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義鄉村和城鎮之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與景觀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義鄉村和城鎮之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與景觀

資源簡介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義
鄉村和城鎮之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與景觀
考點1 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
一、鄉村的土地利用
鄉村土地利用中,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占較大比重,居民點和工礦用地相對分散。鄉村功能區的概念、特點及分布位置如下:
功能區 概念 特點 分布位置
公共用 地區 村民進行各種活動和交流的場所,具有公共性、文化性、多樣性的特征 規模相對較小 常分布在鄉村中心,距村民居住區相對較近,道路的通達度較高
居住區 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 規模較小 一般分布在公共用地區與農業生產區之間
農業生 產區 農業生產直接或間接利用的土地 規模較大,幾乎遍布整個鄉村 一般分布在鄉村最外圍
二、城鎮內部空間結構
1.城鎮主要功能區
功能區是體現城鎮主要職能的相關產業或部門集中分布的地區。城鎮規模越大,擔負的職能越多,其功能區類型就越多,且劃分越明顯。
功能區 位置 形態 特征
商業區 市中心; [1] 交通干線 兩側; 街角路口 占地面積小,呈[2] 點狀或條狀 經濟活動繁忙; 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居住區 高級居住區:多分布在文化設施完善的城鎮中心地帶或環境優美的郊區; 普通居住區:多分布在內城和[3] 工業區 附近 占地面積大,占城鎮空間的40%—60%; 呈[4] 片狀、團狀 建筑質量上,高級與普通居住區分化; 位置上,高級與普通居住區背向發展
工業區 市區外緣, 交通干線兩側 集聚成片 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并趨向于沿主要[5] 交通干線 分布
2.影響城鎮內部空間結構形成和變化的因素
(1)經濟因素——形成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基本格局
經濟因素是影響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它往往通過地租來發生作用。影響地租的兩大經濟因素是[6] 交通通達度 和[7] 距市中心的距離 。不同產業的付租能力和對地段要求的特殊性在城市中共同發揮作用,形成城鎮功能區劃分的基本格局。
①交通通達度
交通通達度越高,土地價格或地租越高;反之越低。城鎮內不同地區的交通通達度不同,地租也就相應存在差異。如下圖所示:
②距市中心的距離
距市中心的遠近不同,地租相應存在高低差異,因付租能力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區。
地價隨距市中心的距離而變化
各類土地利用類型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
功能區 商業區 住宅區 工業區
付租能力 商業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市中心的距離[8] 遞減最大 ;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對商業區影響最大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市中心的距離遞減較小;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對住宅區影響較小 工業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市中心的距離[9] 遞減最小 ;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對工業區的影響最小
區位選 擇原因 最大限度接近消費人群 既有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購物 工業生產占地空間較大,付租能力差
(2)其他因素——使得功能區空間布局更加復雜
經濟因素奠定了城鎮功能區的基本結構,但是當新的[10] 交通線 形成,周邊新的城鎮發展會使基本結構發生“變形”。政策、歷史、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疊加,往往使得城鎮功能區的劃分更加復雜。
歷史因素:如北京圍繞故宮一帶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務區,而是行政區。
社會因素:主要影響住宅區的分化,具體表現在職業、收入水平、知名度、生活方式、民族等方面。
政策因素:如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北京市適時調整空間結構,將市一級政府部門搬遷至近郊通州,并帶動中心城區相關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將通州建設為北京的副中心。
三、合理利用城鄉空間
1.合理規劃城鄉空間的意義
2.合理規劃城鄉空間的途徑及目的
規劃途徑 目的
發展衛星城、合理規劃工業區、保留一定規模的綠地和河湖等生態涵養空間 改善環境狀況,建設宜居的生活空間
合理安排居住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 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為生產和生活提供便利
通過規劃,確定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場所、建筑物、街區或村落等 保護地方和民族傳統特色,使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得以永續相傳
情境1 鄉村空間重組
鄉村空間的重組是一個社會經濟過程的反映。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力推進,鄉村聚落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必然導致傳統聚落空間的改變甚至消失。下圖為我國某地鄉村聚落空間結構變化示意圖。
(1)說出該地鄉村聚落空間結構最顯著的變化。
【提示】仔細觀察圖中村落擴建和移拆的變化。
(2)分析該地鄉村聚落空間結構的變化所產生的有利影響。
【提示】從交通、土地利用率、環境等方面分析。
情境2 “手指規劃”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為防止出現城市“攤大餅”式向外擴張帶來的問題,在1947年提出“手指規劃”方案,該方案至今仍然對哥本哈根的城市發展產生著積極的影響。下圖為“手指規劃”示意圖。
(1)說出哥本哈根城市規劃方案中影響“手指”延伸的因素。
【提示】仔細觀察規劃示意圖即可得出答案。
(2)推測“手指規劃”示意圖中,“手指”之間的區域應規劃的功能區及原因。
【提示】城市的主要功能區布局在“手指”和“手掌”部位,“手指”之間的區域規劃的功能區應主要是為了防止城鎮化問題(尤其是環境問題)的產生。
情境3 填充式改造
填充式改造是指在基礎設施配套較完善的城區內,對閑置、廢棄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進行再開發。下圖示意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某老舊居住區,該居住區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原住戶比例較大。開發商對其進行填充式改造,改善原有公寓樓的內部設施,加裝電梯,并在樓頂加建2—3層。
(1)簡述填充式改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提示】填充式改造是對已經發展成熟的城區進行再開發。
(2)開發商原本擔心改造后停車空間不足,但實際上并未出現嚴重的車位緊張問題,說明原因。
【提示】該居住區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且原住戶比例較大,可推測該居住區老年人口比例較高。
命題點1 鄉村聚落的演變過程分析
[2022江蘇地理卷]近四十年來,我國鄉村地區經濟形態、土地利用、社會結構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發生著深刻變化。下圖為網商集聚的某村落社會關系網絡演變示意圖。據此回答1—3題。
1.從階段Ⅰ演變到階段Ⅲ,該村落社會關系網絡逐步
A.多元化 B.內向化 C.等級化 D.中心化
2.根據發展過程推斷,該村落屬于
A.城市近郊型 B.邊遠山區型
C.搬遷撤并型 D.特色保護型
3.該村落社會關系網絡演變的主要驅動力是
A.歷史文化傳承 B.工業與信息化
C.自然環境變遷 D.交通區位變化
命題拓展
關于該村土地利用的說法可能正確的是
A.始終以農業用地為主 B.始終以建設用地為主
C.農業用地比重增加 D.建設用地比重增加
命題點2 城鎮空間結構變化
[2022廣東地理卷]我國某特大城市一老舊廠區經過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評為國家最佳文化創意產業園。2008年以來,該產業園又持續轉型為文創旅游空間,大眾游客替代文創從業者和愛好者成為消費的主要群體,下圖示意2008—2019年該產業園功能分區演化。據此完成4—5題。
4.該產業園功能分區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政策引導 B.產業結構轉型
C.消費需求推動 D.建筑布局調整
5.圖示的功能分區演化給該產業園帶來的影響是
①土地租金上漲 ②商業規模縮小
③消費群體減少 ④文創功能收縮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命題拓展
圖示核心商業區突出的區位優勢表現在
①環境優美 ②地價較低 ③交通便捷 ④就餐方便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考點2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
1.地域文化的形成與分析
地域文化是人類活動與[1] 地域環境 相互作用形成的文化現象,包括物質文化、行為習俗文化、思想意識文化等不同層面的文化。
建筑風格、城鄉空間格局等所反映的文化特點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在分析城鄉景觀的地域文化時,主要關注[2] 自然環境 、生產方式與生產力發展水平對景觀文化特點的影響。
2.城鄉景觀的特點
鄉村聚落在景觀上規模較小,分布或集中或分散,功能分區取決于其[3] 生產 的主要方式,如耕作業、乳畜業和漁業形成的鄉村不僅空間選擇不同,而且集中度和功能區分化程度也不同。鄉村聚落基本的功能區有農業生產用地區、居住用地區、公共用地區等。城鎮聚落在景觀上規模較[4] 大 ,分布較集中,空間的垂直利用度較[5] 高 。功能區主要為居住區、[6] 工業區 、商業區等。
