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高考物理總復習課件第一章 質點的直線運動專題一 運動圖像 追及和相遇問題圖像 x-t 圖像 v-t 圖像 a-t 圖像圖像實例突破 1 運動圖像1.三種運動圖像.圖像 x-t 圖像 v-t 圖像 a-t 圖像圖線含義 圖線①表示質點做________直線運動(斜率表示速度v) 圖線①表示質點做________直線運動(斜率表示加速度a) 圖線①表示質點做加速度逐漸_______的直線運動圖線②表示質點________ 圖線②表示質點做________直線運動 圖線②表示質點做________直線運動(續表)勻速勻加速增大靜止勻速勻變速圖像 x-t 圖像 v-t 圖像 a-t 圖像圖線含義 圖線③表示質點向________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圖線③表示質點做______直線運動 圖線③表示質點做加速度_____ 的直線運動交點④表示此時三個質點相遇 交點④表示此時三個質點有相同的速度 交點④表示此時三個質點有相同的加速度(續表)負勻減速減小圖像 x-t 圖像 v-t 圖像 a-t 圖像圖線含義 點⑤表示t1時刻質點位移為x1(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沒有意義) 點⑤表示t1時刻質點速度為v1(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質點在0~t1時間內的位移) 點⑤表示t1時刻質點加速度為a1(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質點在0~t1時間內的速度變化量)(續表)2.非常規運動圖像.圖 Z1-13.解答圖像類問題的方法.4.解決圖像轉換類問題的一般流程.類型 1 直線運動的 x-t 圖像【典題 1】(2023 年全國甲卷)一小車沿直線運動,從 t=0 開始由靜止勻加速至 t=t1 時刻,此后做勻減速運動,到 t=t2 時刻速度降為零.在下列小車位移 x 與時間 t 的關系曲線中,可能正確的是()ABCD解析:x-t 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小車先做勻加速運動,因此速度變大即 0~t1 圖像斜率變大,t1~t2 做勻減速運動則圖像的斜率變小,在 t2 時刻停止圖像的斜率變為零.答案:D類型 2 直線運動的 v-t 圖像【典題 2】(2023 年湖北模擬)一輛小汽車以速度 v0 在平直軌道上正常行駛,要通過前方一隧道,需提前減速,以速度v04勻速通過隧道后,立即加速到原來的速度 v0,小汽車的 v-t 圖像如圖 Z1-2 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 Z1-2v0t0A.加速階段與減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 1∶2B.加速階段與減速階段的位移大小之比為 2∶1C.加速階段與勻速階段的位移大小之比為 1∶2D.小汽車從 v0 開始減速直至再恢復到 v0 的過程中通過的路程為218解析:v-t 圖像中圖線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階段與減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 2∶1,A 錯誤.v-t 圖像中圖線與時間軸所圍的面積在速階段的位移大小之比為 1∶2,加速階段與勻速階段的位移大小之比為 5∶6,小汽車從 v0 開始減速到再恢復到 v0 的過程中通過的路程為答案:D類型 3 直線運動的 a-t 圖像【典題 3】如圖 Z1-3 所示為某物塊做初速度為-2 m/s 的直線)該物塊運動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A.物塊前兩秒做勻減速直線運動B.第 4 s 末的速度方向發生改變C.第 4 s 末的速度大小為 4 m/sD.第 6 s 末的速度大小為(π-1) m/s圖 Z1-3解析:物塊前兩秒加速度一直增大,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直線運動,A 錯誤.a-t 圖像的圖線與坐標軸所圍成的面積是速度的變化C 錯誤.第 4 s 末的加速度為零,速度不為零,方向未發生改變,B(1-π) m/s,第 6 s 末的速度大小為(π-1) m/s,D 正確.答案:D類型 4 非常規直線運動圖像【典題 4】一汽車在剎車過程中位移和時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汽車的初速度為 20 m/s圖 Z1-4B.剎車過程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2.5 m/s2C.剎車過程持續的時間為 8 sD.4 s 內剎車位移為 60 m答案:A易錯點撥常見的速度—時間圖像,速度指的是瞬時速度,圖線的斜率為加速度,圖線與坐標軸所圍成圖形的面積為該段時間內的位移.若縱坐標為平均速度,如上題,圖線的斜率不再為加速度,圖線與坐標軸所圍成圖形的面積也不再為該段時間內的位移,需要根據一次函數關系式得到初速度和加速度,應用直線運動規律進一步分析計算.類型 5 運動圖像間的轉換【典題 5】(2023 年廣東湛江模擬)一輛遙控小車在遙控器控制下在水平地面上勻加速直線運動(如圖 Z1-5 甲所示),碰到前方擋板后反彈,小車與擋板的作用時間不計,其速度 v 隨時間 t 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圖中兩斜線的斜率相等.以靜止開始運動起點為坐標原點,以小車開始運動時刻為 t=0 時刻,則下列選項中能正確反映小車運動圖像的是()甲乙圖 Z1-5ABCD解析:由小車運動的 v-t 圖像可知,小車前進和后退過程都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圖中兩斜線的斜率相同,故車前進和后退過程加速度保持不變,AB 錯誤.