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三章 內 能【速記清單】(含答案)2024-2025學年九年級物理全一冊單元速記·巧練(廣東專用,人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三章 內 能【速記清單】(含答案)2024-2025學年九年級物理全一冊單元速記·巧練(廣東專用,人教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十三章 內 能
【考點1 物質的構成】
1.物質的構成:常見物質是由大量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
2.分子的大?。悍肿拥闹睆胶苄。ǔR?0-10m來量度,所以一個看似很小物質中都會包含大量的分子,如一個小水滴中含有約1021個水分子。
特別提醒:常見的微小物體不是分子:分子的尺度很小,人們用肉眼觀察到的都不是分子,分子只能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到。
【考點2 分子熱運動】
1.擴散現象
(1)定義: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的實質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滲入。
(2)擴散現象表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也說明物質的分子間存在間隙。
(3)影響擴散的因素:溫度越高,擴散越快(即分子無規則運動跟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2.分子熱運動
(1)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熱運動。
(2)同一物體,分子運動越劇烈,物體的溫度越高。即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的標志。
(3)擴散: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的實質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滲入。
(4)機械運動與分子熱運動比較
機械運動 分子熱運動
研究對象 宏觀物體 微觀分子
有無規律 有規律可循 單個分子運動無規律可循
可見度 可用肉眼直接觀察 不能用肉眼直接觀察
影響運動快慢的因素 質量、力和作用時間 溫度與物質狀態
【考點3 分子間的作用力】
1.分子間的作用力
(1)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
(2)固體中分子之間的距離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動,所以既有一定的體積,又有一定的形狀。
(3)液體中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相互作用力較大,以分子群的形態存在,分子可在某個位置附近振動,分子群卻可以相互滑過,所以液體有一定的體積,但有流動性,形狀隨容器而變化。
(4)氣體分子間的距離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個分子幾乎都可以自由運動。氣體既沒有固定的體積,也沒有固定的形狀,可以充滿能夠達到的整個空間。
(5)同體物質很難被拉伸,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引力的緣故;液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斥力的原因。液體能保持一定的體積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引力的原因。
2.分子動理論: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組成的,分子間有間隙;構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熱運動;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
【考點4 內能】
1.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
(1)分子動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的熱運動。物體內大量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所具有的能量稱為分子動能。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得越快,它們的動能越大。
(2)由于分子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勢能,稱為分子勢能。分子間距發生變化時,物體的體積也會變,所以分子勢能與物體的體積有關。
2.內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2)內能的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3.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
(1)溫度是影響物體內能最主要的因素,同一個物體,溫度越高,它具有的內能就越大,物體的內能還受質量、材料、狀態等因素的影響。
(2)物體的內能跟質量有關。在溫度一定時,物體的質量越大,也就是分子的數量越多,物體的內能就越大。
(3)物體的內能還和物體的體積有關。質量一定時,物體的體積越大,分子間的勢能越大,物體的內能就越大。
(4)同一物質,狀態不同時所具有的內能也不同。
特別提醒:物體內能改變的宏觀表現:溫度變化: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
4.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與聯系
內能 機械能
區別 定義 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的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物體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
影響因素 物體的溫度、質量、狀態、體積、物質的種類 物體的質量、速度、高度和彈性形變的程度
研究對象 微觀世界的大量分子 宏觀世界的所有物體
存在條件 永遠存在 物體運動時,被舉高時,發生彈性形變時
聯系 物體無論是否具有機械能,一定具有內能;物體的內能和機械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考點5 物體內能的改變】
1.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
用暖袋暖手 給工件淬火 燒水
現象
現象分析 暖袋溫度降低,內能減少;人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能量從熱水袋傳遞給人 工件溫度降低,內能減少;冷水溫度升高,內能增大;能量從工件傳遞給水 燒水時,水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加,能量從火焰傳遞給鍋和水
實驗結論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發生熱傳遞,低溫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高溫物體溫度降低,內能減少;即能量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所以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2.熱量
(1)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熱量。用符號Q表示。
(2)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熱量單位是焦耳,符號是J。