3.地域文化差異的形成
情境 蘇州山塘街
蘇州位于太湖之濱,是大運河沿岸的商貿重鎮,素有“水城”之稱。兩千余年來,蘇州基本保持著“河街相鄰、水陸并行”的格局。唐朝詩人杜荀鶴曾有“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的描述。改革開放以來,蘇州的歷史街區仍然維持著水陸并行的格局,臨河建筑仍保持粉墻黛瓦的傳統風格。下圖為蘇州歷史街區——山塘街區景觀圖。
(1)簡述山塘街區景觀的主要特點。
【提示】景觀特點可以從自然和人文景觀以及二者關聯的角度進行描述。
(2)概述蘇州“人家盡枕河”這一景觀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從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兩方面分析。
命題點1 地域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2022湖南地理卷]舞龍、賽龍舟、武術等傳統民間體育活動經申報批準后,方可列入各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體育非遺”)名錄。龍常被先民視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中龍元素體育非遺占到體育非遺總數的一半以上。下圖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情況。據此完成1—3題。
1.對該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氣候 B.植被 C.河流 D.土壤
2.長沙市成為體育非遺密集區之一的重要條件是
A.地形封閉 B.聚居民族多
C.交通便利 D.經濟實力強
3.關于該文化圈中龍元素體育非遺比重大的地理背景,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農耕文化發展歷史悠久 ②河流眾多水量大, 季節變化小 ③先民們的生活穩定安逸 ④受季風氣候影響,多旱澇災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命題拓展
請從政府和個人角度為弘揚湘江文化體育非遺建言獻策。
個人角度:加強自身對湘江文化的學習,宣揚湘江文化;積極參與舞龍、賽龍舟、武術等體育非遺活動,傳承湘江文化。
命題點2 城鄉景觀的差異
[2023海南地理卷]嶺南某古村落地處濱水低地,因勢而建,內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圍護村,墩塘相間,墩上立宅,基上種桑,塘中養魚”景觀特征的散村聚落結構(圖1)。圖2為該古村落的堤圍及水閘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
圖1
圖2
4.下列示意圖中,符合該村落空間結構特征的是
A B
C D
5.圖2中水閘的主要功能是
A.抵御外敵 B.蓄水發電
C.防洪排澇 D.美化環境
命題拓展
形成該古村落獨特景觀特征的主導因素是
A.氣候 B.地形 C.土壤 D.河流
名師點撥 城市三大功能區的判斷方法
判斷方法 具體說明
看面積大小 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
讀距市中心遠近 由近到遠: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
觀形態特征 商業區一般呈點狀、線狀,住宅區和工業區一般呈片狀
看人口變化 商業區晝夜人口差別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區與商業區變化相反
看建筑物密度 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
據地租水平 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
據環境要求 產生大氣污染的工業區多布局在城市盛行風向的下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或垂直于盛行風向的郊外;產生水體污染的工業區多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高級住宅區多布局在遠離工業區環境優美的位置
規律總結 住宅區和工業區的合理布局
1.住宅區和工業區之間要有便捷的交通聯系(便于工人上下班)。
2.住宅區和工業區之間要有適當的衛生防護帶(為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住宅區與工廠、倉庫、鐵路、機場間設置的隔離地帶。其寬度取決于干擾與危害程度。衛生防護帶內,一般植樹造林,形成防護林帶) 。
3.根據污染類型進行工業區布局(最大程度減輕對居民區環境的污染) 。
(1)產生大氣污染的工業:①盛行風——盛行風向的下風向;②季風——與季風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③多種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2)產生水污染的工業: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產生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工業:遠離居民區和農田。
熱點情境 地下空間利用
材料一 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位于五大湖區東側,阿巴拉契亞山脈北側,城市中心位于(約45°30'N,73°40'W)。蒙特利爾市擁有龐大的地下交通網絡,并與大量復雜建筑物、商店相連。
材料二 為配合1967年世界博覽會在蒙特利爾市舉行,該市于1962年開始建設地鐵,蒙特利爾城市中心區進入地下城萌芽階段,該階段地下城主要由地下店鋪和步行街組成。1976年夏季奧運會在蒙特利爾舉行。目前蒙特利爾地下城建筑面積超過360萬m2。
材料三 下圖為蒙特利爾地下城空間演變示意圖。
探究設問 (1)說出蒙特利爾地下城空間演變的特點。
(2)分析蒙特利爾地下城得以發展的主要原因。
(3)借鑒蒙特利爾市的經驗,請為我國大城市地下城建設提出合理化建議。
(2)緯度高,冬季寒冷,白晝時間短;風力大,降雪多;地下交通線建設的推動作用;世界博覽會和奧運會等大型活動的帶動作用。
(3)加強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整合地上和地下空間,完善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與地上城市空間利用相結合,合理規劃地下城空間功能。
[2023山東濰坊校考]新加坡人口約564萬(2022年),土地面積約733.2平方千米(2022年),平均海拔不足15米。該國雖然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時間短,但發展迅速,大力發展地下城有所成效,現已成為地下空間開發和應用領域的佼佼者。據此完成1—3題。
1.新加坡大力發展地下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 B.氣候炎熱
C.地理位置優越 D.土地資源匱乏
2.為保證地下城的安全性,新加坡設計地下城安全系統時應重點考慮當地的
A.氣溫 B.降水量
C.風力 D.光照
3.該國適合布局在地下城的城市功能區主要是
A.交通、商業 B.教育、商業
C.交通、住宅 D.教育、住宅
讀圖歸納 常見地租曲線圖的判讀
地租曲線圖是用來表示城市內部地租空間分布和變化的圖。常見的地租曲線圖有坐標圖、立體圖、等值線圖等。
1.坐標圖的判讀
(1)坐標圖的判讀步驟展示
(2)坐標圖的判讀步驟分析
第一,關注橫、縱坐標的含義。一般橫坐標表示與市中心的距離,縱坐標表示地租水平。
第二,注意曲線變化,是直線下降,還是波動下降。上圖地租曲線波動下降,揭示距離市中心越遠地租越低,但與市中心的距離并不是影響地租的唯一因素。
第三,關注波峰,注意極值。從圖中看,市中心地租水平最高,主要影響因素是地理位置;次級的波峰處可能是交通相對便利導致地租水平稍高。
2.立體圖的判讀
(1)立體圖的判讀步驟展示
(2)立體圖的判讀步驟分析
第一,在立體圖中,根據最高峰區位置,可確定城市中心商務區的地理位置。最高峰區一般也是城市的中心區。
第二,次高峰區一般位于城市環線和放射狀公路干線的交會處,是城市次一級的商業區,交通通達度較高,人流、車流密集。
第三,在立體圖中會出現多個地租低谷區。例如上圖,位于城市中心附近的低谷區往往交通道路網稀疏;城市邊緣低谷區,往往是由距離城市中心遠所致。
3.等值線圖的判讀
(1)等值線圖的判讀步驟展示
(2)等值線圖的判讀步驟分析
第一,讀等值線圖中的數值可推知變化范圍。例如上圖,根據2 000元和4 000元曲線,可推知市中心地租水平在6 000元以上,郊區地租水平較低。
第二,根據等值線的疏密變化可推知變化幅度。例如上圖,東部等值線較西部等值線密集,表示東部地區隨著空間位置的變化,地租變化顯著。
第三,根據等值線的彎曲等可推斷影響因素。例如上圖,高速公路導致等地租線向市區外彎曲,放射狀的城市主干線也使等地租線向市區外彎曲,彎曲處地租高于兩側地區。
典例 讀下圖,回答(1)—(2)題。
(1)甲圖中P處房價明顯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①依山傍水臨近風景區,環境優美 ②地勢平坦,有工廠在此集聚 ③接近文化區,有眾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 ④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乙圖中所示地鐵人流量最有可能來自甲圖中的
A.M B.P C.F D.N
讀圖指導
[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大慈寺街區地處成都市中心,自古以來是老成都市井生活與商業活動的核心區域。2000年以來,大慈寺街區潛在地租與實際地租的差距開始擴大,由于短時期內實際地租較低,開發商進行高品質改造的意愿較低。2010年,某開發商在政府支持下啟動大慈寺街區改造項目,經過幾年的經營,大慈寺街區成為成都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商業街區之一。下圖示意租差變化模型在大慈寺街區的應用,潛在地租是指在最佳土地利用狀態下的地租水平。據此完成1—3題。
1.2000年以來,大慈寺街區潛在地租與實際地租的差距擴大,主要是由于
①該城市整體經濟水平提高 ②該街區外部交通條件優化 ③該街區基礎設施逐漸老化 ④該街區人口加速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地租斷崖制約了開發商短時期內的改造收益,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地租斷崖,當地政府亟須
A.鼓勵原住民回遷 B.提供項目啟動金
C.推動產業集聚 D.調整功能區規劃
3.借鑒當前大慈寺街區改造的成功經驗,我國老城區開發時應注意
A.提高土地租金 B.推進產業轉移
C.及時改造升級 D.保護歷史風貌
[2024濟南摸底]新疆吐魯番有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漢代城市遺址,其位于兩條河流交匯處的河心洲上。該河心洲為一塊黃土臺地,四周崖岸壁立,臺地上是一座沒有城墻、沒有樹木的廢棄城池,其曾經是古絲綢之路上較繁華的城市之一。下圖為該城遺址所在區域景觀圖。據此完成1—3題。
1.該城遺址所在的河心洲的成因是
A.地殼抬升 B.泥沙淤積
