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聆聽《小青蛙》(教學設計)人音版(五線譜)(2024)一年級上冊 第四單元 可愛的動物一、教材分析《小青蛙》是人音版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可愛的動物” 中的聆聽曲目。這首樂曲以生動的音樂語言描繪了小青蛙的形象,旋律活潑歡快,節奏明快,充滿了童趣。樂曲通過不同的樂器演奏和音樂表現手法,展現了小青蛙的活潑可愛、機靈勇敢。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首樂曲能夠激發他們對動物的喜愛和對音樂的興趣。二、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小學,對音樂充滿了好奇和熱愛。他們具有活潑好動、善于模仿的特點,喜歡通過聽、唱、動等方式來感受音樂。在這個階段,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表現力正在逐步發展,但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欣賞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三、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注重音樂體驗,通過聆聽、演唱、表演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親身感受音樂的魅力。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包括節奏感、音高感、表現力等。融合多種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示范教學法等,提高教學效果。四、核心素養目標審美感知:通過聆聽《小青蛙》,感受樂曲的旋律美、節奏美和音色美,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藝術表現:能夠用簡單的動作和表情表現小青蛙的形象,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文化理解:了解不同樂器在樂曲中的表現作用,感受音樂與自然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創意實踐: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小青蛙的形象,培養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聆聽樂曲,感受小青蛙的形象。(2)用簡單的動作和表情表現小青蛙的形象。教學難點(1)理解樂曲中不同樂器的表現作用。(2)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小青蛙頭飾、樂器(木魚、響板等)。七、教學方法和手段情境教學法:創設小青蛙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樂曲。游戲教學法: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示范教學法:教師通過示范演奏樂器、表演動作等,讓學生直觀地學習。聆聽教學法:讓學生反復聆聽樂曲,感受音樂的魅力。八、教學環節導入新課(1)播放一段小青蛙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么動物的聲音。(2)引出課題《小青蛙》,創設小青蛙的生活情境。初聽樂曲(1)播放樂曲《小青蛙》,讓學生靜靜地聆聽,感受樂曲的情緒和節奏。(2)提問學生:樂曲中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分段聆聽(1)再次播放樂曲,引導學生分段聆聽,感受不同段落的音樂特點。(2)分別介紹樂曲中使用的樂器,如木魚、響板等,讓學生感受不同樂器的音色和表現作用。表現樂曲(1)分發小青蛙頭飾,讓學生扮演小青蛙,隨著樂曲的節奏進行表演。(2)引導學生用簡單的動作和表情表現小青蛙的形象,如跳躍、捉蟲等。(3)可以讓學生選擇樂器為樂曲伴奏,增強音樂的表現力。拓展延伸(1)介紹其他與小青蛙有關的音樂作品或故事,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2)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小青蛙和其他動物?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課堂小結(1)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回顧樂曲中小青蛙的形象和音樂特點。(2)表揚學生的表現,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九、板書設計《小青蛙》樂曲簡譜樂器介紹小青蛙形象表現十、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們對《小青蛙》這首樂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和游戲教學法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通過表演和樂器伴奏等方式參與音樂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但是,在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部分學生對樂器的使用還不夠熟練,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練習。此外,在拓展延伸環節,可以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環保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十一、選擇題《小青蛙》這首樂曲的情緒是( )。A. 歡快的 B. 悲傷的 C. 抒情的樂曲中使用了哪些樂器?( )A. 鋼琴、小提琴 B. 木魚、響板 C. 吉他、鼓小青蛙的形象可以用哪些動作和表情來表現?( )A. 跳躍、微笑 B. 飛翔、哭泣 C. 爬行、憤怒聆聽樂曲時,我們可以通過( )來感受音樂的節奏。A. 看樂譜 B. 聽歌詞 C. 打拍子以下哪種教學方法最適合用于《小青蛙》這節課?( )A. 講授法 B. 演示法 C. 討論法樂曲中的木魚聲模仿了小青蛙的( )。A. 叫聲 B. 跳躍聲 C. 游泳聲學習《小青蛙》這首樂曲可以培養學生的( )。A. 節奏感和表現力 B. 繪畫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C. 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表現樂曲時,可以讓學生選擇( )為樂曲伴奏。A. 任何樂器 B. 老師指定的樂器 C. 與樂曲風格相符的樂器以下哪個不是保護小青蛙的方法?( )A. 捕殺小青蛙 B. 保護青蛙的生存環境 C. 不購買野生青蛙制品聆聽音樂可以培養學生的( )。A. 音樂素養 B. 體育素養 C. 科學素養答案:1.A;2.B;3.A;4.C;5.B;6.B;7.A;8.C;9.A;10.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