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2 勤勞的蠶寶寶第2課(人教版)一年級上01新知導入02新知講解03藝術欣賞04實踐練習05藝術欣賞06課堂評價01新知導入小時穿黑衣,大時換白袍。喜歡吃桑葉,長得白胖胖。吐絲蓋房子,墻壁白如雪。關門睡大覺,開門長翅膀。——(打一動物)蠶02新知講解有種蟲兒真奇怪,專吃桑葉結繭快,吐出絲來紡成線,為了他人好穿戴。南宋 梁楷 《蠶織圖卷》東京國立博物館藏02新知講解聽《蠶姑娘》兒歌,了解人們為什么歌頌蠶。活動一蠶蠶蛾蠶蛹02新知導入它不求回報,一直默默地付出,為我們帶來了美好的東西。這種精神就是奉獻精神。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人和蠶一樣,付出不求回報。聽《蠶姑娘》兒歌,了解人們為什么歌頌蠶。說一說02新知講解他們像春蠶一樣,默默地為社會做出貢獻。02新知講解看視頻找靈感02新知講解蠶的一生經過:蠶卵—蟻蠶—熟蠶—蠶繭—蠶蛾,共五十多天的時間。02新知導入小貼士蠶是用卵繁殖, 擁有強大繁殖能力,一般交尾3~4小時后,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為“蟻蠶”。幼蟲需二天二夜的時間,才能結成一個繭,做繭的絲竟然可以抽到長達1.5km長。蠶在繭中進行最后一次脫皮,成為蛹。約十天后,羽化成為蠶蛾,破繭而出。02新知導入小小的蠶,通過自己的努力,從小小的黑色卵,最終變成潔白繭,是堅持不懈的表現。蠶破繭成蝶,拼盡全力產下卵,并且將美麗的絲線奉獻給大家。了解蠶的一生是如何變化的,并說一說你的感受。說一說02新知講解蠶繭是指桑蠶的繭。桑蠶蛹期的囊形保護層,內含蛹體。繭層可以繅絲,繭衣及繅制后的廢絲可作絲棉和絹紡原料。02新知講解蠶絲是高檔的紡織原料,被譽為“纖維皇后” 。蠶絲強韌而富有彈性,纖細而柔軟,吸濕和觸感良好,特別是光澤優雅美麗。蠶絲制品風格各異,可輕薄如紗,可厚實如絨。02新知講解蠶絲制品欣賞02新知講解蠶絲制品欣賞蠶絲扇蠶繭工藝品中國傳統刺繡02新知導入小貼士蠶絲是絲綢原料的主要來源,絲綢是高貴的衣料,也是藝術品,極大提高了絲綢產品的文化內涵及歷史價值,影響極為深遠,絲綢遠銷歐洲,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古代緙絲制品02新知導入 春蠶象征著執著、 堅貞、 無私奉獻的精神。 春蠶的象征意義主要體現在其生命不息、奉獻不止的精神上。說一說春蠶象征什么精神說一說02新知講解與蠶有關的作品欣賞親蠶圖(中國畫)(局部)【南宋】梁楷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02新知講解與蠶有關的作品欣賞古代緙絲制品中國傳統的刺繡工藝02新知導入小貼士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緙絲其實并非真的用刀來雕刻,這是一種以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采用通經回緯的方法織成的平紋織物。02新知講解試一試用撕紙的方法制作蠶寶寶。慢慢撕出蠶的輪廓。02新知講解學生作品02新知講解試一試我想做一個會動的蠶寶寶,但是沒有成功,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02新知講解試一試綠色卡紙 餐巾紙 彩筆 剪刀02新知講解試一試為什么動不了 是哪里出錯了 動起來的原理是什么 將紙環做的太小了,套在平動的紙桿上,沒有辦法動。 因為是用餐巾紙做的蠶比較軟,而且一端固定在紙環上,所以可以拉動。02新知導入小貼士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02新知講解學生作品02新知講解看視頻找靈感02新知講解試一試用彩泥制作蠶寶寶02新知講解試一試用彩泥制作蠶寶寶我是彩色蠶寶寶團成泥球連起來我的形體很飽滿02新知講解學生作品02新知講解小組合作,表現蠶寶寶們辛勤勞動的情景活動二02新知講解學生作品02新知講解學生作品02新知導入小貼士拼一拼,擺一擺,要有疏密變化才好看。02新知講解看視頻找靈感02新知講解添畫表現蠶寶寶與樹葉02新知講解學生作品02新知導入小貼士我們用彩泥捏出桑葉和蠶寶寶,然后用撕紙的方法做出蠶寶寶的家。還可以添畫一些背景元素,比如太陽、云朵、小鳥等,讓畫面更加生動!02新知講解看視頻找靈感02新知講解用撕紙、彩泥捏塑、添畫等多種方法表現蠶寶寶與樹葉。作業06課堂評價蠶寶寶的一生短暫而忙碌,它不辭辛苦地吐絲結繭,化繭成蛾,默默奉獻,和落葉一樣都是我們身邊默默無聞的奉獻者,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一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 2 勤勞的蠶寶寶 教學設計課題 2 勤勞的蠶寶寶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本課程屬于新人教版一年級美術第二單元《奉獻最美》的內容,該單元旨在通過美術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并表現奉獻精神。在單元情境中,提到了花朵凋謝化作泥土滋養新花枝、蠶寶寶結繭吐絲、蠟燭燃燒照亮他人等自然現象和物品,這些都是奉獻精神的體現。本課程《勤勞的蠶寶寶》作為單元的一部分,旨在通過了解蠶的一生和奉獻精神,以及學習用撕紙的方法制作蠶寶寶,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奉獻精神的含義,并嘗試將其融入自己的美術作品中。2022新課標要求 1、能感知身邊的美,認識美存在于我們周邊,初步形成發現、感知、欣賞美的意識。