C.風力侵蝕 D.洪水沖蝕
2.古人把城址選擇在臺地上的主要目的是
A.發展農耕 B.便于商貿
C.軍事防御 D.取水方便
3.該城不是用一磚一瓦壘起來的,而是一寸一寸掏出來的,這是因為該地有良好的
A.氣候條件 B.技術條件
C.土質條件 D.地形條件
大都市往往存在人口相對密集、職住失衡等問題。不同大都市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來優化職住關系。下圖為北京和東京不同圈層(按半徑5千米、15千米、30千米劃分)常住人口和就業崗位密度比較圖。據此完成4—5題。
4.推測北京距市中心小于5千米的地區就業崗位密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租高,產業少 B.常住人口密度低
C.高校及科研機構多 D.歷史文化保護
5.支撐東京核心區職住關系高度分離的關鍵條件是
A.發達的軌道交通 B.繁榮的商業經濟
C.靈活的政府政策 D.高昂的房租價格
[2024廣東惠州第二次調研]宗祠文化是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增城石屋新村曾是空心村,威武祠堂也被荒置。后來旅游投資商進駐該村,對祠堂及周邊民居進行改造,發展民宿產業。祠堂在保留原有建筑風格的基礎上,被打造成網紅打卡地。下圖示意威武祠堂的空間布局。據此完成6—7題。
6.威武祠堂曾被荒置,主要因為
A.人口流失 B.人口老齡化
C.產業轉型 D.產業轉移
7.威武祠堂的改造,利于
①吸引游客入村 ②保留傳統建筑
③保存宗祠文化 ④增加住宿空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點1 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
[2024福州高三質檢]某國東部新城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當地的自然條件,力求人類活動與自然和諧統一。下圖示意該國東部新城規劃,甲、乙、丙、丁為城市常見土地利用類型。據此完成1—3題。
1.東部新城面臨的最主要自然災害是
A.滑坡 B.洪澇
C.地震 D.臺風
2.高級住宅用地最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丁選擇在圖中位置布局的主要理由是
A.水陸交通便利
B.生態環境優美
C.離老城區較遠
D.地形平坦開闊
[2023南京二模] 江蘇省城鎮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不同縣域之間的鄉村社會經濟結構差異明顯,村鎮發展路徑各具特色。有學者對連云港灌云縣、南京高淳區、蘇州昆山市等的村鎮格局演化進行研究,下圖示意其歸納的三種村鎮格局演化模式。據此完成4—6題。
4.連云港灌云縣、南京高淳區、蘇州昆山市村鎮格局演化模式分別為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Ⅲ、Ⅱ、Ⅰ D.Ⅲ、Ⅰ、Ⅱ
5.下列關于Ⅱ模式的說法正確的是
A.呈現城關鎮多中心擴張及村莊撤并態勢
B.呈現城關鎮單核心擴張與村莊收縮態勢
C.產業結構層次較低且城鄉收入差距較大
D.生態康養和觀光農業擠壓農業生產空間
6.南京市高淳區村鎮格局演化的主要影響是
A.緩解耕地資源的緊張狀況
B.增進安置區村民的歸屬感
C.助力產業和生態協調發展
D.利于鄉村產業向工業轉型
考點2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
[2023青島三模]我國某鄉村聚落建成歷史較短,內部結構松散,戶均宅基地面積較大。每個院落由居住空間和養殖空間構成,養殖空間數倍于居住空間,院落離自家耕地通常有3—5千米遠。據此完成1—3題。
1.該鄉村最接近
A.干旱區與半干旱區分界線
B.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
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D.秦嶺—淮河一線
2.推測該鄉村景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規劃,保障農民收入
B.地廣人稀,土地資源豐富
C.經濟落后,人口大量外遷
D.生態脆弱,環境承載力小
3.為適應氣候和農事活動,當地居住建筑形成了特有風格。下列最符合該鄉村建筑特征的是
A B
C D
[新素材/2024貴陽高三摸底]苗族原分布于我國黃河流域,因戰爭遷徙至貴州等地區。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岜沙苗寨依山擇險而建。為適應當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環境,該地形成了“林—村—田—河”的空間格局及以吊腳樓為主的建筑特色(下圖)。據此完成4—6題。
4.岜沙苗寨民居區最初選址主要考慮
A.氣候適宜 B.防衛安全
C.地形平坦 D.聚居規模
5.民居以吊腳樓為主,主要是因為當地
A.地形崎嶇,降水集中
B.地形封閉,排水不暢
C.溝壑縱橫,夏季干燥
D.山河相間,四季分明
6.該地“林—村—田—河”的空間格局可以
①降低山體坡度 ②提高復種指數
③提供清潔水源 ④便于田間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重慶質檢] 福建省寧德市一個小漁村中發現了歷經300多年仍保存完好的“碗”房。該村當時蓋房子用的是碗坯,碗坯是窯廠做碗的模具,由高溫火燒制成,但在制碗過程中用過幾次就得廢棄。當地人為避免浪費用其堆疊并和泥填縫建造房屋,發現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優勢。下圖為碗坯房和碗坯照片。據此完成7—8題。
7.與普通磚房相比,碗坯房居住環境更利于
A.防震 B.排水 C.隔熱 D.采光
拓展延伸 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體現
體現 具體內容 典型案例
適應 自然 的建筑 設計 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為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形成了不同的特點。比如,光照強烈的地方需要遮陽,氣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濕潤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風,沙塵暴頻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風沙,地震、泥石流較多的地方重點防御地質災害 東南亞和我國東南沿海雨水較多,騎樓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主要目的是便于行人避雨
建筑 材料 選用的 地域性 建筑用材較多,體積龐大,運輸困難,因而多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力學和美學的特點。產石地區多石屋,產木材地區多木屋,產竹地區多竹樓,黃土地區多土筑窯洞 云南西雙版納的竹樓、因紐特人的冰屋、土耳其的洞穴房屋、敘利亞的泥屋等都是就地取材建設而成的民居
8.碗坯房歷經300多年仍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碗坯
A.耐風蝕水蝕 B.抗地震崩裂
C.耐海浪侵蝕 D.抗臺風侵襲
綜合訓練
[2023山東濟南三模]鄉村景觀空間受到鄉村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是景觀主題、景觀功能特征與景觀要素相互作用的成果。我國某平原地區鄉村景觀建設突出“院”“林”“田”“路”“特色景觀”等景觀主題,根據不同景觀主題的組合方式,該地區鄉村景觀空間結構類型有樹枝式、圍合式等(下圖)。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鄉村景觀空間甲、乙、丙分別代表
A.院、林、田 B.林、院、田
C.田、林、院 D.院、田、林
2.與圍合式空間結構相比,樹枝式空間結構
A.生產空間完整 B.道路系統完善
C.突出生活景觀 D.突出自然景觀
[2023江蘇連云港三模]2023年1月17日,莆田市“莆陽開春”活動在Y村舉行啟動儀式。該村地處興化平原,多以同姓氏聚族而居,村落保持了明清時期的空間結構及建筑風格。下圖示意Y村某一區域的空間結構。據此完成3—5題。
3.Y村落街巷空間狹窄且蜿蜒曲折是因為
A.土地資源短缺 B.地形起伏較小
C.河網密度小 D.防寒的需要
4.影響圖中東西兩側房屋整體朝向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風向
C.民俗 D.地租
5.“莆陽開春”系列活動中最適合在該村舉辦的是
A.采春茶,品香茗 B.嘗美食,劃龍舟
C.賞園林,采荔枝 D.游古村,頌節慶
[新情境/2023廣東佛山一模]近年來,為適應城市收縮和人口老齡化趨勢,人口約50萬的日本宇都宮市逐步推動緊湊城市建設,形成了以土地利用據點化和城市交通干線網絡化的城市布局規劃。下圖示意宇都宮市多極分散的“據點集聚型”城市規劃。據此完成6—7題。
6.甲所屬的城市功能分區最可能是
A.居住區 B.倉儲區 C.商業區 D.工業區
7.為了將各個地域據點有機整合銜接,宇都宮市政府應該
A.增加休閑功能區 B.新建大量地鐵干線
C.拓寬現有的道路 D.完善公共交通線路
[2023北京海淀區模擬] 下圖為我國某城市四個地鐵站平均客流及周邊500米范圍內商業設施數量統計圖。讀圖完成8—9題。
8.圖中站點最可能為區域交通樞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圖中③站點所在的功能區最可能是
A.商業區 B.中央商務區
C.居住區 D.生態旅游區
易錯提醒 本題易錯選B項,以為③站點所在的功能區最可能是中心商務區,主要原因是解題時混淆了商業區與中心商務區的特點。從城市規模看,商業區是一般城市都有的基本功能區,而中心商務區一般在大城市會有;從布局看,一個城市可擁有多個商業區,且可以分布在任意一個交通便利、人口流動量較大的位置,而中心商務區大多位于大城市的中心,人口流動量特別大(包括工作日)。
[2023河北衡水模擬]唐代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重要的商貿中心,有些客商沿著絲綢之路向東來到長安城。當時長安城規劃有宮殿區、坊和市,市分東市和西市。統治者把城區劃分為若干區,通稱為“坊”,是居住單位之一。朱熹對唐代的里坊制度甚為贊賞:“唐宮殿制度正當甚好。官街皆用墻,居民在墻內,民出入處皆有坊門。”下圖為唐長安城的內部空間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0—12題。
10.結合唐長安城的內部空間結構示意圖,可推測唐代長安城
A.西市服務范圍較小
B.東市服務人口更多
C.東市貿易更集中
D.西市比東市更加繁榮
11.我國古代城市設置“里坊”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商品交換,繁榮經濟
B.便于人口流動,交流文化
C.強化城市管理,穩定秩序
D.鞏固軍事防衛,殲滅外敵
12.宋代城市用街巷制(取消坊墻,臨街設鋪)取代里坊制利于
A.繁榮商品交易
B.擴大城市建成區面積
C.集聚貿易場地
D.改善城市的內部交通
13.[2023北京海淀區模擬,10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西什庫31號”位于西城區西什庫大街,地處北京市中心地帶。“西什庫31號”文化創意產業園將老舊廠房拓展為文化空間,是老城區轉型改造的成功代表。下圖為“西什庫31號”發展變遷示意圖。
