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說一說描述一下你對夏季和冬季的感受,為什么會有四季的變化?1.3.2《地球的運動》核心素養目標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公轉,說出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并能夠解釋所產生的季節變化與熱量差異現象。利用地球上的五帶分布圖說出五帶劃分的界限,并能夠舉例說明各帶的特點。學生活動一閱讀圖1.21和課本P23,探究地球自公轉的基本特征。1.地球的公轉指的是什么?2.地球公轉的特征(繞轉中心、方向、周期)。3.地球在公轉時,是什么姿勢?1.地球的公轉指的是什么?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在圍繞著太陽不停的公轉。2.地球公轉的特征(繞轉中心、方向、周期)。繞轉中心:公轉方向:公轉周期:太陽自西向東(逆時針)一年3.地球在公轉時,是什么姿勢?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學生活動二課堂小實驗:正確演示地球公轉,理解地球公轉對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的影響。1.通過提問:冬季的太陽和夏季的太陽對比,引出太陽直射和斜射的概念。2.介紹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和赤道五條特殊的緯線。3.讓學生結合課本p24把地球儀擺放成兩分兩至日的位置,并用頭部(鼻子代表赤道,鼻子以上為北半球,鼻子以下為南半球,下巴是南極,頭頂是北極)動作來表示兩分兩至日的姿勢,然后叫四位同學分別按兩分兩至日的位置站好,中間的燈光代表太陽,力求形象生動。4.觀察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的關系,也可以在地球儀赤道上上下移動強光手電筒,讓學生觀察晝夜長短隨之帶來的變化。1.太陽的直射和斜射。為什么夏天太陽曬的會中暑,冬天太陽曬的很舒服?2.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和赤道五條特殊的緯線。太陽直射位置在南北緯23.5°之間有規律地移動,所以稱這兩條緯線為回歸線。南北緯66.5°是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最低緯度,所以這兩條緯線稱為極圈。3.地球公轉示意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3月21日前后,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一天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全球晝夜平分。春分日前后的3月、4月、5月為北半球的春季。北半球南半球3.地球公轉示意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6月22日前后,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晝長夜短。夏至日前后的6月、7月、8月為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南半球3.地球公轉示意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9月23日前后,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一天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秋分日前后的9月、10月、11月為北半球的秋季。北半球南半球3.地球公轉示意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冬至日前后的12月、1月、2月為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南半球地球公轉示意(兩分兩至日)小結4.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的關系。南北回歸線上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們之間的地區一年可以得到兩次直射。南北緯66.5°是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最低緯度。想一想讀圖1.21和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圖并結合課本24頁的文字,小組合作完成下表。北回歸線夏 至晝長夜短赤 道秋 分全球晝夜平分南回歸線冬 至晝短夜長赤 道春 分全球晝夜平分結合我們的生活體驗(撫州27°N在北半球中緯度),討論下列問題。1.什么季節中午太陽升得高一些?什么季節比較低?2.一年中什么季節白晝時間較長?什么季節較短?3.一年中我國中午太陽升得高、白晝時間長的季節是什么季節?此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是什么季節?議一議夏季中午太陽升起的高,冬季比較低。夏季白晝時間長,冬季白晝時間短。中午太陽高、白晝時間長的季節是夏季;此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是冬季。學生活動三閱讀圖1.23和課本P25,探究地球上五帶的劃分。1.五帶的劃分的依據、名稱和范圍。2.五帶中天文現象和氣候特征的差異。3.我國位于五帶中的位置。1.五帶的劃分的依據、名稱和范圍。根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2.五帶的天文現象和氣候特征的差異。五帶名稱 天文現象 氣候特征熱 帶北寒帶/南寒帶北溫帶/南溫帶有太陽直射終年炎熱無直射、無極晝、極夜四季分明有極晝、極夜終年嚴寒3.我國位于五帶中的位置。我國主體在北溫帶,少部分在熱帶,沒有北寒帶。北溫帶熱 帶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開。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地球公轉的方向為( )A.自西向東B.自東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2.中共二十大召開期間,地球運行在( )A.① B.② C.③ D.④3.中共二十大召開期間,關于北京的描述正確的是( )A.晝長夜短 B.晝夜等長 C.晝短夜長 D.晝在變長A練一練CC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下圖示意地球公轉。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天問一號著陸火星當日,地球處于公轉軌道的( )A.甲 B.乙C.丙 D.丁5.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關鍵因素是( )A.通信快捷 B.交通便利C.科技發達 D.市場廣闊AC2022年9月1日18時26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并實施艙外活動。此次出艙,航天員先看到的是地球景象。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航天員出倉后肉眼能觀測到地球表面的( )A.經線 B.緯線 C.地軸 D.海洋7.預計飛船12月返回時,地球在上右圖中最接近( )A.① B.② C.③ D.④8.返回當天,北京晝夜狀況是( )A.晝長夜短 B.晝短夜長C.晝夜平分 D.出現極晝DCB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節《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第二課時)教學目標(一)區域認知目標1.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并能夠解釋所產生的晝夜更替與時間差異現象;2.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并能夠解釋所產生的季節變化與熱量差異現象。(二)綜合思維目標1.能夠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其與地球自轉的關系。2.能夠結合當地季節變化的實例,說明其與地球公轉的關系。(三)地理實踐目標1.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并說出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和產生的地理意義。2.