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活動1:閱讀課標內容,瀏覽教材,分析、提煉本課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1.5 遼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權并立與元朝的統一通過了解兩宋的政治與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新的變化;通過了解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建設,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目標:1.通過教材提供的史實與材料,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社會與文化方面的新變化、新成就,探討導致這些新變化、新成就的主要原因和影響。2.在掌握上述史實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之間的辯證關系。【教學重點】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經濟、社會與文化新變化與新成就。【教學方法】情境問題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小組合作探究【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教學過程】新課導入:給出宋朝土地買賣契約殘片,設計活動內容。活動2:這是宋人胡元甫的一張土地買賣契約殘片。讓我們跟隨胡元甫的“腳步”,完成以下學習任務,掌握宋元時期經濟與社會發展狀況。一、經濟的發展問題1:在土地賣出之前,他可能會從事怎樣的農業生產?通過問題1,引導學生依據教材掌握宋元時期農業生產基本特點與主要表現。1.農業有新成就(1)南方普及一年兩熟甚至可以一年三熟,糧食產量提高。(2)出現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的農戶,是對自然經濟的突破。(3)宋朝內地開始種植棉花,元朝推廣,在南方逐漸普及。(4)北宋末年養活人口超過1億。(5)漠北、東北、西北、西南的農業有顯著進步。問題2:他為什么要賣出土地?他賣出土地會很困難嗎? 理由可能很多…… “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的土地買賣十分普遍,只要履行法律手續即受法律保護。通過問題2的追問,使問題鏈更完整,也可以把社會變化的一部分內容前置。問題3:土地賣出后,他將何以為生?是不是一定會走向水泊梁山?繼續追問,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內容,認識到胡元甫賣出土地后,還可以從事手工業和商業活動,或當老板,或做伙計,進而掌握這一時期手工業和商業發展概況。2.手工業大突破(1)制瓷技術重大改進 宋朝出現以五大名窯為代表的特色瓷器。 元代燒制出青花瓷及釉里紅。 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成為中華民族新的物質象征。用《宋朝五大名窯的瓷器》和《元朝青花瓷》的圖片加深印象。(2)礦冶業占重要地位 煤的開采量很大,都城東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進大大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用北宋詩人蘇軾寫過一首帶有序言的《石炭》詩為例,加以說明。材料1:彭城舊無石炭。元豐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訪獲于州之西南白土鎮之北。以冶鐵作兵,犀利勝常云。君不見前年雨雪行人斷,城中居民風裂骭(gSn)。濕薪半束抱衾裯(qUn chYu),日暮敲門無處換。豈料山中有遺寶,磊落如 (yU)萬車炭。流膏迸液無人知,陣陣腥風自吹散。根苗一發浩無際,萬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潑水愈光明,爍玉流金見精悍。南山栗林漸可息,北山頑礦何勞鍛?為君鑄作百煉刀,要斬長鯨為萬段! ——《蘇軾詩集》卷17(3)印刷業發展迅速,帶動了造紙業的發展(4)漠北、東北、西北、西南手工業有顯著進步。3.商業創新高峰(1)國內貿易興盛 宋朝基層市場蓬勃涌現 宋與遼夏金之間的榷場貿易和民間貿易活躍解釋草市和榷場兩個概念,幫助學生理解宋元時期的基層市場和榷場貿易情況。宋朝商業繁榮,逐漸形成了城市、鎮市、草市三級金字塔型結構。草市是宋朝設置在城鎮以外的常設市集,唐朝后期已出現,至宋得到普遍發展。榷場是遼宋夏金時期各政權在彼此接界地帶設置的受官方嚴格控制的互市市場。據史料記載,北宋榷場貿易的利潤差不多可以收回每年付給遼國歲幣的十分之五六,可見榷場貿易對北宋的財政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貨幣需求量劇增。北宋出現紙幣交子,元朝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作為主幣發行。 城市興盛。北宋東京、南宋臨安、元朝的大都和杭州尤以繁華著稱。用《北宋交子印版拓片圖》和《元朝紙幣》圖直觀認識宋元紙幣,并理解當時商業繁榮景象。北宋交子印版拓片圖用下列材料說明東京商業繁榮景象。材料2:當時開封以經商為業的有兩萬多戶,其中640家資本雄厚的商戶,分別屬于160行,囊括米、鹽、茶等各類商品貿易。號稱“正店”的大酒樓有72家……酒樓、茶坊適應商業大潮,與娛樂場所瓦子,都通宵營業。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十六講》(2)海外貿易繁榮 外貿稅收成為宋元兩朝國庫的重要財源 絲織品、瓷器等大量遠銷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香料、珠寶等輸入中國。 主要外貿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問題4:胡元甫在全國從事工商業活動的過程中,他可能遇到哪些新的經濟活動或經濟現象?引導學生歸納宋元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中的新現象,如出現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的農戶,使用煤炭做燃料、榷場貿易、使用紙幣、坊市分開等等,最后要引導到經濟重心南移這一現象中來。