(1)從產業類型、土地利用方式等角度說出“西什庫31號”的發展變化,并說明原因。(6分)
北京老城區存在老舊四合院住房擁擠、基礎設施管線老化、道路狹窄、停車難、老年人口比例高等現狀。
(2)為北京老城區環境改善、功能優化提出合理建議。(4分)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義
鄉村和城鎮之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與景觀
考點1 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
一、鄉村的土地利用
鄉村土地利用中,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占較大比重,居民點和工礦用地相對分散。鄉村功能區的概念、特點及分布位置如下:
功能區 概念 特點 分布位置
公共用 地區 村民進行各種活動和交流的場所,具有公共性、文化性、多樣性的特征 規模相對較小 常分布在鄉村中心,距村民居住區相對較近,道路的通達度較高
居住區 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 規模較小 一般分布在公共用地區與農業生產區之間
農業生 產區 農業生產直接或間接利用的土地 規模較大,幾乎遍布整個鄉村 一般分布在鄉村最外圍
二、城鎮內部空間結構
1.城鎮主要功能區
功能區是體現城鎮主要職能的相關產業或部門集中分布的地區。城鎮規模越大,擔負的職能越多,其功能區類型就越多,且劃分越明顯。
功能區 位置 形態 特征
商業區 市中心; [1] 交通干線 兩側; 街角路口 占地面積小,呈[2] 點狀或條狀 經濟活動繁忙; 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居住區 高級居住區:多分布在文化設施完善的城鎮中心地帶或環境優美的郊區; 普通居住區:多分布在內城和[3] 工業區 附近 占地面積大,占城鎮空間的40%—60%; 呈[4] 片狀、團狀 建筑質量上,高級與普通居住區分化; 位置上,高級與普通居住區背向發展
工業區 市區外緣, 交通干線兩側 集聚成片 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并趨向于沿主要[5] 交通干線 分布
2.影響城鎮內部空間結構形成和變化的因素
(1)經濟因素——形成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基本格局
經濟因素是影響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它往往通過地租來發生作用。影響地租的兩大經濟因素是[6] 交通通達度 和[7] 距市中心的距離 。不同產業的付租能力和對地段要求的特殊性在城市中共同發揮作用,形成城鎮功能區劃分的基本格局。
①交通通達度
交通通達度越高,土地價格或地租越高;反之越低。城鎮內不同地區的交通通達度不同,地租也就相應存在差異。如下圖所示:
②距市中心的距離
距市中心的遠近不同,地租相應存在高低差異,因付租能力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區。
地價隨距市中心的距離而變化
各類土地利用類型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
功能區 商業區 住宅區 工業區
付租能力 商業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市中心的距離[8] 遞減最大 ;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對商業區影響最大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市中心的距離遞減較小;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對住宅區影響較小 工業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市中心的距離[9] 遞減最小 ;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對工業區的影響最小
區位選 擇原因 最大限度接近消費人群 既有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購物 工業生產占地空間較大,付租能力差
(2)其他因素——使得功能區空間布局更加復雜
經濟因素奠定了城鎮功能區的基本結構,但是當新的[10] 交通線 形成,周邊新的城鎮發展會使基本結構發生“變形”。政策、歷史、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疊加,往往使得城鎮功能區的劃分更加復雜。
歷史因素:如北京圍繞故宮一帶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務區,而是行政區。
社會因素:主要影響住宅區的分化,具體表現在職業、收入水平、知名度、生活方式、民族等方面。
政策因素:如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北京市適時調整空間結構,將市一級政府部門搬遷至近郊通州,并帶動中心城區相關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將通州建設為北京的副中心。
三、合理利用城鄉空間
1.合理規劃城鄉空間的意義
2.合理規劃城鄉空間的途徑及目的
規劃途徑 目的
發展衛星城、合理規劃工業區、保留一定規模的綠地和河湖等生態涵養空間 改善環境狀況,建設宜居的生活空間
合理安排居住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 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為生產和生活提供便利
通過規劃,確定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場所、建筑物、街區或村落等 保護地方和民族傳統特色,使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得以永續相傳
情境1 鄉村空間重組
鄉村空間的重組是一個社會經濟過程的反映。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力推進,鄉村聚落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必然導致傳統聚落空間的改變甚至消失。下圖為我國某地鄉村聚落空間結構變化示意圖。
(1)說出該地鄉村聚落空間結構最顯著的變化。
【提示】仔細觀察圖中村落擴建和移拆的變化。
【參考答案】 聚落由分散到集中。
(2)分析該地鄉村聚落空間結構的變化所產生的有利影響。
【提示】從交通、土地利用率、環境等方面分析。
【參考答案】 有利于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合理布局村落,改善環境質量;有利于完善交通設施,方便居民出行。
情境2 “手指規劃”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為防止出現城市“攤大餅”式向外擴張帶來的問題,在1947年提出“手指規劃”方案,該方案至今仍然對哥本哈根的城市發展產生著積極的影響。下圖為“手指規劃”示意圖。
(1)說出哥本哈根城市規劃方案中影響“手指”延伸的因素。
【提示】仔細觀察規劃示意圖即可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 交通。
(2)推測“手指規劃”示意圖中,“手指”之間的區域應規劃的功能區及原因。
【提示】城市的主要功能區布局在“手指”和“手掌”部位,“手指”之間的區域規劃的功能區應主要是為了防止城鎮化問題(尤其是環境問題)的產生。
【參考答案】 綠化區。美化城市環境。
情境3 填充式改造
填充式改造是指在基礎設施配套較完善的城區內,對閑置、廢棄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進行再開發。下圖示意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某老舊居住區,該居住區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原住戶比例較大。開發商對其進行填充式改造,改善原有公寓樓的內部設施,加裝電梯,并在樓頂加建2—3層。
(1)簡述填充式改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提示】填充式改造是對已經發展成熟的城區進行再開發。
【參考答案】 節約建設用地。
(2)開發商原本擔心改造后停車空間不足,但實際上并未出現嚴重的車位緊張問題,說明原因。
【提示】該居住區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且原住戶比例較大,可推測該居住區老年人口比例較高。
【參考答案】 住戶老齡化較為嚴重。
命題點1 鄉村聚落的演變過程分析
[2022江蘇地理卷]近四十年來,我國鄉村地區經濟形態、土地利用、社會結構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發生著深刻變化。下圖為網商集聚的某村落社會關系網絡演變示意圖。據此回答1—3題。
1.從階段Ⅰ演變到階段Ⅲ,該村落社會關系網絡逐步( A )
A.多元化 B.內向化 C.等級化 D.中心化
【解題思路】 見下圖:
2.根據發展過程推斷,該村落屬于( A )
A.城市近郊型 B.邊遠山區型
C.搬遷撤并型 D.特色保護型
【解題思路】 根據該村社會關系演變可知,該村服裝工廠的興辦和網上商鋪的興起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說明其所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因而可判斷該村落屬于城市近郊型,A正確,B錯誤;搬遷撤并型不會有明顯完整的村落關系網演變過程,C錯誤;特色保護型村落的社會關系網絡應該以本村村民之間為主,受外來人口的影響較小,D錯誤。
3.該村落社會關系網絡演變的主要驅動力是( B )
A.歷史文化傳承 B.工業與信息化
C.自然環境變遷 D.交通區位變化
【解題思路】 結合上題分析,該村落社會關系網絡向多元化演變與服裝工廠的興辦、網上商鋪的興起密切相關,因此主要驅動力是工業與信息化,B正確;受歷史文化傳承影響,該村落社會關系網絡演變在近四十年來不會出現明顯的階段性,A錯誤;自然環境變遷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對短期人類社會關系網的演變影響較小,C錯誤;從圖文材料中無法得出交通區位的變化,D不選。
命題拓展
關于該村土地利用的說法可能正確的是( D )
A.始終以農業用地為主 B.始終以建設用地為主
C.農業用地比重增加 D.建設用地比重增加
【解題思路】 結合材料可知,該村土地利用中農業用地的比重逐漸降低,工業、居住、商業等建設用地的比重增加,A、B、C錯誤,D正確。故選D。
命題點2 城鎮空間結構變化
[2022廣東地理卷]我國某特大城市一老舊廠區經過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評為國家最佳文化創意產業園。2008年以來,該產業園又持續轉型為文創旅游空間,大眾游客替代文創從業者和愛好者成為消費的主要群體,下圖示意2008—2019年該產業園功能分區演化。據此完成4—5題。
4.該產業園功能分區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D )
