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推動高質量發展》教案一、課題名稱《推動高質量發展》二、課程課時2課時三、教材內容分析1.內容概述本課題在高中政治必修二統編版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教材從我國發展的宏觀背景出發,闡述了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包括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等多個維度。在創新發展方面,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等多種創新形式,推動產業升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教材可能會列舉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成果,如高鐵技術、5G通信等,以說明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涉及區域協調、城鄉協調、經濟與社會協調等內容。例如,闡述如何縮小東西部地區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等。綠色發展突出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協同性,倡導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會涉及到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利用等相關政策和理念。開放發展著眼于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講述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意義和舉措,如“一帶一路”倡議等。共享發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包括在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領域的體現,如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改善、醫保覆蓋范圍的擴大等。2.教材編排意圖教材編排本內容旨在讓高中學生理解我國當前發展的新要求和新趨勢,培養學生的宏觀視野和對國家發展戰略的認識。通過學習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各個方面的要求,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在新時代的發展理念,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發展的同時,增強對國家發展戰略的認同,提高學生分析社會經濟現象的政治學科能力。四、核心素養目標(一)政治認同1.通過學習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各項舉措和取得的成就,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我國發展道路的正確性,增強對國家發展戰略的認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讓學生理解高質量發展理念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同我國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努力,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二)科學精神1.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讓學生理解創新發展是應對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協調發展是解決我國當前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關鍵等。2.引導學生理性看待我國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學會用全面、聯系、發展的眼光分析社會經濟現象,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法治意識1.使學生認識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法治是重要保障。例如,在創新發展中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規定,在綠色發展中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要性等。2.引導學生理解法治在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學會用法治思維看待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四)公共參與1.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關注家鄉或當地的高質量發展情況,如參與社區的環保活動、調研當地企業的創新發展情況等,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2.培養學生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的能力,引導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方面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提高學生的公共事務參與能力。五、教學重點、難點(一)教學重點1.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讓學生準確理解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具體含義和相互關系,這是理解我國發展戰略的基礎。2.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通過課本案例和實際事例,讓學生掌握我國在各個發展維度上采取的措施,如科技創新政策、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綠色發展的產業轉型等,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路徑。(二)教學難點1.理解高質量發展各方面內涵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如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種內在邏輯關系具有一定難度。2.如何引導學生將高質量發展理念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個人參與方案。讓學生從理論知識走向實際行動,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發展需求,思考并提出自己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具體做法,這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六、課的類型及主要教學方法(一)課的類型新授課(二)主要教學方法1.講授法用于講解高質量發展的概念、內涵、理論依據等基礎知識,使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原理有系統的理解。2.案例分析法通過分析我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實際案例,如某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歷程、某地區的綠色轉型經驗等,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討論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高質量發展的各個方面,如創新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共享發展在民生領域的體現等,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4.探究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高質量發展理念的形成背景、國際比較等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七、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環節(5分鐘)1.教學環節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兩組圖片,一組是我國傳統工業生產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場景,如煙囪林立、污水橫流的工廠;另一組是現代高科技產業園區的現代化場景,如干凈整潔的辦公環境、高科技研發設備等。2.教師活動教師說:“同學們,大家看這兩組圖片,能明顯感覺到不同。左邊的圖片反映了過去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而右邊的圖片展示了現在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這種新的發展模式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高質量發展。那么,什么是高質量發展呢?它又包括哪些內容呢?”3.學生活動學生們認真觀看圖片,被圖片中的對比所吸引,開始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對高質量發展這一概念產生了初步的好奇和探究欲望。4.