3.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
做功情況 外界對物體做功 物體對外界做功
探究過程與現象
分析與論證 迅速壓下活塞,玻璃筒內的氣體被壓縮,活塞對筒內氣體做功,從而使筒內氣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當溫度達到硝化棉的燃點時,硝化棉開始迅速燃燒 向瓶內打氣,壓縮瓶內的空氣,不斷對瓶內空氣做功,瓶內空氣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隨著打入空氣的增加,氣壓越來越大,直至沖開瓶塞,此時,瓶內的空氣推動瓶塞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其中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霧
結論 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溫度升高,物體內能增加; 物體對外界做功,物體溫度降低,物體內能減少
4.熱傳遞和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區別與聯系
區別 聯系
實質 方式 舉例
熱傳遞 能量的轉移 高溫物體放熱,低溫物體吸熱 生活中燒、烤、烙、炒,生產中的淬火等 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且效果相同。某物體的內能發生改變,可能是通過熱傳遞改變的,也可能是通過做功改變的,或者兩者都有。若不知道具體過程,則無法確定內能改變方式
做功 其他形式能與內能之間的相互轉化 壓縮體積、摩擦生熱、鍛打物體、彎折物體等 打氣筒打氣、鉆木取火、來回多次彎折鐵絲等
體積膨脹等 裝開水的暖水瓶內的氣體將瓶塞沖開燈
【考點6 溫度、熱量、內能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溫度 熱量 內能
區別 概念 宏觀上,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微觀上,反映物體中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 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 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
表述 用“降低”、“升高”,“降低到”、“升高到”表述 用“放出”或“吸收”表述 用“有”、“具有”、“改變”、“增加”、“減少”的那個表述
單位 攝氏度(℃) 焦耳(J) 焦耳(J)
聯系 (1)溫度反映了內能的大小,熱量反映了內能變化了多少; (2)物吸收熱量,內能會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物放出熱量,內能會減少,但物體溫度不一定降低,如晶體凝固
歸納總結 一個一定 物體溫度升高或降低時,其內能一定增加或減少
四個不一定 (1)一個物體內能增加或降低時,其溫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體熔化或凝固過程; (2)一個物體的內能增加或降低時,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對物體做功或物體對外界做功; (3)一個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時,內能增加或減少,其溫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體熔化或凝固過程; (4)一個物體溫度升高或降低時,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熱量,也可能是因為做功,如摩擦生熱或物體對外界做功
【考點7 比熱容】
1.定義: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用符號c表示。
2.定義式:。
3.單位:焦耳每千克攝氏度,符號是:J/(kg·℃),比熱容單位是由質量、溫度和熱量組成的組合單位。
4.物理意義: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的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J。
5.對比熱容的理解
(1)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用符號c表示。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種物質的比熱容不會因為物質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而改變,也不會因為質量的多少或溫度變化的多少而改變。也就是說,比熱容的大小只與物質的種類及其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有關,與物質的質量、溫度的變化無關。
(2)比熱容的大小與物質的種類和物質的狀態有關。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一般不同。同種物質在同一狀態下,比熱是一個不變的定值。
(3)水的比熱容較大。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要小些。水的這個特征對氣候的影響很大。
【考點8 熱量的計算】
(1)物質吸熱時熱量的簡單計算:吸熱:Q吸=cm△t=cm(t-t0)。
(2)物質放熱時熱量的計算:放熱:Q放=cm△t= cm(t0-t)。
(3)其中:Q吸—吸收的熱量,單位:焦(J),Q放—放出的熱量。c—比熱容,單位:焦每千克攝氏度(J/(kg·℃)),m—質量,單位:千克(kg);△t—變化溫度(升高或降低的溫度),單位:攝氏度(℃);t0—初始溫度、t—末溫。
【考點9 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
1.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
【實驗目的】探究不同物體的吸熱能力。
【實驗器材】相同的鐵臺架、酒精燈、石棉網、燒杯、溫度計、攪拌器兩套,火柴、秒表、水和另一種液體(如煤油)。
【實驗步驟】
一、按圖1組裝器材。
圖1 圖2
二、取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60g),常溫下待溫度穩定后(控制兩種液體初溫相同),測出兩種液體的溫度,并計入表格。
三、點燃酒精燈,同時給水和煤油加熱,加熱時間為5分鐘,測量此時兩種液體溫度并計入表格。
四、實驗表格(參考數據)
物質種類 質量/g 初溫/°C 末溫/°C 溫升/°C 加熱時間(min)
水 60 20 40 20 5
煤油 60 20 56 36 5

五、整理器材。
【實驗結論】質量相同的水和另一種液體(如圖2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煤油的溫度升高較大。
2.不同物質吸熱能力實驗考查內容
考查方向 解答思路
兩套裝置相同目的 在相同時間內,液體吸收熱量相同
控制兩種裝置相同的量 保證實驗結論可靠性,酒精燈火焰大小、液體質量和初溫
實驗方法 控制變量法
兩種液體吸收熱量能力是通過什么反映的 溫度升高值
實驗中不停攪拌液體的目的 液體上下溫度均勻
如果要使水和煤油最后溫度相同如何操作 給水繼續加熱
溫升相同那種液體吸收熱量多 水
哪種液體的吸熱能力強 水
表示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物理量 比熱容
吸收熱量計算 利用比熱容公式進行計算
安裝順序 自下而上
易錯點辨析 內能??家族e分析
易錯一:擴散的理解不透徹易錯?
誤認為物質的運動為分子運動
擴散現象只能發生在不同的物質之間,同種物質之間不能發生擴散現象;擴散現象是兩種物質的分子彼此進入對方,而不是單一的某種物質的分子進入另一種物質。
確認某種現象是否屬于擴散現象時,關鍵是要看不同的物質彼此進入對方是自發形成的,還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是由于分子運動形成的,還是由于宏觀的機械運動形成的。由于分子運動而自發形成的屬于擴散現象,受外力作用下的宏觀機械運動形成的現象就不屬于擴散現象。
易錯二:不能正確理解熱量與內能、溫度的關系而易錯?
