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時教學設計模板薪火相傳的中華傳統美德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薪火相傳的中華傳統美德1.教學內容分析本框為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八課第一框,是第八課《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第六課《傳承核心思想理念》、第七課《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的基礎上,這一框題重點講述兩個部分的內容:一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導學生理解傳統美德的重要地位及其意義,在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自覺踐行中華傳統美德;二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內涵,引導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傳統美德,培養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學習和理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激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使命感。2.學習者分析學生在小學階段初步感知了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表現,從課本上也接觸了一些關于傳承傳統美德的歷史人物,但是他們的知識僅停留在“舉例說明和初步感受”這一層次上。初中學生由于身心發展的特點,自我意識和理解能力增強,他們一方面要求人格獨立,另一方面遇到問題又渴望成年人的指導,因此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框題在討論“如何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引導學生做一個腳踏實地、積極進取、自立自強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傳統美德的內涵比較抽象空洞,黨中央關于傳承傳統美德的論述比較高深,對于抽象思維還沒有完全形成的初一學生來說,接受有一定難度。因此,本節課以開展“尋找我心目中的傳統美德榜樣人物”活動為依托,通過“賞·傳統美德風采、品·傳統美德魅力、揚·傳統美德風尚”三個環節的教學和活動,將傳統美德照進社會現實,讓傳統美德具身化、形象化,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中華傳統美德具體內涵,領悟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在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自覺踐行中華傳統美德,激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使命感。3.學習目標確定通過“說中華傳統美德經典故事、名言警句”活動,將傳統美德具象化,初步感受傳統美德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表現,舉例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特征,體會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傳統美德;通過開展“觀看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特別節目”活動,進一步理解中華傳統美德蘊含的豐富內涵,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從而堅定文化自信,形成家國觀念;通過“講傳統美德榜樣人物故事”活動,學生進一步感悟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解家國情懷的重要性,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提高道德修養,培養健全人格;通過“傳承榜樣力量”這一活動,自覺認同中華傳統美德,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在學習和生活中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培養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和能力,激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使命感,增強政治認同和責任意識。4.學習重點和難點學習重點: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內涵(通過“說中華傳統美德經典故事和名言警句,觀看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特別節目”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道德理念和規范;學習難點: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過“講傳統美德榜樣人物故事、傳承榜樣的力量”等活動,學生進一步感悟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解家國情懷的重要性,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5.學習評價設計本課堅持教—學—評一體化思想,評價貫穿于教與學全過程,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互動合作、反思總結、實踐活動、作業練習、日常行為等豐富的表現都納入評價對象。本課題設置學習評價量表如下: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學習評價量表教學環節學習態度積極程度討論中互動合作程度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家國情懷、道德觀念、文化修養、責任意識達成度踐行傳統美德情況課堂導入環節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優秀○良好○一般○優秀○良好○一般○環節一:賞 ·傳統美德韻味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優秀○良好○一般○優秀○良好○一般○環節二:品 ·傳統美德魅力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優秀○良好○一般○優秀○良好○一般○環節三:揚 ·傳統美德風尚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優秀○良好○一般○優秀○良好○一般○課后實踐環節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優秀○良好○一般○優秀○良好○一般○6.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課堂導入教師活動1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在創造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形成了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同學們說說你知道的中華傳統美德經典故事、名言警句。我起你接:我國傳統美德內涵豐富,除了這五個方面,我國神話傳說、經典故事、嘉言金句蘊含的傳統美德還有許許多多,比如同學們熟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學生活動1學生。。經典故事:負荊請罪、聞雞起舞、程門立雪、孔融讓梨,蘇武牧羊、緹縈救父、一諾千金、精忠報國、墨悲絲染。四字成語: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活動意圖說明:以“說中華傳統美德經典故事、名言警句”活動導入,能夠快速拉近中華傳統美德與學生的距離,將傳統美德具象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后面的知識講授做好鋪墊。環節一:賞·傳統美德韻味教師活動2議學情境:為傳承傳統美德,弘揚社會正氣,從2008年起,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組織開展“網上我推薦·我評議中國好人”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特別節目于10月9日在社會與法頻道播出,我們來一睹這些中國好人的風采,請同學們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思考這些中國好人身上蘊含著哪些中華傳統美德?