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記背手冊05:高考古詩鑒賞知識清單(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結構技巧)備戰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題講義(北京專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記背手冊05:高考古詩鑒賞知識清單(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結構技巧)備戰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題講義(北京專用)

資源簡介

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記背手冊05
(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結構技巧)
清單一 修辭手法
1.【比喻】
含義: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態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類型 結構 比喻詞 例句
明喻 本體+比喻詞+喻體 像、好像、似、仿佛、猶如、宛如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暗喻 本體+比喻詞+喻體 是、簡直是、成了、變成 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風,必偃
借喻 喻體(只出現喻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作用:
①生動形象,突出事物特征;
②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便于讀者理解;
③引發讀者聯想,激發讀者共鳴。
例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賞析: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里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抒發了詩人對山水的熱愛之情。
例句:“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賞析:“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三月時月亮的形狀并體現出了它的清秀。“鏡”,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的明潔。
2.【比擬】
含義:分擬人和擬物;根據想象把物當作人寫或把人當作物寫,或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這種辭格叫作比擬。被比擬的事物稱為“本體”,用來比擬的事物稱為“擬體”。
一般比擬只出現本體,不出現擬體。
類型 概念 例句
擬人 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擬物 把人當作物 使人具有物的情態或動作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把A當作B 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 朵朵花瓣翱翔在風中
作用:
①生動形象,突出事物特征;
②賦予無生命的事物以生命,賦予無情感的事物以情感,使事物形象化,顯得生動活潑;
③便于抒情,激發讀者想象,增強感染力。
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
賞析: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用“先偷眼”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再用“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對梅的喜愛而至銷魂,把粉蝶對梅的喜愛之情表現到極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
例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賞析:這首詩一反前人寫法,不以楊柳的細柔形象來形容美人身材苗條,而是用擬人的手法,讓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出現,栩栩如生地刻畫出楊柳的婀娜多姿。
3.【借代】
含義: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整體,具體代抽象,特征代替人。
類型 概念 例句
特征代本體 用借體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 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
部分代整體 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體 檣櫓灰飛煙滅
整體代部分 用事物整體代替其中一部分 讀點魯迅
具體代抽象 用具體事物代替抽象事物 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
抽象代具體 用抽象事物代替具體事物 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
專稱代泛稱 用具有典型化的人或事物的專有名稱代替本體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作用:
①將抽象生硬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便于讀者理解。
②突出事物特征,強調重點,增強形象;
③具有回避掩飾作用,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④使語言簡潔精練,以少勝多。有些復雜概念不易稱說,表達者就用一些簡單的概念代替。
⑤古詩忌諱同詞重復,詩人為避免同詞重復,多用借代,使語言富于變化;
⑥使語言變得幽默詼諧,達到諷刺的效果;
⑦使音律和諧,有時為了滿足詩詞對仗、押韻的要求,需要改換事物的名稱。
例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賞析: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指葉和花,寫出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含蓄委婉地抒發了詞人對韶華易逝的悲嘆之情。
例句:“終歲不聞絲竹聲”(白居易《琵琶行》)
賞析:詩中以“絲竹”代音樂。
例句:“門前冷落鞍馬稀”(白居易《琵琶行》)
賞析:詩中的“鞍馬”代“客人”。
例句:“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賞析:詩中以“杜康”代酒。
4.【夸張】
含義: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類型 概念 例句
擴大夸張 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很“大”“多”“強”等的夸張形式 ①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②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縮小夸張 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很“小”“少”“弱”等的夸張形式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張 在時間上后出現的事物提前一步呈現出來 話還沒說出口,我就知道他要說什么了
作用:
①突出事物的特征,激發讀者聯想;
②表達褒貶好惡,引起讀者共鳴;
③生動形象,新穎奇特。
例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賞析: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詩人因愁生白發,且白發竟有“三千丈”那么長,生動形象地表達出詩人愁思的深重。
5.【對偶】
含義: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種類 釋義 例句
