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河流地貌的發育 教學目標 1. 結合學生初中階段已學習掌握的五大形態類型,通過地形圖對長江流域地形進行劃分,探討分析不同地形區河流地貌地貌的名稱、形態及成因,掌握典型河流地貌在流域分布的一般規律。 2. 通過模擬流水實驗的觀察描述,說明實驗變化的形態變化過程與河流地貌景觀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的能力。 3. 通過區域的認知,能夠合理描述和解釋特定區域的人類改造河流地貌的自然現象,同時能說明改造后對人類的影響,達到培養人地協調觀的目的。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看“模擬流水作用”的實驗視頻,描述流水作用下的侵蝕、堆積現象,探討侵蝕與堆積地貌和水流流速之間的關系。 從實驗結果聯系到實際的長江流域,認識地形區后判讀水流流速,從空間形態上推測侵蝕與堆積地貌分布的大區域。再通過沿河的衛星遙感圖、景觀圖等圖文資料,識別流域內部典型的河流地貌,如三角洲、沖積平原、河曲、牛軛湖、河漫灘、峽谷等常見的河流發育的地貌。 通過江漢平原農業生產等眾多實例,理解人類生活生產與河流地貌的密切聯系。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展示大江大河景觀照片。 觀看模擬流水作用的實驗: 思考:在流水作用下,沙土堆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與流速的關系? 認真觀看。 通過觀看實驗發現: 高處被侵蝕,低處堆積。 高處流速快,低處流速慢。 在流水作用下,坡度陡流速快的以侵蝕作用為主,坡度緩流速慢的以堆積作用為主。 觀看照片,激發興趣。 從實驗得出流水與堆積地貌和侵蝕地貌的關系。新課學習 對于一條大長河而言,如長江,從河流的源頭到入??谑侨绾嗡茉斓孛材?? 一般大河流的上游位于山地或高原,以侵蝕作用為主;中游大多位于山地、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平原區,經常堆積與侵蝕作用兼而有之;下游多位于平原區,河谷寬闊平坦,以堆積作用為主。河口地區是受海、湖影響的交互作用地帶。 明確河流作用下的侵蝕與堆積地貌的空間分布現象。理解地形與流水地貌之間的關系。新知探究 河谷地貌 展示長江河流上游金沙江虎跳峽地貌景觀。分析上游河段流水侵蝕的原因及方向。 觀看并描述。 虎跳峽:江面平均的寬度40-50m,兩岸幾乎都是90度的陡坡,平均深度3000m。 峽谷:山高谷深/窄而深/V形流水侵蝕地貌。 峽谷所處區域落差大,流速快,因此侵蝕明顯,主要表現為向下侵蝕。 通過視頻圖片,描述山區河流地貌景觀的特點,了解山區地區侵蝕地貌的成因。 地貌景觀描述從形態、成因、組成、高度坡度等描述。內容承接 沖積平原地貌 順流而下,來到平原河流地貌區。 展示監利縣沿江圖 小組討論: (1)描述長江監利段河流河道的特征? (2)評價河流地貌對監利縣農業的有利影響? 學生活動:探究沖積平原農業發達原因。 資料:長江中游的荊州市監利縣,擁有長江“黃金水道”143.9公里,是湖北長江徑流里程最長的縣域。2018年稻谷產量128萬噸,小龍蝦產量13.06萬噸、產量連續七年高居全國首位。 學生閱讀、思考討論并回答: 長江監利段河流彎曲。 位于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廣闊、土壤深厚肥沃、灌溉便利;河湖廣布、提供養殖空間。 從江漢平原實地認識河流平原區地貌景觀河曲和牛軛湖(長江故道),理解沖積平原地區農業發達與河流及河流地貌對其的影響。新知探究 牛軛湖其實是長江故道。 那么,為什么長江會改道呢? 學生回答。 彎曲河流在洪水期時,非人為干預狀態下,河流可能沖斷頸部,截彎取直而成。 認識曲流的形態及其對應的凸岸凹岸。河曲形成后,河流兩岸流水作用不同,河流彎曲程度會增加,最終可能截彎取直(演示動畫)。兩岸的水流作用下,地貌有何不同呢? 學生活動:曲流的凸岸、凹岸。 (1)對比凸、凹岸流速,推測哪個以侵蝕為主,哪個以堆積為主? (2)繪制凸岸--凹岸河谷剖面圖。 (3)河漫灘平原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 1、凸岸流速慢,以堆積為主。凹岸流速快,以侵蝕為主。 2、 3、可為聚落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分析沿岸的侵蝕堆積情況。辨別侵蝕岸與堆積岸。 結合實際理解河漫灘的形成和分布特點。小結 沿江、濱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圍護,內有灌排系統的農業區。在長江下游叫做“圩”,中游叫做“垸”。江漢平原上的荊州監利縣內就有較多的“垸”,長江南京段的一些區域內還留有“圩”的路段、地名,可以在歷史事情也曾經是農業生產的區域。 了解圩垸發展歷史。承接河流下游方向的地貌。內容承接 河口段三角洲 長江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黃河三角洲 小組討論: (1)認識海陸作用下不同形態的三角洲。 (2)推測沉積物顆粒由河口向海的粗細變化。 回答: (1)長江三角洲鳥嘴狀、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鳥足狀、黃河三角洲扇形。 (2)河口向海由粗到細。 明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積地貌。 認識不同形態、了解其原因,明確堆積物顆粒變化,從高空地面等不同角度感知地貌景觀。規律總結 通過流域示意圖進行小結。 指出ABCD四幅地貌景觀圖在河流示意圖中分布的位置。 上游中游下游出現的地貌景觀。 沖積扇多位于河流出山口,由山區、高原向平原的過渡地帶,如果攔河蓄水,是水電站良好的選址地點,如葛洲壩水電站所在的宜昌。 對比河流的侵蝕、搬運、堆積作用貫穿于上、中、下游,使地表形成各種地貌類型。 補充沖積扇地貌類型。從案例再次明確人類與河流地貌的關系。課后思考 當大江大河輸沙量發生劇烈變化時,河口三角洲發展變化的趨勢可能是什么?(展示長江口1955-2018年泥沙量變化圖) 培養學生辨認看待地理事物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