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欣賞《滾核桃》、編創《小羊過橋》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滾核桃》是山西絳州鼓樂中的一顆明珠,它以獨特的音樂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的農村生活畫面。這首樂曲巧妙運用了不同的節奏型、演奏方法、力度與速度變化,將農民在屋頂曬核桃、核桃風干后從屋頂滾落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樂曲還傳遞出農民豐收時的喜悅心情,讓聽眾仿佛置身于歡樂的田園氛圍中。演奏《滾核桃》需要十名鼓手配合默契,他們使用十面不同形制的鼓和一副拍板,展現出高超的演奏技巧。值得一提的是,演員們不僅僅是在演奏樂器,還融入了形體表演,將音樂技術與肢體藝術巧妙結合,大大增加了音樂的觀賞性和感染力。這種獨特的表演方式讓《滾核桃》成為一種視聽盛宴,為觀眾帶來全方位的藝術享受。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小朋友們正處于天真活潑、充滿好奇心的年齡段。他們對音樂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和興趣,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期待和熱情。這種天性為音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然而,我們也需要注意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難以長時間集中精力在單一任務上。因此,教學設計需要富于變化,節奏要緊湊,活動要豐富多樣,以保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在音樂能力方面,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節奏感,能夠跟隨簡單的節奏拍手或踏步。但是,對于較為復雜的節奏型和音樂結構,他們的理解和表現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們喜歡通過游戲和肢體動作來學習音樂,這為我們設計互動性強的教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學目標審美感知:引導學生感受《滾核桃》中豐富多變的節奏型、力度和速度變化,培養他們對音樂細節的敏感度和欣賞能力。通過聆聽和討論,幫助學生建立對音樂結構的初步認識,提升音樂感知能力。藝術表現:指導學生學習識別并表現簡單的節奏型,如"X"、"XX"等。鼓勵學生用手拍、腳踏或其他身體動作來表現這些節奏,提高他們的節奏感和音樂表現力。通過模仿和練習,讓學生能夠準確地重現音樂中的基本節奏元素。創意實踐: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引導他們嘗試編創并表演《小羊過橋》節奏樂劇。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節奏知識,結合生活經驗,自主設計簡單的節奏組合和表演動作。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音樂創意思維。文化理解:幫助學生了解山西絳州鼓樂的特點和文化背景,感受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通過介紹《滾核桃》的創作背景和演奏特色,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和認同感,增強文化自信。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識別和表現不同的節奏型,如"X"、"XX"、"XXX"等。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中力度和速度的變化,感受這些變化如何增強音樂的表現力。鼓勵學生參與創作活動,將所學節奏知識應用到《小羊過橋》節奏樂劇的編創中。教學難點:協助學生準確把握較為復雜的節奏型,尤其是在速度變化的情況下。指導學生在創編《小羊過橋》節奏樂劇時,協調節奏與動作,實現音樂與形體的和諧統一。培養學生對音樂整體結構的感知能力,幫助他們理解音樂的起承轉合。教學方法:本節課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聽賞法:通過反復聆聽《滾核桃》,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特點和情感表達。示范法:教師展示正確的節奏型拍打方式和《小羊過橋》的基本創作思路,為學生提供直觀的學習參考。討論法:鼓勵學生分享聽音感受,交流創作想法,培養音樂思維和表達能力。創作法: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主編創《小羊過橋》節奏樂劇,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游戲法:設計趣味性的節奏游戲,如"節奏接龍"、"猜猜我是誰"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用于播放《滾核桃》音頻和展示相關圖片)《滾核桃》音頻文件自制打擊樂器(如紙盒、鐵盒、木棍等,確保安全無尖銳邊緣)節奏卡片(印有不同節奏型的卡片,便于學生識別和模仿)小白板和馬克筆(用于即時記錄學生想法和創作過程)軟墊或地毯(為學生創作和表演提供舒適安全的活動空間)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認識一種特別有趣的樂器,它來自山西,叫做絳州鼓。誰知道鼓是什么樣子的?平常我們在哪里會聽到鼓聲呢?"生1:"鼓是圓圓的,敲起來聲音很響。"生2:"春節的時候,我在廟會上看到過敲大鼓的。"師:"說得太好了!鼓確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滾核桃》就是用鼓來演奏的一首有趣的音樂作品。在開始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誰見過核桃?知道它是怎么長的嗎?"生3:"我奶奶家有核桃樹,核桃長在樹上,外面有綠色的殼。"生4:"我吃過核桃,很好吃,但是殼很硬,要用工具才能打開。"師:"你們真棒,知道得真多!在山西,農民伯伯們會把收獲的核桃放在屋頂上曬干。你們能想象核桃從屋頂上滾下來會是什么樣子嗎?今天我們要聽的音樂就描述了這個有趣的場景。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神奇的核桃故事吧!"環節二:講授新課感知師:"現在,我們一起閉上眼睛,仔細聽這段音樂。想象自己站在山西的一個小村莊里,看著屋頂上的核桃。"(播放《滾核桃》音樂片段)師:"好了,我們慢慢睜開眼睛。