正對 從兩個角度、兩個側面說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關的關系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反對 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關系或矛盾對立關系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串對 (流水對) 上下句意義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作用:
①句式整齊,音節勻稱,抑揚頓挫,音樂感強;
②概括力強,意義集中含蓄,表意凝煉;
③讀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便于吟誦,便于記憶。
例句: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賞析: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全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且對得圓潤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使人覺得氣象萬千。讀起來抑揚頓挫,從而更能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例句:“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李華《春行即興》)
賞析:這首詩的第三、四句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6.【排比】
含義: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作用:
①強調內容,增強說服力;
②強化抒情,增強感染力;
③造成氣勢,增強表現力;
④逐層深入地闡說事理,深化內容。
例句: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賞析: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7.【反問】
含義: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又叫“激問”,但它只問不答,把要表達的確定意思包含在句內。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反問也是無疑而問。
作用:
①加強語氣,顯得義正辭嚴,引起讀者注意;
②使句式富于變化,打破平板,增強表達效果。
例句:
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題烏江亭》
賞析: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使詩句語氣冷峻。詩歌以史實扣題,指出項羽的失敗實在是歷史的必然。
例句:“此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例句:“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例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8.【設問】
含義: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設問是無疑而問,自問自答,以引導讀者注意和思考問題。
作用:
①通過自問自答,強調思想內容或情感態度;
②引起讀者注意,令人深思,發人深省;
③能輔助反映思維過程,起廓清思路、提綱挈領的作用。
④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例句: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
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阿魯威《﹝雙調﹞蟾宮曲》
賞析: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以“誰是英雄?”一句引入,接著詩人自己作答,點明題旨,總領下文。詩人抓住“釃酒臨江”“赤壁東風”和“八陣圖”等典型事件,言簡意豐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諸葛亮的英雄形象。全曲寫得沉郁奔放,與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負暗相契合。
9.【互文】
含義:指詩文的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互文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將要出現的詞,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經出現的詞。
作用:
①使語句精練,形式整齊,避免拖沓累贅。
②使語句對稱和諧,含蓄、互補,擴大了意義的容量。
③使詩文音調明快,增強了詩文的音韻美。
例句: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賞析: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句中“秦、漢、關、月”四個字是交錯使用的。不能理解成“月亮還是秦時的月亮,邊關還是漢朝的邊關。”而應解釋為“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邊關。”即“明月依舊,關塞依舊,卻物是人非。”更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悲愴。
例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例句:“主人下馬客在船,舉杯欲飲無管弦。”
例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0.【通感】
含義:通感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
作用:
①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突出特征,增強表達效果;
②調動讀者多種感覺,激發聯想,耐人尋味;
③使行文活潑,新穎奇特,不拘一格。
例句: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賞析: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具體形象。因為冷的色調和冰涼的水給人的感覺是一致的,所以“夜色”和涼水一樣,可以靠人的五官去感受。詩人將視覺轉化為觸覺,生動形象地抒寫了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
11.【疊詞】
含義:為了表達的需要,將音形義同一的字連接合用在一起。
作用:
①形象性,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②確切性,疊字既可以摹聲,又可以摹色,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
③音樂性,疊字可使詩的音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
④使思想感情的表達更為綿密曲折。
例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賞析:運用了疊詞的修辭手法,“尋尋覓覓”,側重寫動作,心神不定,悵然若失;“冷冷清清”,側重寫感受,孤單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慘慘戚戚”側重寫心境,悲慘凄涼,終日愁苦。三者用“情”貫穿在一起。在內容上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詞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狀態。在聲律上急促跳動,鏗鏘有韻,有節奏感。幾組疊詞奠定了一種悲涼的感情基調,渲染了詞人晚年孤苦無依的生活情景,抒發了詞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凄涼。
12.【襯托】
含義: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
作用:突出正面或反面、或相異的事物的主體,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
種類 釋義 例句
