合的合金,氧化后呈青綠色,所以稱“青銅”。 銅器制作過程:熔銅、澆注、修理成型幾個主要環節。 熔銅:加熱使固態銅熔化,固態銅達到熔點,吸熱熔化;澆注:將液態銅澆注到模具中,液態銅在凝固點放熱凝固。 我國在公兩千多年前,原始公社解體時期進入了青銅時代。人類在尋找石器時認識了礦石,在燒制陶瓷時發明了金屬冶煉。原始的冶銅術為古代冶金奠定了基礎,冶金技術的發展又為運用銅制造生活工具、生產工具和武器提供了條件。金屬的使用,提了生產力,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態變化的“熔化和凝固”,知道了熔化和凝固現象的有關知識.同學們還成功地完成了晶體和非晶體熔化實驗,探究出了晶體和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變化規律,掌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為今后的成才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節課就到這,謝謝!布置作業 布置作業: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預習下一課時的內容。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1.本節課首先以學生熟悉的冰可以變成水及水可以變成水蒸氣為例,讓學生認識物質的三種狀態,繼而引入物態變化,引入熔化和凝固.教學中,對于物質的三種狀態的認識,可通過一些具體的事例并結合多媒體,讓學生嘗試對它們進行分類。 2.在探究海波熔化特點和蜂蠟熔化特點中,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和分工情況,然后積極主動地設計實驗并參與探究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設計和規劃能力、觀察和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在這個實驗探究活動中,由于學生要寫實驗報告,因此教師應給予詳細指導。 3.在本節教學過程中,有三個易錯點要讓學生理解: ①處于熔點溫度的晶體,有哪幾種存在的狀態; ②溶化和熔化、融化的區別; ③物質吸熱溫度不一定升高,放熱溫度也不一定降低. 4.對于凝固過程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必具體展開,為學生留下繼續探究的空間,教學中可采用實驗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對于熔化和凝固的應用,在教學中不必作過多的介紹,也可以不涉及到它們對人們帶來的不利影響,建議讓學生課后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對熔化和凝固的應用作進一步的了解.6 /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