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一框 不作簡單肯定與否定第十課推動認識發展有人說:日積月累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我們成就精彩人生。你同意他的觀點嗎?甲說:我非常同意。肯定這里所說的“肯定”或者“否定”,是指人們對某一事物、某一問題是或不是、同意或不同意的表態,是一種主觀的意思表示。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肯定”“否定”。【概念區分1】維生素是人和動物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微量有機物質,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人由此認定,“補充維生素多多益善”,甚至采信所謂的“維生素療法”,為預防癌癥,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和動脈硬化等,大劑量地服用維生素,結果導致維生素中毒。從思維方式看,“補充維生素多多益善” 的認識誤區,其問題出在哪兒 “補充維生素多多益善”的認識未對維生素的作用形成全面的客觀的認識,簡單肯定補充維生素的作用,忽視了服用維生素超過一定量時,維生素會產生毒副作用,這屬于形而上學否定觀。形而上學否定觀主張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認識事物,將肯定與否定絕對地割裂開來,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靜止、孤立、片面地看待維生素及其作用,屬于形而上學思維錯誤。【概念區分2】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含義:(1)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與否定兩個方面;(2)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3)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一: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中國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其中的精華包括仁政、民本、德治的治國思想,剛健自強、勤勞進取的民族精神等其中的糟粕包括維護專制的綱常禮教、摧殘婦女的“三從四德”等等。小王為人豪爽,講義氣,孝敬父母,但就是有過于追求享受的缺點。此時,大家還公認他還是一位挺不錯的青年。但是,小王的膽子越來越大,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經常有偷盜行為,最終鋃鐺入獄。(1)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對立的:①肯定方面:維持著事物的質的規定性,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②否定方面: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根本性質,實現對自身的否定。2、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辯證關系:一: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辯證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辯證否定是聯系的環節、是發展的環節(2)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又是統一的: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著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自我否定階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盤否定,矛盾斗爭的結果并不是將矛盾雙方消解為虛無,而是產生新的規定性(肯定)。(“辯證的否定”)2、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辯證關系:一: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因素—外形笨重,功能簡單保留—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手機方便了人與人的聯絡增添—舊事物中沒有、符合客觀規律的因素—多元化、多功能(1)辯證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過自身的否定實現自身的發展。(2)特點:①發展的環節:否定的環節既是消滅舊事物的環節,也是產生新事物的環節。。②聯系的環節:否定的環節既是先前事物與后續事物中斷的環節,也是后續事物與先前事物連續性的環節。(3)實質是“揚棄”: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內容。(4)要求:樹立創新意識。我們要對一切事物采取科學的分析態度和方法。在考察事物時,必須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相關鏈接】:辯證的否定觀對待傳統文化,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其一是全盤西化論,認為“中國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國文化徹底地西化”。其二是文化復古主義,認為“中國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新確立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返回孔孟之道。” 歷史和實踐證明,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1)根據事物內部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我們看待事物、解決問題就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則,就會陷于主觀的、極端的思維方式,犯形而上學的錯誤。(2)堅持辯證的否定觀。3、要求:一: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易混區分】:辯證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辯證否定觀 形而上學否定觀否定的動力 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過自身的否定實現自身的發展 否定是外力強加給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結果,是主觀任意的否定否定與肯定的關系 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 把否定與肯定絕對地割裂,主張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同聯系發展的關系 否定是聯系的環節和發展的環節 否定是發展的中斷二:堅持辯證的否定觀1、辯證的否定的特點: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相對于肯定階段來說,否定階段是較后也是較高的環節。它包含著肯定,同時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更能體現事物發展的辯證法。注入了新的符合時代特征、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前進趨勢的內容,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內容。2、堅持辯證的否定觀的要求: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和傳統文化,應該采取下面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我們既要反對全盤照搬,又要反對盲目排外,應該批判地吸收,洋為中用;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既要反對文化復古主義,又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和弘揚,古為今用。堅持辯證的否定觀,要深刻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①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沒有對這一整體、統一體的否定,舊事物就不能滅亡,新事物就不能產生。②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絕不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肯定與保留,而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合理因素的肯定與保留;即使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議題二:堅持辯證的否定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既不能片面地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的厚今薄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等還存在需要協調適應的地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如何才能對認識對象中的利與弊、好與壞作出正確的肯定與否定。提示:要堅持辯證的否定觀,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和否定的雙重性,要正確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要做到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對認識對象中的不合理的因素要否定和克服,對認識對象中的合理的因素要肯定和保留。對待中華傳統文化要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既不能片面地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厚今薄古,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探究活動二】課堂小結:第二框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第十課推動認識發展你剛踏進昌樂二中的時候,第一印象是什么?