4.經濟重心南移(1)唐中期以來:南方經濟迅速發展(2)北宋:經濟重心南移 北宋在經濟上對南方依賴明顯。 戶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 “蘇湖熟,天下足”(3)元朝:南北差距擴大 全國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 取直隋唐大運河,開辟長途海運航線。說明:根據教材敘述理解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標志。用《元朝運河、海運路線圖》,并與隋朝大運河進行比較,說明元朝經濟對南方的依賴進一步加深。問題5:除了從事工商業活動之外,他是否還有其他出路?繼續追問,引出兩宋社會變化的主題。二、社會的變化據教材第二目的內容概括宋朝社會的三個方面的變化,即:門第觀念淡化、身份趨于平等、社會控制放松,并以基本史實加以說明。再結合第一目的有關敘述,增加“社會生活豐富”一項。最后歸納胡元甫還可以科舉從政、當雇傭奴婢或契約農民(佃農),甚至可以從事文化娛樂工作等。可見,宋朝社會與前代相比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新變化。1.門第觀念淡化“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2.身份趨于平等賤民減少,雇傭奴婢,契約農民。3.社會控制放松 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干預,僅辦理法律手續,繳納交易稅即可。 “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成為普遍現象。 官府對百姓遷移住所、更換職業以及日常生活標準限制比前代更為松弛。4.社會生活豐富 大量使用瓷器,東京居民使用煤做燃料。 娛樂生活豐富,文化生活發展。過渡:崇文抑武、民族交融以及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推動了文化的繁榮。三、文化的繁榮1.儒學新發展(儒學的復興)活動3: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教材敘述和所學知識,完成以下任務。“為天地立心,為萬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張載(1020年-1077年),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陜西省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閱讀橫渠四句及張載簡介,依據情境和教材完成以下問題鏈中的學習任務。問題1:何為“往圣”?“往圣”之學指什么?“往圣”: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創立者。“往圣”之學:儒學問題2:“往圣”之學在兩漢時期是如何發揚光大的?后來為什么又會淪為“絕學”?兩漢光大: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尊崇儒術,使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漢光武帝重視儒學,儒學繼續成為統治思想。淪為“絕學”:以闡釋經書字句為主的儒學學說日益僵化;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沖擊。(宏觀上掌握這兩點即可)問題3:唐宋以來的思想家為什么要“繼絕學”?為“繼絕學”唐宋以來的思想家做了哪些努力?原因:儒學曾是主流統治思想,對加強道德教化,維護政治統治,穩定社會秩序有重要價值。唐末以來,政局混亂和商品經濟發展導致倫理道德遭到嚴重沖擊。努力:唐中期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北宋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吸收佛道學理,創立程朱理學。南宋陸九淵和明朝王陽明創立陸王心學。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統稱宋明理學。問題4:據材料和教材,概括宋代的“往圣絕學”的內容與特點,你認為該如何評價之?材料1:宇宙之間,一理而已。理者形而上之道也。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 ——[南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卷70《讀大紀》材料2: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遏人欲而存天理。 ——[宋]黎靖德《朱子語類》材料3:程子謂:“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通處。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 ——[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內容與特點:(1)認為“理”(天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儒家道德倫理是“理”在社會生活中的反映,所以,人人都應該遵守。體現了理學的哲理化和思辨化的特點。(2)主張“存天理,滅人欲”,即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度的欲望,以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體現了理學以倫理道德建設為核心的特點。(3)提出“格物致知”,認為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逐漸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體現了理學實踐性的特點。……評價:(1)儒學的哲理化和思辨化,促進了儒學的復興,使程朱理學從南宋后期受到官方尊崇,對后世影響深遠。