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圖片對比,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推動高質量發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高質量發展與傳統發展模式的差異,為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5.目標達成預測學生能夠被圖片吸引,順利進入學習狀態,對高質量發展產生探究興趣。(二)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一):整體概述(10分鐘)1.教學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上關于高質量發展內涵的總體描述部分,然后進行講解。2.教師活動教師說:“同學們,請打開課本,閱讀關于高質量發展內涵的總體描述部分。”教師在學生閱讀后進行講解:“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這五個方面緊密聯系,構成了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內涵。”3.學生活動學生們認真閱讀課本內容,聽教師講解,對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內涵有了初步的理解。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問題,如“這五個方面是怎么聯系在一起的呢?”4.設計意圖通過課本學習和教師講解,讓學生初步理解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內涵,為后續深入學習每個方面的內涵做準備。5.目標達成預測學生能夠準確說出高質量發展包含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方面的發展,對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概念有初步的認識。(三)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二):創新發展(15分鐘)1.教學環節教師講解創新發展的內涵,結合課本案例和實際事例進行分析。2.教師活動教師說:“同學們,我們先來看看創新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當今時代,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教師以課本中的案例,如我國高鐵技術的發展為例進行講解:“我國高鐵技術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如今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高鐵技術的創新不僅帶動了鐵路相關產業的發展,還促進了區域間的人員流動和經濟交流。”教師再從實際事例舉例:“像華為公司,通過不斷投入研發,在5G通信技術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使得我國在全球通信領域擁有重要的話語權。創新發展不僅僅是科技創新,還包括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等多個方面。比如,我國一些地方為了鼓勵創新創業,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這就是制度創新,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3.學生活動學生們認真聽教師講解,結合課本案例和實際事例理解創新發展的內涵。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問題,如“中小企業在創新發展中面臨哪些困難呢?”4.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講解和案例分析,讓學生深入理解創新發展的內涵,認識到創新在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地位。5.目標達成預測學生能夠說出創新發展包括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等多種形式,理解創新對產業發展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意義。(四)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三):協調發展(15分鐘)1.教學環節教師講解協調發展的內涵,結合課本案例和實際事例進行分析。2.教師活動教師說:“同學們,接下來我們了解協調發展。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我國地域遼闊,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教師以課本中的案例,如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為例進行講解:“西部大開發戰略就是為了縮小東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通過加大對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持等措施,促進西部地區的發展。在城鄉協調方面,我國正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例如,現在很多農村都通了水泥路,網絡也覆蓋到了農村,這就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體現。”教師再從實際事例舉例:“在經濟與社會協調方面,我們既要重視經濟發展,也要注重社會事業的發展,像教育、醫療等領域。一些貧困地區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不僅發展了產業,還改善了當地的教育和醫療條件,這就是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體現。”3.學生活動學生們認真聽教師講解,結合課本案例和實際事例理解協調發展的內涵。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問題,如“如何進一步促進城鄉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呢?”4.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講解和案例分析,讓學生深入理解協調發展的內涵,認識到協調發展對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重要意義。5.目標達成預測學生能夠說出協調發展包括區域協調、城鄉協調、經濟與社會協調等方面,理解協調發展的目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五)總結歸納(5分鐘)1.教學環節教師對本節課關于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中的創新發展和協調發展部分進行總結。2.教師活動教師說:“今天我們學習了高質量發展內涵中的創新發展和協調發展。創新發展是第一動力,包括多種創新形式;協調發展注重解決不平衡問題,涵蓋區域、城鄉、經濟與社會等方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希望大家課后可以復習一下今天學的內容,思考一下創新發展和協調發展在我們生活中的體現。”3.學生活動學生們認真聽老師總結,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4.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強化記憶,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5.目標達成預測學生能夠明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對創新發展和協調發展有更清晰的記憶。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5分鐘)1.教學環節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創新發展內涵”“協調發展內涵”兩個標題,然后讓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內容,進行簡要回答。2.教師活動教師說:“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高質量發展內涵中的創新發展和協調發展。現在請大家根據黑板上的標題,簡要說說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內容。”3.學生活動學生們積極舉手,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有的學生說:“創新發展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包括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等,像我國高鐵和華為5G技術的發展就是創新發展的體現;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有區域、城鄉、經濟與社會協調等方面,如西部大開發和城鄉一體化建設。”4.設計意圖通過復習上節課的內容,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為進一步學習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做準備。5.目標達成預測學生能夠準確回憶上節課的主要內容,順利復習上節課的知識。(二)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四):綠色發展(15分鐘)1.教學環節教師講解綠色發展的內涵,結合課本案例和實際事例進行分析。2.教師活動教師說:“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學習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協同性。”