2、能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平面、立體或動態等表現形式表達所見所聞、所感所想。3、學會從外觀和使用功能等方面了解物品的特點,能針對某件物品的設計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進行裝飾和美化,初步形成設計意識。4、能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體驗傳統工藝,學習制作工藝品,知道中國傳統工藝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增強中華民族 自豪感。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1.通過聽《蠶姑娘》兒歌,了解蠶的一生,理解人們歌頌蠶的原因。(審美感知)2. 學習用撕紙的方法制作蠶寶寶,培養動手能力和創造力。(藝術表現)3. 欣賞古代緙絲制品和中國傳統的刺繡工藝,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創意實踐)4. 理解春蠶象征的奉獻精神,并嘗試將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文化理解)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但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在美術方面,他們可能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繪畫和手工技能,但對于更復雜的美術技巧和表現方法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和引導。此外,一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于抽象的概念如“奉獻精神”可能難以直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具體的實例和形象生動的表現方式,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奉獻精神的內涵,并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和動手能力。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本課程中有所收獲。重點 了解蠶的一生和奉獻精神,學習撕紙制作蠶寶寶。難點 理解奉獻精神的深層含義,并嘗試將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材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繪畫紙、各種繪畫工具。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一、情景導入(出示圖片)出示謎語:小時穿黑衣,大時換白袍。喜歡吃桑葉,長得白胖胖。吐絲蓋房子,墻壁白如雪。關門睡大覺,開門長翅膀。 ——(打一動物)。出示謎底:蠶 閱讀謎語,說說自己的想法。 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新課 一、學習情境有種蟲兒真奇怪,專吃桑葉結繭快,吐出絲來紡成線,為了他人好穿戴。(出示圖片)二、活動一:(一)聽《蠶姑娘》兒歌,了解人們為什么歌頌蠶。1、出示圖片生:它不求回報,一直默默地付出,為我們帶來了美好的東西。這種精神就是奉獻精神。生: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人和蠶一樣,付出不求回報。生:……2、他們像春蠶一樣,默默地為社會做出貢獻出示圖片3、看視頻找靈感播放視頻4、蠶的一生經過:蠶卵—蟻蠶—熟蠶—蠶繭—蠶蛾,共五十多天的時間。5、小貼士蠶是用卵繁殖, 擁有強大繁殖能力,一般交尾3~4小時后,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為"蟻蠶",身上長滿細毛,約兩天后毛即不明顯了。蟻蠶出殼后約40分鐘即有食欲,這時就要開始喂養過程了。五齡幼蟲需二天二夜的時間,才能結成一個繭,做繭的絲竟然可以抽到長達1.5km長!蠶在繭中進行最后一次脫皮,成為蛹。約十天后,羽化成為蠶蛾,破繭而出。出繭后,雌蛾尾部發出一種氣味引誘雄蛾來交尾,交尾后雄蛾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400-500粒之間卵,然后雌蛾產卵后便會慢慢死去,而雄蛾則在交尾后立即死亡。(二)說一說1、了解蠶的一生是如何變化的,并說一說你的感受。生:小小的蠶,通過自己的努力,從小小的黑色卵,最終變成潔白繭,是堅持不懈的表現。生:蠶破繭成蝶,拼盡全力產下卵,并且將美麗的絲線奉獻給大家。生:……2、蠶繭是指桑蠶的繭。桑蠶蛹期的囊形保護層,內含蛹體。繭層可以繅絲,繭衣及繅制后的廢絲可作絲棉和絹紡原料。3、蠶絲是高檔的紡織原料,被譽為“纖維皇后”,它是天然纖維中的長纖維,其長度可直接供織造。蠶絲強韌而富有彈性,纖細而柔軟,吸濕和觸感良好,特別是光澤優雅美麗。蠶絲制品風格各異,可輕薄如紗,可厚實如絨。絲織物除供衣著外,織制的各種裝飾品如窗簾、頭巾、被面、裱裝等更是名貴華麗。在工業上還可以作為降落傘、人造血管、電氣絕緣等材料。 4、蠶絲制品欣賞出示圖片5、小貼士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飼養家蠶,用其巢絲織綢的國家。 