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校 學段及學科 八年級下冊地理(湘教版)授課人 章節名稱 臺灣省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課時 課型 新課教 學 分 析 本節所對應的課程標準內容主要是“認識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在地圖生指出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特色” 本節課總共2課時,本節課的內容是第一課時臺灣省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經濟發展中的農業部分。現在已經接近地理教學的尾聲,學生通過兩年的區域地理的學習,具備讀圖分析位置、地形、氣候、河流和資源等地理要素的特征,所以本節課采用學案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讀圖8-23和8-24描述臺灣的位置與范圍 2、讀圖8-25和圖8-26描述臺灣的地形特征 3、讀圖8-30描述氣溫分布特征,據圖8-31分析臺灣東西兩側降水差異,據圖8-32說出氣候類型分布,及界限彎曲原因過程與方法 1、根據地形和氣候特征,描述河流特征 2、據圖8-34并結合臺灣自然地理特征說出臺灣的主要自然資源,及自然災害 3、根據地形,氣候以及位置等自然環境特征,分析林業,種植業,漁業的分布,理解寶島臺灣的各別稱的意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材料,從地緣、血緣、文化、歷史等方面,說出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過綜合分析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養成綜合分析的思維品質。 通過自然環境的分析,知道臺灣是物產豐饒的寶島。教學重點 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特征教學難點 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教學方法 學案引導,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準備 學案,PPT,教案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鄉愁》引出臺灣海峽 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 閱讀歸納: 以下材料分別說明臺灣與中國大陸有哪種關系 A地緣關系B血緣關系C文化關系D歷史關系 1. 約在幾百萬年以前,由于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了臺灣海峽,臺灣島才與大陸分離,成為島嶼。 2.目前,臺灣省的居民中,漢族約占97%,他們主要是明清以來福建、廣東兩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還保留著鄉音。 3.臺灣和福建等省許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媽祖,都喜歡喝功夫茶,同屬 福建方言語系。 4.臺灣,在我國史書記載中曾稱夷州,明代始稱臺灣,歷史上曾多次遭受外來侵略。1661年鄭成功率兵趕走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1885年清政府正式設臺灣省建創。1895年臺灣被日本侵略者侵占。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才回歸祖國。 創設情境:為赴臺交換生的衣食住行出謀劃策 位置和范圍 提問:李麗從北京到臺灣選擇哪種交通運輸方式; 師繪制臺灣的輪廓,請學生代表上臺標注臺灣的緯度位置及海陸位置 師進行強調 承轉:到了臺灣之后李麗還想了解臺灣本地的交通干線的分布,她需要知道臺灣的? 地形 出示臺灣的地形分布圖及沿北回歸線的地形剖面圖 師繪制臺灣的山脈,提問:這些山脈如何形成? 哪倆個板塊擠壓? 此地會有什么災害? 如果李麗在交換的一年中不幸遇到了地震,你能否為她提出防震建議? 學生代表朗讀 根據材料總結歸納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 學生自主完成導學案第一部分內容 地形 小組合作探究學案上地形特點 板塊擠壓 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地震 找活命三角區 提升學生注意力 樹立正確的領土觀,進行愛國教育 情景教學利于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 培養讀圖析圖能力 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 進行防震減災教育,提高生存能力教 學 過 程 承轉:根據地形的分布,你認為臺灣交通干線哪里會稠密?接著我們要對李麗的穿衣指數做出建議,需要知道臺灣的? 五、氣候特征 根據臺灣處于太平洋和亞歐大陸交界處以及地跨熱帶與亞熱帶,引導學生說出臺灣的兩種氣候類型以及分布 提問:臺灣氣候類型分布圖中兩種氣候并不是嚴格以北回歸線為界,而是向南發生了彎曲,這是為什么? 好,這是地形對氣候分布的影響,接著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地形對氣溫和降水分布的影響。 師總結氣候的整體特征:溫暖濕潤 提供幾套李麗行李箱中的衣服,提問哪些不需要? 除此之外還需要攜帶哪些物品? 同時有沒有什么特殊的天氣需要李麗注意? 什么時候容易發生? 六、河流特征 承轉:李麗聽說臺灣有很多河流,但是利于行舟的卻不多,這是為什么呢?接著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臺灣的河流特征。 七、資源特征 承轉:李麗還聽說臺灣是個寶島,這對于身為吃貨的她異常興奮,只是不知道能吃些什么。吃跟農業密切相關,臺灣可以發展哪些農業類型? 林業分布在? 展示珍稀樹種——紅檜、樟樹 種植業分布在? 糧食作物——水稻——海上米倉 糖料作物——甘蔗——東方甜島 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水果王國 茶葉之鄉,茶葉分布在? 漁業分布在? 簡單介紹幾種特色小吃 除了森林資源、水產資源,據圖8-34,大家還可以發現臺灣有什么資源? 臺灣的礦產資源種類很豐富,但儲量豐富嗎? 