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講義哲學與文化之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考點1 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1.文化具有民族性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形成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都或多或少借鑒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作用 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核心和靈魂 價值觀體現 民族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民族節日、民族服飾等。提醒 對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精神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拓展 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民族性 世界性表現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規律。原因 各民族間存在經濟、政治、歷史、地理等多種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和普遍規律。辯證 關系 文化的世界性與民族性之間的關系,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過文化的民族性表現出來;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2.文化具有多樣性地位 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原因 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注意:經濟、政治決定文化+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不能夸大單一因素的作用。)意義 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要求 ①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 ②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③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提醒 文化多樣性≠文化多元化。前者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即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的形式和內容各具特色,后者主要從文化的來源和性質上說,倡導文化發展方向、指導思想、文化價值取向的差異。易錯辨析1.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 √ )2.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決定作用。( )辨析 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辨析 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4.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認同其他民族文化。( )辨析 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情境應用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時指出,璀璨的亞洲文明為世界文明發展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應該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與共,開放包容、互學互鑒,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結合材料,運用知識,說明我國應如何處理中外文化間的關系。參考答案 ①處理中外文化間的關系首先要認同本民族文化。②處理中外文化間的關系應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相互借鑒,共同發展。③世界各國都對人類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面對文化多樣性,要在堅持各民族文化平等的基礎上加強文化交流,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命題點1 文化的民族性1.[2023江蘇]有學者認為,中國紀錄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應該成為國際傳播的底色,只有自信才會用邏輯講述真實的故事;而共情是國際傳播的基調,只有共情才能以情感傳遞共同價值。這一觀點強調,提高中國紀錄片國際傳播力應該( D )A.立足中國國情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B.在交流交融中推動世界文化的繁榮C.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D.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解析 “中國紀錄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應該成為國際傳播的底色”強調應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共情是國際傳播的基調,只有共情才能以情感傳遞共同價值”強調應堅持文化的世界性,因此,這一觀點強調,提高中國紀錄片國際傳播力應該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D符合題意。A、C只強調了文化的民族性,B只強調了文化的世界性,均未全面反映該觀點的內容,排除。命題變式2.[2021湖南]2020年11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外參觀者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展示的千層底布鞋制作技藝等贊不絕口;來自意大利的55個世界文化遺產被濃縮成5個主題,通過五面氛圍大屏展示,給觀眾帶來一場全方位的意式審美體驗。中外文化遺產在進博會上的展示說明( B )①不同文化凝結著各自民族的智慧②文化的價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③文化與經濟的交融增進了文明互鑒④文化的內涵因現代科技而不斷豐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中國的千層底布鞋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讓中外參觀者贊不絕口,意大利的55個世界文化遺產是意大利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凝結了意大利人民的智慧,①符合題意。在進博會上展示中外文化遺產,體現了文化與經濟的交融增進了文明互鑒,③符合題意。文化交流是更好發揮文化價值的途徑,不是文化的價值所在,②觀點錯誤。現代科技能夠推動文化發展,豐富文化的傳播方式,但不會直接改變文化的內涵,④觀點錯誤。命題點2 文化的多樣性3.[2022湖南]千年陸路湘桂古道作為文化線路遺產,其構成以沿途保存的遺址或遺存為主要對象。湖南、廣西相關部門加大古道沿線的文物和遺址保護力度,做好古道文化資源的整合、活化與利用工作。這有利于( D )①發揮自然遺產優勢,促進湘桂文化交融②在求同存異中,彰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③保護文化傳承的載體,展現文化的多樣性④整合利用文化資源,挖掘文化遺產的價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湘桂古道對于展現文化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加大古道沿線的文物和遺址保護力度,有利于保護文化傳承的載體,展現文化的多樣性,③正確。做好古道文化資源的整合、活化與利用工作,有利于整合利用文化資源,挖掘文化遺產的價值,④正確。千年陸路湘桂古道作為文化線路遺產,其構成以沿途保存的遺址或遺存為主要對象,因此千年陸路湘桂古道屬于文化遺產,①排除。材料沒有涉及“在求同存異中,彰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②不符合題意。命題變式4.[2023浙江1月選考]1000年前,意大利翁布里亞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開創了橄欖梯田耕作系統;700年前,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將獨特的水資源管理方法與沙漠知識相結合,形成了綠洲農業系統……今天,各國都在加強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進一步挖掘其價值。這表明( D )①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②文化多樣性是民族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③農業文化遺產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④每一種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國家的土壤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各國都在加強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這表明農業文化遺產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③正確。“翁布里亞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與沙漠知識相結合”表明每一種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國家的土壤中,④符合題意。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①錯誤。材料表明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實踐創造的結果,都有其獨特魅力和價值,不強調文化多樣性是民族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②不選。考點2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1.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作用 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正是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要求 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拓展 文化多樣性、文化交流、文化發展的關系(1)文化多樣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2)尊重文化多樣性有利于促進文化交流,推動世界文化的繁榮和發展。(3)開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文化因交流而多彩。