(用朱熹“四書五經”內容加以說明)(2)程朱理學注重氣節和品德,講求自我節制、發奮立志,突出人的道德修養和人生價值,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感,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存天理,滅人欲”也存在維護專制統治,扼殺人的自然欲求的消極影響。……說明:理學是一個很深奧的概念,依據教材敘述和核心史料,對此做一最簡明的分析與評價,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理解理學的核心要義與精神。2.文藝新成就活動4:宋元時期的文學藝術有何成就?體現怎樣的時代特征?據教材概括宋元時期文藝新成就,指出其體現的時代特征,并用代表性文藝作品予以說明,進一步理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之間的關系。(1)宋詞:長短句,豪放派與婉約派時代特征:政治與軍事變動,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生活豐富。材料4: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摘自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材料5: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摘自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2)元曲散曲:靈活通俗的配樂詩歌。雜劇:綜合性表演形式,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用《元朝雜劇演出壁畫》內容說明,包括多民族形象)時代特征:國家統一,民族交融,社會矛盾,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生活豐富。(3)話本:說書底本,早期白話小說時代特征: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生活豐富。(4)書法與繪畫:注重個性,突出寫意時代特征:政治變動,崇文抑武,理學興起,注重精神生活。3.科技新輝煌活動5:宋元時期的科學技術取得怎樣的輝煌成就?有何影響(1)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三大發明基本成熟影響: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重要貢獻用下列材料說明。材料6:歐洲文藝復興初期四種偉大發明的傳入流播,對現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紙術和印刷術,替宗教改革開了先路,并使推廣民眾教育成為可能。火藥的發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創立了國民軍制。指南針的發明導致發現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歐洲成為歷史的舞臺。 ——卡特《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它的西傳》(2)沈括、郭守敬和王禎三大科學家影響: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解釋《夢溪筆談》和《農書》,理解其歷史影響。《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沈括所撰筆記體著作,科技內容占五分之二強。北宋時期的許多科技成果,如活字印刷、指南針應用等,均借助《夢溪筆談》一書的記述得以流傳后世。《農書》:元代王楨所著總結中國農業生產經驗的綜合性農學著作。其中,《農器圖譜》20集,占全書80%的篇幅,幾乎包括了傳統的所有農具和主要設施,堪稱中國最早的圖文并茂的農具史料,后代農書中所述農具大多以此書為范本。活動6:據下列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推動遼宋夏金元時期文化發展的主要原因。材料7:《授時歷》的編纂元朝滅南宋前后,為適應統一的需要,開始編修新的歷法,由著名科學家郭守敬主持其事。郭守敬在制歷之前,先從事改制和創造天文儀器的工作,共造出簡儀、仰儀、圭表、正方案等近二十種。……至元十六年(1279),郭守敬籌劃了一次規模空前的天文測量,在元朝版圖內,從北緯15度到65度,共設立27處觀測臺,測得各地緯度值、夏至日影長度和晝夜長短,并對一系列天文常數進行了精密測定。……次年,新歷修成,元世祖賜名《授時歷》,頒行天下。……在日、月、星辰運動的測算中,它采用了“招差法”和“弧矢割圓術”等先進數學手段。加上廣泛而精確的實測數據,以及對前代歷法成就的系統吸收總結,使得《授時歷》成為中國古歷的集大成之作。后人評價“有元一代制度,莫善于歷”。 ——《中外歷史綱要上冊教學用書》原因:(1)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的結束,各民族政權保持較長時期的和平以及元的統一。(2)兩宋政權崇文抑武政策。(3)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商品經濟的發展。(4)印刷術的普及、推廣。(5)民族交融及相互影響。(6)繼承前代的文化基礎。(7)文化工作者的努力。【課堂小結】知識結構小結,整體掌握知識:理解四者之間的關系,體會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之間的辯證關系,總結本單元內容。階段特征小結,認識歷史趨勢:遼宋夏金元時期,政權并立與統一,政局相對穩定,民族交融發展,兩宋崇文抑武政策以及各政權對經濟的重視,推動宋元時期經濟的新發展,農業成就突出,手工業異彩紛呈,商業發展出現又一高峰,經濟重心南移。政治的變動與經濟的發展,又推動社會的變化,門第觀念淡化,身份趨于平等,社會控制放松,社會生活豐富。在政治變動、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共同作用下,儒學有新發展,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文藝有新成就,宋詞、元曲、話本、書法、繪畫全面開花;科技創造新輝煌,三大發明相繼完成并外傳,影響世界文明發展,沈括、郭守敬和王禎三大科學家成就突出。【作業布置】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