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課標要求課程標準: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課標分析與意見解讀: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是高中階段自然地理部分的總結和提高,在總結前面知識的基礎上,本節課的重在培養學生具備整體性的思想,幫助學生建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把握本條課標要求應該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地理環境整體性規律應貫穿在整個課程內容中,因此,在本節課中應多和前面的地理要素及地理過程結合。第二,需要將整體性的原理落落實到實踐中,選擇典型區域,解釋區域內各要素如何相互聯系與影響,形成區域自然環境特征。本章是選擇性必修1教材的最后一章,是在完成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基礎要素的學習后對地理環境上宏觀、綜合的認知,是地理環境的重要規律,是認識區域環境特征的必備思想,是理解人類活動因地宜、協調人地關系的先決條件。本節課內容量較大,教材編排了“自然環境要素間的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自然環境的整體功能”“自然環境的統一演化和要素組合”和“自然環境對干擾的整體響應”四個標題,分別從要素聯系、整體功能、演變過程和響應干擾等不同角度解釋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整體看來,學科邏輯性非常強,單純知識講解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整體性思想,更不利于分析問題的遷移應用。教學思路新教材對于本節課的安排邏輯性非常強,內容篇幅也較長。但從高考考查方向看來,對于整體性的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這些非常理論性的知識關注少。個人覺得,整體性的學習關鍵是學生能夠理解并靈活運用此原理去分析真實復雜的自然現象,樹立尊重自然,建立人地協調觀。因此,本節課的學習,按照課標要求,需要落實到具體的區域。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上,我做了如下設計:以當前關注的熱點區域青藏高原為例,以其當今的自然現象分析得出各要素的相互聯系,以青藏高原過去的隆起過程得出整體的統一演化,以青藏高原氣候變化得出自然環境對干擾的影響,最后上升到全球是一個整體的大局意識。教學目標1.運用景觀圖可以說出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能夠描述某一具體區域自然環境要素的特征,并能分析和概括該區域的顯著特征。2.能夠從時空綜合的維度,感知青藏高原的環境演變; 能夠從青藏高原地表水資源豐富的原因、整體演變特征以及氣候變暖的影響,深刻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各要素相互聯系,一個要素或局部發生變化,會使其他要素或整體發生變化。3.能具備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地理思維方式分析區域地理問題和地理事象。教學內容教學重點: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的表現。教學難點: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的形成及各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導入]今年7月習近平在考查西藏時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組成了生命共同體,這一理念正是對我們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概括,今天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有什么要素組成?各要素之間是如何實現聯系呢?它們的聯系又是如何體現的呢?今天我們就以青藏高原為例,來探究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設計意圖]生命共同體就是自然環境整體性的最好體現,直入主題,可以快速抓住學生注意力。走進青藏高原的今天[教師引導]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是由大氣、水、土壤、生物、巖石及地貌等要素組成,這些要素之間是有相互聯系的。比如青藏高原,被稱為“亞洲水塔”,其水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其主要形式有冰川、土壤水、湖泊水、河水等,總體水資源儲量占全國的22.71%。那大家有沒有思考過為什么青藏高原的水資源豐富呢?[學生活動]小組合作,回答Q1:用思維導圖闡釋青藏高原“亞洲水塔”的形成原因。[得出結論]見下圖。[教師引導]那這些要素之間是通過什么途徑實現聯系呢?比如我們剛才的分析過程,降水多,水資源豐富,凍土廣布使得下滲少,氣溫低又會蒸發弱,這些要素之間可以通過水循環來實現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除了水循環、還可以通過生物循環和巖石圈物質循環來實現聯系。形成的自然環境具有整體功能,比如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什么是生產功能呢和平衡功能呢?這部分知識我們做簡單了解。[學生活動]自主學習。[得出結論]自然環境由大氣、水、土壤、生物、巖石及地貌這些要素組成,各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巖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一個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形成整體。追尋青藏高原的過去[教師引導]青藏高原能夠成為“亞洲水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地形)青藏高原是最年輕的高原,它怎么形成的呢?(板塊邊界)[得出結論]地形抬升的同時,引起了氣候、水文、生物及土壤等一起演化,各自然環境要素與總體環境特征一致。[教師引導]青藏高原的抬升對其他區域有影響嗎?[學生活動]Q2:和古近紀時期相比,現在的西北和江南氣候有什么變化?[得出結論]自然環境要素每時每刻都在演化,一個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隨著其它要素的演化,各個要素的演化是統一的。同時,一個區域的變化也影響著其它區域。關注青藏高原的未來[教師引導]自然環境各要素每時每刻都在緩慢演化,青藏高原經歷了4-5億年的時間才形成了當今的高寒環境,可是最近的幾十年而已,其氣候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暖濕化”。一旦某一要素被外界干擾尤其是人類活動的干擾,自然環境就會發生快速的連鎖變化。接下來我們來思考青藏高原氣候暖濕化帶來的影響。[學生活動]合作探究,回答Q3:依據自然環境整體性原理,分析氣候暖濕化對青藏高原的影響。[教師引導]全球氣候變暖下,湖泊面積會一直擴大嗎?可可西里的卓乃湖地區是青藏高原重要的藏羚羊產羔地。2000年以來,卓乃湖面積一直在持續擴大。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強降水導致卓乃湖湖水外泄,水域面積減少了40%,外泄的湖水依次貫通了庫賽湖、海丁諾爾和鹽湖。卓乃湖外泄后,湖泊面積減少了40%,湖岸線大幅退縮導致西部湖岸的主要藏羚羊產羔地距離湖水達3.6公里,沙塵天氣頻繁增多。Q4:簡述卓乃湖外泄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教師引導]過去的50年,冰川面積退縮了15%;未來50年,冰川對河流徑流的補給將達到最大值,此后徑流補給減少。作為亞洲水塔,其對整個亞洲的影響很大,這就是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保護青藏高原生態,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全球氣候變暖會影響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變化,而青藏高原的變化,又會通過大氣環流、水循環來影響全球,這就是整體性的力量。因此,習近平考查西藏時提出:保護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