小車前進過程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由 x退過程末速度為零,可看作反向的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位移隨時間減小,因此,x-t2 圖像也是一條直線,由 v-t 圖像可知,小車后退過程的初速度小于小車前進過程的末速度,后退時間比前進時間短,因此小車后退至速度為零時沒有回到初始位置,C 正確,D 錯誤.答案:C情境分析法 抓住“兩物體能否同時到達空間某位置”這一關鍵,認真審題,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建立一幅物體運動關系的情境圖函數判斷法 設相遇時間為 t,根據條件列方程,得到關于位移 x 與時間 t 的函數關系,由此判斷兩物體追及或相遇情況圖像分析法 將兩個物體運動的速度—時間關系或位移—時間關系畫在同一圖像中,然后利用圖像分析求解相關問題突破 2 追及和相遇問題1.解答追及和相遇問題的三種方法.類型 圖像 說明勻加速追勻速 ①t=t0以前,后面物體與前面物體間距離增大②t=t0時,v1=v2且兩物體相距最遠為x0+Δx③t=t0以后,后面物體與前面物體間距離減小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勻速追勻減速勻加速追勻減速2.追及相遇的圖像.(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類型 圖像 說明勻減速追勻速 開始追及時,后面物體與前面物體間的距離在減小,當兩物體速度相等時,即t=t0時刻:①若Δx=x0,則恰能追及,兩物體只能相遇一次,這也是避免相撞的臨界條件勻速追勻加速(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類型 圖像 說明勻減速追勻加速 ②若Δx③若Δx>x0,則相遇兩次,設t1時刻Δx1=x0,兩物體第一次相遇,則t2時刻兩物體第二次相遇(續表)【典題 6】在水平軌道上有兩列火車 A 和 B 相距 s,A 車在后面做初速度為 v0,加速度大小為 2a 的勻減速直線運動,而 B 車同時做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 a 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兩車運動方向相同.要使兩車不相撞,求 A 車的初速度 v0 需滿足的條件.解:方法 1:函數法利用判別式求解,由方法 1 可知 sA=s+sB整理得 3at2-2v0t+2s=0這是一個關于時間 t 的一元二次方程,當根的判別式Δ =(-2v0)2-4×3a×2s<0 時,t 無實數解,即兩車不相撞,所以要使兩車不相撞,A 車的初速度 v0 應滿足的條件是 v0< .方法 2:臨界法利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求解vA=v0+(-2a)×t對兩車有 s=sA-sB追上時,兩車不相撞的臨界條件是 vA=vB方法 3:圖像法利用 v-t 圖像求解,先作 A、B 兩車的 v-t 圖像,如圖 D1 所示,設經過 t 時間兩車剛好不相撞,則對 A 車有圖 D1vA=v′=v0-2at,對 B 車有 vB=v′=at,經 t 時間兩車發生的位移之差為原來兩車間距離 s,它可用圖中的陰影面積表示,由圖像可知方法總結 追及和相遇問題的求解方法(1)解題思路.(2)解題技巧.①緊抓“一圖三式”,即:過程示意圖,時間關系式、速度關系式和位移關系式.②審題應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眼,充分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如“剛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對應一個臨界狀態,滿足相應的臨界條件.③若被追趕的物體做勻減速運動,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該物體是否已經停止運動,另外還要注意最后對解的討論分析.【考點突破 1】(2023 年陜西寶雞模擬)在一筆直公路上有甲乙兩車同向運動.甲車在前,速度為 5 m/s,乙車在后,速度為 8 m/s,當甲乙兩車相距 9.5 m 時,甲車開始剎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5 s后甲車停止運動.為了不撞上甲車,乙車在甲剎車后 1 s 也開始剎車,求乙車的加速度大小至少為( )答案:A(3)若某同學應用關系式 vBt- at2+x0=vAt 解得經過 t=7s(另【考點突破 2】汽車 A 以 vA=4 m/s 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發現前方相距 x0=7 m 處,以 vB=10 m/s 的速度同向運動的汽車 B 正開始勻減速剎車直到靜止后保持不動,其剎車的加速度大小 a=2 m/s2,從此刻開始計時.問:(1)A 追上 B 前,A、B 間的最遠距離是多少?(2)經過多長時間 A 恰好追上 B 解舍去)時 A 恰好追上 B.這個結果合理嗎?為什么?(4)若 A 以 vA=4 m/s 的速度向左勻速運動,其后方相距 x0=7 m 處,以 vB=10 m/s 的速度同方向運動的 B 正向左開始勻減速剎車直到靜止后保持不動,其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a=2 m/s2,則經過多長時間兩車恰好相遇?解:根據題意,畫出汽車 A 和 B 的運動過程,如圖 D2 所示.圖 D2(1)當 A、B 兩汽車速度相等時,兩車間的距離最遠,即v=vB-at=vA解得 t=3 s此時 A 的位移為 xA=vAt=12 m故最遠距離Δxmax=xB+x0-xA=16 m.(2)根據題意可知,B 從開始減速直到靜止經歷的時間A 在 t1 時間內運動的位移為 xA′=vAt1=20 m此時兩車相距Δx=xB′+x0-xA′=12 mA 需再運動的時間 t2=ΔxvA=3 s故 A 追上 B 所用時間 t總=t1+t2=8 s.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