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一、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 《兩宋的政治與軍事》是部編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九課,是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的第一課,是處于單元過渡的重要位置,也是中國歷史從唐末五代分裂割據到兩宋局部穩定的重要過渡時期,第一課起到開端的作用,為后面三課進行鋪墊。此課的學習有助于理解后來遼宋夏金的并立。(發展)“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主要分為北宋的建立與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主要需要了解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原因和具體措施(危機)“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主要講述的是北宋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關系和僵化體制產生的內憂與外患,看似穩定的統治中蘊含著政治危機。(變局)“王安石變法”,這一節講述了面對內憂外患北宋統治者采取的一系列鞏固統治的政治、經濟、軍事改革,重點了解其失敗的原因。(茍延)“南宋的偏安”,北宋的統治在外族的沖擊下全面崩盤后,南宋小朝廷蝸居于南方。這四個部分從線索上來說從北宋的初期經過一系列中央集權的加強達到了發展的黃金時期:結束分裂,君權加強,政權穩定,但是在其統治中存在著內政上的暗涌與外交上威脅,導致靖難之役后北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本堂課將從其發展-危機-變局-茍延的邏輯順序進行講課,讓學生能夠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去理解北宋的由盛轉衰的過程與原因。2.課標要求:通過了解兩宋的政治與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二、學情分析(1)學生在初中時期已經對宋朝的歷史有了初步的歷史認知,可以在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的聯系中讓學生在已掌握的知識中進行進一步的深化理解。(2)高中學生有著較高的人文素養、活躍的學習思維以及強烈的求知欲,在授課過程中加以利用,用多種教學手段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考,讓學生在教與學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3)認識到高中課本知識較為繁雜,概念性理解較多,知識體系較為抽象的客觀原因,在授課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實際的聽課效果。三、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比較全面的了解有關兩宋的基本史實,通過本課學習,能夠運用唯物史觀有關理論,正確評價宋代政治經濟軍事制度,培養用辯證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史料分析,梳理北宋初中央集權加強的原因與措施,增強時空觀念。通過解讀地圖等方式,認識北宋面臨的內憂外患,理解王安石變法的原因。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兩宋歷史的學習和對岳飛等歷史人物的了解,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與憂患意識,孕育家國情懷。四、教學重難點重點:宋代中央集權的加強。難點:分析王安石變法的原因、內容和影響五、教學方法教法:1.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進行歷史視頻和圖片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2.問題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史料、課本等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3.分組討論法:針對課堂難點重點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學法:史料分析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學過程(30-35分鐘)(一)新課導入(2-3分鐘)問題導入:宋代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王朝?(引出強弱之辯)繁榮的經濟發達的貿易悲憤的士人皇帝的集權不安的邊境(二)講授新課1.“看”:時空縱橫,乾坤漸朗(5-7分鐘)從宋朝存續時間和政權相對關系看宋朝“強”和“弱”(讓學生翻看課本,尋找宋朝的重大時間節點,畫出自己的時間坐標和空間位置的相對關系圖,并在書上標出關鍵詞)22.“觀”政治軍事,強弱來辯(視頻1分鐘,梳理1-2分鐘,填表格4-5分鐘,地圖1分鐘)(1)北宋的建立:960開封(借圖片介紹趙匡胤建立北宋的過程)五代十國之弊通過觀察五代十國的地圖總結其時代特征——分裂割據觀察五代十國王朝更替表總結其時代特征——武將壯大讀材料:(安)重榮……嘗謂人曰:“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爾!”——《新五代史卷·安重榮卷》 ——君弱臣強趙普的策略——加強中央集權材料:“今所以制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閱讀材料總結北宋治五代之弊的三個方面:政治經濟軍事。引出治國原則:加強中央集權、分化事權、崇文抑武;并讓學生從課本上分別找出對應的具體措施。講述下列政治制度結構圖,讓學生更明晰的感受北宋治國原則在具體政治制度中的體現。措施實施效果:國家整體之“弱”——軍事、財政危機①用一則唐宋經濟數據對比材料讓學生直觀地意識到北宋經濟之強②延展史料讓學生分析北宋經濟下滑的原因:冗官、冗兵、冗費(培養學生充分解讀史料的能力)③通過對比宋代軍隊的龐大數量和屢戰屢敗的戰績,并結合一則材料讓學生思考宋朝出現軍事危機的原因——過度的中央集權材料:④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虜騎所過,莫不散潰。——《朱子語類》(5)糾弊:王安石變法①背景:慶歷新政失敗②內容范圍 措施 預期效果 結果富國 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等 打擊富商地主,保證財政 收入,保護農業生產 失敗強兵 保馬法、將兵法、保甲法等 提高軍隊戰斗力, 節省軍費開支③評價(問題探究:以王安石變法為例談談如何看待歷史事件,讓同學們小組或同桌間根據材料討論問題答案——a.(客觀)將具體的問題聯系當時的事際進行分析b.(全面)要看到歷史事件發展的兩面性)(3-5分鐘)材料一: 今介甫(王安石)為政……士吏兵農工商僧道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擾,莫安其居。——司馬光《傳家集》摘編自統編教材52頁材料二:老嫗(下層民眾) 起身……趕二豬出門外。婢攜様秕,老嫗取水,用木勺攪在木盆之中,“啰,啰,啰,拗相公來。”二豬聞呼,就盆吃食。婢又呼雞:口中呼“王安石來。”群雞俱至。——馮夢龍《警世通言》材料三: 青苗法和市易法近似于近代“文明國家”的銀行,免役法“與今世各文明國收所得稅之法正同”……保甲法“與今世所謂警察者正相類”,一言以蔽之,“其所設施之事功,適應于時代之要求而救其弊。——梁啟超《王荊公》南宋①通過觀察地圖了解南宋之弱②通過瀏覽南宋與金、蒙的勝利之戰體會南宋之強③通過強弱之辯引導學生思考一個政權的強弱到底取決于什么?繁榮的經濟b.修明的政治和強大的軍事c.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識”:兩宋興亡,誰來擔當南宋精神之強材料一: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岳飛《滿江紅》材料二: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材料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破陣子》通過介紹南宋愛國將領和文人的事跡,凸顯南宋士人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懷(三)總結——兩宋的“強”和“弱”1.強:兩宋國祚320年,僅次于兩漢皇權強大,中央集權加強,社會安定南宋抵抗蒙軍近50年弱:兩宋未統一中國,最后偏安江南國家整體之弱,財政軍事危機偏安江南,無力無心收回故土2.評價材料:宋代實現了社會經濟的躍進,都市的發達,知識的普及,與歐洲文藝復興的現象比較,應該理解為并行和等值的發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東方的文藝復興時代——宮崎市定 (日本 )“宋朝內政最腐朽,外患最強烈,成為歷史上怯弱可恥的一個朝代——范文瀾“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后漸衰微終必復振。——陳寅恪一個“生于憂患,長于憂患”的朝代。——鄧小南3.結語:兩宋時代,都以一種似強非弱,似弱非強的狀態呈現。但兩宋卻上承盛唐,下啟元明清大一統的盛世。無論如何,兩宋都是中國歷史長河中革故鼎新和繼往開來的一段記憶,一段充滿著生機與悲情的故事,但是這并非兩宋時期中國空間的全部記憶與故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