A.政府政策引導 B.產業結構轉型
C.消費需求推動 D.建筑布局調整
【解題思路】 該文化創意產業園由一老舊廠區改造而成,這是第二產業轉型升級為第三產業的結果,而廠房改造需要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A、B說法不符合題意;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游活動日益盛行,旅游消費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園轉型為文創旅游空間,C說法不符合題意;將老舊廠區改造成文化創意產業園,部分文化創意產業園轉型為文創旅游空間,這主要是建筑使用功能的變化,建筑布局并沒有調整,D說法符合題意。
5.圖示的功能分區演化給該產業園帶來的影響是( B )
①土地租金上漲 ②商業規模縮小
③消費群體減少 ④文創功能收縮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題思路】 請見下圖:
命題拓展
圖示核心商業區突出的區位優勢表現在( D )
①環境優美 ②地價較低 ③交通便捷 ④就餐方便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題思路】 圖示核心商業區臨近地鐵站和餐飲區,方便消費人群購物出行和就近用餐。
考點2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
1.地域文化的形成與分析
地域文化是人類活動與[1] 地域環境 相互作用形成的文化現象,包括物質文化、行為習俗文化、思想意識文化等不同層面的文化。
建筑風格、城鄉空間格局等所反映的文化特點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在分析城鄉景觀的地域文化時,主要關注[2] 自然環境 、生產方式與生產力發展水平對景觀文化特點的影響。
2.城鄉景觀的特點
鄉村聚落在景觀上規模較小,分布或集中或分散,功能分區取決于其[3] 生產 的主要方式,如耕作業、乳畜業和漁業形成的鄉村不僅空間選擇不同,而且集中度和功能區分化程度也不同。鄉村聚落基本的功能區有農業生產用地區、居住用地區、公共用地區等。城鎮聚落在景觀上規模較[4] 大 ,分布較集中,空間的垂直利用度較[5] 高 。功能區主要為居住區、[6] 工業區 、商業區等。
3.地域文化差異的形成
情境 蘇州山塘街
蘇州位于太湖之濱,是大運河沿岸的商貿重鎮,素有“水城”之稱。兩千余年來,蘇州基本保持著“河街相鄰、水陸并行”的格局。唐朝詩人杜荀鶴曾有“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的描述。改革開放以來,蘇州的歷史街區仍然維持著水陸并行的格局,臨河建筑仍保持粉墻黛瓦的傳統風格。下圖為蘇州歷史街區——山塘街區景觀圖。
(1)簡述山塘街區景觀的主要特點。
【提示】景觀特點可以從自然和人文景觀以及二者關聯的角度進行描述。
【參考答案】 民居建筑臨河而建,河上多橋;河中多行船,水運較發達;民居建筑多保持粉墻黛瓦的傳統風格。
(2)概述蘇州“人家盡枕河”這一景觀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從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兩方面分析。
【參考答案】 蘇州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水網密布;物產豐富,水運便利,商貿往來頻繁;民居沿河分布既方便生活,又方便水運和貿易。
命題點1 地域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2022湖南地理卷]舞龍、賽龍舟、武術等傳統民間體育活動經申報批準后,方可列入各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體育非遺”)名錄。龍常被先民視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中龍元素體育非遺占到體育非遺總數的一半以上。下圖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情況。據此完成1—3題。
1.對該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C )
A.氣候 B.植被 C.河流 D.土壤
【解題思路】 讀圖可知,大多數體育非遺沿河流分布,故對該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是河流,C正確。
2.長沙市成為體育非遺密集區之一的重要條件是( D )
A.地形封閉 B.聚居民族多
C.交通便利 D.經濟實力強
【解題思路】 長沙市位于湘江下游,洞庭湖平原南部,地形較為平坦開闊,A錯誤;長沙市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占比較低,且聚居民族多主要影響體育非遺的類型,而非數量,B錯誤;由材料可知,傳統民間體育活動經申報批準后,方可列入各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此體育非遺數量與交通條件關系不大,C錯誤;長沙市為湖南省省會,經濟實力強,有能力申報多項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D正確。
3.關于該文化圈中龍元素體育非遺比重大的地理背景,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①農耕文化發展歷史悠久 ②河流眾多水量大, 季節變化小 ③先民們的生活穩定安逸 ④受季風氣候影響,多旱澇災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題思路】 湘江流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多旱澇災害,②錯誤;該文化圈地處長江中下游,農耕文化發展歷史悠久,旱澇災害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而龍常被先民視作“雨水之神”,因而該文化圈龍元素非遺比重大,①④正確;湘江流域多旱澇災害,先民們生活的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抵御旱澇災害的能力較弱,糧食產量不穩定,人們的生活并不穩定,③錯誤。
命題拓展
請從政府和個人角度為弘揚湘江文化體育非遺建言獻策。
【參考答案】 政府角度:加大對湘江文化體育非遺的保護力度;鼓勵舉辦舞龍、賽龍舟、武術等傳統民間體育活動;利用官方傳媒和網絡平臺進行湘江文化體育非遺宣傳。
個人角度:加強自身對湘江文化的學習,宣揚湘江文化;積極參與舞龍、賽龍舟、武術等體育非遺活動,傳承湘江文化。
命題點2 城鄉景觀的差異
[2023海南地理卷]嶺南某古村落地處濱水低地,因勢而建,內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圍護村,墩塘相間,墩上立宅,基上種桑,塘中養魚”景觀特征的散村聚落結構(圖1)。圖2為該古村落的堤圍及水閘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
圖1
圖2
4.下列示意圖中,符合該村落空間結構特征的是( D )
A B
C D
【解題思路】 根據圖文材料可知,該古村落墩塘相間,墩上立宅,塘中養魚,呈散村聚落結構。A、B選項圖中,聚居地相對集中,魚塘分布在村落周圍,不符合散村聚落結構特征,A、B錯誤;C選項圖中,主要分布有魚塘、稻田,村落聚居地面積很小,不符合實際情況,C錯誤;D選項圖中,墩塘相間,墩比塘寬闊,聚居地分散,符合該古村落的散村聚落結構,D正確。
5.圖2中水閘的主要功能是( C )
A.抵御外敵 B.蓄水發電
C.防洪排澇 D.美化環境
【解題思路】 水閘作為水利設施,很難抵御外敵,A錯誤;該古村落地處濱水低地,地勢起伏小,河流落差小,水流緩慢,水閘的主要功能并不是蓄水發電,B錯誤;讀圖可知,水閘位于古村落與河流交界的堤圍處,并且與村落內的河涌水網相通,利于防洪排澇,C正確;水閘作為水利設施,美化環境不是其主要功能,D錯誤。
命題拓展
形成該古村落獨特景觀特征的主導因素是( B )
A.氣候 B.地形 C.土壤 D.河流
【解題思路】 該古村落地處濱水低地,地勢低洼,水患嚴重,所以因勢而建墩塘,形成“堤圍護村,墩塘相間,墩上立宅,基上種桑,塘中養魚”的獨特景觀。
名師點撥 城市三大功能區的判斷方法
判斷方法 具體說明
看面積大小 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
讀距市中心遠近 由近到遠: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
觀形態特征 商業區一般呈點狀、線狀,住宅區和工業區一般呈片狀
看人口變化 商業區晝夜人口差別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區與商業區變化相反
看建筑物密度 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
據地租水平 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
據環境要求 產生大氣污染的工業區多布局在城市盛行風向的下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或垂直于盛行風向的郊外;產生水體污染的工業區多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高級住宅區多布局在遠離工業區環境優美的位置
規律總結 住宅區和工業區的合理布局
1.住宅區和工業區之間要有便捷的交通聯系(便于工人上下班)。
2.住宅區和工業區之間要有適當的衛生防護帶(為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住宅區與工廠、倉庫、鐵路、機場間設置的隔離地帶。其寬度取決于干擾與危害程度。衛生防護帶內,一般植樹造林,形成防護林帶) 。
3.根據污染類型進行工業區布局(最大程度減輕對居民區環境的污染) 。
(1)產生大氣污染的工業:①盛行風——盛行風向的下風向;②季風——與季風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③多種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2)產生水污染的工業: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產生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工業:遠離居民區和農田。
熱點情境 地下空間利用
材料一 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位于五大湖區東側,阿巴拉契亞山脈北側,城市中心位于(約45°30'N,73°40'W)。蒙特利爾市擁有龐大的地下交通網絡,并與大量復雜建筑物、商店相連。
材料二 為配合1967年世界博覽會在蒙特利爾市舉行,該市于1962年開始建設地鐵,蒙特利爾城市中心區進入地下城萌芽階段,該階段地下城主要由地下店鋪和步行街組成。1976年夏季奧運會在蒙特利爾舉行。目前蒙特利爾地下城建筑面積超過360萬m2。
材料三 下圖為蒙特利爾地下城空間演變示意圖。
探究設問 (1)說出蒙特利爾地下城空間演變的特點。
(2)分析蒙特利爾地下城得以發展的主要原因。
(3)借鑒蒙特利爾市的經驗,請為我國大城市地下城建設提出合理化建議。