熱量是能量轉移多少的量度,是一個過程量,它存在于熱傳遞的過程中,只有發生了熱傳遞,有了能量的轉移,才能討論熱量問題,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溫度差,離開熱傳遞而談熱量是錯誤的。而熱量只能有“吸收”或“放出”來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來表述,它們是表述內能的,若說某物體含有或具有多少熱量而出錯,只能說物體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熱量。
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與物體內能的多少、溫度的高低沒有關系,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與內能的多少、溫度的高低有關系了而出錯。
易錯三:不知道如何比較物體吸熱的能力。
物體吸熱能力的實驗運用了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把物體吸熱的多少轉換成加熱的時間,還可以通過溫度計示數的大小來反映物質吸熱能力的強弱,運用轉換法時必須要做好控制變量,否則易出錯。
比較物體吸收熱量多少控制變量非常重要,控制兩物質的質量相等,加熱的時間相同,通過比較升高溫度的不同來探究吸熱能力(溫度升高快的物質吸熱能力弱,比熱容?。豢刂苾晌镔|的質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溫度,通過比較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探究吸熱能力(加熱時間長的物質吸熱能力強,比熱容大)。
錯題糾正
【例題1】 (2024春 陜西西安期中)下列例子中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br/>A.室內掃地時,在陽光下看見灰塵在空中飛舞
B.曬衣服時,水蒸發衣服變干
C.衛生球放在箱子里,過幾天整個箱子充滿樟腦味
D.把一塊方糖投入一杯開水中,過一會兒整杯水變甜
【答案】A
【分析】不同物體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解析】A、室內掃地時,看見灰塵在空中飛舞,是固體顆粒在空氣中運動,不屬于分子運動。故A錯誤;
B、曬衣服時,水蒸發衣服變干,是水分子在空氣中發生擴散現象的緣故,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B正確;
C、衛生球放在箱子里,過幾天整個箱子充滿樟腦味,屬于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C正確;
D、把一塊方糖投入一杯開水中,過一會兒整杯水變甜,是糖分子在水中發生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D正確。
故選:A。
【例題2】 (2024 安徽合肥期中)關于溫度、內能和熱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內能少的物體可以向內能多的物體傳遞熱量
B.物體溫度升高,它的熱量一定增多
C.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D.物體的內能增加,一定從外界吸收了熱量
【答案】A
【分析】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而不是內能差;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含有、具有多少熱量;晶體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做功和熱傳遞都能改變物體的內能。
【解析】A、只要兩個物體之間存在溫度差,就會發生熱傳遞,所以內能小的可能溫度高,內能大的可能溫度低,所以內能少的物體可以向內能多的物體傳遞熱量,故A正確;
B、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含有、具有多少熱量,既物體溫度升高,它的內能一定增大,故B錯誤;
C、晶體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故C錯誤;
D、物體的內能增加,可能從外界吸收了熱量,也可能外界物體對他做功,故D錯誤。
故選:A。
【例題3】(2024春 四川成都期末)在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實驗中,某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所用器材有:兩個相同的燒杯、兩個規格相同的電加熱器、初溫不同但質量相同的兩種液體。實驗過程中,每隔1min讀取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記錄在表格中,如表所示。已知c甲=4.2×103J/(kg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甲的溫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溫度/℃ 10 18 26 34 42
A.通過溫度的高低來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
B.由實驗數據可知,吸熱能力較好的是物質乙
C.乙的比熱容 c乙=2.1×103J/(kg ℃)
D.若甲的質量為100g,則其在1~4min內吸收的熱量為6.72×103J
【答案】C
【解析】A、根據轉換法,通過加熱時間來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故A錯誤;
B、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從34℃升高到42℃,甲用時2分鐘,乙用時1分鐘,根據比較吸熱能力的方法,甲的吸熱能力強,故B錯誤;
C、從34℃升高到42℃,甲、乙的加熱時間分別為2分鐘和1分鐘,由轉換法,乙、甲的吸熱之比為1:2,根據Q=cmΔt可知,在質量和升高的溫度相同的情況下,吸熱與比熱容成正比,若c甲=4.2×103J/(kg ℃),則乙液體的比熱容為
c乙=×4.2×103J/(kg ℃)=2.1×103J/(kg ℃)。
D、若甲的質量為100g,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則其在1~4min吸收的熱量為:
Q=c甲mΔt=4.2×103J/(kg ℃)×0.1kg×(46℃﹣34℃)=5.04×103J
故D錯誤。
故選:C。
舉一反三
【強化1】 (2023秋 甘肅蘭州城關區期末)如圖所示,百合是臨夏州種植較多的一種植物。在百合花盛開的季節,我們走在花叢中,會聞到陣陣花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這是百合花粉在向四周擴散 B.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的熱運動
C.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緩慢 D.溫度變為0℃時,分子將停止運動
【答案】B
【分析】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組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越劇烈。
【解析】A、這是百合花粉分子在向四周擴散,故A錯誤;
B、聞到了花香,這是擴散現象,說明百合的花香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故B正確;
C、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故C錯誤;
D、溫度變為0℃時,分子也不會停止運動,故D錯誤。
故選:B。
【強化2】 (2023秋 安徽安慶期中)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個物體內能增加,一定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
B.熱傳遞過程中,熱量只能從內能大的物體傳給內能小的物體
C.碘蒸氣在凝華過程中內能減小
D.一個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答案】C