2.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1)原因: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2)意義①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②人類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③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提醒 文化對政治、經濟具有反作用,有益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能推動各國政治、經濟的交流合作,促進各國政治、經濟的發展。拓展 區分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區 別 定義 不同 是文化的相互溝通,促進文化發展,也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語言、報刊、網絡、自媒體等)使文化得以傳播。 強調的是不同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滲透,難分你我。側重點 不同 側重把一種文化發揚光大,傳播開來,讓更多的受眾知道、理解的過程。 側重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是在文化交流、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發展的狀 態不同 文化交流發生的是量變。 文化交融發生的是質變。聯系 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礎,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華、發展。3.促進文化交流與交融的措施(1)尊重文化多樣性,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2)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3)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4)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封閉主義和守舊主義,堅決反對文化霸權主義。易錯辨析1.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 )辨析 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2.文化交流會消除文化差異。( )辨析 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文化交流而被消除。3.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 √ )情境應用 人類各種文明之間的交流是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時指出:“我們要建設文明共榮之橋,把中歐兩大文明連接起來。中國是東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歐洲則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正如中國人喜歡茶而比利時人喜愛啤酒一樣,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運用文化交流的相關知識,談談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茶和酒巧喻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說明了什么,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參考答案 文化因多樣而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啟示: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命題點1 文化交流1.[2023浙江1月選考]20世紀上半葉,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曾赴日、美、蘇演出,引起轟動。京劇表演藝術由此得到這些國家的持續關注和研究,與這些國家的戲劇觀念發生碰撞和融合,對這些國家的戲劇及其他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可知( A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③文化交流互鑒應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④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斷發展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材料強調了文化交流的作用,沒有體現文化交流互鑒應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也沒有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在批判中發展,③④排除。命題變式2.[2024浙江百校調研]第十七屆“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于2023年4月至7月舉行,超過65個文化項目在中國上海、沈陽、武漢等20多座城市陸續展開,以此呈現中法兩國在美術、音樂等領域的合作成果,推動中法兩國藝術機構和藝術家之間的交流。這有利于( B )①促進中法文化相互借鑒,以文化交流推動文化發展②推動中法文化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實現融合同一③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加深對法國文化的認同④保護各民族文化多樣性,以民族文化豐富世界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舉行“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推動中法兩國藝術機構和藝術家之間的交流,有利于促進中法文化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有利于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①④說法正確。我們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而不是讓中法文化實現融合同一,②說法錯誤。我們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說法錯誤。命題點2 文化交融3.[2020天津]武術在中國歷史悠久,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青少年喜愛。2020年1月,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將武術列入第四屆青奧會正式比賽項目,這是武術首次成為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這有利于( D )A.提升中國體育影響力,引領世界體育發展B.講好中國故事,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吸引力C.堅守中華文化的基本立場,保持中華文化的特性D.拓寬中華文化傳播渠道,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交融解析 武術首次成為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這有利于中華文化在國外傳播,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交融,故D符合題意。武術成為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有利于提升中國體育影響力,但A中“引領世界體育發展”說法錯誤。武術作為一項體育運動,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無關,B排除。武術成為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與堅守中華文化的基本立場無關,C排除。考點3 正確對待外來文化1.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反對錯 誤觀點 ①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 ②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論。正確態度 ①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 ②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原因 ①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 ②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原則 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提醒 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可以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將其融入本民族文化的發展中,目的是發展本民族文化,而不是照搬外來文化,更不是使文化走向趨同。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相互尊重 尊重文化多樣性,在堅持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加強交流 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維護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反對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促進融合 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包容開放 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堅持開放的心態,積極吸收和借鑒一切外來的有益文化成果。立足國情 立足國情、交流互鑒,促進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堅守立場 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反對錯誤 反對文化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論。易錯辨析1.只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就可以促進自身文化的發展。( )辨析 文化發展既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也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2.外來文化可以解決中國問題。( )辨析 外來文化不能直接解決中國問題,必須與中國國情相結合。3.對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應以吸收為主,為我所用。( )辨析 對待其他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4.