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法不可違》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認同社會主義法律,維護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權威,具備熱愛偉大祖國、中華民族的情感,以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志向。 道德修養 :能夠辨別各種違法行為,遠離一般違法行為,爭創合格公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法治觀念 :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法治觀念,防微杜漸,感受法律的尊嚴,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人。 健全人格 :樹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人生觀念,體現身心健康的素養。 責任意識 :維護法律的尊嚴,增強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自覺尊法、學法、守法、護法、用法,具備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內在要求。 教學 重點 違法行為的分類及行為表現。教學 難點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教學過程導入 新聞鏈接:打擊整治涉體育領域“飯圈”違法犯罪! 2024年8月,公安機關網安部門高度重視“飯圈”亂象,持續會同有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相關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巴黎奧運會期間,網安部門密切關注涉巴黎奧運會相關動態,切實加強針對性工作措施。公安部公布4起打擊整治涉體育領域“飯圈”違法犯罪典型案例。 思考:你對飯圈的這些行為如何評價 這些行為屬于哪一類違法行為 提示:不理智的敘圈文化不僅沒有給運動員加油鼓勁,而且會阻礙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傳播謠言信息、攻擊詆毀他人的行為根據情節嚴重情況可以是行政違法行為或刑事違法行為! 授新課 運用你的經驗 小勤家里生活比較困難,要強的他想通過自己的勞動減輕家里的負擔。看到撿廢品能賺錢,小勤決定試試。他來到建筑工地,撿了固定腳手架用的鐵卡子,準備拿到廢品收購站去賣。工地保安發現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思考:小勤為什么會被送到派出所 這樣的事情可以避免嗎 討論并回答:小勤為什么會被送到派出所 這樣的事情可以避免嗎 怎么避免 請說說你的想法。 提示:①小勤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勤工儉學,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他選擇了一種錯誤的方式,觸犯了法律,其行為已經構了違法。②能避免。我們應該學習法律知識,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識。 圖片分享: 圖一:《筅法》規定。公民有言鸞蚴論自由的權利,可以發表觀點,參與政治。 圖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公民必須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等。 圖三:《義務教育法》規定教師應當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 圖四:《刑事訴訟法》規定超過追訴時效期限,不應當再追究刑責。 思考:根據四個圖的描述思考法律有什么重要作用? 提示:①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評價作用) ③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探究活動:閱讀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行為違法嗎 屬于哪一類違法行為 鏡頭一:朱某在學校操場拾到蘇某丟失的手表,拒絕歸還。蘇基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表。 鏡頭二:李某等人在體育館觀看比賽時“起哄、打鬧,向場內投擲礦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標語。體育館工作人員多次勸阻。他們就是不聽。工作人員找來民警將他們帶走。公安機關給予李某等人警告處罰。 鏡頭三:蹄薬為牟取非法利益,介紹楊某向吳某等人(場另案審理)非法收購走私入境的馬來穿山甲(I類瀕危野生動物)。經人民法院審理,陳某構成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提示:民事違法行為 依據:《民法典》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歸還失主。歸還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 行政違法行為 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商場、公園、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鋏彀驁じ叧舨謹繅犂酄蟛釬卌煤厙捜面下罰款。 刑事違法行為 依據:《刑法》規定,非法獵捕、殺害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正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草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筆記: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 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分: 民事違法行為,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行政違法行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 刑事違法行為,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受刑罰處罰。 