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義地表形態的塑造之河流地貌的發育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義地表形態的塑造之河流地貌的發育

資源簡介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義
地表形態的塑造之河流地貌的發育
考點1 河谷的演變
1.原因
河流對流經的河谷不斷侵蝕和堆積,使河谷形態發生變化。
2.過程
河谷發育 階段 侵蝕類型和影響 地貌特點 河流橫剖面
初期(A) 河流侵蝕作用以[1] 向下和向源頭 侵蝕為主,使河谷不斷加深和延長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橫剖面呈[2] “V”形
中期(B) 向下的侵蝕作用減弱,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加強,河道開始變得彎曲 河流在凹岸侵蝕,凸岸堆積,使得河道更為彎曲,河谷[3] 拓寬
后期(C) 以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為主,使河道變寬 河谷展寬,橫剖面呈寬而淺的[4] 槽形
河流不同侵蝕類型及其影響
河流的侵蝕類型包括溯源侵蝕、下蝕、側蝕三種類型,三種侵蝕類型對河流的影響各不相同。具體如下表所示:
類型 溯源侵蝕 下蝕 側蝕
概念 向河流源頭方向的侵蝕 是指河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蝕 垂直于兩側河岸的侵蝕
對河 流的 影響 使河流不斷向源頭方向延伸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縱深方向發展 使河谷展寬、谷坡后退,河流橫向發展
發生 地區 河源、河流上游 中上游(多為構造抬升的山區) 下游
情境 晉陜黃河峽谷
研究表明,晉陜黃河峽谷的形成演化經歷了三個階段:階段Ⅰ為幼年期,寬谷廣泛發育,河谷寬淺;階段Ⅱ和階段Ⅲ是壯年期,峽谷和階地顯著發育。晉陜黃河峽谷幼年和壯年期地貌疊加,寬谷和峽谷嵌套。晉陜黃河峽谷下游主要為壯年期地貌景觀,而上游幼年期地貌更明顯。下圖示意晉陜黃河峽谷的寬谷分布。
(1)推測晉陜黃河峽谷幼年期河谷寬淺的原因。
【提示】從河流流速方面分析。
(2)分析與幼年期相比,壯年期晉陜黃河峽谷的變化。
【提示】結合壯年期峽谷和階地顯著發育的特點分析。
命題點 河流侵蝕地貌
[2022廣東地理卷]河床縱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點的連線剖面。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帕龍藏布江某段河床縱剖面呈階梯狀形態;近幾十年來,在該河段有湖泊發育。下圖示意該段河床縱剖面形態。據此完成1—2題。
1.第Ⅰ段河床縱剖面階梯狀形態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地質構造差異抬升
B.河流的階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異
D.滑坡、泥石流作用
2.在第Ⅱ段河床,縱剖面①→②→③的發育過程反映該段河床
A.淤積大于侵蝕
B.侵蝕大于淤積
C.侵蝕—淤積平衡
D.持續不斷侵蝕
命題拓展
帕龍藏布江流域泥石流頻發,極端泥石流事件輸送巨量泥沙進入河道,常形成堰塞體。堰塞體穩定后,河床即由原來的單一下切河道演變成階梯狀形態。帕龍藏布江河道由單一下切河道演變成階梯狀形態的過程是
A.河道侵蝕—堰塞體堆積—湖區泥沙沉積—湖面變寬
B.堰塞體堆積—湖區泥沙沉積—河道侵蝕—湖面變寬
C.湖區泥沙沉積—湖面變寬—堰塞體堆積—河道侵蝕
D.湖面變寬—湖區泥沙沉積—堰塞體堆積—河道侵蝕
考點2 沖積平原的形成
1.主要的河流堆積地貌
類型 洪積—沖積平原 河漫灘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 山前 河流[1] 中下游 河口地區
形成 機制 季節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勢突然變得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放慢→搬運能力降低→泥沙等沉積→形成洪積扇或沖積扇→連接形成洪積—沖積平原 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水下堆積體→河漫灘→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多個已廢棄河漫灘連接形成河漫灘平原 入海口處水下坡度小+海水[2] 頂托 作用,河水流速減慢→泥沙堆積→堆積物不斷向海洋一側延伸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 特點 以谷口為頂點呈[3] 扇形 ,沖積扇頂端到邊緣地勢逐漸降低,堆積物顆粒由粗變細 地勢平坦、寬廣 多呈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4] 放射 狀
圖示
2.河流堆積地貌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共同點:土壤[5] 肥沃 ,有利于農業生產活動。
(2)不同點:洪積—沖積平原既不旱,也不澇,為農業高產區;河漫灘平原旱澇較為嚴重,糧食產量不穩定;三角洲地區易出現土壤鹽堿化,影響農業生產。
情境 昌馬洪積扇
洪積扇多由季節性河流在洪水期形成,一般呈現完美的扇形,如同一把展開的扇子,有扇頂、扇中、扇緣,甚至還有扇骨(呈放射狀展開的分支河流)。下圖示意祁連山西部的昌馬洪積扇(俯視)。
(1)簡述昌馬洪積扇呈現完美扇形的原因。
【提示】從地形方面分析。
(2)推測農田多分布在扇緣的原因。
【提示】分析扇緣的優勢條件。
命題點1 河流三角洲的演變
[2023浙江6月選考]黃河三角洲海岸線始終在不斷變化。1996年黃河經人工改汊朝東北方向入海。下圖為1996—2020年黃河河口區汛期陸地面積變化統計圖。完成1—2題。
1.下列遙感影像,能正確反映不同年份河口區汛期陸地形態變化先后順序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2.1996年后,造成老河口陸地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運動的作用 B.黃土高原植被的恢復
C.上游水庫的沖淤 D.汛期流域降水的變化
命題拓展
分析黃河入海口附近至今仍缺少大城市的原因。
考點3 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不同地形區中河流地貌類型不同,對聚落形態、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響不同。具體如下表所示:
地形區 高原 山區 平原
聚落分 布特點 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兩岸狹窄的河漫灘平原上 主要分布在洪積扇、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高于[1] 洪水 線的地方 分布[2] 密集 。有的沿河發展,形成沿河聚落帶;有的沿海發展,形成沿海聚落帶
原因 高原地區地勢高、氣溫低;而河谷地勢相對較[3] 低 、氣溫相對較[4] 高 ,兩岸泥沙淤積而成的河漫灘平原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 洪積扇、沖積扇、河漫灘平原地勢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并淤積有肥沃的土壤,比較適宜聚落的發展 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而且[5] 河網 密布,有便捷的內河航運或海上運輸,更適宜聚落的發展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以侵蝕作用為主,中游以搬運作用為主,下游以沉積作用為主(但是,也有河流上游形成堆積地貌,如黃河上游的寧夏平原)。因此,上游多高山峽谷,中游河道變寬,下游多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沖積島等。受此影響,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圖所示:
情境 青木川古鎮
青木川古鎮位于陜西、甘肅、四川三省交界處。青木川古鎮坐落在鳳凰山與龍池山的平壩上,流經當地的河流主要為金溪河,是典型的“兩山夾一川”的地形。古鎮建筑多就地取材,以青石板和木材為主。圖1是青木川古鎮平面布局圖,圖2是青木川古鎮現狀圖。
圖1 圖2
(1)分析青木川古鎮先民選址時主要考慮的因素。
【提示】主要從地形方面考慮。
(2)分析當前古鎮建筑群的日常維護中需要重點防范的對象。
【提示】結合建筑特點分析。
命題點 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2023山東地理卷,12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1為滇池流域示意圖。海口河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來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遷入,水稻種植面積逐漸增加。清代,人們在柴河下游相繼開挖了十余條溝渠。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面積顯著擴大。圖2示意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圖2
(1)說明明清時期人類活動對柴河三角洲面積擴大的影響。(6分)
(2)分析與A區域相比,B區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6分)
命題拓展
分析明清時期人類活動對滇池湖面面積縮小的影響。
知識拓展
曲流河床(又稱蛇曲),每個曲流弧的彎曲率很大,上下游曲流弧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成為狹窄的曲流頸。洪水時,曲流頸被切穿,開辟出新的順直河道,這就是自然裁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的老河床成了靜水湖泊,形如彎月或牛軛,又稱月亮湖或牛軛湖。