【解題思路】 (1)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演變特點主要從點、線、面三個維度進行描述。由圖可以看出,蒙特利爾地下城隨著時間的演變,分布范圍不斷擴大,面積不斷增加;主要沿地下交通線路延伸擴展;由斑塊狀逐漸演變成網格狀。(2)分析城市某功能區發展的原因,既要考慮自然因素,也要考慮人文因素。蒙特利爾地處45°30'N左右,緯度較高,冬季漫長而寒冷,白晝時間較短;受來自極地地區的冷氣團影響,風力大,降雪多,而地下相對溫暖,溫度恒定;地下交通線發達,地下交通建設的推動作用明顯;由材料可知,世界博覽會和奧運會等大型活動的舉辦帶動了地下城建設。(3)借鑒蒙特利爾市的經驗,我國大城市地下城建設需要加強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整合地上和地下空間,合理布局;完善地鐵、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與地上城市空間利用相結合,合理規劃地下城空間的功能與用途。
【參考答案】 (1)分布范圍擴大,面積增加;主要沿地鐵線延伸擴展;由斑塊狀逐漸演變成網格狀。
(2)緯度高,冬季寒冷,白晝時間短;風力大,降雪多;地下交通線建設的推動作用;世界博覽會和奧運會等大型活動的帶動作用。
(3)加強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整合地上和地下空間,完善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與地上城市空間利用相結合,合理規劃地下城空間功能。
[2023山東濰坊校考]新加坡人口約564萬(2022年),土地面積約733.2平方千米(2022年),平均海拔不足15米。該國雖然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時間短,但發展迅速,大力發展地下城有所成效,現已成為地下空間開發和應用領域的佼佼者。據此完成1—3題。
1.新加坡大力發展地下城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地形平坦 B.氣候炎熱
C.地理位置優越 D.土地資源匱乏
【解題思路】 由材料可知,新加坡人多地少,土地資源匱乏,為促進城市進一步發展,大力發展地下城,擴大城市空間,D正確。
2.為保證地下城的安全性,新加坡設計地下城安全系統時應重點考慮當地的( B )
A.氣溫 B.降水量
C.風力 D.光照
【解題思路】 新加坡為熱帶雨林氣候,降水多,地下城易受洪水影響,因此設計地下城安全系統時需重點考慮當地的降水量,B正確。
3.該國適合布局在地下城的城市功能區主要是( A )
A.交通、商業 B.教育、商業
C.交通、住宅 D.教育、住宅
【解題思路】 地下空間的劣勢主要表現在通風不暢、采光不佳等,不適合布局住宅和教育功能區。商業區和交通設施在地下空間布局,可以緩解城市地面用地緊張的狀況,改善地面交通壓力,A正確。
讀圖歸納 常見地租曲線圖的判讀
地租曲線圖是用來表示城市內部地租空間分布和變化的圖。常見的地租曲線圖有坐標圖、立體圖、等值線圖等。
1.坐標圖的判讀
(1)坐標圖的判讀步驟展示
(2)坐標圖的判讀步驟分析
第一,關注橫、縱坐標的含義。一般橫坐標表示與市中心的距離,縱坐標表示地租水平。
第二,注意曲線變化,是直線下降,還是波動下降。上圖地租曲線波動下降,揭示距離市中心越遠地租越低,但與市中心的距離并不是影響地租的唯一因素。
第三,關注波峰,注意極值。從圖中看,市中心地租水平最高,主要影響因素是地理位置;次級的波峰處可能是交通相對便利導致地租水平稍高。
2.立體圖的判讀
(1)立體圖的判讀步驟展示
(2)立體圖的判讀步驟分析
第一,在立體圖中,根據最高峰區位置,可確定城市中心商務區的地理位置。最高峰區一般也是城市的中心區。
第二,次高峰區一般位于城市環線和放射狀公路干線的交會處,是城市次一級的商業區,交通通達度較高,人流、車流密集。
第三,在立體圖中會出現多個地租低谷區。例如上圖,位于城市中心附近的低谷區往往交通道路網稀疏;城市邊緣低谷區,往往是由距離城市中心遠所致。
3.等值線圖的判讀
(1)等值線圖的判讀步驟展示
(2)等值線圖的判讀步驟分析
第一,讀等值線圖中的數值可推知變化范圍。例如上圖,根據2 000元和4 000元曲線,可推知市中心地租水平在6 000元以上,郊區地租水平較低。
第二,根據等值線的疏密變化可推知變化幅度。例如上圖,東部等值線較西部等值線密集,表示東部地區隨著空間位置的變化,地租變化顯著。
第三,根據等值線的彎曲等可推斷影響因素。例如上圖,高速公路導致等地租線向市區外彎曲,放射狀的城市主干線也使等地租線向市區外彎曲,彎曲處地租高于兩側地區。
典例 讀下圖,回答(1)—(2)題。
(1)甲圖中P處房價明顯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①依山傍水臨近風景區,環境優美 ②地勢平坦,有工廠在此集聚 ③接近文化區,有眾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 ④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乙圖中所示地鐵人流量最有可能來自甲圖中的
A.M B.P C.F D.N
讀圖指導
【解題思路】 (1)P處位于城市外緣,但平均房價較高,說明該地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或者靠近文化區,①③④正確。工廠附近環境條件較差,房價較低,②錯誤。故選C。(2)讀圖可知,早晨人員大量進入本區上班,傍晚下班離開本區,圖乙最可能反映的是位于市中心的M地的地鐵人流量。故選A。
【參考答案】 (1)C (2)A
[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大慈寺街區地處成都市中心,自古以來是老成都市井生活與商業活動的核心區域。2000年以來,大慈寺街區潛在地租與實際地租的差距開始擴大,由于短時期內實際地租較低,開發商進行高品質改造的意愿較低。2010年,某開發商在政府支持下啟動大慈寺街區改造項目,經過幾年的經營,大慈寺街區成為成都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商業街區之一。下圖示意租差變化模型在大慈寺街區的應用,潛在地租是指在最佳土地利用狀態下的地租水平。據此完成1—3題。
1.2000年以來,大慈寺街區潛在地租與實際地租的差距擴大,主要是由于 ( A )
①該城市整體經濟水平提高 ②該街區外部交通條件優化 ③該街區基礎設施逐漸老化 ④該街區人口加速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題思路】 大慈寺街區地處成都市中心,自古以來是老成都市井生活與商業活動的核心區域→該街區屬于典型的老城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整體地租水平上升→老城區基礎設施老化→對商業的吸引力較小→潛在地租與實際地租差距擴大,①③正確。該街區外部交通條件優化,實際地租應上漲,而圖中顯示實際地租整體呈下降趨勢,②錯誤。該街區地處成都市中心,人口加速外流的可能性較小,④錯誤。選A。
2.地租斷崖制約了開發商短時期內的改造收益,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地租斷崖,當地政府亟須( B )
A.鼓勵原住民回遷 B.提供項目啟動金
C.推動產業集聚 D.調整功能區規劃
【解題思路】 當地政府應對地租斷崖是為了鼓勵開發商進行街區改造,原住民回遷會增加街區改造難度,A錯誤;當地政府提供項目啟動資金,有利于提高開發商改造街區的積極性,B正確;推動產業集聚會提高地租,但不利于街區改造,C錯誤;根據材料可知,大慈寺街區自古以來是老成都市井生活與商業活動的核心區域,不宜調整功能區規劃,D錯誤。選B。
3.借鑒當前大慈寺街區改造的成功經驗,我國老城區開發時應注意( C )
A.提高土地租金 B.推進產業轉移
C.及時改造升級 D.保護歷史風貌
【解題思路】 老城區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但基礎設施陳舊老化,材料中大慈寺街區經過高品質改造,成為成都最具吸引力的商業街區之一,促進了經濟的復蘇和發展,C正確;A、B、D在大慈寺街區改造升級的過程中沒有體現。選C。
[2024濟南摸底]新疆吐魯番有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漢代城市遺址,其位于兩條河流交匯處的河心洲上。該河心洲為一塊黃土臺地,四周崖岸壁立,臺地上是一座沒有城墻、沒有樹木的廢棄城池,其曾經是古絲綢之路上較繁華的城市之一。下圖為該城遺址所在區域景觀圖。據此完成1—3題。
1.該城遺址所在的河心洲的成因是( D )
A.地殼抬升 B.泥沙淤積
C.風力侵蝕 D.洪水沖蝕
【解題思路】 地殼抬升的區域一般較大,不會只抬升河心洲所在的一小片區域,A錯誤。由材料可知,該河心洲四周崖岸壁立,說明其高出水面較多,河流泥沙淤積難以形成該河心洲,B錯誤。該河心洲被河流包圍,故其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C錯誤。該河心洲位于兩條河流交匯處,初期可能是夾在兩河之間的黃土沉積形成的狹長陸地,正常水位和枯水期時,河水的側蝕作用較弱,但通過河流汛期洪水的不斷沖蝕,狹長陸地的薄弱處被洪水沖斷,兩河的河道相通,狹長陸地被夾在兩河道之間,成為河心洲,D正確。
2.古人把城址選擇在臺地上的主要目的是( C )
A.發展農耕 B.便于商貿
C.軍事防御 D.取水方便
【解題思路】 由材料可知,臺地四周崖岸壁立,臺地上是一座沒有城墻、沒有樹木的廢棄城池。四周崖岸壁立,能很好地阻擋敵人的進攻,利于軍事防御,故該城池不需要修筑城墻,C正確。讀圖可知,河心洲面積小,城池建成后,剩余空間有限,可發展農耕的土地面積很小,因而發展農耕不是其主要目的,A錯誤。臺地四周崖岸壁立,地形閉塞,對外交通聯系不便,不利于商貿活動的開展,B錯誤。臺地四周崖岸壁立,距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取水并不方便,D錯誤。
3.該城不是用一磚一瓦壘起來的,而是一寸一寸掏出來的,這是因為該地有良好的( C )
A.氣候條件 B.技術條件
C.土質條件 D.地形條件
【解題思路】 該河心洲為一處黃土臺地,黃土的直立性好,易于掏挖,并且掏挖的建筑不易坍塌,降低了建設難度,節省了建設成本,C正確。氣候主要影響建筑結構,其對采用磚瓦建筑還是掏挖建筑沒有直接影響,A錯誤。技術決定能否建設某建筑,但其對該城建設磚瓦建筑還是掏挖建筑的影響不大,B錯誤。該黃土臺地地形平坦,在臺地上修建磚瓦建筑也很方便,D錯誤。
大都市往往存在人口相對密集、職住失衡等問題。不同大都市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來優化職住關系。下圖為北京和東京不同圈層(按半徑5千米、15千米、30千米劃分)常住人口和就業崗位密度比較圖。據此完成4—5題。
4.推測北京距市中心小于5千米的地區就業崗位密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地租高,產業少 B.常住人口密度低
C.高校及科研機構多 D.歷史文化保護
【解題思路】 受歷史文化保護的影響,北京距市中心小于5千米的地區形成了文化區,與其他大都市相比,就業崗位密度偏低,D正確。
5.支撐東京核心區職住關系高度分離的關鍵條件是( A )
A.發達的軌道交通 B.繁榮的商業經濟
C.靈活的政府政策 D.高昂的房租價格
【解題思路】 東京核心區就業崗位高度集聚,而居住人口卻較少(居住在核心區外),為解決職住距離較遠的問題,需要建設發達的軌道交通,A正確。
[2024廣東惠州第二次調研]宗祠文化是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增城石屋新村曾是空心村,威武祠堂也被荒置。后來旅游投資商進駐該村,對祠堂及周邊民居進行改造,發展民宿產業。祠堂在保留原有建筑風格的基礎上,被打造成網紅打卡地。下圖示意威武祠堂的空間布局。據此完成6—7題。