教師以課本中的案例,如某傳統高污染企業的綠色轉型為例進行講解:“這個企業以前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后來通過技術改造,采用環保生產工藝,不僅減少了污染排放,還開發了新的綠色產品,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這就是綠色發展的一個體現。”教師再從實際事例舉例:“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這既有利于減少傳統燃油汽車的尾氣排放,保護環境,又推動了汽車產業的升級換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倡導綠色消費,如使用環保袋、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也是綠色發展的一部分。”3.學生活動學生們認真聽教師講解,結合課本案例和實際事例理解綠色發展的內涵。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問題,如“如何在農村推廣綠色發展理念呢?”4.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講解和案例分析,讓學生深入理解綠色發展的內涵,認識到綠色發展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意義。5.目標達成預測學生能夠說出綠色發展強調經濟與生態協同發展,能舉例說明綠色發展在企業、產業和日常生活中的體現。(三)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五):開放發展(15分鐘)1.教學環節教師講解開放發展的內涵,結合課本案例和實際事例進行分析。2.教師活動教師說:“同學們,接下來我們學習開放發展。開放發展著眼于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教師以課本中的案例,如“一帶一路”倡議為例進行講解:“‘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提供了廣闊的合作平臺,我國與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文化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合作。這不僅促進了我國的對外經濟發展,也帶動了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教師再從實際事例舉例:“我國積極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吸引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也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這都是開放發展的體現。”3.學生活動學生們認真聽教師講解,結合課本案例和實際事例理解開放發展的內涵。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問題,如“在當前國際貿易形勢下,我國開放發展面臨哪些挑戰呢?”4.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講解和案例分析,讓學生深入理解開放發展的內涵,認識到開放發展對我國利用國內外資源、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意義。5.目標達成預測學生能夠說出開放發展強調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舉例說明開放發展在我國對外合作中的體現。(四)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六):共享發展(15分鐘)1.教學環節教師講解共享發展的內涵,結合課本案例和實際事例進行分析。2.教師活動教師說:“同學們,最后我們來學習共享發展。共享發展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成果要由全體人民共享。”教師以課本中的案例,如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偉大勝利為例進行講解:“通過脫貧攻堅,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脫貧,貧困地區的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得到了極大改善,這就是共享發展的成果。在教育領域,我國不斷加大教育投入,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接受優質教育,這也是共享發展的體現。”教師再從實際事例舉例:“我國的醫保制度不斷完善,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報銷比例也在提高,這使得老百姓能夠看得起病,享受到醫療發展的成果。”3.學生活動學生們認真聽教師講解,結合課本案例和實際事例理解共享發展的內涵。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問題,如“如何確保在未來發展中持續實現共享發展呢?”4.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講解和案例分析,讓學生深入理解共享發展的內涵,認識到共享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5.目標達成預測學生能夠說出共享發展強調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能舉例說明共享發展在脫貧、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體現。(五)高質量發展內涵的內在邏輯關系(15分鐘)1.教學環節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高質量發展五個方面內涵的內在邏輯關系,組織學生分組討論。2.教師活動教師說:“同學們,我們已經分別學習了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個方面的內涵。現在大家分組討論一下,這五個方面是如何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呢?”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5人,并在各小組間巡視,參與小組討論,給予指導和啟發。例如,當某個小組討論缺乏思路時,教師提示:“大家可以從創新對其他方面的推動作用,以及共享是最終目的等角度去思考。”3.學生活動學生們分組進行熱烈的討論。有的小組說:“創新發展為其他方面的發展提供動力,比如科技創新可以推動綠色發展中的環保技術創新,也有助于開放發展中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有的小組說:“協調發展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基礎,如果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就難以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還有的小組說:“綠色發展是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人與自然的協調也是協調發展的一部分,同時綠色發展也需要創新發展提供綠色技術支持,開放發展引進國外的環保理念和技術。”各小組代表積極舉手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4.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深入思考高質量發展內涵各方面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5.目標達成預測學生能夠準確說出高質量發展五個方面內涵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并能舉例說明。(六)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15分鐘)1.教學環節教師結合課本內容,講解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如在創新發展方面的科研投入政策、人才培養計劃;在協調發展方面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城鄉融合發展政策;在綠色發展方面的環保法規、綠色產業扶持政策;在開放發展方面的貿易政策調整、對外投資合作政策;在共享發展方面的民生保障政策等。2.教師活動教師說:“同學們,了解了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及其內在邏輯關系后,我們再來看看我國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在創新發展方面,我國不斷加大科研投入,設立了眾多科研基金,鼓勵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培養創新人才。例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了大量的科研項目,為科技創新提供了資金支持。在協調發展方面,我國實施了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同時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在綠色發展方面,我國制定了嚴格的環保法規,對高污染企業進行整治,同時扶持綠色產業發展,如對新能源企業給予補貼。在開放發展方面,我國調整貿易政策,降低關稅,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的各項活動,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在共享發展方面,我國不斷完善民生保障政策,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提高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3.學生活動學生們認真聽教師講解,結合課本內容理解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問題,如“這些舉措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呢?”4.