名師提醒
并非所有的沖積平原都是人口密集區
一般來說,沖積平原是人口密集區。但是,在熱帶地區,平原地區氣候悶熱潮濕,居住條件不好,因此人煙稀少,聚落也極少,如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地區。
熱點情境 流水沉積的分選性實驗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種生產建設項目在爆破、開挖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土石堆積體,它們由不同粒徑的礫石及工程現場的土壤組成,結構松散、黏結力差,受到雨水沖刷極易造成水土流失。研究組在實驗室模擬陜西關中平原某地7、8月份不同降水強度下不同坡體形態、物質組成的室外堆積體的水土流失情況,收集堆積體模型坡面徑流帶出的泥沙,干燥后稱重,得出數據記錄如下:
降水強度 (mm·min-1) 干燥泥沙 質量(kg) 坡面礫 石含量(%) 1.0 1.5 2.0 2.5
0 5.58 15.47 45.41 117.90
10 4.43 12.27 45.36 93.52
20 3.39 8.48 33.90 54.24
30 3.21 5.37 20.45 37.40
(注:實驗模型,坡角=25°,坡長=5m,礫石粒徑<40 mm)
探究設問 (1)為制作實驗室的堆積體模型,試說明研究組需在戶外測量統計的堆積體數據。
(2)分析該實驗模擬當地7、8月份降水強度的原因。
(3)指出上述數據所反映的干燥泥沙質量與降水強度、坡面礫石含量的數量關系,并分析原因。
(2)7、8月份,該地受東部鋒面雨帶的影響,降水強度大,暴雨發生頻次高;在堆積體上產生的坡面徑流及侵蝕作用最顯著,對堆積體影響最大。
(3)在坡面礫石含量一定的情況下,干燥泥沙質量隨降水強度增大而增大(呈正相關);在降水強度一定的情況下,干燥泥沙質量隨坡面礫石含量增大而減小(呈負相關)。
原因:隨著降水強度增大,坡面徑流量大,匯流速度快,坡面侵蝕程度加劇,坡面徑流泥沙含量增大;坡面礫石含量大,會降低坡面徑流流速,增加雨水下滲,減少坡面徑流,侵蝕減輕,坡面徑流帶出的泥沙量減小。
[2023山東濰坊二模]沙漠倒置河床是一種河床高出周邊地表的河流狀地貌,多發育在山前傾斜沖洪積平原的沙漠上。世界各大主要沙漠地區均有該地貌發育。下圖示意沙漠倒置河床的典型形成機制。據此完成1—2題。
1.沙漠倒置河床礫石的主要特點可能是
A.粒徑大,磨圓度差 B.粒徑小,磨圓度差
C.粒徑大,磨圓度好 D.粒徑小,磨圓度好
2.沙漠倒置河床形成過程中
A.礫石沉積階段降水較少
B.砂質沉積物被流水侵蝕
C.氣候由濕潤向干旱轉變
D.河流徑流流向發生反轉
讀圖歸納 河流侵蝕岸與堆積岸的判斷方法
1.河流直道段,根據南、北半球判斷侵蝕岸與堆積岸
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河流直道段的右岸侵蝕嚴重,為侵蝕岸,坡度大;左岸為堆積岸,坡度小。南半球反之。
2.根據“凹”“凸”文字特征判斷
把河流形狀和文字“凹”“凸”聯系起來,理解并識記凹岸和凸岸(河岸凸出的即“凸岸”如上圖b岸,凹陷的即“凹岸”如上圖a岸)。
3.河流彎道段,根據“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判斷侵蝕岸與堆積岸
河流流經彎道時,水流做曲線運動產生離心力,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表層水流趨向凹岸,沖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壓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彎道環流,在彎道環流的作用下,凹岸發生侵蝕,凸岸發生堆積。如下圖所示:
4.根據聚落和港口等分布判斷侵蝕岸和堆積岸
堆積岸泥沙堆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為農業用地和聚落用地;侵蝕岸河水較深且少泥沙淤積,可以筑港,據此可判斷侵蝕岸和堆積岸。
典例 讀下面兩幅圖,完成(1)—(2)題。
甲 乙
(1)圖示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的
①侵蝕作用 ②搬運作用 ③溶蝕作用 ④堆積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圖乙所示地形剖面對應圖甲中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讀圖指導
[2024遼寧協作校聯考]一般情況下,急流流經平坦地區時,易形成曲流。位于嘉陵江畔的南充市是四川省較為重要的一個城市。嘉陵江屬典型的山區河流,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在南充一帶出現罕見的深切曲流群——南充青居曲流,是世界兩大曲流之一,中國唯一359°曲流。曲流在青居鎮東面的上碼頭折向西,往南,再北上,形成了罕見的“步行一袋煙,行船走一天”的地貌奇觀。下圖為青居鎮位置及曲流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嘉陵江深切曲流形成的地質過程為
A.地殼下沉—流水下蝕—流水側蝕
B.流水堆積—地殼下沉—流水側蝕
C.流水下蝕—地殼下沉—流水側蝕
D.流水側蝕—地殼抬升—流水下蝕
2.下列相關說法中,最有可能正確的是
A.甲地,水陸交通要道,商賈云集
B.乙地,凸岸堆積,地形平坦,生活富足
C.上碼頭到丙地“步行一袋煙,行船走一天”
D.曲水鎮坐船去青居鎮趕場,去可以順水,回也可以順水
[2024廣東惠州第二次調研]黃土溝壑區由塬面、塬坡和溝谷組合而成。塬坡是位于溝沿線以上、塬邊線以下的部分。下圖示意某小流域塬坡形成與發育過程。據此完成1—2題。
1.塬坡發育,主要由于
A.流水搬運和流水堆積 B.風力侵蝕和風力搬運
C.風力侵蝕和重力坍塌 D.流水侵蝕和重力坍塌
2.隨著塬坡的發育
A.塬面擴大 B.溝沿線收縮
C.河谷變長 D.流域面積縮小
加德滿都谷地平均海拔1 330 m,位于尼泊爾中部,四周起伏著海拔2 000 m以上的山巒,珠穆朗瑪峰處于谷地東北約200 km處。數條河流從山里流向谷地的中心,最終向南匯入恒河。加德滿都谷地分布有數量較多的古老建筑。某年4月25日,加德滿都谷地90%以上的古老建筑被自然災害損毀。下圖為加德滿都谷地城市及水系分布圖。據此完成3—5題。
3.加德滿都谷地城市興起的關鍵條件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農業發達 D.降水較多
4.加德滿都谷地的河流
A.汛期為1—3月 B.以地下水補給為主
C.含沙量小 D.無結冰期
5.導致加德滿都谷地90%以上古老建筑被毀的自然災害
A.是地殼在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
B.是巖體沿破裂滑動面向下做整體滑動導致的
C.是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偏少造成的
D.造成氣溫急劇下降,并伴有大風、雨雪
考點1 河谷的演變
[2024江西九校聯考]某河流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該地冬春季風力較大,受風力和降水的交替影響,河道寬窄常呈季節性變化。下圖為該河流中游研究區同地點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橫斷面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推測L月和M月研究區同地點河道的寬窄是
A.L月寬,M月窄
B.L月窄,M月寬
C.L月寬,M月寬
D.L月窄,M月窄
2.M月河道寬窄的表現及成因正確的是
①南寬北窄 ②北寬南窄
③南部以流水侵蝕為主 ④北部以風力侵蝕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福建泉州質量監測]下圖為金沙江某河段某地質時期內階地發育與河谷地貌演化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3.該段河谷的沉積物主要
①來自河流上游 ②受風力作用影響而形成
③來自河流兩岸 ④受冰川作用影響而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圖示地質時期內,河谷的發育過程主要是
A.下切—抬升—堆積—崩塌
B.崩塌—沉積—抬升—下切
C.下切—沉積—側蝕—沉積
D.下切—側蝕—沉積—下切
5.階段3發育期間,若氣候、地殼相對穩定,該河段
A.河流流速顯著加快
B.溯源侵蝕受抑制
C.河流水位明顯下降
D.河流含沙量增大
6.[新情境/2023南昌摸底,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圖示意某區域地形與水系。A河上游曾經由東轉向北流,流程較長;B河曾經發源于現在的勒爾穹隆東南,流程較短。距今約3萬年前,該區域發生劇烈的地殼斷裂運動,斷裂帶南側整體抬升,北側相對下沉。斷裂抬升并未形成連續的山脈,而是受局部地形、巖性、水系等影響,出現了勒爾穹隆。穹隆是一種特殊形態的褶皺,平面上地層呈近同心圓狀分布,核部出露較老的地層,向外依次變新,巖層從頂部向四周傾斜。
材料二 在勒爾穹隆抬升過程中,水系發生了重組。因侵蝕能力強,河流溯源切開分水嶺,襲奪高位河流稱為主動襲奪;河流流路受阻,被迫改道發生的襲奪稱為被動襲奪。在主動襲奪和被動襲奪的綜合作用下,B河延長,截獲了原A河上游河段,A河成為斷頭河,流程縮短。在B河延長的河段出現了較多大角度的彎道。
(1)斷裂抬升并未形成連續的山脈,而是形成了勒爾穹隆,請對此作出合理解釋。(6分)
(2)從主動襲奪和被動襲奪的角度說明B河延長的過程。(4分)
(3)分析B河延長的河段多大角度彎道的原因。(6分)
考點2 沖積平原的形成
[情境創新/2023河北邢臺模擬]海底勘探表明,非洲西北部岡比亞河和熱巴河入海口的大陸架上分布有較大規模的古三角洲。隨著地理環境變遷,這些古三角洲上逐漸發育出多條河道,同時大量泥沙被輸送至大陸坡沉積形成一系列扇形沉積體,之后海平面發生變動導致這些扇形沉積體成為深水扇(下圖)。據此完成1—3題。
1.圖示區域的古三角洲與深水扇
A.形成的外力作用相似
B.構成的泥沙粒徑相同
C.形成發育的時間同步
D.所處的海水深度一致
2.推測古三角洲上多條古河道發育期間,圖示區域
A.三角洲頂部沉積加速
B.海底地形發生劇烈變動
C.海平面高度相對下降
D.河流輸送的沉積物增多