根據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分: 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圖片分享: 演唱會“柱字票”問題,是演出市場消費者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之一。遇到這種情況,消費者應該如何維權 又該誰來擔責呢 思考:演唱會票務公司該怎么處罰 說說你的看法, 提示:“柱子票”侵犯了消費者權益,是民事違法行為。作為演唱會的舉辦方,都應該更從觀眾體驗的角度出發,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 圖片分享: 討論并回答:你看到過類似的新聞案例嗎 事后是怎么處罰的 提示:我們身邊的違法行為有哪些 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等行為都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政違法行為。有的人實施了這些行為,卻自以為只是犯個小錯,全然不知道已經違法;有的人受到類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 探究活動:閱讀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行為違法嗎 鏡頭一:買賣雙方簽訂合同之后,賣方收款么公眾后卻只發放一半貨物。 鏡頭二:照相館沒有經過他人同意,將其藝公利術照片展出,以招徠顧客。 鏡頭三:出版社未經作者同意發表其作品。 提示:一: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 《民法典》【第577條】當事人一療右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二:侵犯肖像權的行為 《民法典》【第1019條】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民法典》 【第1185條】故意侵害他人知識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啟示: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經常從事各種民事活動如購置財產、簽訂合同、結婚等。民法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淶規范平等的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素,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或者沒有道首德1依法履行合周義務,都是較為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 新聞鏈接:3月20日,央視網發出多篇評論對校園霸凌現象予以關注,其中《正視對校園霸凌行為的拷問--“對校園霸凌動真格”之一》一文提出,相關各方特別是學校、司法機關,應該正視和嚴肅對待人們關于校園霸凌行為的現實拷問,積極回應社會的普遍期待。這一觀點引人共鳴。未成年人保護法究竟保護的是受傷的孩子還是那些作惡的“小魔鬼” 這樣尖銳的質問一次次撞擊人們的內心,社會情緒亦隨之發生巨大起伏。“孩子,我寧可去監獄看你,也不要去墳頭看你。”這樣的“極端”言論總能贏得一片叫好。表面看,這只是情緒的宣泄,但背后折射了公眾對相關方應對校園霸凌行為不力的不滿與憤懣。 思考:校園欺凌對你有何啟示? 提示:①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針對治安管理違法行為) ③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針對民事違法行為) 背誦口訣:識危害,規行為,分是非,守觀念,防侵權,護權益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小強(化名),17歲,原來在學校表現良好,后來由于結識社會青年,開始變得無心學習、經常曠課,沉迷于網絡游戲。因無錢上網,小強開始小偷小摸。一次,小強在公共汽車上行竊時被抓,公安機關依法給予了小強拘留10天的處罰。然而,他惡習不改,漸漸膽子就大了,由偷竊發展到盜竊。為達到勒索錢財的目的,竟然對鄰居家10歲男孩李某實施綁架并致其當場死亡。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小強哪些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哪些行為屬于犯罪行為 (2)我們從中吸取了什么教訓 怎樣做遵章守法的公民 2、賈某被“錢寶系”騙取大量錢財后,異常氣憤,便聽從小道消息,在網上大肆發布或轉發辱駕、攻擊國家機關公職人員的帖文,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她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后,表示:“我被網上那些謠言和不實信息給蒙敲了,其實我也知道那些東西都是沒有事實依據,經不起考驗的,我就是想泄債。” 請運用所學知識評價賈某的行為。 3、黨的十八大以來,有48名原省部級以上貪官被判刑,其中宣判了28名,其中令政策被判處12年6個月并處罰金;仇和被判處14年6個月并處沒收個人財產;斯鑫良被宣判有期徒刑13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 學生李名看了上述新聞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法律的作用就是打擊違法犯罪行為。請運用所學知識,對李名的觀點進行辨析。 答案: 1、(1)小強小偷小摸、在公共汽車上行竊是一般違法行為。小強盜竊以及實施綁架并致李某當場死亡是犯罪行為。 (2)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 2、賈某沒有采用合理的方式調節情緒,她的行為是違法行為。她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是缺乏法律意識的表現。 賈某的行為也是一種非正義行為,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賈某要善于明辨是非,學會調節情緒,做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 3、(1)李名的觀點是錯誤的。國家懲治貪官說明法律具有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作用,但這僅僅是法律作用的一個體現。(2)①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②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③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3)可見,法律的作用體現在多個方面,不僅僅是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