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公轉,并說出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和產生的地理意義。(四)人地觀念目標利用地球上的五帶分布圖說出五帶劃分的界線,并能夠說出不同帶人們生產、生活的特點,理解人地和諧的重要性。重點和難點1.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和產生的地理現象。2.地球自轉產生的時間差異,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三、教材設計思路本課為了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中“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轉”和“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自轉”,細化了教學目標。在“地球的自轉”和“地球的公轉”兩個黑字標題中,考慮到學生實際,緊扣核心素養目標,分別按照“閱讀感知與了解-解釋說明與理解-活動體驗與應用”的層次結構關系,以圖文結合的形式,設置了敘述地理原理及現象、閱讀材料和活動式課文三個環節。四、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問題引領:描述一下你對夏季和冬季的感受,你知道為什么會有四季的變化嗎?圖片展示:“四季變化圖”(承轉)夏季熱,冬季冷;并不是同學們認為的,夏季我們離太陽更近,冬季我們離太陽更遠,而是和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密切相關。這節課就讓我們通過了解地球公轉探究產生四季的原因。【講授新課】學生活動一:地球公轉的基本特點。方法指引:觀察下方動畫,結合課本p23。問題引領:1.地球的公轉指的是什么?2.地球公轉的特征(繞轉中心、方向、周期)。3.地球在公轉時,是什么姿態?小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地球自轉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繞太陽公轉,方向和自轉一樣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地球在公轉時,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永遠指向北極星方向。學生活動二:正確演示地球公轉,理解地球公轉對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的影響。方法指引:參照圖1.21,對照圖1.24,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公轉。實驗步驟:1.通過提問:冬季的太陽和夏季的太陽對比,引出太陽直射和斜射的概念。2.介紹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和赤道五條特殊的緯線。3.讓學生結合課本圖1.21,把地球儀擺放成兩分兩至日的位置,并用頭部(鼻子代表赤道,鼻子以上為北半球,鼻子以下為南半球,下巴是南極,頭頂是北極)動作來表示兩分兩至日的姿勢,然后叫四位同學分別按兩分兩至日的位置站好,中間的燈光代表太陽,力求形象生動。視頻小結:播放地球公轉產生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的變化。4.觀察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的關系,也可以在地球儀赤道上方上下移動強光手電筒,讓學生觀察晝夜長短隨之帶來的變化。實驗展示注意事項:多媒體展示兩分兩至日的單獨太陽光照圖、講臺地球儀擺放對應姿勢和學生頭部對應姿勢三位一體形象展示。頭部姿勢夏至是面向太陽光低頭(老師可以說,此時他很謙卑,所以得到多多光照),冬至是面向太陽光抬頭(老師可以說,此時他很驕傲,所以他受到冷落),春秋分日是偏向一邊(老師可以說,此時他不卑不亢,所以他不冷不熱)。教師小結:此實驗要同學們積極參與,老師語言要精練、幽默、科學、嚴謹,讓地球公轉兩分兩至日示意圖更加形象易懂,也讓地理課堂更加充滿趣味性。想一想: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四季和晝夜長短的變化。方法指引:讀圖1.18并結合13頁的文字。問題引領:觀察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面表格。教師小結: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帶來了晝夜長短的變化。把地球公轉兩分兩至日對應的日期、直射緯度、節氣、北半球晝夜長短的圖上信息轉化成表格文字信息,突出對比強化形象記憶。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提問:北京天安門升旗(勞動節、兒童節、建黨節、建軍節、元旦),在哪個節日最早、哪個最晚?(承轉)檢驗一下同學們有沒有真正弄懂,我們結合生活體驗,來探討下面問題。議一議: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討論下列問題。1.什么季節中午太陽升得高一些?什么季節比較低?2.一年中什么季節白晝時間較長?什么季節較短?3.一年中我國中午太陽升得高、白晝時間長的季節是什么季節?此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是什么季節?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夏季氣溫高并不是因為夏季我們離太陽更近,而是夏季中午太陽升得更高,白天更長,所以獲得的熱量更多;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季節與北半球相反。(承轉)四季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是地球公轉在同一個地方,不同的時間產生的地理現象。同樣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在同一個時間,不同的地方由于緯度的差異就會造成冷熱的差異。學生活動三: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五帶的劃分。方法指引:閱讀圖1.23和課本P25。問題引領:1.五帶的劃分的依據、名稱和范圍。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根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問題引領:2.五帶中天文現象和氣候特征的差異。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熱帶地區有太陽直射現象,氣候全年高溫;南溫帶和北溫帶既無太陽直射又無極晝極夜,氣候四季分明;南寒帶和北寒帶有極夜現象,氣候四季寒冷。問題引領:3.我國位于五帶中的位置。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我國主體在北溫帶,少部分在熱帶,沒有北寒帶。教師小結:(一邊播放多媒體,一邊講解)。課堂小結:我們身在地球上,看不到地球公轉的過程,但我們可以通過模擬演示把它真實地再現。讓我們可以深刻地感知地球公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在地理學習中,要用智慧的眼睛去觀察生活,善于發現;用科學的方法去探究生活,勇于質疑,養成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五、課后反思本節課倡導自主性學習,重點強調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根據教學要求和實際的需要,巧妙地將重點、難點設計成問題,交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演示,觀察,討論,總結出來,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產生自主探究的濃厚興趣,又鍛煉了他們的語言歸納和表達能力,還培養了他們主動與他人溝通和團隊協作的意識,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地理實踐的核心素養的要求。六、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3.2 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實用高效備課課件(人教版2024).docx 1.3.2 地球的運動(課件解讀).mp4 1.3.2 地球的運動(課件)-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實用高效備課課件(人教版2024).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