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教學設計一、課程標準了解古代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民居特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二、教學目標唯物史觀:通過學習,運用唯物辯證史觀及有關理論,認識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通過教科書和配套課件,認識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史料實證:通過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提出問題、設置懸念,探究古代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和影響,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教材中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中外各地民居的差異和特征,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家國情懷: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民居演變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培養家國情懷。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及各地民居的差異及其特征教學難點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四、教法學法教法:正面講授、史料分析、討論歸納等方法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對比法、討論法、史料研讀法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師:展示圖片“家”的概念家,上面是“宀”(mián),表示與室家有關,下面是“豕”,即豬。古代生產力低下,圈養的生豬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養生豬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標志。拉丁語家“domus”一詞亦有房屋、住宅之意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家”是一個無比溫暖的字眼。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是我們情感的寄托之所。而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家”的概念不斷演變和拓展。從最初的古代村落,到逐漸發展起來的集鎮,再到規模宏大的城市,“家”的形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選必二的《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一課,探尋“家”在歷史中的變遷足跡。【自主學習】1、梳理古代人類經歷了哪幾個的居住形式與環境階段?2、梳理集鎮在不同時期的主要特點?3、分析影響世界各地民居多樣性的因素?【講授新課】本課分為兩大部分:古代人類的居住形式與環境世界各地的民居一、古代人類的居住形式與環境(一)村落的產生師:展示材料及圖片,讓學生思考村落的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生產力發展師:展示圖片材料,讓學生思考村落的構成部分以及有何影響?生:為人們的定居、繁衍和防衛提供了條件和保障,也為人們進行集體活動提供了便利(二)集鎮的出現師:展示材料,讓學生歸納出集鎮出現有哪些原因?材料:生產力的發展使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便于手工業品與農產品交換的農村聚落逐步發展成為了集市……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使商業成為與手工業和農業并列的獨立經濟部門,適應手工業生產相對集中的需要和商人務商的便利,集市就演化成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共同定居的具有多種功能的集鎮。——據張虎林《農村經濟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第281頁整理生: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根因)②商業發展③防御需要④地理位置重要和優越師:展示表格,讓學生自學梳理集鎮在不同時期的主要特點?生:如上城市的產生師:讓學生思考“城”與“市”是一回事嗎?生:如上3.中國古代的城市師:展示圖片讓學生梳理表格,讓學生思考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主要區別?生:如上4.西方古代的城市師:展示表格及圖片讓學生梳理西方古代城市概況?生:如上師:展示圖片,讓學生看圖學史:明清北京城與古代羅馬城在城市布局和功能上有何異同?生:相同點:①都有城墻,有軍事防御功能;②都是政治中心;都有 手工業和商業職能。不同:①古代中國城市整齊對稱,有中軸線,突出王權,體現禮法等級制度,政治功能更突出。②古代羅馬城規劃不規則,注重實用。③工商業和生活、 娛樂的功能更突出 ,公共廣場具有民主色彩。二、世界各地的民居師:展示材料,讓學生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探究分析影響世界各地民居多樣性的因素?材料1:古埃及處于尼羅河三角洲,干旱炎熱。尼羅河谷缺乏木材,從上游運來的石料用來修神廟,陵墓,古埃及人用淤泥混合沙子蘆葦制成的泥磚蓋房,并在磚塊之間和墻體表面抹上灰泥。材料2:阿里阿納·波里阿納公寓式住宅,屬于古納埃斯 阿雷烏斯 尼基迪烏斯 梅烏斯所有。租期從接下來的7月1日開始。店鋪、附帶上面的房間。適合男士的二樓公寓。此中庭型樓房主屋。契約必須與前述人物的奴隸普里姆斯訂定。——《拉丁碑文集》收錄的羅馬時代寫在公寓墻上的廣告生: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文化水平、宗教習俗、歷史傳統、國家制度和政策等1.古埃及師:展示古埃及建筑2.古代中國師:展示表格及圖片,讓學生自學結合教材梳理遠古中國的建筑特征?師:展示材料及圖片,讓學生思考先秦以來的建筑特點?生:講求對稱,主次分明,院落有序(等級觀念和長幼有序)師:展示明清時期主要建筑形式古希臘羅馬師:展示古希臘羅馬建筑形式美洲師:展示美洲的建筑【課堂小結】【板書設計】如上【達標訓練】1.汴京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占定兩廊,皆諸寺師姑賣繡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面、生色銷金花樣幞頭帽子、特髻冠子、條線之類”。材料反映了北宋A.已有定時一聚的廟會集市B.商業活動脫離了官吏監管C.“草市”演進為地方商業中心D.商人地位遠比一般平民優越【答案】A2.南宋有學者記述:“午至鄂渚,泊鸚鵡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數萬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櫛,酒壚樓欄尤壯麗,外郡未見其比。蓋川、廣、荊、襄、淮、浙貿遷之會,貨物之至者,無不售,且不問多少,一日可盡,其盛壯如此。”這反映了“南市”在當時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間上的限制②已成為獨立的商業都會③具有比較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④貿易通宵達旦,往來不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3.“草市迎江貨,津橋稅海商”記錄了唐朝民間商貿的景況。下列項中對其解讀錯誤的是( )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顯著B.草市逐漸成為相對集中的地方商業中心C.草市已成為海外貿易的重要形式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運方便的地方【答案】C【教學反思】在講解某些知識點時,花費的時間過長,導致后面的內容時間緊張,影響了教學進度。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突出重點,避免面面俱到。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在課堂上,雖然有提問和討論環節,但對個別學生的關注不夠,沒有充分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涵蓋了古代村落、集鎮和城市的主要內容,但對于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如城市規劃的理念、古代城市與現代城市的比較等,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適當拓展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