3.不考慮海水的作用,影響圖示區域單個深水扇規模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大陸坡的坡度 ②古河道的數量和形狀 ③大陸坡的寬度 ④古河流輸送的物源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遼寧一模]江心洲,即江河中的沙洲島,是由心灘不斷增大淤高而成的。“湖島”是指擁有與河道隔離的獨立水體的江心洲。圖1示意亞馬孫河支流內格羅河某典型“湖島”的發育過程,圖2示意“湖島”剖面形態,“湖島”上覆蓋著季節性被洪水淹沒的洪泛森林。據此完成4—5題。
4.與一般的江心洲相比,“湖島”的形成反映出當地
A.降水量少 B.適宜森林生長
C.沙源不足 D.河流常年泛濫
5.形成“湖島”的河段
A.落差大 B.水流縮窄
C.基巖裸露 D.流速較慢
暫時性河流和季節性河流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廣泛發育。典型的暫時性河流在一年里基本處于干涸狀態,偶爾形成突發性洪水。新疆準噶爾盆地西部白楊河沖積扇表面發育有暫時性河流和季節性河流,暫時性河道占據著沖積扇表面的大部分區域。下圖為白楊河沖積扇上兩種類型河道的分布及其沉積過程模式圖,1—6代表不同時期的季節性河流沉積物。據此完成6—7題。
6.不同時期的1—6所代表的沉積物形成的位置不同,說明
A.該區域地殼不斷下降
B.季節性河道頻繁擺動
C.該區域氣候冷暖交替
D.暫時性河道逐漸增加
巧妙解題 1—6代表不同時期的季節性河流沉積物,既然是季節性河流沉積物,它們的形成位置自然與季節性河道位置有關。選B。
7.在白楊河沖積扇頂部,與季節性河道相比,暫時性河道沉積物
A.總量更大
B.顆粒棱角多
C.距離源地遠
D.分選性明顯
考點3 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2023重慶第三次質檢]甘肅張掖位于祁連山沖積扇上,古代因著名的祁連積雪、黑水春融、葦溆秋風、東山煙霧等八景而聞名(黑水即黑河,葦溆即葦池,東山位于張掖古城的東北方向)。張掖古城呈典型的方形城池格局,下圖為古城內外的水系分布圖。據此完成1—3題。
1.推測下列古城水系的主要功能正確的是
A.葦池——灌溉 B.葦池——休閑
C.黑河——養殖 D.護城河——航運
2.“……冬凝春泛,每至三月,農人刲羊祀龍神,則水應期漲,碧波澄鮮……”描述的景色最可能是
A.祁連積雪 B.黑水春融
C.葦溆秋風 D.東山煙霧
3.張掖古城的格局設計考慮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 ②抵御洪澇 ③軍事防御 ④內部交通聯系
⑤文化禮制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傳統文化/2023浙江湖麗衢聯合質檢]于家村坐落于太行山東麓,其古民居為石英砂巖砌筑而成的石墻瓦房,墻體厚實,屋頂微傾。下面為于家村古民居建筑布局圖及房屋景觀圖。據此完成4—5題。
4.該村古民居集中分布在河流北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交通便利 B.氣候濕潤 C.地勢平坦 D.水源充足
5.于家村的石墻瓦房對當地環境的適應性主要表現在
A.墻體厚實—御寒避暑 B.石頭建材—抵御風沙
C.合圍院落—補充光照 D.屋頂微傾—排除積雪
6. [2023山東聊城一模,18分]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約1.1萬年前,黃土高原某區域(下圖)受構造與氣候變化的影響,形成太原盆地、黃土臺地和丘陵。先民們的活動空間受地貌演變的影響,也發生了變化:太原盆地的仰韶文化(距今約7 000—5 000年前)遺址就分布在盆地邊緣的黃土臺地和黃土丘陵上;龍山文化早期(距今約5 000—4 500年前),由于河流侵蝕強烈,先民們開始進入沖積平原地勢稍高的地區活動;到了龍山文化晚期,盆地平原區各河流以堆積作用為主,部分先民遷出沖積平原區,部分先民仍留在原地居住。
(1)分別說明該區域的黃土臺地和丘陵的形成過程。(6分)
(2)仰韶文化時期,聚落遺址主要分布在黃土臺地或丘陵區,而非沖積平原區和基巖山地,分析主要原因。(6分)
(3)開放式設問龍山文化晚期部分先民遷出沖積平原區,部分先民仍留在原地居住。請從“遷出”或“留在原地”中選擇一個角度,說明理由。(6分)
或留在原地:平原地區邊緣部分海拔相對較高處,受洪澇災害威脅較小,耕地與聚落居住地未被河流淹沒;(2分)河流堆積作用加強,改善了土壤條件;(2分)水位上升有利于農業生產灌溉,適宜先民繼續居住。(2分)
綜合訓練
[2023濟南模擬]學界認為四川盆地是穩定的地臺,河流階地發育穩定,分布連續,區域內河流階地是三峽貫通的產物,三峽貫通大致發生于新近紀和第四紀之交,導致原經烏江南流的川江,被襲奪東流,形成現代的長江。下圖為四川沱江—小河溝一帶古河谷階地分布圖。據此完成1—2題。
1.沱江—小河溝一帶古河谷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
A.盆地抬升
B.盆地下沉
C.河流下切
D.溯源侵蝕
2.沱江—小河溝一帶古河谷階地的分布說明長江川江段河床變動狀況是
A.持續性下降
B.間歇性抬升
C.變動了3次
D.變動了4次
[新角度/2023成都二模]北大河發源于祁連山北坡,中游河段發育了一系列古河道,古河道1、2、3分別在距今(以1950年為基準)7 471年、7 434年、5 706年被遺棄。研究發現,圖中河道變遷與金塔南山地殼活動和區域氣候變化密切相關,古河道3沉積物粒徑大于古河道2。下圖示意古河道變遷。據此完成3—5題。
3.圖中甲處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V”形河谷 B.槽形河谷
C.洪積扇 D.三角洲
4.推測該區域地殼活動最劇烈的時期是
A.古河道1遺棄至古河道2遺棄
B.古河道1形成期間
C.古河道2遺棄至古河道3遺棄
D.現代河道形成期間
5.與古河道2相比,古河道3河流存在時期氣候特征為
A.冷干 B.暖干
C.冷濕 D.暖濕
受構造活動、溯源侵蝕以及冰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影響,河流的部分河段會在原河床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河床,新形成的較陡峻河床和早期形成的平緩河床之間的交點稱為裂點。下圖為裂點及其上下游附近新老河床縱坡面示意圖。據此完成6—7題。
6.裂點處常發育的地貌最可能是
A.河漫灘
B.刃脊
C.沖積扇
D.瀑布險灘
7.裂點形成后若干年內
A.甲河段下蝕作用加劇
B.甲河段側蝕作用加劇
C.乙河段下蝕作用加劇
D.乙河段側蝕作用加劇
8.[2023廣東深圳調研,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現代長江水系格局形成于約70萬年前。末次冰期時,現今長江口東部的東海陸架平原上發育了長江古河道,先后形成了多條大型的游蕩性河道,古河道河口大致由北向南移動。與現今相比,末次冰盛期(冰蓋面積最大的時期)古海岸線位置明顯偏東。
(1)說明末次冰期時長江入海口東移并形成古河道的原因。(4分)
(2)分析末次冰期現今長江口外古河道游蕩擺動的條件。(6分)
(3)末次冰期后長江干流流程變長,請說明原因。(6分)
9.[2023云南昆明三診一模,2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江三角洲是由西江、北江、東江在半封閉海灣內堆積而成的復合三角洲,其中西江和北江三角洲占其總面積的93.4%,東江三角洲占6.6%。近百年來,三角洲中河道的形成和人類活動等因素使三角洲向外海推進的速度加快。下圖示意珠江三角洲海岸線的歷史變遷。
(1)概括近8 000年珠江三角洲海岸線的變化特征。(6分)
(2)列出研究人員推論珠江三角洲海岸線變遷所依據的材料。(4分)
(3)判斷珠江三角洲泥沙沉積量最大的季節,并說明理由。(8分)
(4)分析近百年來珠江三角洲沉積速度加快的人為原因。(4分)
(5)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未來珠江三角洲的面積可能縮小還是擴大?表明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6分)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義
地表形態的塑造之河流地貌的發育
考點1 河谷的演變
1.原因
河流對流經的河谷不斷侵蝕和堆積,使河谷形態發生變化。
2.過程
河谷發育 階段 侵蝕類型和影響 地貌特點 河流橫剖面
初期(A) 河流侵蝕作用以[1] 向下和向源頭 侵蝕為主,使河谷不斷加深和延長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橫剖面呈[2] “V”形
中期(B) 向下的侵蝕作用減弱,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加強,河道開始變得彎曲 河流在凹岸侵蝕,凸岸堆積,使得河道更為彎曲,河谷[3] 拓寬
后期(C) 以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為主,使河道變寬 河谷展寬,橫剖面呈寬而淺的[4] 槽形
河流不同侵蝕類型及其影響
河流的侵蝕類型包括溯源侵蝕、下蝕、側蝕三種類型,三種侵蝕類型對河流的影響各不相同。具體如下表所示:
類型 溯源侵蝕 下蝕 側蝕
概念 向河流源頭方向的侵蝕 是指河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蝕 垂直于兩側河岸的侵蝕
對河 流的 影響 使河流不斷向源頭方向延伸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縱深方向發展 使河谷展寬、谷坡后退,河流橫向發展
發生 地區 河源、河流上游 中上游(多為構造抬升的山區) 下游
情境 晉陜黃河峽谷
研究表明,晉陜黃河峽谷的形成演化經歷了三個階段:階段Ⅰ為幼年期,寬谷廣泛發育,河谷寬淺;階段Ⅱ和階段Ⅲ是壯年期,峽谷和階地顯著發育。晉陜黃河峽谷幼年和壯年期地貌疊加,寬谷和峽谷嵌套。晉陜黃河峽谷下游主要為壯年期地貌景觀,而上游幼年期地貌更明顯。下圖示意晉陜黃河峽谷的寬谷分布。
(1)推測晉陜黃河峽谷幼年期河谷寬淺的原因。
【提示】從河流流速方面分析。
【參考答案】 所處地區地勢落差不大,河流流速較慢,河流以側向侵蝕為主,曲流容易發育。
(2)分析與幼年期相比,壯年期晉陜黃河峽谷的變化。
【提示】結合壯年期峽谷和階地顯著發育的特點分析。
【參考答案】 該區域地殼抬升,高差變大,河流流速加快,下切侵蝕增強,河床變低,河谷加深。