學生活動2學生看視頻,認真思考:中國好人身上蘊含著哪些中華傳統美德?同時結合教材內容,概括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內涵。活動意圖說明:通過“觀看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特別節目”活動,學生親身體驗和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道德理念和規范。環節二:品·傳統美德魅力教師活動3 議學情境:像這樣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心目當中傳承傳統美德榜樣人物還有哪些?你從他們的事跡學到了什么?追問:同學們講了這么多傳統美德榜樣人物的事跡,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些傳統美德形成于千年之久,歷經歲月變遷還能經久不息呢?學生活動3學生活動:講傳統美德榜樣人物故事,并認真思考:為什么這些傳統美德形成于千年之久,歷經歲月變遷還能經久不息呢?活動意圖說明:通過“講傳統美德榜樣人物故事”活動,學生進一步感悟中華傳統美德的時代魅力,體會傳統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環節三:揚·傳統美德風尚教師活動4 議學情境:平凡鑄就偉大,偉大源自平凡。2022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曾回信寄語“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希望你們繼續發揮好榜樣作用,積極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帶動更多身邊人向上向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光和熱。”這既是對兩位“中國好人”的深切囑托,也是對所有“中國好人”提出的殷切希望。議一議:榜樣是看得見的力量,美德在于傳承和發揚,說一說你打算怎樣把傳統美德融入日常學習生活之中?學生活動4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填寫。在家里: 在學校: 在社會: 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傳承榜樣的力量”這一活動,讓學生自覺認同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傳統美德風尚,在學習和生活中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培養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和能力,從而形成家國觀念。課堂小結美德榜樣人物就像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樹木一樣普通,他們或如青松挺拔,或如桃李一樣芬芳。他們踐行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崇德向善、精忠報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的力量在于傳承和發揚,讓我們像他們一樣學習,學習他們的堅守,從今天開始,在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中通過點滴積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崇高思想境界,將來報效祖國,造福人類!7.板書設計8.作業設計課前作業1.課前收集中華傳統美德經典故事、嘉言金句;2.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收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或者翻閱語文、歷史、道法課本,或上網查閱知名的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思考你從這些故事中學到了什么?3.預習教材65頁到68頁的內容,填寫以下內容。(1)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內涵 的榮辱觀念; 的社會風尚; 的愛國情懷; 的擔當意識。(2)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地位: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 ,是世代相傳的 ,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 。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 ,體現著 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 。設計意圖:通過收集查閱等方式,收集整理我國傳統文化中廣為流傳的傳統美德,在展示、交流并分析美德故事中,探討得出中華傳統美德的豐富內涵;通過預習整理,讓學生熟悉課堂教學知識點。課中作業1.講傳統美德榜樣人物故事,探討交流并思考:你從這些故事中學到了什么?2.說一說:榜樣是看得見的力量,傳統美德在于傳承和發揚,說一說你打算怎樣把傳統美德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填寫。在家里: 在學校: 在社會: 設計意圖:通過“傳承榜樣的力量”這一活動,讓學生自覺認同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傳統美德風尚,在學習和生活中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培養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和能力,從而形成家國觀念。課后作業:1.傳統美德的魅力在于傳承,請同學們反思和總結自己課后踐行傳統美德的表現,有哪些亮點?有哪些不足?設計意圖:通過“課后反思和總結自己踐行傳統美德的表現”這一活動,讓中華傳統美德從書本照進現實,促進學生的道德實踐和道德養成,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9.教學反思與改進本課圍繞“感悟中華傳統美德的魅力”這一理念,設計“賞·傳統美德韻味”“品·傳統美德魅力”到“揚·傳統美德風尚”三個環節的教學和活動,水到渠成,渾然一體,學生對傳統文化魅力的沉浸式體驗感比較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順其自然理解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傳統美德,感悟到了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養了中華文化自信,增強了政治認同和責任意識,從而落實了學生核心素養。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整堂課我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計了不同難度的活動,為學生保留了分層參與的空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程度的參與,確保了活動參與的廣度和深度。需要注意的是,初一學生由于知識、年齡、思維和視野的限制,在“說傳統美德經典故事和名言警句”這一活動中,要考慮學生對古文的認知度和接受度。說明:教學設計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依據學科課程標準要求突出課時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設計情境化、活動化、任務化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性、實踐性和整體性。(2)教學反思與改進突出課堂學習目標的達成度,依據學生的變化和本課教學的特色,從教學觀念系統和操作系統兩方面進行反思;教學設計和教學手段等是否合理,教學行為與教學目標是否一致,情境活動和師生關系等是否符合教學規律,等等。從設計、實施、評價、理念落實等方面找優點,并說明今后完善與改進不足的辦法。教學反思與評價不要求面面俱到,但須真實客觀。(3)教學設計、課堂實施和學習評價要保持一致性,目的是促進課堂“教-學-評”的改進。可依據教學案例,詳細呈現某一課時的教學實踐過程,呈現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資源、學習活動、學習表現;呈現教師引導(評價)學生深入學習的方式方法,從而分析學生在課堂每個環節中的實際表現和實際收獲,突出課堂中學生學習活動與教師的示范、指導、評價等教學過程的對應。過程完整,資源齊全,任務具體,互動充分。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