(1)含義: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2)局限:感性具體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1、感性具體: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1)含義: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2)目的與內容:既可以從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質的規定性,也可以從事物個性中抽取某種共性,等等。2、思維抽象: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請思考:下列認識是感性具體還是思維抽象?①對事物的第一印象。②小明是一個中學生。感性具體思維抽象人們認識事物時,首先反映的是具體直觀的事物,對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形成反映,我們把它稱之為感性具體。在這一基礎上,人們使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分解成各個部分,把它們從整體中抽取出來,并且撇開各個部分的非本質屬性抽象出它的本質屬性,這樣,人們的認識就從感性具體發展成理性抽象,從現象深入到了本質。因此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需要運用思維抽象。【知識拓展】:如何理解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有一天,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休息,一個蘋果從樹上落下,引起牛頓的思索:蘋果在空間,哪個方向都可飛去,為什么偏偏墜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蘋果相互吸引,整個宇宙都會有引力的作用。由此,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感性認識階段理性認識階段①分離:——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任何一種科學認識都必須根據實踐的要求,確立特定的研究對象。分離就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將其與其他對象分割開來、從與其他對象的聯系中抽離出來。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3)思維抽象的環節:物理學哲學歷史學萬有引力聯系時代、歷史意義②提純:——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事物的現象總是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的。沒有合理的純粹化,就難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提純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3)思維抽象的環節:即使被帶到宇宙的邊緣,地球的重力還是會作用到你身上。——牛頓《萬有引力》定律③簡略化:——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物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的一種簡略表述。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3)思維抽象的環節:在幾何學中,“點”沒有大小,“線”沒有寬度,“面”沒有厚度在流體力學中,“理想液體”既不可壓縮又沒有黏滯性。在分子物理學中,“理想氣體”對分子本身的體積與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計的。④理想化:——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理想化是在思維中對認識對象存在狀態的純然構想。雖然在自然狀態中,思維所抽理想化象的那種事物的理想化狀態并不存在,但在思維中設想這種狀態,有利于人們揭示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3)思維抽象的環節:(這樣的物體只有在思維中才可能存在,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提示:(1)從科學思維角度看,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發展階段。(2)①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在這一發現中,撇開了化學現象、生物現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現象,把落體運動這一特定的物理現象從現象總體中抽出來。②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在這一發現中,撇開空氣阻力的因素,設想在純粹狀態下的落體運動,進行了提純。③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一般來說,落體運動是在地球大氣層的自然狀態下進行的,要把握自然狀態下的落體運動就要考慮阻力因素,相對實際情況,伽利略的落體定律是一種抽象的簡略化表述。④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伽利略設定的真空狀態就是一種理想化的形式。在地球大氣層的自然狀態下,自由落體運動受著空氣阻力因素的干擾,人們直觀看到的現象是重物比輕物先落地,因此,亞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輕物先落地的結論。人們也因此沒有認清楚落體運動的規律。在伽利略時代,人們還無法用物質手段創設真空環境來從事落體實驗,伽利略就依靠思維抽象,在思想上撇開空氣阻力的因素,設想在純粹狀態下的落體運動,從而得出了自由落體運動定律,認為如果不計空氣阻力,輕重物體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結論。(1)從科學思維角度看,人們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定律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階段?(2)在自由落體運動定律的發現中,伽利略是如何進行思維抽象的?(4)思維抽象的局限性:①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②認識不能停留在思維抽象階段。要在思想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2、思維抽象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二: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1、思維具體的含義和表現:(1)含義: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2)特征:思維具體是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表現為具有豐富內涵的科學概念。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點。2、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環節:(1)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2)上升的起點,往往是某一認識對象的矛盾焦點。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3)思維從最一般的抽象規定開始,通過各個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和規律的認識。二: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以“商品”這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細胞作邏輯起點,通過對“商品”的內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貨幣”的概念,貨幣出現以后,發展到一定階段會轉化為資本。在進一步發展中,由資本而產生剩余價值。社會財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劇勞動與資本之間的矛盾,促使社會主義革命不可避免的到來。馬克思就是經過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性。(1)資本論的邏輯起點——商品(2)資本論:商品——貨幣——資本——剩余價值(3)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各個環節,商品——貨幣——資本等一系列范疇作了深刻的分析,循序漸進,逐步上升,最后形成《資本論》的科學理論體系,從多樣性統一中把握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整體。【相關鏈接】: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3、感性具體、思維抽象與思維具體之間的關系:(1)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是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基礎,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因此,認識不能停留在思維抽象階段,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2)理解抽象和具體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掌握這種辯證思維方法,對于我們獲得對事物全面而具體的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二: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提示:①人們對水的認識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上升過程。②第一階段,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人們通過視覺、觸覺、味覺將水反映到大腦中,從而形成感性具體的認識,然后通過大腦的分析,抽象出水的各種屬性:無色、無味、液體,形成思維抽象。③第二階段,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上升過程。通過進一步分析水的無色、無味、液體等屬性之間的關系以及水具有這些屬性的原因,最后將水的本質定義為無色、無味的液體,從而形成思維具體的認識。人們在對水的認識過程中,首先通過視覺、觸覺、味覺將水反映到大腦,通過分析認識到水的各種屬性——無色、無味、液體等,并且進一步分析水的無色、無味、液體等屬性之間的關系以及水具有這些屬性的原因,最后將水定義為無色、無味的液體。根據認識發展的歷程,結合材料,分析人們是怎樣形成對水的內在本質的認識的。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