【分析】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做功,二是熱傳遞,二者在改變內能方面是等效的;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熱量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物體的內能與溫度、質量以及狀態有關;晶體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
【解析】A、物體內能增加,可能是吸收熱量,也可能是其他物體對它做功,故A錯誤;
B、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溫度差;熱傳遞的特點是:高溫物體放出熱量,低溫物體吸收熱量,熱量從高溫物體傳給低溫物體;但內能小的物體溫度可能比內能大的物體溫度高,因此熱量也可能由內能小的物體傳給內能大的物體,故B錯誤;
C、一定質量的碘蒸氣在凝華過程中,放出熱量,溫度降低,內能減少,故C正確;
D、晶體熔化過程,吸收熱量,內能增大,溫度不變,因此一個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故D錯誤。
故選:C。
【強化3】 (2024 湖北武漢蔡甸區模擬)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比較a、b兩種液體吸熱的情況,使用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分別對“等量”水和食用油加熱,得到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等量”是指體積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B.由圖像可知,a、b液體的比熱容之比是4:5
C.實驗中物質吸熱的多少是通過升高的溫度來衡量的
D.圖乙圖像中a對應水,b對應食用油
【答案】D
【分析】(1)比較兩種物質吸熱情況,物質的質量是需要控制的物理量;
(2)根據比熱容計算公式,可以得出兩種物質比熱容之比;
(3)在作比較不同物質吸熱情況的實驗時,吸熱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來衡量的;
(4)水比食用油的比熱容大,比熱容大的物質吸收熱量溫度變化較慢。
【解析】A、“等量”是指質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A錯誤;
B、由于使用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所以a、b兩種液體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熱量相同,設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為Q,質量為m,根據比熱容計算公式:c=,可知:====5:4,B錯誤;
C、實驗中物質吸熱的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衡量的,C錯誤;
D、圖像中a物質在吸收相同熱量后,溫度變化的更緩慢,說明a物質的比熱容比較大,由于水的比熱容大于食用油的比熱容,所以a對應水,b對應食用油,D正確。
故選:D。
一、考點考向
1.分子的熱運動及擴散
(1)考向:分子的運動與機械運動的區別,哪些現象是分子的運動;理解生活中常見的擴散現象;用擴散知識解釋常見現象的成因。
(2)分子的熱運動是永不停息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物體的溫度低時,分子的熱運動緩慢,但并沒有停止。擴散現象只能發生在不同的物質之間,同種物質之間是不能發生擴散現象,不同物質只有相互接觸時,才能發生擴散現象,擴散現象是兩種物質的分子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而不是單一的一種物質的分子進入另一種物質。氣體、液體和固體之間都可以發生擴散,而且不同狀態的物質之間也可以發生擴散。
2.分子間的作用力
(1)考向: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間的斥力使分子離得很近的固體和液體很難進一步被壓縮。當分子距離很小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稍大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若分子相距很遠,分子間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2)要正確理解分子間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性和大小隨分子間距離的變化規律。
3.內能和熱量的概念
(1)考向:考查物體內能方面的知識,包括內能的概念、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熱傳遞)等;溫度影響物體的內能。
考查內能與物體溫度之間的關系。
考查對熱量的理解,了解對熱量的定義和單位以及熱傳遞等。
(2)理解物體的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由于物體分子的運動是永遠不會停息的,物體在任何溫度下、任何時刻都具有內能。
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只有發生了熱傳遞,有了內能的轉移,才能討論熱量問題,熱量的大小與物體的多少、物體的溫度的高低沒有關系。不能說某個物體具有多少熱量,更不能比較兩個物體具有的熱量的多少。
4.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
(1)考向: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是考試的熱點,主要考查對溫度、內能、熱量關系的理解和掌握。
(2)內能和溫度是物體本身就具有的,而熱量是伴隨著熱傳遞存在的,內能和溫度都是狀態物理量,而熱量則是過程物理量。物體吸收熱量,內能一定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三個物理量之間既有密切聯系,又有本質區別。
5.熱傳遞和做功改變物體內能
(1)考向:理解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且二者在改變內能上是等效。
(2)熱傳遞過程中吸熱物體內能增加,放熱物體內能減少,最終二者溫度相同。用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實質是不同形式的能之間的轉化;外界對物體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物體內能增加;物體對外界做功,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內能減少。
6.比熱容的概念及其計算
(1)考向:對比熱容的特點,要掌握其物理意義,真正理解是物質本身一種特性的真正含義。了解比熱容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理論聯系實際。
(2)對于同一種物質,比熱容的值還與物質的狀態有關,同一種物質在同一狀態下的比熱容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狀態時,比熱容是不同的。
對水的比熱容大的理解:相同質量的水和其他物質比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
7.熱量的計算和熱平衡方程的應用
(1)考向:要掌握熱量公式,關于熱量計算公式涉及到兩個物體熱量、質量、溫度變化量、比熱容的比值。要掌握和運用吸熱公式Q吸=cm△t。
在熱傳遞過程中,如果沒有熱量損失,則高溫物體放出的熱量Q放等于低溫物體吸收的熱量Q吸,即Q放=Q吸,把這個關系叫熱平衡方程。
(2)應用熱量公式解題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質量的單位要用千克;②注意識別和恰當地使用有關“溫度變化”的用詞,一定要分清初溫、末溫,升高了、升高到(或降低了、降低到)的溫度含義,要根據題意作出正確的判斷;③應用熱量公式的條件是物質的狀態不能改變,若不考慮這個因素,計算結果就會出現錯誤。
在使用熱量公式進行計算時,首先各物理量的單位必須統一用國際單位;其次,對有關溫度的文字敘述應特別謹慎,不可亂套;注意分清“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對應的都是溫度的改變量△t,而不是溫度t;而“升高到”“降低到”對應的才是物體的末溫t,另外,還要會對公式進行變形,求其中的任意一個量,如c=,△t=,吸熱時t=t0+,放熱時t=t0﹣;最后還要注意對熱平衡方程(Q吸=Q放)的應用,即在熱傳遞過程中,如果沒有能量損失,高溫物體降溫放出的熱量就等于低溫物體升高所吸收的熱量。