6.威武祠堂曾被荒置,主要因為( A )
A.人口流失 B.人口老齡化
C.產業轉型 D.產業轉移
【解題思路】 由材料可知,廣州增城石屋新村曾是空心村。廣州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導致鄉村人口大量遷往城市,石屋新村人口大量流失,人口急劇減少,威武祠堂被荒置,A正確。人口老齡化主要是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較大,其不會直接導致威武祠堂被荒置,B錯誤。產業轉型和產業轉移均會引起人口流動,但其對威武祠堂被荒置沒有直接影響,故C、D錯誤。
7.威武祠堂的改造,利于( A )
①吸引游客入村 ②保留傳統建筑
③保存宗祠文化 ④增加住宿空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題思路】 由材料可知,旅游投資商進駐,在保留原有建筑風格的基礎上,把祠堂打造成為網紅打卡地,從而吸引游客到訪,故①②正確。這種開發模式,既可以避免威武祠堂荒廢,又可以保存宗祠文化,故③正確。由威武祠堂的空間布局圖可知,改造后的祠堂增加了健身房、茶室、咖啡廳等服務功能區,沒有增加住宿空間,故④錯誤。A正確。
考點1 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
[2024福州高三質檢]某國東部新城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當地的自然條件,力求人類活動與自然和諧統一。下圖示意該國東部新城規劃,甲、乙、丙、丁為城市常見土地利用類型。據此完成1—3題。
1.東部新城面臨的最主要自然災害是( B )
A.滑坡 B.洪澇
C.地震 D.臺風
【解題思路】 讀圖可知,東部新城東面瀕臨剛果河,剛果河的洪水會給東部新城帶來一定的威脅,B正確。雖然東部新城北部有丘陵分布,但由于地勢起伏較小,加上環境濕熱,植被豐富,當地發生滑坡災害的可能性不大,A錯誤;剛果盆地位于非洲板塊內部,遠離東非裂谷帶,發生地震的可能性較小,C錯誤;剛果河位于赤道附近,地轉偏向力接近零,受臺風影響不大,D錯誤。
2.高級住宅用地最可能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題思路】 甲區域瀕臨湖泊濕地,環境優美,而且與商業金融用地為鄰,富人較多,最可能為高級住宅用地,A正確;乙、丙兩區域西部為荒地和低山丘陵,不符合高級住宅區對環境的要求,B、C錯誤;丁區域雖然環繞湖泊濕地,但距離東部新城的商業金融用地較遠,對富人的吸引力較小,D錯誤。
3.丁選擇在圖中位置布局的主要理由是( C )
A.水陸交通便利
B.生態環境優美
C.離老城區較遠
D.地形平坦開闊
【解題思路】 因為是東部新城,所以可推測老城區位于西部。丁區域與老城區之間可能隔著荒地、丘陵,離老城區遠,陸上交通不便,但地價較低,適合修建低級住宅區,A錯誤,C正確;丁區域位于丘陵與剛果河之間,地域狹小,地形平坦但不開闊,雖然生態環境優美但發展的空間不大,B、D錯誤。
[2023南京二模] 江蘇省城鎮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不同縣域之間的鄉村社會經濟結構差異明顯,村鎮發展路徑各具特色。有學者對連云港灌云縣、南京高淳區、蘇州昆山市等的村鎮格局演化進行研究,下圖示意其歸納的三種村鎮格局演化模式。據此完成4—6題。
4.連云港灌云縣、南京高淳區、蘇州昆山市村鎮格局演化模式分別為( B )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Ⅲ、Ⅱ、Ⅰ D.Ⅲ、Ⅰ、Ⅱ
【解題思路】 圖中Ⅰ、Ⅱ、Ⅲ分別代表農業生產型、工業生產型、生態消費型演化模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昆山市經濟最為發達,工業化、城市化水平高,其村鎮發展格局屬于工業生產型演化模式,對應Ⅱ模式,A、C錯誤;連云港灌云縣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蘇北平原地區,農業經濟占比較高,村鎮發展格局屬于農業生產型演化模式,對應Ⅰ;高淳區位于南京市的偏遠地區,自然環境優美,生態環境好,發展旅游業的條件好,其村鎮發展格局屬于生態消費型演化模式,對應Ⅲ,B正確,D錯誤。
5.下列關于Ⅱ模式的說法正確的是( A )
A.呈現城關鎮多中心擴張及村莊撤并態勢
B.呈現城關鎮單核心擴張與村莊收縮態勢
C.產業結構層次較低且城鄉收入差距較大
D.生態康養和觀光農業擠壓農業生產空間
【解題思路】 Ⅱ模式為工業生產型演化模式,村向鎮搬遷,城關鎮有多個中心,且逐步擴張,表現為城關鎮多中心擴張及村莊撤并態勢,A正確,B錯誤。結合上題分析,Ⅱ模式為工業生產型演化模式,經濟發展水平最高,加上有規模較大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布,說明其產業結構層次較高,C錯誤;生態康養和觀光農業擠壓農業生產空間,屬于模式Ⅲ生態消費型演化模式的特點,D錯誤。
6.南京市高淳區村鎮格局演化的主要影響是( C )
A.緩解耕地資源的緊張狀況
B.增進安置區村民的歸屬感
C.助力產業和生態協調發展
D.利于鄉村產業向工業轉型
【解題思路】 南京高淳區為生態消費型演化模式,圖中生態保護區內的村逐漸向消費空間演化,利于產業和生態協調發展,C正確。城鎮逐步向鄉村擴張,部分農業用地轉化為城鎮用地,耕地資源會更加緊張,A錯誤;安置區村民從生態保護區搬遷出來后,歸屬感可能會降低,B錯誤;該模式中的鄉村產業主要向生態康養和觀光農業轉型,D錯誤。
考點2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
[2023青島三模]我國某鄉村聚落建成歷史較短,內部結構松散,戶均宅基地面積較大。每個院落由居住空間和養殖空間構成,養殖空間數倍于居住空間,院落離自家耕地通常有3—5千米遠。據此完成1—3題。
1.該鄉村最接近( C )
A.干旱區與半干旱區分界線
B.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
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D.秦嶺—淮河一線
【解題思路】 該鄉村農戶擁有數倍于居住空間的養殖空間,距院落3—5千米有耕地,養殖空間主要用于發展畜牧業,耕地主要用于種植業,因此該地應該位于北方農牧交錯帶,其位于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附近,C正確;干旱區與半干旱區分界線附近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較少,A錯誤;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無法與具體的農業類型匹配,B錯誤;秦嶺—淮河一線是水田種植業和旱地種植業的分界線,D錯誤。
2.推測該鄉村景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A.政府規劃,保障農民收入
B.地廣人稀,土地資源豐富
C.經濟落后,人口大量外遷
D.生態脆弱,環境承載力小
【解題思路】 該鄉村村民的養殖空間和居住空間及二者的面積比例、耕地的位置分布具有特殊性,并且該鄉村聚落建成歷史短,說明其由政府規劃建設,主要是為了保障農民的收入,A正確;地廣人稀、土地資源豐富是形成該鄉村聚落景觀的基本條件,但不一定會使該鄉村每個院落的結構相近,B錯誤;該鄉村聚落建成歷史短,院落離自家耕地通常有3—5千米遠,人口不會大量外遷,C錯誤;當地畜牧業和種植業均有發展,且畜牧業規模龐大,因此當地環境承載力相對較大,D錯誤。
3.為適應氣候和農事活動,當地居住建筑形成了特有風格。下列最符合該鄉村建筑特征的是( B )
A B
C D
【解題思路】 該地位于北方農牧交錯帶,冬季(西北風)風力強勁,較為寒冷,從防風、保溫和采光角度考慮,門朝南最理想,A、D錯誤;C圖中北部的起居空間受到南部的起居空間遮擋,采光效果不好,且缺少生產空間,不是最優布局,C錯誤、B正確。
[新素材/2024貴陽高三摸底]苗族原分布于我國黃河流域,因戰爭遷徙至貴州等地區。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岜沙苗寨依山擇險而建。為適應當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環境,該地形成了“林—村—田—河”的空間格局及以吊腳樓為主的建筑特色(下圖)。據此完成4—6題。
4.岜沙苗寨民居區最初選址主要考慮( B )
A.氣候適宜 B.防衛安全
C.地形平坦 D.聚居規模
【解題思路】 苗族原分布于我國黃河流域,因戰爭遷徙至貴州等地區,故最初岜沙苗寨選址主要考慮防衛安全,B正確。氣候條件不是岜沙苗寨依山擇險而建主要考慮的因素,A錯誤;依山擇險而建,說明地形起伏較大,C錯誤;岜沙苗寨民居區最初選址于山坡,這不利于聚居規模的擴大,D錯誤。
5.民居以吊腳樓為主,主要是因為當地( A )
A.地形崎嶇,降水集中
B.地形封閉,排水不暢
C.溝壑縱橫,夏季干燥
D.山河相間,四季分明
【解題思路】 當地地形崎嶇,山高坡陡,平整、開挖地基不易,加上夏季降水集中,地面徑流速度快,冬季陰雨天氣多,房屋底層濕氣重,不宜居住,因而構筑了依山傍水、通風條件好的吊腳樓,A正確;當地地形坡度大,排水速度快,B錯誤;溝壑縱橫是黃土高原的地形特征,C錯誤;山河相間是橫斷山區的地形特征,D錯誤。
6.該地“林—村—田—河”的空間格局可以( C )
①降低山體坡度 ②提高復種指數
③提供清潔水源 ④便于田間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題思路】 “林—村—田—河”的空間格局是一種土地開發利用方式,并沒有降低山體坡度,①錯誤;復種指數受熱量條件影響較大,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響不大,②錯誤;圖中林地位于山體上部,可以有效涵養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為苗寨民居區提供清潔水源,③正確;苗寨民居區位于林地與梯田之間,便于對林地、田地進行管理,④正確。故選C。
[2023重慶質檢] 福建省寧德市一個小漁村中發現了歷經300多年仍保存完好的“碗”房。該村當時蓋房子用的是碗坯,碗坯是窯廠做碗的模具,由高溫火燒制成,但在制碗過程中用過幾次就得廢棄。當地人為避免浪費用其堆疊并和泥填縫建造房屋,發現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優勢。下圖為碗坯房和碗坯照片。據此完成7—8題。
7.與普通磚房相比,碗坯房居住環境更利于( C )
A.防震 B.排水 C.隔熱 D.采光
【解題思路】 與普通磚房相比,碗坯房碗坯中空,墻體有內外兩層,具有較好的隔熱、隔音效果,C正確。與碗坯墻體相比,普通磚石墻體更加堅固,防震效果更好,A錯誤;從排水、采光角度看,普通磚石墻體房與碗坯墻體房差別不大,B、D錯誤。
拓展延伸 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體現
體現 具體內容 典型案例
適應 自然 的建筑 設計 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為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形成了不同的特點。比如,光照強烈的地方需要遮陽,氣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濕潤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風,沙塵暴頻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風沙,地震、泥石流較多的地方重點防御地質災害 東南亞和我國東南沿海雨水較多,騎樓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主要目的是便于行人避雨