剛才的音樂讓你們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嗎?"生1:"我感覺音樂時快時慢,好像真的看到核桃在屋頂上滾來滾去。"生2:"我聽到了很多不同的鼓聲,有的輕,有的重,感覺很熱鬧。"師:"太棒了!你們聽得真仔細。《滾核桃》這首音樂確實用了很多有趣的方法來模仿核桃滾動的聲音。接下來,我們再仔細聽一聽,看能不能找出更多有意思的聲音。"探究師:"小朋友們,在音樂中,我們用不同的節奏來表現不同的聲音。比如,我們可以用'X'來表示一次敲擊,'XX'表示兩次快速的敲擊。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找找這首音樂里有哪些節奏型。"(教師在白板上畫出幾種簡單的節奏型)師:"大家跟著老師一起,用手拍一拍這些節奏。'X',我們拍一下;'XX',我們快速拍兩下。來,一起試試看!"(師生一起練習拍打節奏)師:"真棒!現在我們再聽一遍音樂,看看能不能找出這些節奏型。當你聽到某個節奏型時,就舉手示意,好嗎?"(再次播放音樂,學生聽音識別節奏型)示范師:"聽完《滾核桃》,相信大家對節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現在,我們來學習一個新的小游戲,叫《小羊過橋》。我們要用不同的節奏來表現小羊走路的樣子。"(教師示范《小羊過橋》的基本節奏型)師:"看,當我拍'X X'時,就像小羊慢慢地走;當我拍'XX XX'時,小羊就走得快一些。現在,我們分成兩組。第一組來表現'兩只小羊',第二組表現'走在橋上'。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學生分組練習不同的節奏型)環節三:鞏固延伸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要變身為音樂創作家了!我們剛才學習了《小羊過橋》的基本節奏,現在要用我們準備的'樂器'來創作一個完整的《小羊過橋》節奏樂劇。記住,要注意安全,溫柔地使用我們的'樂器'哦。"(將學生分成4-5人小組)師:"每個小組都要創作出自己獨特的《小羊過橋》。你們可以想象小羊是怎么走的,橋是什么樣子的,是不是還有其他動物。用不同的節奏來表現這些場景。準備時間是10分鐘,之后每個小組都要表演自己的作品。"(學生進行小組創作活動)師:"時間到!現在,讓我們欣賞每個小組的精彩表演。請記住,我們要做一個認真的聽眾,為其他小組加油鼓勁。"(各小組依次展示自己創作的《小羊過橋》節奏樂劇)師:"太精彩了!每個小組的創意都非常獨特。現在,我們來互相評價一下。說說你最喜歡哪個小組的表演,為什么?"(學生互相評價,分享感受)小結拓展、布置作業小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很多有趣的東西。我們欣賞了《滾核桃》,感受了豐富的節奏變化;我們還創作了《小羊過橋》節奏樂劇。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今天學到了什么?"生1:"我學會了聽不同的節奏。"生2:"我知道了音樂可以表現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生3:"我覺得自己創作音樂很有趣。"師:"說得太好了!音樂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音樂來表達我們的想象和感受。希望大家以后能更多地留意身邊的聲音,說不定你們也能創作出精彩的音樂作品呢!"作業:在家里仔細聽聽,找一找生活中有趣的聲音,試著用我們今天學過的節奏型來模仿它們。和家人一起,用家里的物品(如鍋碗瓢盆)創作一段簡單的節奏樂,下次上課和大家分享。設計意圖初步感知環節: 通過閉眼聆聽《滾核桃》,激發學生的聽覺想象力,培養專注傾聽的習慣。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聽音感受,鼓勵多元化的音樂體驗,為后續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探究音樂環節: 通過識別不同節奏型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節奏感和音樂結構的認知。通過手拍練習,讓學生親身體驗節奏的變化,加深對音樂元素的理解。鞏固延伸環節: 通過創作和表演《小羊過橋》節奏樂劇,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小組合作不僅培養了團隊精神,還激發了創造力。讓學生互評作品,培養了欣賞和評價音樂的能力。板書設計《滾核桃》與《小羊過橋》節奏型:X、X-、XX、XXX、XX X、XXXX音樂特點:力度變化:由弱漸強、由強漸弱速度變化:由慢到快、由快到慢創作步驟:選擇節奏型編排順序配合動作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欣賞《滾核桃》和創作《小羊過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了音樂的節奏變化。學生對創作活動表現出濃厚興趣,特別是在使用自制樂器時積極性很高。這種親身參與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果。在引導學生識別復雜節奏型時,部分學生理解困難。這提醒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考慮采用更直觀的視覺輔助,如節奏圖形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節奏概念。同時,可以增加一些簡單的節奏游戲,讓學生在玩樂中掌握節奏。我發現可以進一步加強對山西絳州鼓樂文化背景的介紹。通過講解這種音樂形式的歷史和社會意義,不僅可以增進學生的文化理解,還能激發他們對傳統音樂的興趣。在未來的課程中,可以考慮邀請專業的鼓樂表演者來課堂演示,讓學生有更直觀的體驗。在創作環節,學生們展現出了驚人的創造力,但有些小組在協調合作方面存在困難。這提示我們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更多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可以設計一些小組音樂游戲,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互相傾聽和配合。本節課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學生們不僅感受到了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還培養了創造力和表現力。他們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和熱情反饋,為今后的音樂教學指明了方向。我們將繼續探索更多互動性強、趣味性高的教學方法,讓音樂課成為學生們最期待的課程之一。—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