命題點 河流侵蝕地貌
[2022廣東地理卷]河床縱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點的連線剖面。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帕龍藏布江某段河床縱剖面呈階梯狀形態;近幾十年來,在該河段有湖泊發育。下圖示意該段河床縱剖面形態。據此完成1—2題。
1.第Ⅰ段河床縱剖面階梯狀形態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D )
A.地質構造差異抬升
B.河流的階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異
D.滑坡、泥石流作用
【解題思路】 該河床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受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的影響,構造運動活躍,山體多斷裂發育,巖石破碎,加上受季風影響,暴雨集中,滑坡、泥石流災害多發,大量泥沙和礫石在第Ⅰ段河床上堆積,導致該段河床縱剖面形成階梯狀形態,D正確。由圖可知,推測的原始河床縱剖面在第Ⅰ段較平滑,且坡面起伏不大,說明第Ⅰ段河床縱剖面的階梯狀形態不是地質構造差異抬升和原始河床地形差異導致的,A、C錯誤。河流的階段性下切會形成階梯狀橫斷面,不會形成階梯狀的縱剖面,B錯誤。
2.在第Ⅱ段河床,縱剖面①→②→③的發育過程反映該段河床( A )
A.淤積大于侵蝕
B.侵蝕大于淤積
C.侵蝕—淤積平衡
D.持續不斷侵蝕
【解題思路】 淤積大于侵蝕時,河床會抬高;侵蝕大于淤積時,河床會下降;侵蝕—淤積平衡,河床高度基本不變。由圖可知,①為2007年縱剖面,②為現狀縱剖面,③為未來可能穩定狀態縱剖面,在第Ⅱ段河床縱剖面①→②→③的發育過程中,河床縱剖面是持續上升的,說明該段河床淤積大于侵蝕,A正確,B、C錯誤。持續不斷侵蝕,河床高度會持續下降,與圖示信息不符,D錯誤。
命題拓展
帕龍藏布江流域泥石流頻發,極端泥石流事件輸送巨量泥沙進入河道,常形成堰塞體。堰塞體穩定后,河床即由原來的單一下切河道演變成階梯狀形態。帕龍藏布江河道由單一下切河道演變成階梯狀形態的過程是( A )
A.河道侵蝕—堰塞體堆積—湖區泥沙沉積—湖面變寬
B.堰塞體堆積—湖區泥沙沉積—河道侵蝕—湖面變寬
C.湖區泥沙沉積—湖面變寬—堰塞體堆積—河道侵蝕
D.湖面變寬—湖區泥沙沉積—堰塞體堆積—河道侵蝕
【解題思路】 由題干可知堰塞體穩定后,河床由原來單一的下切河道演變為階梯狀,說明河道最初是下切侵蝕,階梯狀的形態是堰塞體形成之后發育的,因此,第二步是堰塞體堆積,第三步堰塞湖流速變緩,泥沙大量在湖區堆積,第四步湖面變寬,形成準階地。
考點2 沖積平原的形成
1.主要的河流堆積地貌
類型 洪積—沖積平原 河漫灘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 山前 河流[1] 中下游 河口地區
形成 機制 季節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勢突然變得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放慢→搬運能力降低→泥沙等沉積→形成洪積扇或沖積扇→連接形成洪積—沖積平原 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水下堆積體→河漫灘→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多個已廢棄河漫灘連接形成河漫灘平原 入海口處水下坡度小+海水[2] 頂托 作用,河水流速減慢→泥沙堆積→堆積物不斷向海洋一側延伸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 特點 以谷口為頂點呈[3] 扇形 ,沖積扇頂端到邊緣地勢逐漸降低,堆積物顆粒由粗變細 地勢平坦、寬廣 多呈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4] 放射 狀
圖示
2.河流堆積地貌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共同點:土壤[5] 肥沃 ,有利于農業生產活動。
(2)不同點:洪積—沖積平原既不旱,也不澇,為農業高產區;河漫灘平原旱澇較為嚴重,糧食產量不穩定;三角洲地區易出現土壤鹽堿化,影響農業生產。
情境 昌馬洪積扇
洪積扇多由季節性河流在洪水期形成,一般呈現完美的扇形,如同一把展開的扇子,有扇頂、扇中、扇緣,甚至還有扇骨(呈放射狀展開的分支河流)。下圖示意祁連山西部的昌馬洪積扇(俯視)。
(1)簡述昌馬洪積扇呈現完美扇形的原因。
【提示】從地形方面分析。
【參考答案】 河流分汊,導致扇骨明顯;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減緩,大量泥沙堆積;河流挾帶碎屑物豐富。
(2)推測農田多分布在扇緣的原因。
【提示】分析扇緣的優勢條件。
【參考答案】 扇緣地勢較低,泥沙淤積,土壤肥沃;地下水在此聚集。
命題點1 河流三角洲的演變
[2023浙江6月選考]黃河三角洲海岸線始終在不斷變化。1996年黃河經人工改汊朝東北方向入海。下圖為1996—2020年黃河河口區汛期陸地面積變化統計圖。完成1—2題。
1.下列遙感影像,能正確反映不同年份河口區汛期陸地形態變化先后順序的是( C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解題思路】 從材料信息可知,1996年黃河經人工改汊朝東北方向入海,圖②中東北方向的三角洲面積最小,黃河河口區汛期陸地形態變化應從圖②形態開始;圖③中東北方向的三角洲面積有所增加;圖④新河口面積進一步加大,圖①新河口面積達到最大且最完整,故選C。
2.1996年后,造成老河口陸地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A.海水運動的作用 B.黃土高原植被的恢復
C.上游水庫的沖淤 D.汛期流域降水的變化
【解題思路】 讀圖可知,1996年后,老河口陸地面積總體在減少。由材料信息可知,1996年黃河經人工改汊朝東北方向入海,老河口河流沉積作用弱,受海水的侵蝕作用增強,老河口陸地萎縮,A對;1996年黃河經人工改汊朝東北方向入海,黃土高原植被、上游水庫及流域降水對黃河水量和泥沙的影響,對老河口影響很小,主要影響新河口,B、C、D錯。
命題拓展
分析黃河入海口附近至今仍缺少大城市的原因。
【參考答案】 開發歷史短,黃河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穩定;環境承載力小,人口密度低;黃河含沙量大,下游淤積嚴重(地上河),航運條件差,不適合港口建設;生態脆弱,農業生產受限(農業基礎薄弱);受國家生態保護政策的影響,大規模開發活動少。
考點3 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不同地形區中河流地貌類型不同,對聚落形態、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響不同。具體如下表所示:
地形區 高原 山區 平原
聚落分 布特點 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兩岸狹窄的河漫灘平原上 主要分布在洪積扇、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高于[1] 洪水 線的地方 分布[2] 密集 。有的沿河發展,形成沿河聚落帶;有的沿海發展,形成沿海聚落帶
原因 高原地區地勢高、氣溫低;而河谷地勢相對較[3] 低 、氣溫相對較[4] 高 ,兩岸泥沙淤積而成的河漫灘平原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 洪積扇、沖積扇、河漫灘平原地勢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并淤積有肥沃的土壤,比較適宜聚落的發展 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而且[5] 河網 密布,有便捷的內河航運或海上運輸,更適宜聚落的發展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以侵蝕作用為主,中游以搬運作用為主,下游以沉積作用為主(但是,也有河流上游形成堆積地貌,如黃河上游的寧夏平原)。因此,上游多高山峽谷,中游河道變寬,下游多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沖積島等。受此影響,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圖所示:
情境 青木川古鎮
青木川古鎮位于陜西、甘肅、四川三省交界處。青木川古鎮坐落在鳳凰山與龍池山的平壩上,流經當地的河流主要為金溪河,是典型的“兩山夾一川”的地形。古鎮建筑多就地取材,以青石板和木材為主。圖1是青木川古鎮平面布局圖,圖2是青木川古鎮現狀圖。
圖1 圖2
(1)分析青木川古鎮先民選址時主要考慮的因素。
【提示】主要從地形方面考慮。
【參考答案】 該地位于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便于農業生產活動的開展。
(2)分析當前古鎮建筑群的日常維護中需要重點防范的對象。
【提示】結合建筑特點分析。
【參考答案】 當地建筑密集,且建材主要為木質材料,易發生火災,故日常維護應以防火為主。
命題點 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2023山東地理卷,12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1為滇池流域示意圖。海口河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來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遷入,水稻種植面積逐漸增加。清代,人們在柴河下游相繼開挖了十余條溝渠。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面積顯著擴大。圖2示意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圖2
(1)說明明清時期人類活動對柴河三角洲面積擴大的影響。(6分)
