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服務社會》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弘揚感恩他人、奉獻社會的美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道德修養 :體味奉獻的意義,培養奉獻精神,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內化道德規范于心,外化于行,體現在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等多個方面。 法治觀念 :增強勞動觀念,愛崗敬業,通過學習先進人物的品格和事跡,逐步體味服務和奉獻社會的意義,增強社會責任感。 健全人格 :培養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和能力,養成親社會行為,提高搜集、運用和整理資料的能力,促進個人全面發展。 責任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親社會行為,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用實際行動服務和奉獻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責任意識。 教學 重點 為什么要服務社會。 教學 難點 如何做到服務社會。 教學過程導入 聚焦熱點:700名大學生志愿者亮相2024中非合作論壇 在9月4日至6日舉辦的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中,有一批時刻面帶微笑的青年志愿者們,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背景和專業服務,成為峰會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授新課 材料分享:在杭州的深夜,一位名叫王坤森的浙江大學退休教授,用他那并不高大的身軀,書寫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他堅持拾荒11年,只為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圓大學夢。王坤森教授的童年是在貧困中度過的,他深知教育對于改變命運的重要性。因此,他決定靠撿廢品來資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他的善舉不僅感動了無數人,也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妻子。盡管妻子已經去世,但王坤森教授并沒有放棄他的助學之路。他的身體雖然日漸衰弱,但他的信念卻從未改變。他堅信,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為那些貧困的孩子盡一份力。王坤森教授的善行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無數貧困學子的前行之路,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最溫暖、最堅韌的一面。 思考:王坤森老人11年的堅守值得嗎? 提示:王坤森老人在奉獻的過程中幫助貧困學子增長知識、改變命運,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他的堅守是值得的! 啟示: 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得到什么。人人都有責任回報社會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只有積極為社會做貢獻,才能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可,實現我們自身的價值。 新聞鏈接:“能夠在生日當天參與學青會的志愿服務,弘揚奉獻互助的志愿者精神,讓教學漫談,更加特別!”在第一屆學青會(公開組)時筆我的生日更加有意義球比賽現場,禮儀志愿者邢靖誼度過了一個特別的生日。 想一想:這個與“小青芒”相伴的特殊生日讓邢靖誼有哪些成長與收獲 這給我們什么啟示? 提示:年齡的增長、經濟的成熟、個人的成長(禮儀學習、志愿精神、熱情大方的服務品質等) 服務社會能夠促進我們全面發展。我們的視野不斷拓展,知識不斷豐富,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不斷提升,道德境界不斷提高。知識小結:服務社會的意義 ①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得到什么。人人都有責任回報社會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只有積極為社會做貢獻,才能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可,實現我們自身的價值。 ②服務社會能夠促進我們全面發展。我們的視野不斷拓展,知識不斷豐富,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不斷提升,道德境界不斷提高。 圖片分享: 思考1:青年志愿者事業是在什么組織的領導下展開的 為什么 提示:共青團 思考2:服務和奉獻社會,為什么要發揮共青歡迎關團的組織、帶領作用 提示:(1)性質: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 (2)作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帶領青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3)使命:在新時代,共青團要組織青年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為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功立業。 思考:有同學認為:“中學生年齡還小,不需要服務社會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你如何看待該觀點 提示:習近平說: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 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 3.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4.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青年擔當責任。 圖片分享: 材料分享:螞蟻森林是支付寶客戶端為首期“碳賬戶”設計的一款公益行動:用戶通過步行、地鐵出行在線繳納水電煤氣費、網上繳交通罰單、網絡掛號、網絡購票等行為,就會減少相應的碳排放量,可以用來在支付寶里養一棵虛擬的樹。這棵樹長大后,公益組織、環保企業等螞蟻生態伙伴們,可以“買走”用戶在螞蟻森林里種植的虛擬“樹”,而在現實某個地域種下一棵實體的樹。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應該怎樣服務社會? 提示: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環境保護、社區服務等都是社會公益活動的具體形式;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際效果。 人物事跡: 高鳳林作為大國工匠的代表,以其精湛的技藝和卓越的貢獻,在航天領域樹立了榜樣 。他長期致力于火箭發動機焊接技術的研究與實踐,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關,填補了我國相關技術的空白,為探月、探火、空間站建設等國家重大任務的順利實施作出了突出貢獻。高鳳林憑借“新一代運載火箭高效能氫氧發動機焊接制造技術”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對他專業技能和報國之心的高度認可。他不僅在工作中追求極致,還積極傳授工匠精神,鼓勵青年職工和在校學生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 。 思考1.以高鳳林為代表的大國工匠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品質 思考2.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怎么做 提示: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熱愛勞動,愛崗敬業。我們要努力學習,增強勞動觀念,培養敬業精神,學會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準備。 知識小結:如何服務和奉獻社會? ①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青年擔當責任。 ②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環境保護、社區服務等都是社會公益活動的具體形式;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際效果。 ③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熱愛勞動,愛崗敬業。我們要努力學習,增強勞動觀念,培養敬業精神,學會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準備。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馬旭是中國第一名女空降兵,通曉英、日、俄三國語言,還和丈夫撰寫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學》《空降兵體能心理訓練依據》,填補了相關空白,被稱為軍中的“居里夫人”。86歲的她將畢生積蓄的1000萬元巨款,捐給了家鄉,用于教育公益事業建設。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捐助用于教育、公益事業,能提升馬旭的社會知名度 ②她致力于科研的科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③她的善舉傳遞了社會正能量,給我們以巨大的精神動力 ④有了這筆捐款,當地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質量就能提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中國青年志愿者的誓詞是:“我愿意成為一名光榮的志愿者。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實行志愿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建設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美好社會貢獻力量,”從誓詞中,我們感受到( ) ①志愿者以“奉獻、服務、友愛、互助、團結、進步”為宗旨 ②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雷要每一個人付出努力 ③志愿者在傳播一種“關心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人”的理念 ④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來,微公益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參與。募集閑置衣物捐給有需要的人,給社區貧困老人送溫暖等活動,不僅幫助了他人,也使自己得到了鍛煉。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服務社會能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 ②我們要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奉獻社會 ③我們要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參加公益活動④承擔社會責任,有利于我們開拓視野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