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凝聚法治共識》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認同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法治觀念: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作為日常的生活方式,增強厲行法治的能力。 責任意識:樹立法治意識,培育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養,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教學 重點 怎樣厲行法治。教學 難點 建設法治政府。 教學過程導入 課堂今日說法:無恥的兒子 陳某(70歲)與鄭某(35歲)系母子關系。2024年7月29日鄭某前往陳某居住的A房屋,以暴力威脅手段索要錢款。同年9月,鄭某再次來到陳某住處向陳某索要錢款,并對陳某進行辱罵和毆打,在陳某答應給予2萬元的前提下才離開其住所。 如果你是陳某的鄰居,你會用什么方式幫助她 授新課 方案1:報警 1.報警是向哪個部門尋求幫助 2.公安局屬于哪一國家機關 3.提到政府,除了公安局你還能想到其他哪些部門 提示:公安局 行政機關/政府 教育局、民政局、司法局、稅務局、財政局、計劃生育委員會 連連看:在生活中,人們經常與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這些情況,應該找政府哪個部門 寧寧發現紅綠燈壞了——工商局 爸爸想開一家小吃店——公安局 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輟學去打工——民政局 壯壯發現有人亂砍濫伐樹木——教育局 表哥和女朋友要領結婚證——林業局 生活故事會:結合生活經驗,和同學們分享與政府打交道的經歷 到常住戶口所在地派出所辦理居民身份證 向市長信箱反映學校附近路段交通擁堵問題 向教育局咨詢義務教育階段異地上學事宜 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到學校做有關預防網絡詐騙的宣傳 思考1:結合生活經驗與圖片說說政府具有什么作用。 提示:一方面,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思考2:這樣的政府是什么樣的政府 政府憑借什么管理人們 政府為什么要為人民服務 提示:法治政府:按照法治原則運作,政府的各項權力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憑借權力管理人們 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 知識小結:我國政府的作用、權力來源、宗旨和工作原則? (1)作用:一方面,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可概括為“管理社會生活、提供公共服務”) (2)權力來源:在我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 宗旨: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4)工作原則: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為人民謀利益。 報警處理后續:想一想:在接到市民的報警電話后,警察會做什么呢 提示:1.在接通電話后,會詢問具體的地址位置,保證盡快到達所在位置。 2.一般案件,每次出警人員為兩到三人,警察到達現場后,會詢問所有情況和案件的所有經過,如有其他當事人,也會進行詳細詢問。 3.詢問完畢后,如果警察覺得案件較復雜,而且確實有必要的情況下會要求當事人在他們所作筆錄上簽字,如有特別需要,會請當事人到派出所進行進一步的筆錄工作。 4.警察會留下相關人員電話號碼,有相關案件的進展及新情況時會第時間聯系。 知識拓展:除了處理警情,公安局還要做哪些事情 公安局的主要業務包括刑事、治安、交通管理、消防、出入境、人口管理、國內安全保衛等。具體來說,市民可以在公安局辦理身份證、臨時身份證、護照、港澳通行證、戶口本等公民身份證明;同時也可以辦理戶籍遷入遷出證明、過境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等。此外,市民還可以在派出所綜合窗口辦理駕駛證補(換)發、居住證、外國人住宿登記、電動車上牌等159項業務。 思考:從公安局服務中感悟什么是依法行政 提示:重要性: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 核心:規范政府的行政權。 相關鏈接 :黨的二十大報告 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準。 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和能力建設。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機制。 小組討論:內容: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討論依法行政的要求。 提示:可從政府、公民兩個角度思考問題。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小組代表匯報結果。 提示:依法行政的要求: 政府:1.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 2.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3.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 公民: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 聚焦矛盾: 賈柯介紹,當地政府因果園系耕地上種植,按照平政(2017)33號《關于印發平頂山市征地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標準的通知》中零星果樹的標準進行補償,具體金額為18萬余元;而賈柯認為,應該按照經濟林的標準補償?!盀榱诉@個果園,苦心經營多年,至今背負一百多萬元外債沒有還清,不能接受這個價格?!?請你為解決這一矛盾提供一些建議。(可從國家、黨和政府、公民、社會等角度進行思考) 思考:執法部門的“溫情執法”說明國家和社會治理除了要依法之外還要做到什么 提示: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①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③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時政熱點:“浙里督” 你督我查一站通 思考:透過“浙里督”的運行方式,請你總結浙江政府依法行政的秘訣? 提示:①我國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政府) ②公民也要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 (公民) ③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政府) 材料分享:聆聽習近平總書記話法治建設 浙江,是習近平法治思想重要萌發地和法治中國建設重要實踐地。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法治建設2003年7月提出“八八戰略”時,就將法治建設納入其中。 集中體現為“十一個堅持” 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體建設﹐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統籌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思考:怎樣厲行法治、建設法治國家 提示: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①堅持厲行法治,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現代社會的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個人) ③黨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黨和政府) ④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社會) ⑤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即: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探究分享: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德治高度。 在杭州﹐建德打造“德·治理”品牌,鄉村“美好賬本”讓"有德者所得”;, 在紹興點廣“楓橋文化”催生“紅楓義警”,“共情共理﹐互助互幫”引領諸暨風尚; 在衢州,“南孔圣地”培育“有禮”家風源頭消弭婚姻家庭·鄰里等潛在矛盾, 思考:從楓橋經驗到新時代楓橋經驗立,我們能從浙江的社會治理中學到什么 提示: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③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體現在( ) A.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規 B.管理人們的社會生活,為人們提供公共服務 C.行使地方重大事項決定權 D.行使國家審判權,懲辦犯罪分子,維護社會秩序 2.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增加民生投入,著力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在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這體現出( ) ①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 ②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③政府的工作要為人民謀利益 ④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是( ) A.依法行政 B.科學立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等新法新規開始施行。要使這些法律法規得到落實,政府必須( ) A. 科學立法 B. 依法行政 C. 公正司法 D. 依法執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