補充:加上長期開采,像煤、鐵、石油等已經面臨枯竭,依賴進口。 師:說到礦產資源,上學期我們學過臺灣的一個著名鹽場是? 這是布袋鹽場的分布圖,結合地形,氣候分析它為何這樣分布? 承轉:說完吃的,我們接著來看玩的,臺灣有哪些自然旅游景點? 對,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坐著高山鐵路,欣賞阿里山的日出、云海、晚霞、森林。 八、課堂小結 師:相信大家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能為李麗的衣食住行提出自己寶貴的建議。 利用板書總結 課堂練習 監督、指導 后附學案 西部平原地區 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因為中部分布著山脈 小組合作探究導學案上氣候部分 偏厚的羽絨服套裝 防曬霜,雨傘,遮陽傘 臺風 6-10月 小組討論臺灣河流的流向、流速及長度特征,水能為何豐富 林業、種植業、漁業 山地 知道臺灣是植物王國,樟腦王國 平原 低山丘陵 沿海地區 礦產資源——鐵、煤、石油、天然氣、硫、金等 不豐富,因為面積小。 布袋鹽場 位于背風坡,降水少,晴天多,利于晾曬,在北回歸線以南,熱量條件好,沿海有廣闊的沙灘。 最高山——玉山, 最大的湖泊——日月潭 記憶重點知識 自主完成 被提問的學生將錯誤答案一一更正 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小組合作的精神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加強防災意識 分析要素之間的聯系 從各個角度知道臺灣是個寶島 養成認真讀圖的習慣 明確礦產資源儲量并不豐富,為下節課的外向型經濟做鋪墊 具體分析問題的能力 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前后呼應 趁熱打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1.閱讀材料歸納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讀圖8-23和8-24描述臺灣的位置與范圍讀圖8-25和圖8-26描述臺灣的地形特征讀圖8-30描述氣溫分布特征,據圖8-31分析臺灣東西兩側降水差異,據圖8-32說出氣候類型分布,及界限彎曲原因根據地形和氣候特征,描述河流特征據圖8-34并結合臺灣自然地理特征說出臺灣的主要自然資源,及自然災害閱讀歸納:以下材料分別說明臺灣與中國大陸有哪種關系 A地緣關系B血緣關系C文化關系D歷史關系1. 約在幾百萬年以前,由于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了臺灣海峽,臺灣島才與大陸分離,成為島嶼。2.目前,臺灣省的居民中,漢族約占97%,他們主要是明清以來福建、廣東兩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還保留著鄉音。3.臺灣和福建等省許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媽祖,都喜歡喝功夫茶,同屬 福建方言語系。4.臺灣,在我國史書記載中曾稱夷州,明代始稱臺灣,歷史上曾多次遭受外來侵略。1661年鄭成功率兵趕走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1885年清政府正式設臺灣省建創。1895年臺灣被日本侵略者侵占。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才回歸祖國。自主學習:位置與范圍1.填寫地理事物的名稱:(1)島嶼① _______島② _____列島③ _______島(2)海洋A_______海B_____ 洋C_______海D____ 海峽省級行政區E_______省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哪個部位?小組合作探究:地形特征讀圖8-25和圖8-26,完成下列題目:說一說臺灣島以哪一種地形為主;并說出臺灣島的地形分布格局以及地勢特點;氣候特征1.讀圖8-30,描述臺灣島年平均氣溫分布特點;(整體氣溫;南北比較;中間與四周比較)2.讀圖8-31,說出臺灣島東部和西部年降水量的差異,分析導致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讀圖8-32,分析亞熱帶與熱帶季風氣候的界線向南彎曲的主要原因。河流特征根據地勢說出河流流向、流速及長度特征。2.為什么說臺灣島水能資源豐富?資源特征1.讀圖8-34說一說臺灣為何被稱為“寶島”你知道哪些臺灣著名的自然旅游景點課堂練習1.關于臺灣島的位置敘述正確的是( )A. 東臨臺灣海峽,西臨太平洋 B. 位于中低度地區C. 地跨南北半球 D. 地跨亞熱帶與熱帶2.2016年2月6日凌晨,我國臺灣省高雄市發生里氏6.7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6.7千米。關于臺灣地震多發,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臺灣主要包括臺灣島,所以多地震 B. 臺灣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C. 臺灣位于板塊內部,地殼活躍 D. 臺灣位于大洋與大陸交界處,地震多發3.下面四島中素有“東方甜島”、“海上糧倉”的美稱,還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是 ( )A. B. C. D.4.臺灣島的地形特點是( )A.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B.地勢西高東低C.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D.山脈為東西走向5.根據臺灣省的位置、地形和我國季風的風向,推斷臺灣島降水豐富的地區在( )A.西部地區 B.南部地區 C.東部地區 D.北部地區6.臺灣島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美譽的主要原因是( )A. 氣候溫暖濕潤,多山地 B. 河流多,水量大C.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 農業技術水平高7.到臺灣島旅游,能看到的景點是( )A. 日月潭 B. 大三巴牌坊C. 吳哥窟 D. 盧浮宮博物館8.下列哪種農產在臺灣一定不會大量采摘到( )A甜菜 B芒果 C菠蘿 D香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