正襯 用類似的事物襯托所描繪的事物。用“高的”襯托“更高的”,用“好的”襯托“更好的”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②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③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反襯 用相反或相異的事物襯托所描繪的事物,如用“矮的”襯托“高的”,用“壞的”襯托“好的” ①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②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13.【對比】
含義: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
作用:對比可以使客觀存在的對立統一關系表達得更集中、更加鮮明突出。
注意: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種類 概念 例句 賞析
兩體對比 把兩種根本對立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對照,起到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的作用 ①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是臧克家為紀念魯迅而作。對比鮮明,歌頌了“永遠活在人們心里”的人,諷刺了“行尸走肉”般的人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把統治階級的窮奢極欲和勞苦大眾的悲慘遭遇進行了對比,突出了地主階級和勞動人民這兩個不同階級迥然不同的命運,表現了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對立
一體兩面對比 把統一事物正反兩個方面并舉出來,相互比較 ①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政權之所以能興盛,在于順應民心;政權之所以廢弛,是因為違逆民心。通過對比,體現順應民心的重要性
14.【反復】
含義:反復是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段落的修辭手法。
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 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詞語反復。為凸顯某種感情或某種行為,連續兩次以上使用同一詞語,達到強調的目的。詞組或句子反復。有時為了表達內容或者結構安排的需要,要連續兩次以上使用同一個詞組或句子。
①詞語反復。為凸顯某種感情或某種行為,連續兩次以上使用同一詞語,達到強調的目的。
②詞組或句子反復。有時為了表達內容或者結構安排的需要,要連續兩次以上使用同一個詞組或句子。
③語段反復。在詩歌和小說中最為常見。
連續反復:接連重復相同的句子或詞語,中間沒有其他詞語出現。
例句: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間隔反復:相同詞語或句子的間隔出現,即有別的詞語或句子隔開。
作用:
①反復詠嘆,使形象鮮明,思想突出,表達強烈情感;
②增強語氣或語勢,增強感染力;
③使格式整齊有序,前后呼應,回環起伏;
④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旋律美。
例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賞析: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巴山夜雨”重復使用,構成了音調和章法的回環往復之妙,也含蓄曲折地表達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例句:“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歐陽修詞《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例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15.【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自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能夠起到含蓄、洗練、委婉和聯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強了作品意蘊的同時,也給閱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于鑒賞者來說,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義,就不能很好的讀懂這些詩歌,更談不上鑒賞。所以必須對作品中的“典故”有個初步的理解,透過原來典故中的本意進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達出的新的含義。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例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賞析:詞人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雖老卻不忘為過效勞的忠貞之情。
一般而言,古詩詞中的用典有以下幾種情形:
①化用前人語句。
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莩而不知發”,為杜甫點化,在《詠懷五百字》中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②引用神話故事。
如,李賀的《李憑彈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有“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還有“吳質不眠倚佳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的詩句,都是形容李憑彈的好。引用神話傳說,能增強詩詞的藝術表現力,構成奇特的藝術境界。
③運用歷史故事。
比如,漢文帝(劉恒)愛賈誼之才,將他從長沙招回,在宣室接見,而李商隱寫《賈生》,卻用“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詩句,諷刺漢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賈誼,這是對漢文帝接見賈誼的反用。通過反用,實則慨嘆自己的懷才不遇。
再如《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三、四句借用飛將軍李廣的典故,《史記·李將軍傳》中說:“(李)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清人沈德潛認為這首詩“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飛將軍李廣的典故,對當時領兵遠征的主將進行了批評。
17.【雙關】
含義: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方式。分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
諧音雙關: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條件使詞語或句子語義雙關
語義雙關:利用詞語或句子在語境中形成的雙重含義造成的雙關
作用:
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含蓄雋永;
②能增強抒情效果,耐人尋味;
③使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
④豐富詩歌內容,使其具有多層意蘊,耐人咀嚼。
例句: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竹枝詞》
賞析: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詩中“晴”與“情”同音,是雙關隱語。女子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男子在對她唱歌言情,但傳情很含蓄,給女子的感覺是“道是無情卻有情”。表情達意含蓄委婉,耐人尋味。
例句:“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
賞析:詞中的“楊柳”表面上指楊花柳絮,實際上象征楊開慧和柳直荀兩位烈士。
例句: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李白《春四》