8.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探究
(1)考向: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選擇相同的熱源目的——以保證相同加熱時間釋放的熱量相同;
使用電加熱器代替酒精燈的好處——易于控制產生熱量的多少;
實驗中不斷攪拌的目的——使液體受熱均勻;
結論——相同質量不同物體,吸收相同的熱量后升高的溫度不同,比熱容大的升高的溫度低;
實驗中,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來控制的。
二、??碱}型
(1)選擇題:??紵狳c生活中常見的擴散現象,分子間的作用力,內能和熱量的概念,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熱傳遞的概念與方式,熱傳遞和做功改變物體內能,比熱容的概念及其計算,熱量的計算。
(2)填空題:常考熱點分子間的作用力、內能和熱量的概念、熱量的計算,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的實驗。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十三章 內 能
【考點1 物質的構成】
1.物質的構成:常見物質是由大量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
2.分子的大?。悍肿拥闹睆胶苄?,通常以10-10m來量度,所以一個看似很小物質中都會包含大量的分子,如一個小水滴中含有約1021個水分子。
特別提醒:常見的微小物體不是分子:分子的尺度很小,人們用肉眼觀察到的都不是分子,分子只能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到。
【考點2 分子熱運動】
1.擴散現象
(1)定義: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的實質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滲入。
(2)擴散現象表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也說明物質的分子間存在間隙。
(3)影響擴散的因素:溫度越高,擴散越快(即分子無規則運動跟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2.分子熱運動
(1)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熱運動。
(2)同一物體,分子運動越劇烈,物體的溫度越高。即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的標志。
(3)擴散: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的實質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滲入。
(4)機械運動與分子熱運動比較
機械運動 分子熱運動
研究對象 宏觀物體 微觀分子
有無規律 有規律可循 單個分子運動無規律可循
可見度 可用肉眼直接觀察 不能用肉眼直接觀察
影響運動快慢的因素 質量、力和作用時間 溫度與物質狀態
【考點3 分子間的作用力】
1.分子間的作用力
(1)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
(2)固體中分子之間的距離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動,所以既有一定的體積,又有一定的形狀。
(3)液體中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相互作用力較大,以分子群的形態存在,分子可在某個位置附近振動,分子群卻可以相互滑過,所以液體有一定的體積,但有流動性,形狀隨容器而變化。
(4)氣體分子間的距離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個分子幾乎都可以自由運動。氣體既沒有固定的體積,也沒有固定的形狀,可以充滿能夠達到的整個空間。
(5)同體物質很難被拉伸,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引力的緣故;液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斥力的原因。液體能保持一定的體積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引力的原因。
2.分子動理論: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組成的,分子間有間隙;構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熱運動;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
【考點4 內能】
1.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
(1)分子動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的熱運動。物體內大量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所具有的能量稱為分子動能。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得越快,它們的動能越大。
(2)由于分子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勢能,稱為分子勢能。分子間距發生變化時,物體的體積也會變,所以分子勢能與物體的體積有關。
2.內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2)內能的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3.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
(1)溫度是影響物體內能最主要的因素,同一個物體,溫度越高,它具有的內能就越大,物體的內能還受質量、材料、狀態等因素的影響。
(2)物體的內能跟質量有關。在溫度一定時,物體的質量越大,也就是分子的數量越多,物體的內能就越大。
(3)物體的內能還和物體的體積有關。質量一定時,物體的體積越大,分子間的勢能越大,物體的內能就越大。
(4)同一物質,狀態不同時所具有的內能也不同。
特別提醒:物體內能改變的宏觀表現:溫度變化: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
4.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與聯系
內能 機械能
區別 定義 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的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物體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
影響因素 物體的溫度、質量、狀態、體積、物質的種類 物體的質量、速度、高度和彈性形變的程度
研究對象 微觀世界的大量分子 宏觀世界的所有物體
存在條件 永遠存在 物體運動時,被舉高時,發生彈性形變時
聯系 物體無論是否具有機械能,一定具有內能;物體的內能和機械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考點5 物體內能的改變】
1.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
用暖袋暖手 給工件淬火 燒水
現象
現象分析 暖袋溫度降低,內能減少;人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能量從熱水袋傳遞給人 工件溫度降低,內能減少;冷水溫度升高,內能增大;能量從工件傳遞給水 燒水時,水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加,能量從火焰傳遞給鍋和水