【參考答案】 開墾耕地,破壞了植被,使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積的泥沙量增多;(3分)開挖溝渠,利于地表水流動,三角洲沉積的泥沙量增多。(3分)
【解題思路】 柴河三角洲面積擴大,應該是河流搬運泥沙增加造成的,可從破壞植被、開挖溝渠兩方面分析說明。植被破壞方面,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遷入,水稻種植面積逐漸增加,開墾耕地過程中破壞了植被,水土流失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積的泥沙量增多。開挖溝渠方面,清代,人們在柴河下游相繼開挖了十余條溝渠,利于地表水流動,帶入三角洲沉積的泥沙量增多。
(2)分析與A區域相比,B區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6分)
【參考答案】 A區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勢更為低平,水流不暢,多洪澇災害;(3分)河汊多,耕地更為破碎。(3分)或B地地勢更高,洪澇災害的威脅更小,(3分)同時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3分)
【解題思路】 分析如下圖:
命題拓展
分析明清時期人類活動對滇池湖面面積縮小的影響。
【參考答案】 多次疏浚海口河導致湖水大量外泄,水位下降,湖面面積縮小;水稻種植面積增加導致原生植被破壞,入湖河水泥沙含量增加,滇池淤積,湖面面積縮小;開挖溝渠導致河水流速減緩,泥沙在河口大量淤積,河口三角洲面積增加,湖面面積縮小。
知識拓展
曲流河床(又稱蛇曲),每個曲流弧的彎曲率很大,上下游曲流弧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成為狹窄的曲流頸。洪水時,曲流頸被切穿,開辟出新的順直河道,這就是自然裁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的老河床成了靜水湖泊,形如彎月或牛軛,又稱月亮湖或牛軛湖。
名師提醒
并非所有的沖積平原都是人口密集區
一般來說,沖積平原是人口密集區。但是,在熱帶地區,平原地區氣候悶熱潮濕,居住條件不好,因此人煙稀少,聚落也極少,如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地區。
熱點情境 流水沉積的分選性實驗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種生產建設項目在爆破、開挖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土石堆積體,它們由不同粒徑的礫石及工程現場的土壤組成,結構松散、黏結力差,受到雨水沖刷極易造成水土流失。研究組在實驗室模擬陜西關中平原某地7、8月份不同降水強度下不同坡體形態、物質組成的室外堆積體的水土流失情況,收集堆積體模型坡面徑流帶出的泥沙,干燥后稱重,得出數據記錄如下:
降水強度 (mm·min-1) 干燥泥沙 質量(kg) 坡面礫 石含量(%) 1.0 1.5 2.0 2.5
0 5.58 15.47 45.41 117.90
10 4.43 12.27 45.36 93.52
20 3.39 8.48 33.90 54.24
30 3.21 5.37 20.45 37.40
(注:實驗模型,坡角=25°,坡長=5m,礫石粒徑<40 mm)
探究設問 (1)為制作實驗室的堆積體模型,試說明研究組需在戶外測量統計的堆積體數據。
(2)分析該實驗模擬當地7、8月份降水強度的原因。
(3)指出上述數據所反映的干燥泥沙質量與降水強度、坡面礫石含量的數量關系,并分析原因。
【解題思路】 (1)本題通過實驗設計、實驗用材選擇考查地理實踐力,可以從堆積體的物質組成和形狀來考慮。(2)陜西關中平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根據鋒面雨帶的移動規律可知,7、8月份雨帶移動到此地,當地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堆積體上產生的坡面徑流最大,坡面侵蝕最顯著,對堆積體影響最大,模擬7、8月份降水強度能夠更好地模擬雨水沖刷造成的水土流失。(3)根據表中數據分析可知,在坡面礫石含量一定的情況下,干燥泥沙質量隨降水強度增大而增加(呈正相關);在降水強度一定的情況下,干燥泥沙質量隨坡面礫石含量增大而減小(呈負相關)。原因是在坡面礫石含量一定的情況下,降水強度越大,坡面徑流量就越大,匯流速度就越快,坡面泥沙遭受的侵蝕就越強,坡面徑流帶出的泥沙量就越大;在降水強度一定的情況下,坡面礫石含量越大,坡面越凹凸不平,對水流的阻擋、削弱作用越強,所以坡面徑流流速降低,在坡面的停留時間增加,下滲增強,使得坡面徑流流量減小,流速減慢,侵蝕能力減弱,帶出的泥沙量減小。
【參考答案】 (1)坡角、坡長、坡面形狀及物質組成(如礫石含量、粒徑、土壤成分、土壤結構等)。
(2)7、8月份,該地受東部鋒面雨帶的影響,降水強度大,暴雨發生頻次高;在堆積體上產生的坡面徑流及侵蝕作用最顯著,對堆積體影響最大。
(3)在坡面礫石含量一定的情況下,干燥泥沙質量隨降水強度增大而增大(呈正相關);在降水強度一定的情況下,干燥泥沙質量隨坡面礫石含量增大而減小(呈負相關)。
原因:隨著降水強度增大,坡面徑流量大,匯流速度快,坡面侵蝕程度加劇,坡面徑流泥沙含量增大;坡面礫石含量大,會降低坡面徑流流速,增加雨水下滲,減少坡面徑流,侵蝕減輕,坡面徑流帶出的泥沙量減小。
[2023山東濰坊二模]沙漠倒置河床是一種河床高出周邊地表的河流狀地貌,多發育在山前傾斜沖洪積平原的沙漠上。世界各大主要沙漠地區均有該地貌發育。下圖示意沙漠倒置河床的典型形成機制。據此完成1—2題。
1.沙漠倒置河床礫石的主要特點可能是( A )
A.粒徑大,磨圓度差 B.粒徑小,磨圓度差
C.粒徑大,磨圓度好 D.粒徑小,磨圓度好
【解題思路】 由材料可知,沙漠倒置河床多發育在山前傾斜沖洪積平原的沙漠上,受山區洪水強大的搬運作用影響,水流速度快,挾帶能力強,帶來的礫石粒徑大,B、D錯誤;由于山區地勢起伏大,礫石主要由山區洪水搬運至山麓,礫石被搬運的距離短,因而磨圓度差,A正確,C錯誤。
2.沙漠倒置河床形成過程中( C )
A.礫石沉積階段降水較少
B.砂質沉積物被流水侵蝕
C.氣候由濕潤向干旱轉變
D.河流徑流流向發生反轉
【解題思路】 結合上題分析,礫石主要由山區洪水搬運至山麓沉積,因此礫石沉積階段降水較多,山洪暴發,山前沖積扇發育,A錯誤;沙漠倒置河床是一種河床高出周邊地表的河流狀地貌,早期山前沖積扇形成過程中礫石和膠結物聯合在一起,不容易被流水侵蝕,后期氣候由濕潤轉向干旱,風力侵蝕作用加強,導致河床兩側大量砂質沉積物被風力侵蝕、搬運,使得河床高出周邊地表,B錯誤,C正確;河流流向主要由山前傾斜沖洪積平原的地勢決定,一般距離山地越遠,地勢越低,河流徑流流向不會發生反轉,D錯誤。
讀圖歸納 河流侵蝕岸與堆積岸的判斷方法
1.河流直道段,根據南、北半球判斷侵蝕岸與堆積岸
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河流直道段的右岸侵蝕嚴重,為侵蝕岸,坡度大;左岸為堆積岸,坡度小。南半球反之。
2.根據“凹”“凸”文字特征判斷
把河流形狀和文字“凹”“凸”聯系起來,理解并識記凹岸和凸岸(河岸凸出的即“凸岸”如上圖b岸,凹陷的即“凹岸”如上圖a岸)。
3.河流彎道段,根據“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判斷侵蝕岸與堆積岸
河流流經彎道時,水流做曲線運動產生離心力,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表層水流趨向凹岸,沖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壓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彎道環流,在彎道環流的作用下,凹岸發生侵蝕,凸岸發生堆積。如下圖所示:
4.根據聚落和港口等分布判斷侵蝕岸和堆積岸
堆積岸泥沙堆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為農業用地和聚落用地;侵蝕岸河水較深且少泥沙淤積,可以筑港,據此可判斷侵蝕岸和堆積岸。
典例 讀下面兩幅圖,完成(1)—(2)題。
甲 乙
(1)圖示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的
①侵蝕作用 ②搬運作用 ③溶蝕作用 ④堆積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圖乙所示地形剖面對應圖甲中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讀圖指導
【解題思路】 (1)河流對河岸主要產生侵蝕和堆積作用,對凹岸是侵蝕作用,對凸岸是堆積作用。(2)圖乙中T岸表現為侵蝕,P岸表現為堆積,對應圖甲中的①③。
【參考答案】 (1)D (2)C
[2024遼寧協作校聯考]一般情況下,急流流經平坦地區時,易形成曲流。位于嘉陵江畔的南充市是四川省較為重要的一個城市。嘉陵江屬典型的山區河流,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在南充一帶出現罕見的深切曲流群——南充青居曲流,是世界兩大曲流之一,中國唯一359°曲流。曲流在青居鎮東面的上碼頭折向西,往南,再北上,形成了罕見的“步行一袋煙,行船走一天”的地貌奇觀。下圖為青居鎮位置及曲流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嘉陵江深切曲流形成的地質過程為( D )
A.地殼下沉—流水下蝕—流水側蝕
B.流水堆積—地殼下沉—流水側蝕
C.流水下蝕—地殼下沉—流水側蝕
D.流水側蝕—地殼抬升—流水下蝕
【解題思路】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起初,該地地形平坦,河流側蝕作用明顯,形成曲流,后地殼抬升,河流下切強烈,曲流深切。D正確。
2.下列相關說法中,最有可能正確的是( D )
A.甲地,水陸交通要道,商賈云集
B.乙地,凸岸堆積,地形平坦,生活富足
C.上碼頭到丙地“步行一袋煙,行船走一天”
D.曲水鎮坐船去青居鎮趕場,去可以順水,回也可以順水
【解題思路】 具體分析如下:
[2024廣東惠州第二次調研]黃土溝壑區由塬面、塬坡和溝谷組合而成。塬坡是位于溝沿線以上、塬邊線以下的部分。下圖示意某小流域塬坡形成與發育過程。據此完成1—2題。
1.塬坡發育,主要由于( D )
A.流水搬運和流水堆積 B.風力侵蝕和風力搬運
C.風力侵蝕和重力坍塌 D.流水侵蝕和重力坍塌