賞析:這是一首較為著名的描寫男女情長的詩,寫出了在秦地的思婦內心的獨白。詩人語義雙關,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又以“絲”(思)、“枝”(知)諧音,連接異地男女之間的思念情懷。
18.【頂真】
含義:指上句的結尾與下句的開頭使用相同的字或詞,用以修飾兩個句子聲韻的修辭手法。
作用:
①環環緊扣,引人入勝。便于揭示事物間嚴密透徹的本質。
②用于議事說理,能收到謹嚴、周密的效果;
③用于狀物敘事,可把復雜的事物講得條理清晰;
④用于抒情寫意,便于抒發氣勢貫通的感情,格調清新。
例句: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羅衣,白云堪臥君早歸。
——李白《送劉十六歸山白云歌》
賞析:運用了頂真的修辭手法,全詩寄情于景,通過對“白云”“湘水”等景物的描寫,環環相扣,引人入勝,抒發對友人的依依不舍和無限關懷的深情。
19.【回文】
含義:把相同的詞匯或句子,在下文中調換位置或顛倒過來,產生首尾回環的情趣。
例句: 落雪飛芳樹,幽紅雨淡霞。薄月迷香霧,流風舞艷花。(清·黃伯權《茶壺回文詩》)
其詩又可回讀為:
花艷舞風流,霧香迷月薄。霞淡雨紅幽,樹芳飛雪落。
一個句子如果正著讀和倒著讀的表述完全一樣。
例句:
①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②心清可品茶,茶品可清心。
20.【層遞】
含義:指把三個及三個以上有深淺、先后、大小等層次關系的語句,依序加以排列,稱為層遞。層遞修辭法可分為遞升與遞降兩種。
遞升:把事物依照由小漸大、由近漸遠、由短漸長、由淺漸深、由易漸難的順序排列,也可稱為階升、遞增。
例句: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遞降:將事物由大漸小、由遠漸近、由難漸易、由長漸短、由深漸淺,依序排列,又可稱為遞減、階降。
清單二 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 含義 賞析
直接抒情 也稱直抒胸臆,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 例句: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分析:直截抒發了詩人甘愿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借景抒情 即詩人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 例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絕句》) 分析:全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透露出了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
融情于景 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 例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分析:故人的身影越來越遠,最后完全消失,滾滾的江水有如對友人的不斷思念。
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例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分析:表面上是寫景,而實際上則隱寓著詩人的一種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境界。在這里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已分不開哪是“景”,哪是“情”。
托物言志 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作者的某種抱負和志趣。這類詩寫的是“物”,言的卻是“志”,“物”與“志”是有機統一的。 例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 分析:此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發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樣的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借古諷今 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今的人、事和時代。 例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 分析:作者借寫南朝佛教盛行,來暗諷唐朝統治者大興佛教、不顧百姓民生的社會現實。
虛實結合 “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 例句: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 分析: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并不在眼前,也是虛景。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
動靜結合 指構成畫面的事物有的是動態的,有的是靜態的,二者有機的結合在同一個畫面和情境之中。在藝術創作中,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 例句: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 分析:前三句著力刻畫都在一個“靜”字,末句寫大魚躍出水面的“動”,與前三句的“靜”對比鮮明,這里是以動襯靜,更見其靜。
抑揚結合 先從反面著筆,加以貶抑否定或肯定,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意圖。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其作用是在變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兩相對照,形成起伏之勢,給讀者強烈印象,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 例句: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 分析:欲抑先揚,詩的前兩句從正面著筆,絲毫不露貶意,仿佛熱烈頌揚文帝求賢若渴,虛懷若谷,和對賈生的贊嘆。后兩句卻道出,原來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嘆服,乃至“夜半虛席”,不是為了尋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諷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揚而不能達到此效果。
點面結合 所謂“點”,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特征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點面結合就是“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的有機結合,其實也就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例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分析:“孤舟蓑笠翁”屬于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于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從“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并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突出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正側面描寫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 例句: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 分析: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細節描寫 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于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 例句: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分析:抓住典型細節,工筆細描,精妙傳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離的氛圍。