實驗結論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發生熱傳遞,低溫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高溫物體溫度降低,內能減少;即能量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所以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2.熱量
(1)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熱量。用符號Q表示。
(2)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熱量單位是焦耳,符號是J。
3.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
做功情況 外界對物體做功 物體對外界做功
探究過程與現象
分析與論證 迅速壓下活塞,玻璃筒內的氣體被壓縮,活塞對筒內氣體做功,從而使筒內氣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當溫度達到硝化棉的燃點時,硝化棉開始迅速燃燒 向瓶內打氣,壓縮瓶內的空氣,不斷對瓶內空氣做功,瓶內空氣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隨著打入空氣的增加,氣壓越來越大,直至沖開瓶塞,此時,瓶內的空氣推動瓶塞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其中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霧
結論 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溫度升高,物體內能增加; 物體對外界做功,物體溫度降低,物體內能減少
4.熱傳遞和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區別與聯系
區別 聯系
實質 方式 舉例
熱傳遞 能量的轉移 高溫物體放熱,低溫物體吸熱 生活中燒、烤、烙、炒,生產中的淬火等 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且效果相同。某物體的內能發生改變,可能是通過熱傳遞改變的,也可能是通過做功改變的,或者兩者都有。若不知道具體過程,則無法確定內能改變方式
做功 其他形式能與內能之間的相互轉化 壓縮體積、摩擦生熱、鍛打物體、彎折物體等 打氣筒打氣、鉆木取火、來回多次彎折鐵絲等
體積膨脹等 裝開水的暖水瓶內的氣體將瓶塞沖開燈
【考點6 溫度、熱量、內能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溫度 熱量 內能
區別 概念 宏觀上,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微觀上,反映物體中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 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 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
表述 用“降低”、“升高”,“降低到”、“升高到”表述 用“放出”或“吸收”表述 用“有”、“具有”、“改變”、“增加”、“減少”的那個表述
單位 攝氏度(℃) 焦耳(J) 焦耳(J)
聯系 (1)溫度反映了內能的大小,熱量反映了內能變化了多少; (2)物吸收熱量,內能會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物放出熱量,內能會減少,但物體溫度不一定降低,如晶體凝固
歸納總結 一個一定 物體溫度升高或降低時,其內能一定增加或減少
四個不一定 (1)一個物體內能增加或降低時,其溫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體熔化或凝固過程; (2)一個物體的內能增加或降低時,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對物體做功或物體對外界做功; (3)一個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時,內能增加或減少,其溫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體熔化或凝固過程; (4)一個物體溫度升高或降低時,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熱量,也可能是因為做功,如摩擦生熱或物體對外界做功
【考點7 比熱容】
1.定義: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用符號c表示。
2.定義式:。
3.單位:焦耳每千克攝氏度,符號是:J/(kg·℃),比熱容單位是由質量、溫度和熱量組成的組合單位。
4.物理意義: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的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J。
5.對比熱容的理解
(1)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用符號c表示。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種物質的比熱容不會因為物質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而改變,也不會因為質量的多少或溫度變化的多少而改變。也就是說,比熱容的大小只與物質的種類及其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有關,與物質的質量、溫度的變化無關。
(2)比熱容的大小與物質的種類和物質的狀態有關。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一般不同。同種物質在同一狀態下,比熱是一個不變的定值。
(3)水的比熱容較大。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要小些。水的這個特征對氣候的影響很大。
【考點8 熱量的計算】
(1)物質吸熱時熱量的簡單計算:吸熱:Q吸=cm△t=cm(t-t0)。
(2)物質放熱時熱量的計算:放熱:Q放=cm△t= cm(t0-t)。
(3)其中:Q吸—吸收的熱量,單位:焦(J),Q放—放出的熱量。c—比熱容,單位:焦每千克攝氏度(J/(kg·℃)),m—質量,單位:千克(kg);△t—變化溫度(升高或降低的溫度),單位:攝氏度(℃);t0—初始溫度、t—末溫。
【考點9 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
1.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
【實驗目的】探究不同物體的吸熱能力。
【實驗器材】相同的鐵臺架、酒精燈、石棉網、燒杯、溫度計、攪拌器兩套,火柴、秒表、水和另一種液體(如煤油)。
【實驗步驟】
一、按圖1組裝器材。
圖1 圖2
二、取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60g),常溫下待溫度穩定后(控制兩種液體初溫相同),測出兩種液體的溫度,并計入表格。
三、點燃酒精燈,同時給水和煤油加熱,加熱時間為5分鐘,測量此時兩種液體溫度并計入表格。
四、實驗表格(參考數據)
物質種類 質量/g 初溫/°C 末溫/°C 溫升/°C 加熱時間(min)
水 60 20 40 20 5
煤油 60 20 56 36 5

五、整理器材。
【實驗結論】質量相同的水和另一種液體(如圖2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煤油的溫度升高較大。
2.不同物質吸熱能力實驗考查內容
考查方向 解答思路
兩套裝置相同目的 在相同時間內,液體吸收熱量相同
控制兩種裝置相同的量 保證實驗結論可靠性,酒精燈火焰大小、液體質量和初溫
實驗方法 控制變量法
兩種液體吸收熱量能力是通過什么反映的 溫度升高值
實驗中不停攪拌液體的目的 液體上下溫度均勻
如果要使水和煤油最后溫度相同如何操作 給水繼續加熱
溫升相同那種液體吸收熱量多 水
哪種液體的吸熱能力強 水
表示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物理量 比熱容
吸收熱量計算 利用比熱容公式進行計算
安裝順序 自下而上
易錯點辨析 內能常考易錯分析
易錯一:擴散的理解不透徹易錯?