【解題思路】 讀圖文材料可知,塬坡指溝沿線和塬邊線之間的區域(圖中較淺的灰色區域)。圖示區域為某小流域,流水作用顯著。受流水侵蝕和重力坍塌影響,圖中溝谷面積擴大,并不斷向源頭延伸,同時帶動溝沿線和塬邊線不斷向高處擴展,導致塬面不斷縮小,塬坡向高處擴展,因此塬坡發育主要受流水侵蝕和重力坍塌影響。D正確。
2.隨著塬坡的發育( C )
A.塬面擴大 B.溝沿線收縮
C.河谷變長 D.流域面積縮小
【解題思路】 圖中顯示,塬坡的發育過程中,溝沿線不斷擴大,河谷線不斷向源頭延伸變長,流域面積擴大,B、D錯誤,C正確。結合上題分析可知,隨著塬坡的發育,塬邊線不斷擴展,塬面不斷縮小,故A錯誤。
加德滿都谷地平均海拔1 330 m,位于尼泊爾中部,四周起伏著海拔2 000 m以上的山巒,珠穆朗瑪峰處于谷地東北約200 km處。數條河流從山里流向谷地的中心,最終向南匯入恒河。加德滿都谷地分布有數量較多的古老建筑。某年4月25日,加德滿都谷地90%以上的古老建筑被自然災害損毀。下圖為加德滿都谷地城市及水系分布圖。據此完成3—5題。
3.加德滿都谷地城市興起的關鍵條件是( B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農業發達 D.降水較多
【解題思路】 根據材料可知,加德滿都谷地被群山環繞,谷地海拔較低,地形較平坦,適宜人們居住,促使城市興起,故選B;與一般谷地相比,加德滿都谷地海拔較高,在高海拔地區,城市的興起與農業、土壤、降水等因素關系較小,排除A、C、D。
4.加德滿都谷地的河流( C )
A.汛期為1—3月 B.以地下水補給為主
C.含沙量小 D.無結冰期
【解題思路】 加德滿都谷地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坡,6—9月受南亞西南季風影響,降水多,且6—9月氣溫較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應為汛期,A錯誤;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為該區域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B錯誤;該區域地表疏松物質較少,河流含沙量小,C正確;雖然該地緯度較低,但海拔較高,河流冬季有結冰期,D錯誤。
5.導致加德滿都谷地90%以上古老建筑被毀的自然災害( A )
A.是地殼在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
B.是巖體沿破裂滑動面向下做整體滑動導致的
C.是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偏少造成的
D.造成氣溫急劇下降,并伴有大風、雨雪
【解題思路】 地殼在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指的是地震;巖體沿破裂滑動面向下做整體滑動從而產生滑坡;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偏少會造成干旱;寒潮襲擊會造成氣溫急劇下降,并伴有大風和雨雪天氣。加德滿都谷地處于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強烈地震會造成該地區大多數古老建筑嚴重受損,A正確;讀圖可知,三個城市距山地較遠,該區域的古老建筑受滑坡、泥石流危害較小,排除B;干旱不會造成大量古老建筑被毀,排除C;該谷地北部有喜馬拉雅山脈阻擋,受寒潮影響小,且寒潮不會造成大量建筑物損毀,排除D。
考點1 河谷的演變
[2024江西九校聯考]某河流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該地冬春季風力較大,受風力和降水的交替影響,河道寬窄常呈季節性變化。下圖為該河流中游研究區同地點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橫斷面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推測L月和M月研究區同地點河道的寬窄是( B )
A.L月寬,M月窄
B.L月窄,M月寬
C.L月寬,M月寬
D.L月窄,M月窄
【解題思路】 讀圖可知,L月的河道橫斷面風積物較厚,占據了較多河道空間,河道較窄;與之相反,M月的河道橫斷面風積物較薄,河道空間被占較少,河道較寬,故選B。
2.M月河道寬窄的表現及成因正確的是( A )
①南寬北窄 ②北寬南窄
③南部以流水侵蝕為主 ④北部以風力侵蝕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題思路】 讀圖可知,M月風積物較薄,說明該季節風力作用較弱,流水作用較強,④錯誤。該河流由南向北流動,南部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流動速度較快,搬運和侵蝕作用較強,河流侵蝕作用強,河道寬闊;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勢平坦,流速較慢,河流搬運和侵蝕作用弱,堆積作用強,河水從上游挾帶的泥沙在下游河道沉積,河道變窄,①③正確,②錯誤。故選A。
[2024福建泉州質量監測]下圖為金沙江某河段某地質時期內階地發育與河谷地貌演化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3.該段河谷的沉積物主要( B )
①來自河流上游 ②受風力作用影響而形成
③來自河流兩岸 ④受冰川作用影響而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題思路】 從圖例可知,該段河谷的沉積物主要有河流沉積物、堰塞湖沉積物、坡積物,可推測河谷沉積物主要來自河流上游和河流兩岸,①③對。故選B。
4.圖示地質時期內,河谷的發育過程主要是( D )
A.下切—抬升—堆積—崩塌
B.崩塌—沉積—抬升—下切
C.下切—沉積—側蝕—沉積
D.下切—側蝕—沉積—下切
【解題思路】 由圖可知,階段1為V形河谷,是河流下切侵蝕形成的,B錯;階段2河谷展寬,是河流側蝕作用加強形成的;階段3受堰塞體影響,出現湖相沉積;階段4河流沖破堰塞體,或地殼抬升,河流重新下切,A、C錯,D對。
5.階段3發育期間,若氣候、地殼相對穩定,該河段( B )
A.河流流速顯著加快
B.溯源侵蝕受抑制
C.河流水位明顯下降
D.河流含沙量增大
【解題思路】 階段 3 出現了堰塞湖,河流下泄受阻,水位大幅抬升,侵蝕基準面抬高,河流流速減緩,溯源侵蝕受到抑制,A、C錯,B對;水位上升,河流流速減緩,搬運泥沙的能力降低,河流含沙量減小,D錯。
6.[新情境/2023南昌摸底,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圖示意某區域地形與水系。A河上游曾經由東轉向北流,流程較長;B河曾經發源于現在的勒爾穹隆東南,流程較短。距今約3萬年前,該區域發生劇烈的地殼斷裂運動,斷裂帶南側整體抬升,北側相對下沉。斷裂抬升并未形成連續的山脈,而是受局部地形、巖性、水系等影響,出現了勒爾穹隆。穹隆是一種特殊形態的褶皺,平面上地層呈近同心圓狀分布,核部出露較老的地層,向外依次變新,巖層從頂部向四周傾斜。
材料二 在勒爾穹隆抬升過程中,水系發生了重組。因侵蝕能力強,河流溯源切開分水嶺,襲奪高位河流稱為主動襲奪;河流流路受阻,被迫改道發生的襲奪稱為被動襲奪。在主動襲奪和被動襲奪的綜合作用下,B河延長,截獲了原A河上游河段,A河成為斷頭河,流程縮短。在B河延長的河段出現了較多大角度的彎道。
(1)斷裂抬升并未形成連續的山脈,而是形成了勒爾穹隆,請對此作出合理解釋。(6分)
【參考答案】 斷裂抬升的一側是背斜構造,頂部受到張力,巖性破碎易被侵蝕;(2分)A河落差大,流速快,侵蝕能力強,在地殼斷裂抬升過程中切開山脈形成谷地,山脈割裂;(2分)東南側有B河發育,受到兩個河谷地形約束,穹隆形成。(2分)
【解題思路】 結合圖中地質構造可知,斷裂抬升的一側恰好是背斜構造,背斜頂部巖性破碎,易被侵蝕。勒爾穹隆東西兩側被河道約束,因此推測地殼抬升過程中,河流下切,截斷了本應完整的山脈,形成了穹隆。
(2)從主動襲奪和被動襲奪的角度說明B河延長的過程。(4分)
【參考答案】 地殼抬升,A河上游向北排水受阻,被動向東傾瀉;(2分)地殼抬升,B河落差加大,河流溯源侵蝕增強,截獲A河向東傾瀉的水流,完成水系重組,B河延長。(2分)
【解題思路】 結合材料中主動襲奪和被動襲奪的定義可知,B河溯源侵蝕,襲奪高位河流;A河因地殼抬升排水受阻,被迫改變水流方向。兩條河相遇完成了水系重組,B河延長。
(3)分析B河延長的河段多大角度彎道的原因。(6分)
【參考答案】 水系重組時,部分河段可能流向反轉,由小角度相交變為大角度轉彎;(2分)受局部地形約束,河槽位置受限;(2分)局部河段巖性的差異影響河流的流向。(2分)
【解題思路】 水系重組的過程可能伴隨著部分河段流向反轉,這會導致原本小角度的相交變成大角度的轉彎,此外,地形、巖性也會影響河流形態。
考點2 沖積平原的形成
[情境創新/2023河北邢臺模擬]海底勘探表明,非洲西北部岡比亞河和熱巴河入海口的大陸架上分布有較大規模的古三角洲。隨著地理環境變遷,這些古三角洲上逐漸發育出多條河道,同時大量泥沙被輸送至大陸坡沉積形成一系列扇形沉積體,之后海平面發生變動導致這些扇形沉積體成為深水扇(下圖)。據此完成1—3題。
1.圖示區域的古三角洲與深水扇( A )
A.形成的外力作用相似
B.構成的泥沙粒徑相同
C.形成發育的時間同步
D.所處的海水深度一致
【解題思路】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古三角洲和深水扇形成的外力作用均為流水沉積作用,A正確;形成深水扇的河道不斷發育,落差增大,河流的搬運能力增強,泥沙粒徑略大于古三角洲,B錯誤;由材料“這些古三角洲上逐漸發育出多條河道,同時大量泥沙被輸送至大陸坡沉積形成一系列扇形沉積體”可推斷,深水扇的形成晚于古三角洲,C錯誤;圖示深水扇主要處于大陸坡和深海盆地,古三角洲主要分布在大陸架上,D錯誤。
2.推測古三角洲上多條古河道發育期間,圖示區域( C )
A.三角洲頂部沉積加速
B.海底地形發生劇烈變動
C.海平面高度相對下降
D.河流輸送的沉積物增多
【解題思路】 河道不斷發育說明落差增大導致三角洲頂部搬運能力增強,沉積減慢,A錯誤;古三角洲未被明顯破壞,因此海底地形沒有發生劇烈變動,B錯誤;古三角洲上多條古河道發育說明落差增大,海平面高度相對下降,C正確,河流的搬運能力增強,河流為古三角洲區域輸送的沉積物減少,D錯誤。
3.不考慮海水的作用,影響圖示區域單個深水扇規模的主要因素包括( D )