白描 本是國畫的一種技法,純用線條勾畫,不用渲染烘托。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的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例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川》) 分析:就是對草原景象的白描,顯得簡潔有風骨,寫出了草原的壯美,點染出牧民的生活。
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 寫喜樂的景物與歡快的氛圍,往往反襯出男女主人公不合于時,寂寞失落的情緒。 例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分析:以樂景襯哀情;詩人看見繁花爛漫,反而痛苦流淚,聽到鳥鳴也感到心驚;強烈表達了詩人憂國憂家之情。
象征 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 例句: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分析:整首詩作者以石灰為喻,托物言志,表面看句句寫石灰,實際是借助石灰象征自己為報效祖國,甘愿經受苦難和不怕犧牲、勇于獻身的高尚情操。
對比(對照) 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 例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里,不及人間自在啼。(歐陽修《畫眉鳥》) 分析: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后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結構明晰。表達作者對禁錮思想、束縛人才現象的抨擊和對言論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襯托(烘托) 為了突出主體的人物或事物,用客體的人物或事物去作陪襯,以賓襯主,以彼襯此。這種手法就叫襯托。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兩類。 例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分析:作者以“人閑”的靜謐氣氛,來襯托“落花”的飄搖風致,以鳥鳴來襯托夜間春山的空寂。
通感 通過聯想,調動起各種感官去感知事物,以易于對抽象的香、味、聲、情的感知。運用新穎別致的通感,能形象地具體地去感知某些抽象陌生的事物。 例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分析:將無以言說的“閑愁”用可視可感的三樣景物來烘托,透露出“閑愁”之多。
渲染 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用于藝術創作,是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的行為、心理描寫、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一種表現手法。 例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分析:前兩句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
聯想 是由一事物聯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 例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分析: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征義。
想象 是一種形象思維過程,具有創造性和浪漫色彩,想象雖然也是由具體事物引起的,但設想(假想)出來的內容比較豐富,一般都有具體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寫,而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卻又合情合理的。 例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雨夜寄北》) 分析:運用想象手法;詩人想象未來團聚時刻的情景; 反襯出今夜的苦,增添了重聚時的歡樂,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用典 用典有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典故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等等和愿望,屬于借古抒懷(諷今)。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 例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分析:末句運用了南朝陳后主所作亡國之音《玉樹后庭花》的典故。 例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分析:此句出自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一句,詞人復加運用,便覺尺幅千里,饒有余不盡之情致,而嗟嘆之意,千古彌永。
起興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起興,先用別的事物發端,引出所要歌詠的事物)。 例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國風·周南·關雎》) 分析: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
清單三 表達方式
【記敘】
含義:
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
作用:
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
例句: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
賞析:通過記敘抒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從而抒發詩人矢志報國的信念。

【描寫】
含義:
用生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作具體描刻畫。
作用:
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例句: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
賞析:通過描寫,生動地再現了白鷺屈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剌的響聲的畫面,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例句: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賞析:通過描寫,生動地再現春天夜晚的寂靜無聲,桂花慢慢凋落,四處無人,春夜的寂靜讓山野顯得更加空曠。“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動寫靜,一“驚”一“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里的幽靜與閑適:月亮從云層中鉆了出來,靜靜的月光流瀉下來,幾只鳥兒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不時地呢喃幾聲,和著春天山澗小溪細細的水流聲,更是將這座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
描寫角度
點面結合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遠近結合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感官結合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動靜結合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聲色結合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正側結合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白描 父耕原上田,子刷山下荒。
