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 導學案
知道七七事變、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等基本史實重要的事件、人物、現象等,知道國共第二次合作的過程,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
運用圖文史料分析國共第二次合作,認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中國近代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中華民族頑強不屈、團結對外的優秀品質。學習中國軍隊為國家和民族利益而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奮斗的精神。(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
教學難點:第二次國共合作;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及當前日本政府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
2022課標內容:通過了解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抗戰的艱苦歷程。
一、七七事變
爆發: 年7月7日,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索遭拒,隨即炮轟我軍防地,中國守軍奮起反擊。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 ”。
意義:標志著中國 的開始。
犧牲將領:保衛北平的戰斗中 、 壯烈殉國。
二、第二次國共合作
背景: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后,國共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并加快了建立 的步伐。
內容:根據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 ,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 ,葉挺任軍長。
實現: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 ,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 的合法地位。以國共為主導的 正式建立。
三、淞滬會戰
經過: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 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 爆發。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
意義:打破了日本 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殺
背景: 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 。國民政府遷往 ,將其作為戰時的陪都。
暴行:日軍占領南京后6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 萬人以上。
問題探究1:兩次國共合作的對比
項目 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二次國共合作
不同點 開始標志
時間
形式 黨內合作 黨外合作
目標
相同點
1.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面對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進行全民族抗戰開始于( )
A.九一八事變 B.南京大屠殺 C.七七事變 D.一二·九運動
2.“近代以來,由于我們一盤散沙,我們的民族總是在斗爭中遭到失敗。抗日戰爭中 中華民族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抵抗力量。”材料中“統一的抵抗力量”正式形成的標志是( )
A.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C.國民黨發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 D.七七事變的爆發
3.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南方八省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即新四軍,葉挺為軍長。材料表明( )
A.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開始變化
B.新四軍是抗日戰場的主要抗戰力量
C.紅軍已經勝利完成了萬里長征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正式形成
4.下圖所示戰役( )
A.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B.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C.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 D.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
5.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冥思廳的照壁上刻有“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這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深切愿望是( )
A.牢記歷史,牢記仇恨 B.以史為鑒,科學發展
C.正視史實,告慰冤魂 D.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二、綜合題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鐵嶺絕巖,林木叢生,暴雨狂風,荒原水畔戰馬鳴。圍火齊團結,普照滿天紅。同志們!銳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來呀!果敢沖鋒,逐日寇,復東北,天破曉,光華萬丈涌……”
——東北抗日聯軍歌曲《露營之歌》
(1)中國人民“復東北”的壯舉應始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指出該事件在中國人民抗日歷程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
材料二 抗戰大事記
時間 事件
1931年8月 蔣介石致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br/>1931年9月 中共發表宣言: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與一切帝國主義的海陸空軍!
1935年9月 蔣介石在西安設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調東北軍入陜西和甘肅“剿共”。
1935年12月 中共在北平舉行了大規模的大學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獲得全國民眾積極響應,全國人民抗日熱情高漲,給國民政府巨大壓力。
1935年12月 中共的策略路線是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
1936年12月 西安事變后,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
1937年7月 中共中央發布全民抗戰的通電。蔣介石公開發表《告抗戰全軍將士書》,稱:和平既然絕望,只有抗戰到底。
1937年9月 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布《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號召為推翻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而奮斗!
(2)據上述圖表內容,指出中國共產黨對抗日的態度。請指出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關系的演變。
(3)據上述圖表,指出蔣介石對日本侵華態度的變化。根據上述表格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探究其變化的原因。
7.近代中國的歷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抗爭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見證了歷史風云。近代史上的北京曾飽受列強欺凌,三次淪陷:北京人民表現出了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1860年10月15日, 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城 圖一 北京第一次淪陷 1900年8月14日,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圖二 北京第二次淪陷 1937年7月29日, 日軍占領北平 圖三 北京第三次淪陷
材料二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
——近代某不平等條約節選
材料三 ……爆發于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習近平
材料四 在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各黨派、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
——趙箭平《談談屏幕上的國軍抗日英雄》
(1)材料一圖一中的“聯軍”指的是誰?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后雙方簽訂了哪一不平等條約?有什么影響?
(2)材料二是哪一個不平等條約的內容?該條約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材料三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哪一事件?請指出它在我國歷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義。
(4)材料因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各黨派,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同仇敵汽,共赴國難”的前提條件是什么?說說抗戰期間中國軍民有哪些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反思:南京大屠殺啟示
參考答案:
問題探究1:
1.C
2.C
3.D
4.C
5.D
6.(1)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
(2)堅決抵抗。由對立到合作。
(3)由不抵抗到聯共抗日(由不抵抗到堅決抗日)。人民的呼吁;中共的抗日宣傳和動員;西安事變的推動;日本侵華加劇,威脅了國民黨的利益。
7.(1)聯軍:英法聯軍。條約:《辛丑條約》。影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條約:《馬關條約》;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事件:五四運動。意義: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或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4)前提條件: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實現(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精神品質:英勇頑強、不怕犧牲、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等。
反思:
(1)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兇殘本性。
(2)應牢記歷史,以史為鑒,吸取歷史的教訓,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勿忘國恥,警鐘長鳴,戰爭的悲劇不能重演。
(3)日本應該把對侵略戰爭的反省落實到行動上,不再做傷害中國和亞洲其他有關國家人民感情的事,嚴肅、慎重的態度處理好歷史問題。日本應警惕和防止右翼勢力和軍國主義復活,走和平發展之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