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友誼的真諦》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認同友誼在人生中的重要性,珍視友誼,樹立正確的友誼觀,體味中國與友國之間的友誼,認同我國的對外交往理念。 道德修養 :懂得友誼給我們帶來快樂,也會帶來煩惱;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友善,感悟友誼真諦,用心呵護友誼。 健全人格 :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學會在友誼中關愛他人、理解他人,提升人際交往能力;能認識真正的友誼,提高辨別能力,學會尋找真朋友。 責任意識 :明確自己在友誼中的責任和義務,學會主動關心朋友、幫助朋友,對自己負責,對朋友負責。 教學 重點 能恰當地解決自己的交友困惑及沖突,做出負責任的選擇。 教學 難點 能恰當地解決自己的交友困惑及沖突,做出負責任的選擇。 教學過程導入 “管鮑”指春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鮑叔牙兩個人管仲年輕時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賺了錢之后,鮑叔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貧困,總是多分給管仲一些,絕不認為管仲貪心;管仲幫助鮑叔牙做事時,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鮑叔牙不認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觀條件所限;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鮑叔牙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干得不出色,而是時機和運氣問題…… 管仲深情感嘆道:薦管仲做了齊國之卿,幫助齊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齊國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現在,人們常以“管鮑之交”形容友誼厚。 思考:通過“管鮑之交”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收獲 提示:“管鮑之交”不僅是友誼的典范,更教會我們寬容、理解、識才與奉獻的重要性。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學習鮑叔牙的品質,以真誠、寬容和理解對待朋友,共同創造美好的人際關系。 授新課 有一種友誼是余華和史鐵生 二十一歲末尾,正值青春,史鐵生失去了奔跑跳躍的能力,終日與輪椅作伴。他在《秋天的懷念(史鐵生作品選集)》中寫母親對自己的小心翼翼,連“跑”“跳”這樣的字眼都不敢談及。 “自從我腿殘疾后,家人們都很忌諱提及我的腿,只有余華,他帶我去踢足球,讓我守門,他沒把我當殘疾人,也沒把我當人” ——史鐵生 “我是最糟糕但是最快樂的守門員” ——史鐵生 “二十一歲末尾,雙腿徹底背叛了我,我沒死,全靠著友誼。” ——史鐵生 思考:你如何看待余華帶史鐵生踢球 提示:余華并沒有因為史鐵生失去雙腿而區別對待,余華讓鐵生當守門員既體現了他對朋友的關心和理解,更體現了他和史鐵生親密的友誼。 筆記: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在真正的友誼中,我們能夠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幫助、信任和忠誠、肯定和關心、享受更多的快樂和溫暖,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滿足。 “一切如常,不同的只是,你用腳走路,他用輪子走路。”這是史鐵生朋友們的視角。 “一切如常……我用輪子走路。”這是史鐵生的視角。 思考:生活境遇天差地別的余華和鐵生卻成了莫逆之交,這說明友誼的真諦是什么 提示: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友誼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業成績等實現心靈的溝通與契合。 材料分享: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全心全意地為共同的事業而奮斗。為了從經濟上支持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違心地接受了父親的經商要求,并把掙來的錢不斷地寄給馬克思。當馬克思還沒有精通英文時,恩格斯就幫他翻譯;當恩格斯寫文章時,馬克思也放下自己的工作,幫他 寫作有關部分。《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后,馬克思在寫給恩格斯的信中說:“沒有你,我永遠不能完成這部著作。”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全力以赴地整理《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直至出版。這些著作里,也包含著他的勞動,閃爍著他的智慧。對此,恩格斯卻十分謙虛地說:“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還不錯。我很高興我有像馬克思這樣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 思考:馬克思與恩格斯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 提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誼,更能夠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和風雨的洗禮,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人生的美好。 當余華的《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剛剛出版。余華便遭到了來自文學界諸多的質疑,作為朋友的史鐵生卻鼓勵贊揚余華的寫作風格。一次,余華去看望鐵生,兩人聊到經驗對寫作的束縛,史鐵生對余華說,為什么要擰開瓶蓋之后藥才能夠取出來 如果一開始人類沒有這樣的思維,而是另一種思維,就是藥片可以自己從瓶子里面出來,不用打開瓶蓋,那么現在生活中可能就是這樣。這段話讓余華醍灌頂,許多年后他在書里寫到:那天鐵生沒有表演,只是對我講述。 鐵生不會魔術,但他的思想會魔術。史鐵生時刻用自己的豁達樂觀,鼓舞著身邊的朋友,也影響著身邊每一個人。真摯的友誼成就了兩位杰出的作家,同時兩位杰出的作家也成就了真摯的友誼。 思考:為什么余華至今懷念好友鐵生 這體現了友誼的什么特質 提示: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接受朋友的幫助,也主動幫助對方;感受朋友的關懷,也主動關懷對方。我們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擔,在相處中體驗積極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與君相遇知何處 ,兩葉浮萍大海中 ——白居易《答微之》 思考:從上述詩句中,你有什么啟示 提示: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人生路上,少不了朋友的陪伴。 知識小結:友誼的真諦是什么? ①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在真正的友誼中,我們能夠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幫助、信任和忠誠、肯定和關心,享受列更多的快樂和溫暖,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滿足。 ②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友誼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業成績等,實現心靈的溝通與契合。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誼更能夠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和風雨的洗禮,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人生的美好。 ③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接受朋友的幫助,也主動幫助對方;感受朋友的關懷,也主動關懷對方。我們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擔,在相處中體驗積極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長。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以下關于朋友和友誼的名言告訴我們( ) 名言一: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則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 名言二: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 ①朋友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②友誼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③主動結交朋友越多越好 ④友誼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畢竟是好朋友,幫一幫也沒事,以后還會繼續幫下去。”江西男孩吳亞軍7歲起堅持照顧意有智力殘疾、語言障礙的同學李奇健。5年來,有了吳亞軍的幫助,李奇健也更好地融入到班級和學習中。這讓我們認識到( )①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 ②對友誼的渴望讓我們相互靠近 ③呵護友誼需要尊重對方 ④友誼讓我們體悟到生命的美好 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這說明友誼是( ) 必須有回報的 B.利益交換C.平等的、雙向的 D.經得起考驗的 4.“珠玉不如善友,富貴莫如仁友。”意思是真心的朋友比金錢更有用。就是說不要沉迷于金錢財富這種物質享受,而要多交一些真誠知心的好朋友,這樣可以過得更快樂一些。下列與該句表達的主題不同的是( ) A.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思心 B.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C.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