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十七章 第三節課時1 伏安法測電阻1.掌握電壓表和電流表的使用方法,學會用伏安法測量電阻。2.通過實驗探究小燈泡電阻不斷變化的原因。學習目標小明爺爺的收音機壞了,檢查發現一個電阻燒壞。新知導入電阻燒壞,怎樣測量其電阻值?用電壓表、電流表間接測電阻實驗目的1.實驗原理R =UI2.測量方法用電壓表測出電壓,用電流表測出電流,根據,間接得出電阻,簡稱“伏安法”R =UIRVAR'新知學習測定值電阻的阻值一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待測電阻。3.實驗器材4.實驗電路圖和實物圖RVAR'①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注意:兩個必須)②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多次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及通過的電流,并計算出每次對應的電阻。③計算電阻的平均值(目的是為了減小誤差)RVAR'5. 實驗步驟: 1.調節電流表、電壓表的指針到零刻度;按電路圖連接實物。調節滑動變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2.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至適當位置,分別讀出電流表的示數 I、電壓表的示數U,并記錄在表格中; 3.根據公式 計算出R 的值,并記錄在表格中。 4.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待測電阻中的電流及兩端的電壓,再測幾組數據,并計算R 的值。具體步驟R=UI實驗序號 電壓U/V 電流I/A 電阻R/Ω 電阻平均值R/Ω1231.00.205.02.00.395.13.00.585.25.1記錄數據與計算 1.在連接電路前要調節電流表、電壓表到零刻度。 2.連接電路時開關要斷開,連接完電路要調節滑動變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3.連接好電路,在檢查電路連接無誤后要用開關試觸,在確定電路完好后再閉合開關S。 4.電壓表和電流表要注意選擇適當的量程。注意事項1.電路圖:ALV2.實驗器材:電源,小燈泡,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測小燈泡的阻值二3.實驗視頻:結論:隨著燈泡兩端電壓減小,燈泡亮度逐漸變暗,且燈絲的電阻也逐漸減小。原因:燈絲的電阻大小是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溫度越高,電阻越大。測燈泡電阻實驗中,分三次測量,目的不是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而是探究燈泡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規律。ALV電路圖電阻的測量測量定值電阻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原理AVRR'S數據處理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原理結論小燈泡燈絲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變大電路圖AVLRSR =UIR =UI課堂小結1、小英按圖甲所示的電路圖連接實驗電路,測量電阻R 的阻值。閉合開關 S,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 后,觀察到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分別如圖乙、丙所示,則電流表的示數為 A,電阻R的阻值為 Ω。0.45課堂練習2、一個額定電壓為3.8V的小燈泡,小明在1.2V下測出它的電阻,接著又將燈泡兩端電壓調到3.8V測出其電阻,小明發現后一次電阻比第一次大得多,這是因為( )A.實驗方法不對 B.實驗誤差C.導體的電阻跟溫度有關 D.實驗錯誤C3.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丹丹分別選用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為測量對象,在處理實驗數據時,分別畫出了U﹣I的圖像,如圖甲、乙所示。對于圖像的分析,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圖甲是定值電阻的U﹣I圖像,圖乙是小燈泡的U﹣I圖像B.由圖像可知,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和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成正比C.由乙圖及實驗現象可知小燈泡的電阻隨燈絲溫度的增加而增大D.為了減小誤差,應該用多次測量的方法,計算小燈泡的電阻D4、小東同學做測量燈泡電阻實驗,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發現燈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示數為電源電壓。則故障原因可能有幾種?請寫出三種燈泡不亮的原因。①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了;②小燈泡斷路;③連接小燈泡兩端的導線或接線柱斷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