蠶絲是絲綢原料的主要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有重要地位。是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 絲綢是高貴的衣料,也是藝術品,極大提高了絲綢產品的文化內涵及歷史價值,影響極為深遠,絲綢遠銷歐洲,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三)說一說說一說春蠶象征什么精神生:春蠶象征著執著、 堅貞、 無私奉獻的精神。生:春蠶的象征意義主要體現在其生命不息、奉獻不止的精神上。生:……2、與蠶有關的作品欣賞出示圖片3、小貼士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緙絲其實并非真的用刀來雕刻,這是一種以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采用通經回緯的方法織成的平紋織物:緯絲按照預先描繪的圖案,不貫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圖案色彩分別挖織,使織物上花紋與素地、色與色之間呈現一些斷痕,類似刀刻的形象,這就是所謂“通經斷緯”的織法。古人形容緙絲“承空觀之如雕縷之像”。二、試一試(一)用撕紙的方法制作蠶寶寶慢慢撕出蠶的輪廓出示圖片2、學生作品出示圖片(二)試一試1、我想做一個會動的蠶寶寶,但是沒有成功,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1)準備材料綠色卡紙、餐巾紙、彩筆、剪刀(2)為什么動不了 是哪里出錯了 動起來的原理是什么 生:將紙環做的太小了,套在平動的紙桿上,沒有辦法動。生:因為是用餐巾紙做的蠶比較軟,而且一端固定在紙環上,所以可以拉動。生:……2、小貼士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3、學生作品出示圖片4、看視頻找靈感播放視頻(三)用彩泥制作蠶寶寶1、制作步驟(1)團成泥球連起來(2)我的形體很飽滿2、學生作品出示圖片三、活動二(一)小組合作,表現蠶寶寶們辛勤勞動的情景。1、學生動手制作2、學生作品出示圖片3、小貼士拼一拼,擺一擺,要有疏密變化才好看。4、看視頻找靈感播放視頻(二)添畫表現蠶寶寶與樹葉。1、學生作品出示圖片2、小貼士我們用彩泥捏出桑葉和蠶寶寶,然后用撕紙的方法做出蠶寶寶的家。還可以添畫一些背景元素,比如太陽、云朵、小鳥等,讓畫面更加生動!3、看視頻找靈感播放視頻五、作業用撕紙、彩泥捏塑、添畫等多種方法表現蠶寶寶與樹葉。 學生討論回答,了解兒歌,了解蠶了解蠶的一生和蠶絲的作用。學習制作蠶寶寶的方法 通過簡單的引言,激發對中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過展示蠶的生長過程,引導學生了解蠶的一生,感受蠶的辛勤付出和奉獻精神。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春蠶的象征意義,幫助學生理解奉獻精神的內涵,并嘗試將其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動手制作蠶寶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蠶的特點和奉獻精神,并學會互相幫助和解決問題,通過展示會動的蠶寶寶模型或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為接下來的制作活動做好鋪墊。課堂練習 用撕紙、彩泥捏塑、添畫等多種方法表現蠶寶寶與樹葉。課堂小結 蠶寶寶的一生短暫而忙碌,它不辭辛苦地吐絲結繭,化繭成蛾,默默奉獻,和落葉一樣都是我們身邊默默無聞的奉獻者,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板書 勤勞的蠶寶寶春蠶精神:執著、 堅貞、 無私奉獻、生命不息、奉獻不止撕紙、彩泥捏塑、添畫課外拓展/課外閱讀內容 南宋 梁楷《蠶織圖卷》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絹本 27.5x344.6 厘米圖上描繪從“浴蠶”到“織帛“的整個生產過程,由三幅圖組成。第一幅是養蠶過程,可見養蠶婦人的辛苦,通宵達旦,日夜守候蠶寶寶;第二幅蠶姑娘成熟,上山吐絲;第三幅蠶繭下鍋處理,最后“織帛”梁楷,南宋東平(今屬山東)人。曾于南宋寧宗擔任畫院待詔。善畫山水、佛道、鬼神,師法賈師古,有“青過藍”之譽。繼承五代、宋初畫家石恪的畫法,以簡略的“減筆”畫法著名,存世作品有《六祖伐竹圖》《李白行吟圖》《潑星仙人圖》《高僧故實》《秋樹雙鴉》等。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對比彩色鉛筆、水彩筆、油畫棒畫出的畫像,以及剪紙的特點,并在實物投影儀上做示范,激發學生動手制作的欲望,使學生樂于動手。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勤勞的蠶寶寶》會動的蠶寶寶.mp4 《勤勞的蠶寶寶》彩泥蠶寶寶.mp4 《勤勞的蠶寶寶》添畫制作蠶寶寶.mp4 《勤勞的蠶寶寶》蠶的一生.mp4 【人教版】美術 一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 2 勤勞的蠶寶寶 課時教案.doc 【人教版】美術 一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 2 勤勞的蠶寶寶 課時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