細節描寫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議論】
含義:
對人和事物的好壞、特點、等發表作者的意見。
作用:
表現作者的觀點態度,突出詩歌的主旨,使詩歌的主題鮮明、深刻。
例句: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賞析:最后兩句,通過議論,表達了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例句: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賞析:最后兩句,通過議論,表達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抒情】
含義:
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喜怒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①直接抒情:作者直抒胸臆,直接表達情感。
②間接抒情:借助景。樂景寫樂情,樂景寫哀情,哀景寫哀情,哀景寫樂情。借助物。托物言志。
作用:
鮮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深化詩歌的主題。
例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春望》
賞析: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尤其“感時花濺淚”一句,詩人痛感國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增添內心的傷痛。通過景物描寫,移情于物,表現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例句: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賞析:“京口瓜洲一水間”寫出了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鐘山只隔數重山”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鐘山,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明月何時照我還則再一次強調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說明】
含義:
對詩句做解釋說明的句子。
作用:
使詩歌前后內容連貫,便于讀者理解。這種手法在詩歌中較少使用。
例句:
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杜甫《縛雞行》
賞析:家中的人怕雞吃掉螞蟻之類的小蟲,有傷生靈,所以要賣掉小雞。然而詩人卻想,雞賣出去不是也要遭受宰殺的厄運嗎?這一句說明了小雞被賣的原因以及作者希望放掉小雞的原因。
清單四 結構技巧
古代詩歌在行文安排與結構處理上都是挺講究的。結構上的“起—承—轉—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顯示出詩歌行文結構上的藝術。即行文架構的嚴密、思路的清晰、寫景抒情的渾然一體等。
古詩中行文結構的考查角度,包括詩眼與詩題的暗合,上下詩句內容的銜接、過渡、鋪墊,首尾或前后題意的照應,敘事與抒情議理的轉折,以及近體詩的“起承轉合”等。
文章在結構上一般有三種層次關系:
相承 它包括承接關系和遞進關系,通常表現為:由敘事到議論或抒情,由寫景到議論或抒情。
相并 它包括并列關系和對照關系,通常有并列式、對比式等。
相屬 它包括總分關系和分總關系。
材料組織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① 從時間上組織材料。
② 從空間(場面)上組織材料。
③ 以物件(觀察點)為中心組織材料。
④ 以情感或認識的過程來組織材料。
⑤ 由實到虛、層層深入組織材料。
構思篇章的技巧有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鋪墊、過渡鋪墊、層層鋪墊、設置線索、烘托鋪墊、設置懸念、制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層層渲染、先總后分、先景后情、欲抑先揚或欲揚先抑等。
開頭句 ①點明題目;②開門見山;③總領全文;④為下文作鋪墊,與下文形成對比、反襯,使文章有波瀾;⑤交代思路等。
中間句 過渡;②照應(呼應);③轉折(換);④總結。
結尾句 點明中心;②升華主題;③呼應開頭;④收束全文;⑤引人深思等。
古詩行文常用結構手法有:
1.鋪墊:鋪墊是為主要人物的出場或主要事件的發生創造條件而著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鋪墊是重要情節的基石,能增加情節張力,制造懸念,使情節具有合理性。
2.照應:詩人在描寫、敘述過程中,對后面要表現的內容,在前面適當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應與前面呼應。這種結構特點可以使作品結構嚴謹,脈絡分明。
3.以小見大:以小見大指以局部見全體,以有限見無限,以小景物傳達大境界,以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4.卒章顯志:詩人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
5.以景結情: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結束詩句,可以使讀者從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歌的意境,產生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6.重章疊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現手法。作用在于渲染氣氛,深化主題,增強詩的音樂性和節奏感,使感情得到盡情的抒發。
7.抑揚:在褒貶人、事、物的時候,常對要褒的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抑揚可分兩種:欲揚先抑法和欲抑先揚法。
8.“起承轉合”
“起”:起句為一詩之首,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統帥全詩內容,奠定感情基調,渲染氣氛、營造某種氛圍的作 用,主要有兩種切入角度:
(1)開門見山,直陳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詩的主旨或概括詩的內容。單從詩句上看似乎平淡無奇,實似引弓待 發,往往筆鋒一轉,便如懸崖飛瀑,一瀉而下,稱之為“造勢 ”。
(2)由寫景入手,先造出一個切合主題的環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敘事,帶出詞的主體部分來,稱之為“造 境 ”。
“承”:承句與“起 ”句語意關聯極為密切。它不是對“起 ”句簡單的重復,而是“起 ”句的延續、深化, 兩句之間的意思可互為佐證。在結構上,還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般而言,承句多為寫景或事。
“轉”:“轉 ”是指結構上的轉折,往往體現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轉換。如杜甫《登高》中“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由頷聯寫景轉而抒情,盡情抒發自己羈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臺 的孤獨。關注“轉”句,能使我們盡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們體察詩歌主旨的重要線索。所以詩歌的“轉”句 最為關鍵,而詩歌命題也常在“轉”句上做文章。
“合”:“合”是詩人思想感情抒發的凝結點,常常有點明題旨,收束全詩、照應開頭、照應題目的作用。從內容上說,“合”句是我們了解詩人感情、解讀古詩主旨的最重要所在。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秀山| 蒙山县| 西乌| 黄浦区| 高安市| 饶阳县| 雷州市| 临沧市| 沙田区| 永兴县| 阳曲县| 布尔津县| 佛学| 扶绥县| 阿拉善左旗| 延川县| 鄱阳县| 泸水县| 正定县| 呼玛县| 横峰县| 株洲县| 沐川县| 奇台县| 西和县| 内江市| 南木林县| 河北省| 博乐市| 元谋县| 清镇市| 灵宝市| 洮南市| 同德县| 隆昌县| 洪洞县| 永兴县| 怀集县| 芦山县| 文山县| 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