建筑 材料 選用的 地域性 建筑用材較多,體積龐大,運輸困難,因而多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力學和美學的特點。產石地區多石屋,產木材地區多木屋,產竹地區多竹樓,黃土地區多土筑窯洞 云南西雙版納的竹樓、因紐特人的冰屋、土耳其的洞穴房屋、敘利亞的泥屋等都是就地取材建設而成的民居
8.碗坯房歷經300多年仍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碗坯( A )
A.耐風蝕水蝕 B.抗地震崩裂
C.耐海浪侵蝕 D.抗臺風侵襲
【解題思路】 碗坯是窯廠做碗的模具,由高溫火燒制成,因而碗坯墻體耐風蝕水蝕效果好,A正確;結合上題分析,碗坯墻體抗震性能較差,B錯誤;海浪侵蝕作用主要發生在海岸線附近,民居一般不會建在海浪能夠侵蝕到的地方,C錯誤;碗坯墻體較普通磚石墻體輕,抗臺風侵襲能力較弱,D錯誤。
綜合訓練
[2023山東濟南三模]鄉村景觀空間受到鄉村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是景觀主題、景觀功能特征與景觀要素相互作用的成果。我國某平原地區鄉村景觀建設突出“院”“林”“田”“路”“特色景觀”等景觀主題,根據不同景觀主題的組合方式,該地區鄉村景觀空間結構類型有樹枝式、圍合式等(下圖)。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鄉村景觀空間甲、乙、丙分別代表( A )
A.院、林、田 B.林、院、田
C.田、林、院 D.院、田、林
【解題思路】 依據鄉村各功能區的特點對應甲、乙、丙即可。具體分析如下:
2.與圍合式空間結構相比,樹枝式空間結構( D )
A.生產空間完整 B.道路系統完善
C.突出生活景觀 D.突出自然景觀
【解題思路】 讀圖可知,圍合式空間結構與樹枝式空間結構景觀差異較為明顯,相比圍合式空間結構,樹枝式空間結構景觀中農田分布相對分散,A錯誤;兩種模式道路系統布局方式有差異,但均較為完善,B錯誤;生活景觀主要通過院落判斷,相比圍合式空間結構,樹枝式空間結構中院落相對分散,但面積并不大,并未突出生活景觀,C錯誤;樹枝式空間結構最突出的特點是林地占比較大,合圍在院落周邊,突出自然生態景觀,D正確。選D。
[2023江蘇連云港三模]2023年1月17日,莆田市“莆陽開春”活動在Y村舉行啟動儀式。該村地處興化平原,多以同姓氏聚族而居,村落保持了明清時期的空間結構及建筑風格。下圖示意Y村某一區域的空間結構。據此完成3—5題。
3.Y村落街巷空間狹窄且蜿蜒曲折是因為( A )
A.土地資源短缺 B.地形起伏較小
C.河網密度小 D.防寒的需要
【解題思路】 福建丘陵山地眾多,人口稠密,土地資源短缺,而興化平原是福建四大平原之一,因此該地區需要盡可能地使用有限的土地資源,A正確;街巷空間狹窄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資源短缺,和地形起伏較小關系不大,B錯誤;福建位于沿海地區,降水充足,且Y村位于平原地區,河流眾多,河網密度大,C錯誤;福建緯度較低,處于我國亞熱帶地區,冬季氣候相對溫暖,防寒需求較低,D錯誤。選A。
4.影響圖中東西兩側房屋整體朝向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C )
A.光照 B.風向
C.民俗 D.地租
【解題思路】 結合材料可知,該村多以同姓氏聚族而居,村落保持了明清時期的空間結構及建筑風格。讀圖可知,東西兩側房屋整體朝向祠堂,因此可以判斷影響東西兩側房屋整體朝向的主要因素是民俗,C正確;該地陽光主要從南方照射過來,結合圖片可知房屋整體朝向并不是朝南,A錯誤;該地位于季風氣候區,夏季吹東南風,冬季吹西北風,結合圖片可知東西兩側房屋朝向差別較大,故其朝向和風向關系不大,B錯誤;地租不會影響房屋朝向,D錯誤。選C。
5.“莆陽開春”系列活動中最適合在該村舉辦的是( D )
A.采春茶,品香茗 B.嘗美食,劃龍舟
C.賞園林,采荔枝 D.游古村,頌節慶
【解題思路】 結合材料可知,“莆陽開春”活動于1月17日舉行,該時間段處于冬季,不是采春茶的時間,A錯誤;劃龍舟是在端午節舉行的,和該活動時間不符,B錯誤;荔枝一般收獲于夏秋季節,時間不符,C錯誤;結合材料可知,該村落保持了明清時期的空間結構及建筑風格,因此可以在該活動舉辦的時候開展“游古村,頌節慶”的活動,D正確。選D。
[新情境/2023廣東佛山一模]近年來,為適應城市收縮和人口老齡化趨勢,人口約50萬的日本宇都宮市逐步推動緊湊城市建設,形成了以土地利用據點化和城市交通干線網絡化的城市布局規劃。下圖示意宇都宮市多極分散的“據點集聚型”城市規劃。據此完成6—7題。
6.甲所屬的城市功能分區最可能是( A )
A.居住區 B.倉儲區 C.商業區 D.工業區
【解題思路】 具體分析如下:
7.為了將各個地域據點有機整合銜接,宇都宮市政府應該( D )
A.增加休閑功能區 B.新建大量地鐵干線
C.拓寬現有的道路 D.完善公共交通線路
【解題思路】 圖中各地域據點之間相對分散,為了加強各地域據點之間的銜接,當地應完善公共交通線路,而不是增加休閑功能區,A錯誤,D正確。當地人口約50萬,交通需求較小,沒有必要新建大量地鐵干線,且建設大量地鐵干線成本高,B錯誤。各地域據點之間應該在現有交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線路,增加交通運輸的方式,而不是單純地拓寬道路,C錯誤。選D。
[2023北京海淀區模擬] 下圖為我國某城市四個地鐵站平均客流及周邊500米范圍內商業設施數量統計圖。讀圖完成8—9題。
8.圖中站點最可能為區域交通樞紐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題思路】 如下圖:
9.圖中③站點所在的功能區最可能是( A )
A.商業區 B.中央商務區
C.居住區 D.生態旅游區
【解題思路】 結合上題分析可知,③站點符合商業區的特征,A正確,C、D錯誤。③站點工作日日平均客流量與①④站點差距不大,只有周末日平均客流量明顯比工作日多,說明該地區在周末更具吸引力,不符合中央商務區工作日日平均客流量遠大于一般商業區的特點,B錯誤。
易錯提醒 本題易錯選B項,以為③站點所在的功能區最可能是中心商務區,主要原因是解題時混淆了商業區與中心商務區的特點。從城市規模看,商業區是一般城市都有的基本功能區,而中心商務區一般在大城市會有;從布局看,一個城市可擁有多個商業區,且可以分布在任意一個交通便利、人口流動量較大的位置,而中心商務區大多位于大城市的中心,人口流動量特別大(包括工作日)。
[2023河北衡水模擬]唐代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重要的商貿中心,有些客商沿著絲綢之路向東來到長安城。當時長安城規劃有宮殿區、坊和市,市分東市和西市。統治者把城區劃分為若干區,通稱為“坊”,是居住單位之一。朱熹對唐代的里坊制度甚為贊賞:“唐宮殿制度正當甚好。官街皆用墻,居民在墻內,民出入處皆有坊門。”下圖為唐長安城的內部空間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0—12題。
10.結合唐長安城的內部空間結構示意圖,可推測唐代長安城( D )
A.西市服務范圍較小
B.東市服務人口更多
C.東市貿易更集中
D.西市比東市更加繁榮
【解題思路】 僅根據材料信息和圖示內容無法推斷東、西兩市的服務范圍和服務的人口數量,A、B錯;西市靠近西側城門,外來客商能就近開展商貿活動,所以西市應比東市繁榮,C錯、D對。選D。
11.我國古代城市設置“里坊”的主要目的是( C )
A.利于商品交換,繁榮經濟
B.便于人口流動,交流文化
C.強化城市管理,穩定秩序
D.鞏固軍事防衛,殲滅外敵
【解題思路】 由材料中朱熹對里坊制度的評價可知,“坊”有利于當時的城市管理,坊位于城市內部,在軍事防衛方面作用不大,C正確、D錯誤;各坊相互隔離,不利于商品交換和人口流動,A、B排除。選C。
12.宋代城市用街巷制(取消坊墻,臨街設鋪)取代里坊制利于( A )
A.繁榮商品交易
B.擴大城市建成區面積
C.集聚貿易場地
D.改善城市的內部交通
【解題思路】 “臨街設鋪”會導致原本集中于“市”的商業活動分散,有利于繁榮商品交易,促進商業活動的發展,A正確、C錯誤;宋代“臨街設鋪”對擴大城市建成區面積、改善城市內部交通狀況影響較小,B、D錯誤。選A。
13.[2023北京海淀區模擬,10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西什庫31號”位于西城區西什庫大街,地處北京市中心地帶。“西什庫31號”文化創意產業園將老舊廠房拓展為文化空間,是老城區轉型改造的成功代表。下圖為“西什庫31號”發展變遷示意圖。
(1)從產業類型、土地利用方式等角度說出“西什庫31號”的發展變化,并說明原因。(6分)
【參考答案】 由工業生產向零售商業再向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轉變;(1分)由工業用地向商業用地轉變。(1分)
原因:中心城區用地緊張,地價上升;優化調整中心城區功能的需要;加強城市管理與改善環境狀況的需要。(任答2點得4分)
【解題思路】 讀圖可知,“西什庫31號”最初為北京低壓電器廠,產業類型為工業,之后為菜市場及商販聚集地,產業類型為零售商業,最后轉為文化創意產業園,產業類型為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土地利用方式由工業用地向商業用地轉變。原因可從地價變化、城市功能調整、城市管理等角度分析。
北京老城區存在老舊四合院住房擁擠、基礎設施管線老化、道路狹窄、停車難、老年人口比例高等現狀。
(2)為北京老城區環境改善、功能優化提出合理建議。(4分)
【參考答案】 疏解人口,減輕人口壓力;改善、修繕老舊住房;更新管道、線路,完善基礎設施;拓寬道路,建設立體停車場;加大養老投入,完善養老設施;增加小微綠地,增加休閑健身場地等。(任答4點得4分)
【解題思路】 可從人口壓力、基礎設施、交通、公共服務等方面分析。人口壓力方面,北京老城區人口多、密度大,需要疏解人口,減輕人口壓力。基礎設施方面,針對住房擁擠、基礎設施管線老化問題,可改善、修繕老舊住房,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加強老城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更新老化的道路和排水、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交通方面,針對道路狹窄、停車難等問題,可加強老城區交通管理,拓寬道路,建設立體停車場,緩解交通擁堵。公共服務方面,主要增加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提高人口素質,提升醫療保障水平,完善養老設施,增加小微綠地,綠化、美化環境,增加休閑健身場地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丘县| 宜黄县| 酒泉市| 兴隆县| 黑水县| 旺苍县| 桦甸市| 左贡县| 芜湖县| 册亨县| 景宁| 桐乡市| 南汇区| 蓬莱市| 丹阳市| 诸城市| 三明市| 友谊县| 于田县| 汝城县| 昭平县| 禄丰县| 太康县| 龙岩市| 永靖县| 安仁县| 犍为县| 西林县| 江川县| 萝北县| 即墨市| 新建县| 万宁市| 纳雍县| 鱼台县| 会同县| 永清县| 宁阳县| 大姚县| 平泉县|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