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以禮待人》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培養學生以禮待人的意識,增強學生待人禮為先的態度,引導學生踐行禮節觀,做文明有力的人,弘揚講文明禮儀的中華傳統美德。 道德修養 :懂得禮的含義、主要表現,明白文明有禮的重要性,爭做文明有禮的人,樹立以習禮儀、懂禮儀、講禮儀為榮的交往態度。 法治觀念 :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展示自己的優雅禮儀,也是融入現代社會,做一個文明人的基本要求。 健全人格 :培養文明有禮意識,具備文明有禮待人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責任意識 :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并能夠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以禮待人。 教學 重點 文明有禮的重要意義;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 教學 難點 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 教學過程導入 新聞鏈接:剛給中國隊道歉,他又惹事了! 巴黎奧運會,法國運動萊昂·馬爾尚因未與中國教練握手,在視頻曝光后向中國游泳隊道歉。兩天后,馬爾尚再次無視了一位法國小女孩,網友再一次開始批判他沒禮貌。 思考:有火說馬爾尚的行為只是小事而口,不必小題大做也有人說,細節反映了一個人真正的修養。對此,你怎么看 授新課 《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思考:1.結合故事談談哪些是禮 禮的表現是什么 提示: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 禮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 材料分享:1957年初,朱德在云南政治學校禮堂和大家一起看戲。開演前,朱德同志和周圍的觀眾愉快地交流,這時,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攙扶下走進禮堂,朱德見老人來了,急忙起身向前,立正行軍禮,禮畢又親切地叫了一聲“葉老師”。然后,朱德又請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自己才坐下。原來,這位老人叫葉成林,是朱德早年在云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 閱讀材料,說一說你從朱德的行為中學到了什么? 提示: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與認可。 圖片分享: 你生活的小區存在哪些不文明行為?這些行為給小區居民造成了哪些影響? 提示:小區不文明行為不僅影響小區環境,給居民生活造成不便,還會傷害鄰里感情,特別是高空拋物、私占樓道堆積雜物等行為更是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啟示: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維系社會正常生活的一種道德行為規范,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 聚焦熱點:瑞典電視臺《瑞典新聞》欄目播出了一段辱華視頻。視頻打著給中國游客提示的旗號,以充滿低級趣味的噱頭,粗俗不堪的語言,赤裸裸地宣揚種族主義、排外主義;節目使用的中國地圖,缺少臺灣省和西藏部分地區,嚴重侵犯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耿爽說:“瑞典電視臺“瑞典新聞”欄目播出辱華節目,惡意侮辱攻擊中國和中國人。主持人的言論充滿對中國和其他族裔的歧視、偏見和挑釁,完全背離了媒體職業道德,我們對此以強烈譴責,中國外交部和駐瑞典使館已經分別在北京和斯德哥爾摩向瑞方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中方要求瑞典電視臺有關責任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惡劣影響,并保留就此采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瑞典電視臺對外界關于其節目涉及種族歧視的指責依舊閃爍其詞,稱我們表達的意思有缺失,并未作道歉。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發言人再次敦促瑞典電視臺深刻反省真誠道歉。 思考:從我們國家對道歉的強硬要求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提示: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我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與外國人的交往過程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中國的形象。我們舉行的各種儀式,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 活動:請幾位同學試著用不同語氣和態度說這句話:“天這么冷了,你怎么不多穿點衣服。” 刑事: 教師:從不同的態度我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不同的情緒表達,從而得知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①態度謙恭,說話和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②談吐文雅,不說粗話臟話; ③與人交談時,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自以為是,不盛氣凌人。 相關鏈接:決定一個人第一印象的因素及占比分別是: 其中,外觀形象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包括衣著打扮、儀態舉止等,這些直觀因素往往能在瞬間形成初步印象,占比約30%。緊隨其后的是言行舉止,約占25%,一個人的談吐、語氣、態度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他人對其的評價。此外,個人氣質與風度,如自信、從容、親和力等,也是構成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約占20%。而背景信息,如教育背景、職業等,雖然在初次見面時可能不是最顯著的,但也對整體印象有所貢獻,約占15%。最后,約10%的比重則來自于瞬間的情感共鳴或直覺感受,這種難以言喻的“化學反應”有時也會在第一印象的形成中起到關鍵作用。 思考:這啟示我們什么怎樣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 提示: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 圖片分享: 觀察上述圖片,想一想,生活中我們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做到文明有禮 提示: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不少學生見到老師能夠主動問候,對老師能主動關懷。老師往往高興地說:“這孩子真有禮貌!”可見,禮貌是( ) A.尊重的具體表現B.展現我們的風采 C.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需要D.我們具有魅力的體現 2、“父子有禮慈孝,兄弟有禮和睦,夫妻有禮情長,朋友有禮義篤,富者有禮高質,貧者有禮免辱,社會有禮祥和。”可見,文明有禮( ) ①顯示和提升個人的文化內涵和良好修養 ②是文明社會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 ③有利于實現社會和諧 ④影響到人際關系和社會風氣的好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3、 目前,我國進入“大眾旅游”時代,一些游客在出國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損害了國家形象。對此我們應該( ) ①遵守社會公德,提高自身素質 ②減少出國旅游,維護國家形象 ③提倡文明出游,展示中國形象,傳播中華文明 ④學會自我保護,掌握旅游知識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4、“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說明了( ) ①在待人接物中,語言有明顯的冷暖、美丑之別,它所產生的心理效應也有天壤之別 ②文明用語能使交往和諧,為人際關系增色 ③舉止端莊,是我們要培養的良好行為 ④禮貌文明的語言,能讓人感到暖意融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