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高考物理總復習課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與物體平衡實驗三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一、實驗原理與實驗操作二、注意事項1.位置不變:在同一次實驗中,使橡皮條拉長時結點的位置一定要相同.2.角度合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其夾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 60°~100°之間為宜.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條彈性限度內形變應盡量大一些.細繩套應適當長一些,便于確定力的方向.4.統一標度: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選定的標度要相同,并且要恰當選定標度,使力的圖示稍大一些.三、誤差分析1.誤差來源:除彈簧測力計本身的誤差外,還有讀數誤差、作圖誤差等.2.減小誤差的辦法.(1)實驗過程中讀數時眼睛一定要正視彈簧測力計的刻度,要按有效數字和彈簧測力計的精度正確讀數和記錄.(2)作圖時用刻度尺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兩力的對邊一定要平行.考點 1 實驗原理與操作【典題 1】(2023 年廣東廣州月考)小廣同學做“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的實驗.其中 A 端用圖釘固定橡皮筋,P 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點,實驗中,第一次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第二次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筋.圖 S3-1圖 S3-2(1)小廣根據某次實驗記錄數據,畫出力的示意圖如圖 S3-2 所示,圖____(填“A”或“B”)是小廣同學實驗后畫出的正確力的示意圖.(2)下列措施可以減小實驗誤差的是______.A.橡皮筋應與兩繩套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B.兩個分力 F1、F2 的方向要垂直C.兩根細繩必須等長D. 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筋時,彈簧測力計盡量與木板平行E.拉橡皮筋的細繩要適當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適當遠些(3)從圖 S3-1 中可讀得 B 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________N.解析:(1)實際合力 F′(后來用一根彈簧測力計將橡皮條下端拉到 O 點)肯定沿 AO 方向的,理論合力 F 是根據平行四邊形作出來的,不一定沿 AO 方向,所以 A 圖是小廣同學實驗后畫出的正確力的圖示.(2)兩彈簧測力計大小可以不同,夾角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所以橡皮條不一定與兩繩套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AB 錯誤.兩根細繩的作用是方便用來記錄兩分力的方向的,不一定要求等長,故 C 錯誤.實驗要記錄彈簧測力計在平行于木板方向的讀數和拉力方向,所以彈簧測力計要與木板平行;記錄分力方向是根據兩點的連線作出的,為了減小作圖誤差,所以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適當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適當遠些,DE 正確.(3)由圖知彈簧測力計的最小分度值為 0.2 N,所以可讀出彈簧測力計 B 的示數為 3.8 N.答案:(1)A (2)DE (3)3.8考點 2 實驗數據處理與誤差分析【典題 2】(2023 年廣東佛山月考)某研究小組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將白紙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 A 端用圖釘固定在木板上,B 端系上兩根帶有繩套的細繩.圖 S3-3(1)如圖 S3-3 甲所示,用兩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沿平行木板的不同方向同時拉橡皮筋,將橡皮筋的 B 端拉至某點 O,描下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記下兩個拉力的大小分別為 F1=______N 和 F2=2.00 N.(2)如圖乙,撤去(1)中的拉力,現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沿平行木板的方向拉橡皮筋,并再次將 B 端拉至 O 點.再次將 B端拉至 O 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記下細繩的方向,并讀出拉力的大小為 F=2.20 N.(3)如圖丙,某同學以 O 點為作用點,用圖示標度畫出了力 F的圖示,請你畫出力 F1、F2 的圖示并按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它們的合力 F合.(4)比較 F合與 F 的關系,是否能夠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答案:(1)O 點位置 兩細繩的方向 1.80(2)使該拉力單獨作用跟 F1、F2 同作用效果相同(3)如圖 D20 所示.圖 D20(4)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F合與 F 的大小相等、方向近似相同,能夠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1.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實驗方法的遷移.甲乙圖 S3-42.實驗器材的改進.(1)橡皮筋(2)鉤碼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圖 S3-5【典題 3】如圖 S3-6 所示的實驗裝置可以用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帶有滑輪的方木板豎直放置,為了便于調節繩子拉力的方向,滑輪可以安放在木板上的多個位置:圖 S3-6(1)請把下面的實驗步驟補寫完整:①三段繩子各自懸掛一定數目的等質量鉤碼,調整滑輪在木板上的位置,使得系統靜止不動;②把一張畫有等間距同心圓的厚紙,緊貼木板放置在繩子與木板之間,使得圓心位于繩子結點 O 處,有足夠多等間距同心圓作為畫圖助手,這樣做為的是方便作出力的圖示.你認為本實驗有必要測量鉤碼所受的重力大小嗎?答_____(填“有”或“沒有”,不必說明理由);③記錄三段繩子懸掛的鉤碼個數以及三段繩子的方向;④根據記錄的數據,作出三段繩子上的拉力 FA、FB、FC 的圖示;⑤以表示 FA、FB 的線段為鄰邊,畫出平行四邊形,如果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所表示的力與 FC 近似________,則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驗證了力的平行四形定則.(2)在圖中 A、B、C 三段繩子上分別懸掛了 4、5、6 個鉤碼而靜止不動,圖中 OA、OB 兩段繩子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分別為α、β,解析:(1)②每個鉤碼的重量相同,可以通過鉤碼的個數表示力的大小,沒有必要測量鉤碼所受的重力大小.⑤FA、FB、FC 三力平衡,通過平行四邊形可以做出 FA 和 FB的合力,若近似與 FC 等大反向,即可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驗證力的平行四形定則.答案:(1)②沒有 ⑤等大反向 (2)1.25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