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掌握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加深對高質量發展的理解,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積極努力。5.目標達成預測學生能夠說出我國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方面的一些具體舉措。(七)個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參與(10分鐘)1.教學環節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參與方案。2.教師活動教師說:“同學們,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國家的事情,我們每個人也可以參與其中。大家思考一下,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幾個方面,我們能做些什么呢?”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發言。3.學生活動學生們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有的學生說:“在創新方面,我們可以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參加學校的科技創新社團。在綠色發展方面,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節約用水、用電,做好垃圾分類。在共享發展方面,我們可以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學習知識。”4.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高質量發展理念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事務參與能力,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5.目標達成預測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提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同方面的具體參與方案。(八)總結歸納與升華(5分鐘)1.教學環節教師對本節課以及整個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2.教師活動教師說:“同學們,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全面學習了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方面及其內在邏輯關系,還了解了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以及我們個人在其中的參與方式。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積極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關注國家發展戰略,為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3.學生活動學生們認真聽老師總結,回顧本節課以及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內容。4.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整個學習內容的重點,強化記憶,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觀和行動指南,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5.目標達成預測學生能夠明確整個學習內容的重點,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并在實際生活中積極踐行相關理念。八、板書設計《推動高質量發展》一、高質量發展內涵1.創新發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第一動力2.協調發展區域協調城鄉協調經濟與社會協調解決不平衡問題3.綠色發展經濟與生態協同綠色生產與生活方式4.開放發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對外合作5.共享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成果共享二、內在邏輯關系創新為動力協調為基礎綠色為形態開放為必由之路共享為目的三、我國舉措1.創新發展舉措2.協調發展舉措3.綠色發展舉措4.操作發展舉措5.共享發展舉措四、個人參與1.創新方面2.協調方面3.綠色方面4.開放方面5.共享方面九、教學反思1.成功之處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講授法使學生系統地掌握了高質量發展的概念、內涵、我國的相關舉措等基礎知識。例如,在講解創新發展內涵時,教師通過詳細的闡述,讓學生對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等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案例分析法通過豐富的實例,如我國高鐵技術發展、西部大開發戰略、企業綠色轉型等,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習共享發展內涵時,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討論法在探討高質量發展內涵的內在邏輯關系和個人參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學生分組討論時,思維相互碰撞,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力,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學習。學生們在小組討論中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拓寬了思維視野,增強了合作能力。探究教學法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高質量發展理念的形成背景等內容時,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學生學習成果從學生的學習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標。在知識掌握方面,學生能夠準確說出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內在邏輯關系以及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在課堂提問和課后作業中,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回答準確無誤。在能力培養方面,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在分析高質量發展內涵各方面關系時,學生能夠比較不同方面之間的相互作用,這體現了分析比較能力的提高;在小組討論高質量發展內涵的內在邏輯關系時,學生積極參與,互相交流,這反映出合作學習能力的增強;在探討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舉措的合理性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批判性思考,提出合理的見解,表明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在提出個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參與方案時,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個人實際情況相聯系,這顯示了知識遷移能力的發展。在情感態度方面,學生對國家的發展戰略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增強了對國家發展道路的認同,表現出積極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意愿,社會責任感也有所增強。2.不足之處個體差異關注不夠在小組討論、回答問題等環節中,部分學生表現活躍,參與度高,但也有一些學生參與度較低,尤其是一些基礎較弱或者性格內向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小組討論高質量發展內涵的內在邏輯關系時可能較少發表自己的觀點,在回答問題時也不夠積極主動。這反映出在教學過程中對個體差異的關注不夠,沒有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的差異。深度理解與實踐結合的問題在講解一些理論知識,如高質量發展內涵的內在邏輯關系時,雖然學生能夠理解其概念,但在如何將這種理解真正轉化為實際行動方面還存在不足。例如,在提出個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參與方案時,部分學生雖然能提出一些想法,但在實際生活中可能缺乏足夠的行動力去踐行。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行動緊密結合,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指導。國際視野的拓展在講解開放發展內涵時,雖然學生能夠理解我國在開放發展方面的舉措和意義,但對于國際上其他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和經驗了解較少。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國際比較的內容,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國開放發展在全球范圍內的地位和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