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滑板--滑塊模型理解什么是“滑塊—木板”模型。會用動力學的觀點處理“滑塊—木板”模型問題。學習目標1.(多選)(2024·云南開遠市一中開學考)如圖4甲所示,足夠長的木板B靜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塊A,滑塊A受到隨時間t變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時,用傳感器測出滑塊A的加速度a,得到如圖乙所示的a-F圖像,A、B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 )A.滑塊A的質量為4 kgB.木板B的質量為2 kgC.當F=10 N時滑塊A的加速度大小為6 m/s2D.滑塊A與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木板-滑塊模型(1)木板-滑塊模型-滑塊受到外力,地面光滑BAF已知A的質量是m,B的質量是M,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是,地面光滑,拉力F逐漸增大。試分析A,B的運動狀態?例1 如圖2所示,一質量M=2 kg的木板長度為L=50 m,靜止放在水平面上,另一質量m=2 kg、大小可以忽略的鐵塊靜止放在木板的左端,已知鐵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1=0.5,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2=0.2,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10 m/s2。現給鐵塊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力F,求:(1)若F為變力,且從零開始不斷增大,當F增大到多少時,鐵塊與木板即將開始相對滑動?木板-滑塊模型例1 如圖2所示,一質量M=2 kg的木板長度為L=50 m,靜止放在水平面上,另一質量m=2 kg、大小可以忽略的鐵塊靜止放在木板的左端,已知鐵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1=0.5,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2=0.2,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10 m/s2。現給鐵塊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力F,求:(2)若F恒定為20 N,試通過計算說明,在此情況下,m與M是否分離,若不分離求兩者共同的加速度;若分離,求從靜止開始經過多長時間,二者分離?木板-滑塊模型(2)木板-滑塊模型-滑塊受到外力,地面粗糙BAF已知A的質量是m,B的質量是M,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是,B與地面之間動摩擦因數是,拉力F逐漸增大。試分析A,B的運動狀態?D如圖3所示,質量m=1.0 kg的物塊(視為質點)放在質量M=4.0 kg的木板的右端,木板長L=2.5 m。開始木板靜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塊與木板及木板與水圖3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0.2。現對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40 N,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不計空氣阻力,g=10 m/s2。則物塊在木板上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塊與木板以相同的加速度做勻加速運動B.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為5.6 m/s2C.物塊的最大速度大小為3.5 m/sD.物塊到達木板左端時木板前進的位移大小為3.5 m例題(3)木板-滑塊模型-木板受到外力,地面光滑BAF已知A的質量是m,B的質量是M,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是,地面光滑,拉力F逐漸增大。試分析A,B的運動狀態?(4)木板-滑塊模型-木板受到外力,地面粗糙BAF已知A的質量是m,B的質量是M,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是,B與地面之間動摩擦因數是,拉力F逐漸增大。試分析A,B的運動狀態?(5)木板-滑塊模型-滑塊有初速度,地面光滑BA已知A的質量是m,B的質量是M,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是,地面光滑,A的初速度。試分析A,B的運動狀態?(6)木板-滑塊模型-滑塊有初速度,地面粗糙BA已知A的質量是m,B的質量是M,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是,B與地面之間動摩擦因數是,A的初速度。試分析A,B的運動狀態?BA已知A的質量是m,B的質量是M,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是,地面光滑,B的初速度。試分析A,B的運動狀態?(7)木板-滑塊模型-木板有初速度,地面光滑BA已知A的質量是m,B的質量是M,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是,B與地面之間動摩擦因數是,A的初速度。試分析A,B的運動狀態?(8)木板-滑塊模型-木板有初速度,地面粗糙物理建模選研究對象計算判斷判斷結果確定滑塊-木板模型隔離法對滑塊-木板分別受力分析牛二運動學公式判斷是否存在速度相等的臨界點無臨界速度有臨界速度滑塊與木板分離滑塊與木板沒分離v與a相同整體法求a隔離法求滑塊與木板間的f與fmff>fm,假設不成立,分別列式分別列式求解基本解題步驟大總結:大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