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年級: 學科: 授課教師: 授課時間:授課題目 5.3社會歷史的主體 課型 新授 教具 PPT課件、教案教 學 目 標 知識 理解人民群眾的內涵及范圍,熟記并掌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及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能力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通過事例,能運用社會歷史主體的有關知識,分析社會問題。情感 增強實踐觀念和意識,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服務社會。教學重點 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的原因。教學難點 理解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板書設計 手寫,拍照后將圖像插入到附件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導 思 議 展 評 檢 其他時間(分鐘)一、導 以提問的方式回顧上節課的重難點知識: 1.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2.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 二、思 通過閱讀教材,完成以下內容。 (一)基礎感知 1.人民群眾的含義 2.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 3.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基本內容、意義 (二)探究未知選出正確選項并解析 “打贏疫情防控這場人民戰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面對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筑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這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指明了制勝之道。 這是因為( ) ①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②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觀點 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④堅持群眾路線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習近平強調,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人民群眾的有關知識加以分析。 三、議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所有問題進行討論。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小組長為主導,安排本組成員完成相關內容的討論與回答。 2.需要對各班基礎感知部分的討論情況和進度加以關注,需要對各班能力提升部分的案例分析部分加以關注和適時指導。 四、展 選出正確選項并解析 ②錯誤,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觀點;③錯誤,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①④符合題意。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①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因此,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 ②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文藝工作者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 評1.人民群眾的含義: 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 注意1: ①性質上: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②類型上: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既包括體力勞動者,也包括腦力勞動者。③歷史范疇: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涵。不論怎么變化,勞動群眾都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④我國現階段人民群眾的范圍:社會主義勞動者 + 建設者 + 愛國者 + 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2.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 總: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地位)分: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①人民群眾是物質生產資料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 ②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 ③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①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③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①地位: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 ②表現: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迭,都是通過人民群眾的革命實現的。 ③實現方式: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注意1:區分社會發展的動力 (1)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基本矛盾。 (2)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3)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主力軍——人民群眾。 3.群眾觀點、群眾路線 群眾觀點(思想上)群眾路線(行動上)區別內容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地位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聯系意義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 ②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勝利并成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③也是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要求①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②必須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注意1: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原理總結: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與方法論 原理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六、檢作業設計 1、課時作業題 2、整理本節框架并完成背誦課后反思附件:(板書設計手寫稿圖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