誤認為物質的運動為分子運動
擴散現象只能發生在不同的物質之間,同種物質之間不能發生擴散現象;擴散現象是兩種物質的分子彼此進入對方,而不是單一的某種物質的分子進入另一種物質。
確認某種現象是否屬于擴散現象時,關鍵是要看不同的物質彼此進入對方是自發形成的,還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是由于分子運動形成的,還是由于宏觀的機械運動形成的。由于分子運動而自發形成的屬于擴散現象,受外力作用下的宏觀機械運動形成的現象就不屬于擴散現象。
易錯二:不能正確理解熱量與內能、溫度的關系而易錯?
熱量是能量轉移多少的量度,是一個過程量,它存在于熱傳遞的過程中,只有發生了熱傳遞,有了能量的轉移,才能討論熱量問題,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溫度差,離開熱傳遞而談熱量是錯誤的。而熱量只能有“吸收”或“放出”來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來表述,它們是表述內能的,若說某物體含有或具有多少熱量而出錯,只能說物體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熱量。
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與物體內能的多少、溫度的高低沒有關系,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與內能的多少、溫度的高低有關系了而出錯。
易錯三:不知道如何比較物體吸熱的能力。
物體吸熱能力的實驗運用了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把物體吸熱的多少轉換成加熱的時間,還可以通過溫度計示數的大小來反映物質吸熱能力的強弱,運用轉換法時必須要做好控制變量,否則易出錯。
比較物體吸收熱量多少控制變量非常重要,控制兩物質的質量相等,加熱的時間相同,通過比較升高溫度的不同來探究吸熱能力(溫度升高快的物質吸熱能力弱,比熱容小);控制兩物質的質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溫度,通過比較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探究吸熱能力(加熱時間長的物質吸熱能力強,比熱容大)。
錯題糾正
【例題1】 (2024春 陜西西安期中)下列例子中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br/>A.室內掃地時,在陽光下看見灰塵在空中飛舞
B.曬衣服時,水蒸發衣服變干
C.衛生球放在箱子里,過幾天整個箱子充滿樟腦味
D.把一塊方糖投入一杯開水中,過一會兒整杯水變甜
【例題2】 (2024 安徽合肥期中)關于溫度、內能和熱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內能少的物體可以向內能多的物體傳遞熱量
B.物體溫度升高,它的熱量一定增多
C.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D.物體的內能增加,一定從外界吸收了熱量
【例題3】(2024春 四川成都期末)在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實驗中,某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所用器材有:兩個相同的燒杯、兩個規格相同的電加熱器、初溫不同但質量相同的兩種液體。實驗過程中,每隔1min讀取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記錄在表格中,如表所示。已知c甲=4.2×103J/(kg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甲的溫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溫度/℃ 10 18 26 34 42
A.通過溫度的高低來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
B.由實驗數據可知,吸熱能力較好的是物質乙
C.乙的比熱容 c乙=2.1×103J/(kg ℃)
D.若甲的質量為100g,則其在1~4min內吸收的熱量為6.72×103J
舉一反三
【強化1】 (2023秋 甘肅蘭州城關區期末)如圖所示,百合是臨夏州種植較多的一種植物。在百合花盛開的季節,我們走在花叢中,會聞到陣陣花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這是百合花粉在向四周擴散
B.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的熱運動
C.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緩慢
D.溫度變為0℃時,分子將停止運動
【強化2】 (2023秋 安徽安慶期中)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個物體內能增加,一定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
B.熱傳遞過程中,熱量只能從內能大的物體傳給內能小的物體
C.碘蒸氣在凝華過程中內能減小
D.一個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強化3】 (2024 湖北武漢蔡甸區模擬)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比較a、b兩種液體吸熱的情況,使用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分別對“等量”水和食用油加熱,得到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等量”是指體積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B.由圖像可知,a、b液體的比熱容之比是4:5
C.實驗中物質吸熱的多少是通過升高的溫度來衡量的
D.圖乙圖像中a對應水,b對應食用油
一、考點考向
1.分子的熱運動及擴散
(1)考向:分子的運動與機械運動的區別,哪些現象是分子的運動;理解生活中常見的擴散現象;用擴散知識解釋常見現象的成因。
(2)分子的熱運動是永不停息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物體的溫度低時,分子的熱運動緩慢,但并沒有停止。擴散現象只能發生在不同的物質之間,同種物質之間是不能發生擴散現象,不同物質只有相互接觸時,才能發生擴散現象,擴散現象是兩種物質的分子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而不是單一的一種物質的分子進入另一種物質。氣體、液體和固體之間都可以發生擴散,而且不同狀態的物質之間也可以發生擴散。