①大陸坡的坡度 ②古河道的數量和形狀 ③大陸坡的寬度 ④古河流輸送的物源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題思路】 圖中沒有顯示大陸坡的坡度,①錯誤;根據圖示可得,岡比亞河與熱巴河的古河道的數量相當,但岡比亞河深水扇規模小,②錯誤;圖示岡比亞河較熱巴河,深水扇大陸坡寬度窄,深水扇面積小,③正確;三角洲和深水扇都是由河流輸送的物質沉積形成的,物源量越大,深水扇規模越大,④正確。故選D。
[2023遼寧一模]江心洲,即江河中的沙洲島,是由心灘不斷增大淤高而成的。“湖島”是指擁有與河道隔離的獨立水體的江心洲。圖1示意亞馬孫河支流內格羅河某典型“湖島”的發育過程,圖2示意“湖島”剖面形態,“湖島”上覆蓋著季節性被洪水淹沒的洪泛森林。據此完成4—5題。
4.與一般的江心洲相比,“湖島”的形成反映出當地( C )
A.降水量少 B.適宜森林生長
C.沙源不足 D.河流常年泛濫
【解題思路】 該地位于亞馬孫河流域,主要氣候類型為熱帶雨林氣候,降水量較大,A錯誤;“湖島”被季節性洪水淹沒,只能生長洪泛森林,不適合一般森林的生長,B錯誤;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江心洲是江心灘不斷增大淤高形成的,說明江心洲形成的河道泥沙含量較高,沙源豐富,而“湖島”僅在沙洲的尾端由泥沙沉積形成,島內存在獨立水體,泥沙沉積量與江心洲相比較少,說明沙源不足,C正確;根據材料信息“覆蓋著季節性被洪水淹沒的洪泛森林”可知,河流為季節性泛濫,D錯誤。
5.形成“湖島”的河段( D )
A.落差大 B.水流縮窄
C.基巖裸露 D.流速較慢
【解題思路】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湖島”是在沙洲的尾端由泥沙沉積形成的,說明河流流速較慢,以沉積作用為主,D正確;河流落差大、水流縮窄,都會導致河流流速加快,不利于泥沙沉積,A、B錯誤;材料未反映基巖的相關信息,C錯誤。
暫時性河流和季節性河流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廣泛發育。典型的暫時性河流在一年里基本處于干涸狀態,偶爾形成突發性洪水。新疆準噶爾盆地西部白楊河沖積扇表面發育有暫時性河流和季節性河流,暫時性河道占據著沖積扇表面的大部分區域。下圖為白楊河沖積扇上兩種類型河道的分布及其沉積過程模式圖,1—6代表不同時期的季節性河流沉積物。據此完成6—7題。
6.不同時期的1—6所代表的沉積物形成的位置不同,說明( B )
A.該區域地殼不斷下降
B.季節性河道頻繁擺動
C.該區域氣候冷暖交替
D.暫時性河道逐漸增加
【解題思路】 由圖示可知,各時期沉積物位置不同,可推知季節性河道頻繁擺動,B正確;地殼不斷下降和氣候冷暖交替與沉積物位置變化關系不大,A、C錯誤;沉積物主要是季節性河流沉積形成的,D錯誤。
巧妙解題 1—6代表不同時期的季節性河流沉積物,既然是季節性河流沉積物,它們的形成位置自然與季節性河道位置有關。選B。
7.在白楊河沖積扇頂部,與季節性河道相比,暫時性河道沉積物( B )
A.總量更大
B.顆粒棱角多
C.距離源地遠
D.分選性明顯
【解題思路】 從材料可知,暫時性河道在一年里基本處于干涸狀態,偶爾形成突發性洪水。分析可知,與季節性河道相比,暫時性河道沉積物多由泥石流、片流、高含沙水流挾帶而來,流水搬運和侵蝕作用持續時間短,沉積物總量比季節性河道少,且沉積物距離源地較近,分選性不明顯,河道中的礫石受流水的打磨作用較弱,大多呈現棱角狀,B正確,A、C、D錯誤。
考點3 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2023重慶第三次質檢]甘肅張掖位于祁連山沖積扇上,古代因著名的祁連積雪、黑水春融、葦溆秋風、東山煙霧等八景而聞名(黑水即黑河,葦溆即葦池,東山位于張掖古城的東北方向)。張掖古城呈典型的方形城池格局,下圖為古城內外的水系分布圖。據此完成1—3題。
1.推測下列古城水系的主要功能正確的是( B )
A.葦池——灌溉 B.葦池——休閑
C.黑河——養殖 D.護城河——航運
【解題思路】 張掖古城水系可以分為城內、城外兩部分。城內的葦池有利于塑造優美的景色、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故其主要功能為休閑娛樂,B正確。城內農田較少,A錯誤。城外的護城河功能以防御為主,兼有取水排水的功能;黑河沿線人們屯田農耕,因此黑河主要用于農業灌溉;此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河流徑流量小,水系難以用作航運和水產養殖,C、D錯誤。
2.“……冬凝春泛,每至三月,農人刲羊祀龍神,則水應期漲,碧波澄鮮……”描述的景色最可能是( B )
A.祁連積雪 B.黑水春融
C.葦溆秋風 D.東山煙霧
【解題思路】 題干中描述的是每年的農歷三月,河流結冰期結束,河冰解凍后水位上升,人們祭祀龍神、灌溉土地的場景,故選B。
3.張掖古城的格局設計考慮的主要因素有( C )
①地形 ②抵御洪澇 ③軍事防御 ④內部交通聯系
⑤文化禮制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解題思路】 張掖古城位于祁連山沖積扇上,地形平坦有利于城池的修建,故①正確。從軍事角度上看,城墻及護城河有利于防守,故③正確。受中國傳統“天圓地方”思想的影響,城池多設計成方形,故⑤正確。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河流徑流量較小,洪澇災害少,故②錯誤。內部交通聯系不是古城設計考慮的主要因素,故④錯誤。故選C。
[傳統文化/2023浙江湖麗衢聯合質檢]于家村坐落于太行山東麓,其古民居為石英砂巖砌筑而成的石墻瓦房,墻體厚實,屋頂微傾。下面為于家村古民居建筑布局圖及房屋景觀圖。據此完成4—5題。
4.該村古民居集中分布在河流北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C )
A.交通便利 B.氣候濕潤 C.地勢平坦 D.水源充足
【解題思路】 據圖可知,河流北側民居建筑集中分布區等高線稀疏,地形相對平坦開闊,C對;交通便利不是自然原因,A錯;河流南北兩側氣候條件相同,水源都充足,B、D錯。
5.于家村的石墻瓦房對當地環境的適應性主要表現在( A )
A.墻體厚實—御寒避暑 B.石頭建材—抵御風沙
C.合圍院落—補充光照 D.屋頂微傾—排除積雪
【解題思路】 于家村坐落于太行山東麓,是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受西北風影響,寒冷干燥,夏季高溫,石墻瓦房墻體厚實可以御寒避暑,A對;石頭建材是因為位于山區,就地取材,B錯;合圍院落,四周房屋院墻圍住,可以抵御風沙,C錯;屋頂微傾主要利于夏季排水,D錯。
6. [2023山東聊城一模,18分]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約1.1萬年前,黃土高原某區域(下圖)受構造與氣候變化的影響,形成太原盆地、黃土臺地和丘陵。先民們的活動空間受地貌演變的影響,也發生了變化:太原盆地的仰韶文化(距今約7 000—5 000年前)遺址就分布在盆地邊緣的黃土臺地和黃土丘陵上;龍山文化早期(距今約5 000—4 500年前),由于河流侵蝕強烈,先民們開始進入沖積平原地勢稍高的地區活動;到了龍山文化晚期,盆地平原區各河流以堆積作用為主,部分先民遷出沖積平原區,部分先民仍留在原地居住。
(1)分別說明該區域的黃土臺地和丘陵的形成過程。(6分)
【參考答案】 太原盆地構造下陷,盆地邊緣相對抬升,形成臺地;(3分)氣候轉變為暖濕,流水侵蝕作用加強,盆地邊緣地帶下切形成黃土丘陵。(3分)
【解題思路】 根據圖中斷裂帶的分布可知,太原盆地構造斷裂下陷,盆地邊緣相對抬升,形成黃土臺地;后期氣候變暖濕,流水侵蝕作用加強,盆地邊緣地帶受流水下切明顯,形成黃土丘陵。
(2)仰韶文化時期,聚落遺址主要分布在黃土臺地或丘陵區,而非沖積平原區和基巖山地,分析主要原因。(6分)
【參考答案】 太原盆地平原區以河湖相沉積為主,屬于河流和湖泊環境,不適宜人類居住;(2分)盆地邊緣黃土臺地或丘陵地勢較高,不易發生洪澇災害,有利于耕作;(2分)基巖山地土層較薄,海拔較高,氣候較寒冷,不適合人類耕作。(2分)
【解題思路】 古代聚落選址主要考慮適合農耕。仰韶文化中后期,太原盆地平原區地勢低,屬于河流和湖泊環境,不適宜人們居住;盆地邊緣黃土臺地或丘陵、地勢較高,地面較為干燥,且排水方便,不易發生洪澇災害,有利于耕作;基巖山地土層較薄,海拔較高,氣候較寒冷,不適合耕作和居住。
(3)開放式設問龍山文化晚期部分先民遷出沖積平原區,部分先民仍留在原地居住。請從“遷出”或“留在原地”中選擇一個角度,說明理由。(6分)
【參考答案】 遷出:到了龍山文化晚期,盆地河流發生堆積作用,導致盆地平原區河流河床抬高、水位上升,河流淹沒或影響到平原邊緣海拔相對較低處;(3分)耕地與聚落居住地被淹沒,洪澇災害影響較大,不宜居住,先民被迫遷移。(3分)
或留在原地:平原地區邊緣部分海拔相對較高處,受洪澇災害威脅較小,耕地與聚落居住地未被河流淹沒;(2分)河流堆積作用加強,改善了土壤條件;(2分)水位上升有利于農業生產灌溉,適宜先民繼續居住。(2分)
【解題思路】 關鍵點是要比較出自然環境發生的變化以及遷出的部分先民與留在原地的先民位置的不同,影響二者的因素仍然是是否適合農耕和居住。
綜合訓練
[2023濟南模擬]學界認為四川盆地是穩定的地臺,河流階地發育穩定,分布連續,區域內河流階地是三峽貫通的產物,三峽貫通大致發生于新近紀和第四紀之交,導致原經烏江南流的川江,被襲奪東流,形成現代的長江。下圖為四川沱江—小河溝一帶古河谷階地分布圖。據此完成1—2題。
1.沱江—小河溝一帶古河谷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 C )
A.盆地抬升
B.盆地下沉
C.河流下切
D.溯源侵蝕
【解題思路】 根據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是穩定的地臺,因而地殼的垂直升降運動不明顯,A、B錯誤;由材料可知,三峽貫通導致原經烏江南流的川江,被襲奪東流,形成現代的長江,說明三峽貫通后川江的比降增大,河流流速加快,沱江—小河溝一帶古河流下切作用顯著,形成河谷階地,C正確;溯源侵蝕會使河道向源頭延伸,D錯誤。
2.沱江—小河溝一帶古河谷階地的分布說明長江川江段河床變動狀況是( D )
A.持續性下降
B.間歇性抬升
C.變動了3次
D.變動了4次
【解題思路】 結合上題分析,三峽貫通使長江川江段河床比降增大,上游流速加快,導致沱江—小河溝一帶形成古河谷階地。川江段河床持續性下降,會導致小河溝持續性下切侵蝕,形成峽谷,不會形成T3、T2兩級階地,A錯誤。四川盆地是穩定的地臺,三峽貫通后,河流下切,川江河床應下降,而不是抬升,B錯誤。圖中小河溝形成了T3、T2兩級階地,具體過程為:第一次變動,川江段河流由下切侵蝕趨向穩定,河流側蝕加強,河谷由V形谷變成U形谷,河谷拓寬(T3位置);第二次變動,川江段河流下切侵蝕,形成T3階地;第三次變動,川江段河流由下切侵蝕趨向穩定,河流側蝕加強,河谷由V形谷變成U形谷,河谷拓寬(T2位置);第四次變動,川江段河流下切侵蝕,形成T2階地,因此長江川江段河床變動了4次,C錯誤,D正確。
[新角度/2023成都二模]北大河發源于祁連山北坡,中游河段發育了一系列古河道,古河道1、2、3分別在距今(以1950年為基準)7 471年、7 434年、5 706年被遺棄。研究發現,圖中河道變遷與金塔南山地殼活動和區域氣候變化密切相關,古河道3沉積物粒徑大于古河道2。下圖示意古河道變遷。據此完成3—5題。
3.圖中甲處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 )
A.“V”形河谷 B.槽形河谷
C.洪積扇 D.三角洲
【解題思路】 讀圖可知,甲處河流流經金塔南山山區,該處地勢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下切侵蝕作用強,會形成“V”形河谷,A正確;槽型河谷主要是河流側向侵蝕形成的,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平原,B錯誤;洪積扇一般形成于河流出山口處,C錯誤;三角洲一般形成于河口,D錯誤。
4.推測該區域地殼活動最劇烈的時期是( A )
A.古河道1遺棄至古河道2遺棄
B.古河道1形成期間
C.古河道2遺棄至古河道3遺棄
D.現代河道形成期間
【解題思路】 根據材料可知,圖中河道變遷與金塔南山地殼活動密切相關,古河道1遺棄(距今7 471年)至古河道2遺棄(距今7 434年)只經過了37年,說明期間地殼活動劇烈,A正確;古河道1形成期間河道位置較為穩定,說明該期間地殼活動不劇烈,B錯誤;古河道2遺棄(距今7 434年)至古河道3遺棄(距今5 706年)經過了1 728年,歷時長,說明期間地殼活動不劇烈,C錯誤;現代河道形成期間河道位置較為穩定,說明該期間地殼活動不劇烈,D錯誤。
5.與古河道2相比,古河道3河流存在時期氣候特征為( D )
A.冷干 B.暖干
C.冷濕 D.暖濕
【解題思路】 古河道3沉積物粒徑大于古河道2,說明古河道3河流存在時期河流流量更大,河流搬運能力更強,暖濕氣候背景下河流的流量會更大,D正確。
受構造活動、溯源侵蝕以及冰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影響,河流的部分河段會在原河床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河床,新形成的較陡峻河床和早期形成的平緩河床之間的交點稱為裂點。下圖為裂點及其上下游附近新老河床縱坡面示意圖。據此完成6—7題。
6.裂點處常發育的地貌最可能是( D )
A.河漫灘
B.刃脊
C.沖積扇
D.瀑布險灘
【解題思路】 讀圖可知,裂點處河道落差變大,河流流速快,侵蝕作用強,易形成瀑布、急流險灘等,D正確;通常在平緩的河床上沉積作用顯著,發育河漫灘,A錯誤;刃脊屬于冰蝕地貌,B錯誤;沖積扇屬于河流堆積地貌,通常發育在河流出山口,而裂點處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不易發生沉積,C錯誤。
7.裂點形成后若干年內( C )
A.甲河段下蝕作用加劇
B.甲河段側蝕作用加劇
C.乙河段下蝕作用加劇
D.乙河段側蝕作用加劇
【解題思路】 根據材料分析可知,裂點一般出現于河流中上游,河流以下蝕作用為主,B、D錯誤;與老河床相比,裂點形成后,位于上游的甲河段落差變化不大,下蝕作用變化不明顯,A錯誤;與老河床相比,裂點形成后乙河段新河床縱剖面坡度加大,河流流速加快,下蝕作用明顯加劇,C正確。
8.[2023廣東深圳調研,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現代長江水系格局形成于約70萬年前。末次冰期時,現今長江口東部的東海陸架平原上發育了長江古河道,先后形成了多條大型的游蕩性河道,古河道河口大致由北向南移動。與現今相比,末次冰盛期(冰蓋面積最大的時期)古海岸線位置明顯偏東。
(1)說明末次冰期時長江入海口東移并形成古河道的原因。(4分)
【參考答案】 末次冰期時,海平面下降,東海陸架出露,長江入海口東移;(2分)古長江在平緩的東海陸架上相對凹陷處沖刷出新的河道。(2分)
【解題思路】 在末次冰期時,全球氣溫下降,中高緯陸地上多數地區的降水以降雪為主,積雪不斷累積形成了冰川,末次冰盛期成為冰蓋面積最大的時期;同時,由于海洋水減少,海平面下降,東海陸架出露,導致長江入海口東移,古長江在平緩的東海陸架平原上沖刷出新的河道。
(2)分析末次冰期現今長江口外古河道游蕩擺動的條件。(6分)
【參考答案】 東海陸架地勢平坦,長期接受古長江帶來的泥沙沉積,物質疏松,受側蝕作用強;(2分)長江流量季節和年際變化大,洪水期古河道易改道游蕩;(2分)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河道易由北向南擺動。(2分)
【解題思路】 如下圖:
(3)末次冰期后長江干流流程變長,請說明原因。(6分)
【參考答案】 氣候變暖,長江上游冰雪大量融化,冰下掩埋的古河道顯現(或會形成新的河道);徑流量增加,溯源侵蝕加劇,河道延長;流經中下游平原地區時河道彎曲度增加;東海陸架古長江河段因海平面上升縮減的長度小于長江干流增加的長度。(任答3點得6分)
【解題思路】 長江干流延長主要從源頭延伸、河道變彎延長、河道整體縮短長度小于延長長度等方面分析。源頭延伸方面,末次冰期后,氣候變暖,氣溫升高,長江上游地區冰雪大量融化,冰雪掩埋的古河道逐漸顯現,冰雪融水匯聚形成新的河道;同時大量的冰雪融水使得徑流量增加,加上長江上游落差大,溯源侵蝕加劇,使得河道向源頭方向延伸。河道變彎方面,流經中下游地區的河道,由于地勢較平坦,河流流速減慢,側蝕作用增強,河道彎曲度增加,河流流程增加。由于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東海陸架古長江河道長度縮減,但由于河口縮減長度小于長江干流增加的長度,末次冰期后的長江干流流程整體變長。
9.[2023云南昆明三診一模,2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江三角洲是由西江、北江、東江在半封閉海灣內堆積而成的復合三角洲,其中西江和北江三角洲占其總面積的93.4%,東江三角洲占6.6%。近百年來,三角洲中河道的形成和人類活動等因素使三角洲向外海推進的速度加快。下圖示意珠江三角洲海岸線的歷史變遷。
(1)概括近8 000年珠江三角洲海岸線的變化特征。(6分)
【參考答案】 海岸線向外海推移;推移速度呈加快趨勢;相同時段內西江和北江三角洲的沉積作用更明顯,海岸線推移速度更快(或東江三角洲的沉積作用較弱,推移速度較慢);不同區域的三角洲同時發育,海岸線多向擴展。(每點2分,任答3點即可)
【解題思路】 概括地理事物的變化特征,既要看到總體變化特征,又要看到局部差異。從總體上看,各時期的海岸線向外海推移,推移速度呈加快趨勢;從局部差異看,西江三角洲、北江三角洲沉積速度較快,東江三角洲沉積速度較慢,三個三角洲擴展方向不同,導致海岸線多向擴展。
(2)列出研究人員推論珠江三角洲海岸線變遷所依據的材料。(4分)
【參考答案】 遺跡(化石、沉積物等);遺址;文獻資料等。(每點2分,任答2點即可)
【解題思路】 研究人員推論珠江三角洲海岸線變遷所依據的材料主要從自然和人類活動兩方面思考。自然方面,珠江三角洲海岸線變遷是河流泥沙沉積的結果,因此沉積物的性質、化石都是研究人員推論的依據。人類活動方面,人類活動留下的遺址和足跡,以及歷史時期的文獻資料等都可以作為研究人員推論的依據。
(3)判斷珠江三角洲泥沙沉積量最大的季節,并說明理由。(8分)
【參考答案】 季節:夏季。(2分)理由: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豐富且集中;(2分)河流徑流量大,挾帶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積;(2分)受夏季風影響,海水頂托作用強,利于泥沙沉積。(2分)
【解題思路】 分析如下:
(4)分析近百年來珠江三角洲沉積速度加快的人為原因。(4分)
【參考答案】 人類活動(砍伐、墾殖等)使珠江來沙量顯著增多;人工圍墾加速了三角洲沉積;人為束窄河道,流水搬運作用加強,沉積物被輸送到外海。(每點2分,任答2點即可)
【解題思路】 本題可用“執果索因”法推理,具體分析如下:
(5)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未來珠江三角洲的面積可能縮小還是擴大?表明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6分)
【參考答案】 縮小。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淹沒部分三角洲;(2分)海水侵蝕加劇;(2分)海水溫度上升,風暴潮增多,對海岸的侵蝕加劇。(2分)
或擴大。全球氣候變暖,生態失調影響植被生長,河流含沙量增加; (2分)暴雨等強降水天氣增多,河流流量增多,侵蝕和搬運作用增強,含沙量加大; (2分)海平面上升,河流入海口與海面高差減小,海水的頂托作用增強,泥沙易沉積。(2分)
【解題思路】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河流和海水(波浪或潮汐)相互作用的結果,當海水侵蝕作用強于河流堆積作用時,三角洲海岸線會出現后退;當河流堆積作用強于海水侵蝕作用時,三角洲海岸線會向海洋推進,面積擴大。因此,若選擇三角洲面積縮小,則從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沒、侵蝕部分三角洲的角度分析;若選擇三角洲面積擴大,則從全球氣候變暖,生態失調影響植被生長,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加,以及河流入海口與海平面高差減小,海水的頂托作用增強等角度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柞水县| 临泉县| 天津市| 吉林市| 乌拉特中旗| 化州市| 都匀市| 上林县| 娄底市| 昌宁县| 扬州市| 睢宁县| 清丰县| 胶州市| 塔河县| 崇信县| 本溪市| 胶州市| 通化市| 甘谷县| 襄城县| 福泉市| 额尔古纳市| 宝鸡市| 广西| 阿巴嘎旗| 衡阳县| 嘉黎县| 白水县| 准格尔旗| 株洲县| 曲松县| 博白县| 卓尼县| 武功县| 安阳市| 略阳县| 教育| 恩施市| 平安县|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