2.分子間的作用力
(1)考向: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間的斥力使分子離得很近的固體和液體很難進一步被壓縮。當分子距離很小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稍大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若分子相距很遠,分子間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2)要正確理解分子間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性和大小隨分子間距離的變化規律。
3.內能和熱量的概念
(1)考向:考查物體內能方面的知識,包括內能的概念、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熱傳遞)等;溫度影響物體的內能。
考查內能與物體溫度之間的關系。
考查對熱量的理解,了解對熱量的定義和單位以及熱傳遞等。
(2)理解物體的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由于物體分子的運動是永遠不會停息的,物體在任何溫度下、任何時刻都具有內能。
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只有發生了熱傳遞,有了內能的轉移,才能討論熱量問題,熱量的大小與物體的多少、物體的溫度的高低沒有關系。不能說某個物體具有多少熱量,更不能比較兩個物體具有的熱量的多少。
4.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
(1)考向: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是考試的熱點,主要考查對溫度、內能、熱量關系的理解和掌握。
(2)內能和溫度是物體本身就具有的,而熱量是伴隨著熱傳遞存在的,內能和溫度都是狀態物理量,而熱量則是過程物理量。物體吸收熱量,內能一定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三個物理量之間既有密切聯系,又有本質區別。
5.熱傳遞和做功改變物體內能
(1)考向:理解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且二者在改變內能上是等效。
(2)熱傳遞過程中吸熱物體內能增加,放熱物體內能減少,最終二者溫度相同。用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實質是不同形式的能之間的轉化;外界對物體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物體內能增加;物體對外界做功,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內能減少。
6.比熱容的概念及其計算
(1)考向:對比熱容的特點,要掌握其物理意義,真正理解是物質本身一種特性的真正含義。了解比熱容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理論聯系實際。
(2)對于同一種物質,比熱容的值還與物質的狀態有關,同一種物質在同一狀態下的比熱容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狀態時,比熱容是不同的。
對水的比熱容大的理解:相同質量的水和其他物質比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
7.熱量的計算和熱平衡方程的應用
(1)考向:要掌握熱量公式,關于熱量計算公式涉及到兩個物體熱量、質量、溫度變化量、比熱容的比值。要掌握和運用吸熱公式Q吸=cm△t。
在熱傳遞過程中,如果沒有熱量損失,則高溫物體放出的熱量Q放等于低溫物體吸收的熱量Q吸,即Q放=Q吸,把這個關系叫熱平衡方程。
(2)應用熱量公式解題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質量的單位要用千克;②注意識別和恰當地使用有關“溫度變化”的用詞,一定要分清初溫、末溫,升高了、升高到(或降低了、降低到)的溫度含義,要根據題意作出正確的判斷;③應用熱量公式的條件是物質的狀態不能改變,若不考慮這個因素,計算結果就會出現錯誤。
在使用熱量公式進行計算時,首先各物理量的單位必須統一用國際單位;其次,對有關溫度的文字敘述應特別謹慎,不可亂套;注意分清“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對應的都是溫度的改變量△t,而不是溫度t;而“升高到”“降低到”對應的才是物體的末溫t,另外,還要會對公式進行變形,求其中的任意一個量,如c=,△t=,吸熱時t=t0+,放熱時t=t0﹣;最后還要注意對熱平衡方程(Q吸=Q放)的應用,即在熱傳遞過程中,如果沒有能量損失,高溫物體降溫放出的熱量就等于低溫物體升高所吸收的熱量。
8.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探究
(1)考向: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選擇相同的熱源目的——以保證相同加熱時間釋放的熱量相同;
使用電加熱器代替酒精燈的好處——易于控制產生熱量的多少;
實驗中不斷攪拌的目的——使液體受熱均勻;
結論——相同質量不同物體,吸收相同的熱量后升高的溫度不同,比熱容大的升高的溫度低;
實驗中,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來控制的。
二、常考題型
(1)選擇題:??紵狳c生活中常見的擴散現象,分子間的作用力,內能和熱量的概念,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熱傳遞的概念與方式,熱傳遞和做功改變物體內能,比熱容的概念及其計算,熱量的計算。
(2)填空題:??紵狳c分子間的作用力、內能和熱量的概念、熱量的計算,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的實驗。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山县| 永福县| 南澳县| 教育| 平和县| 八宿县| 靖安县| 乳山市| 思南县| 读书| 旬邑县| 东乡族自治县| 肥乡县| 西吉县| 鹤壁市| 乌兰察布市| 金秀| 永定县| 香港| 本溪市| 柘城县| 阿拉尔市| 扶沟县| 岳阳市| 那曲县| 渝中区| 灌云县| 张家口市| 河池市| 登封市| 永新县| 彰武县| 合山市| 凌源市| 蓬安县| 德惠市| 沙洋县| 五华县| 宜州市| 宁乡县| 临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