吸收外來文化要堅持傳統文化立場。( )辨析 吸收外來文化要堅持中華文化立場。情境應用中國風服飾衣冠承中華之禮,載傳統文化之精益。近年來,隨著中國傳統服飾研究不斷深入,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服飾不再僅僅停留于想象中。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在考古資料支撐下,對傳統服飾裝飾進行了深入研究,并與專業服裝學院合作,把傳統文化研究成果以實物形式再現并應用于生活中,在全球時尚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根植于中華民族禮儀和文化土壤的中國傳統服飾元素,與現代設計和剪裁工藝相結合,所呈現出的帶有中國文化氣質的精美服飾,成為人們爭相追捧的對象,越來越多的中國風服飾出現在生活著裝和世界頂級秀場舞臺上。 西方元素的嵌入會抹殺中國風服飾的民族元素嗎?參考答案 不會。盲目照搬西方元素才會侵蝕中國風服飾的民族元素。中國風服飾在傳承的過程中,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吸收借鑒西方服飾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時也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永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命題點1 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1.[全國卷Ⅰ]2019年上映的國產電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借鑒國外科幻電影元素,講述了全球聯合起來拯救地球的故事,獲得海內外觀眾廣泛好評,被稱為“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從中獲得的啟示是( B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支撐文化創新的強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歷史的文化就能引領世界文化的發展 ③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鑒中融為一體 ④中華文化在交流、借鑒和融合中能夠更好地創新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電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說明文化創新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①正確。電影《流浪地球》借鑒國外科幻電影元素,獲得海內外觀眾廣泛好評,說明中華文化在交流、借鑒和融合中能夠更好地創新發展,④正確。②中“就能引領世界文化的發展”說法錯誤。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鑒中發展,而不是“融為一體”,③說法錯誤。解后反思“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與“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區別(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著眼于繼承,這是文化縱向積累的過程,主要側重于民族文化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2)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借鑒與融合,即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這是文化橫向積累的過程,主要側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命題變式2.[2023浙江模擬]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老一輩藝術家們秉持“不重復自己,不模仿別人”的創作理念,將西方動畫技術和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水墨畫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全新的動畫形式:水墨動畫,創作了《小蝌蚪找媽媽》《牧笛》《鹿鈴》《山水情》等中國水墨動畫影片,以獨特的美學意境和雋永的東方哲思引發世界驚嘆,使中國水墨動畫影片走向世界。這告訴我們( D )①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②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③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④文化交流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推動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老一輩藝術家們將西方動畫技術和中國傳統水墨畫相結合,創作出水墨動畫,引發世界驚嘆,使中國美術片走向世界,體現了文化交流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推動作用,也體現了我們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③④正確。材料并未涉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①②不選。命題點2 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3.[2024河南安陽調研]2023年6月7日,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在深圳開幕,本次論壇主題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要( B )①立足國情,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②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③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④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增強文化認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要立足國情,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①③符合題意。文化是民族的,中華文化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而不是推動中華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②說法錯誤。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錯誤。哲學與文化的綜合命題1.[2023湖北,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粟(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農作物之一。約16000年前,①黃河流域的先民發現了青狗尾草的天然變異現象,于是選出穗大、不落粒的青狗尾草馴化出小米。隨著小米的廣泛種植,先民逐漸形成以小米種植兼漁獵采集的生活方式。約公元前4500年,小米經中亞傳入印度,又沿地中海北岸及多瑙河流域傳到希臘、荷蘭等地,從而走向世界。從此,在世界歷史上,小米在農業生產、日常烹飪、醫藥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②在漫長的農耕社會里,粟演化成一種文化符號,被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詩經》中有“黃鳥黃鳥,無集于穀,無啄我粟”的詠嘆,蘇東坡更賦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詩句。小米在梵語、波斯語中分別被稱為Cinaka和Shu-shu,與“秦”“粟”諧音。英語稱小米為millet,它來自中古法語,中古法語又來自拉丁語milium,所以小米的拉丁學名叫Miilacium,源自印歐語mele,是“壓碎”“磨碎”的意思,由于磨成的粉很細小,無法計數,于是有了million(百萬)一詞。③這不僅能夠反映外國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具有一定聯系,也可以佐證小米由我國傳播出去的歷史事實。 從青狗尾草華麗轉身而成的小米,是中華民族貢獻給全人類的珍貴禮物。運用“社會歷史的主體”和“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解題過程審 設 問 知識限定:“社會歷史的主體”“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 設問指向:說明“從青狗尾草華麗轉身而成的小米,是中華民族貢獻給全人類的珍貴禮物”。 設問類型:說明類析 材 料 信息①:黃河流域的先民馴化出小米,逐漸形成以小米種植兼漁獵采集的生活方式。 調用知識: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信息②:在漫長的農耕社會里,粟被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 調用知識: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信息③:這不僅能夠反映外國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具有一定聯系,也可以佐證小米由我國傳播出去的歷史事實。 調用知識:③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發展。組 答 案 ①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物質生活資料生產的歷史,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推動社會變革和社會歷史進步。中華民族的先民在長期的物質生產實踐中,將青狗尾草馴化為小米,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生活資料和條件,推動了精神生活資料生產和社會文明形態發展。②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有力推動了文化發展。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下形成的粟文化,影響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推動不同民族之間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增進中外文化交流,為人類文明發展貢獻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把哲學思想滲透到文化生活的課堂和試題中,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和考查方式。因此,考生在復習時要注意思考哲學知識與文化知識的關聯點,例如,辯證否定觀與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與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具體如下圖所示:2.[2024湖北高中名校聯盟第一次聯合測評,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天下苗族第一縣”臺江縣,脫胎于當地苗族“六月六”吃新節籃球賽的“村BA”火爆出圈,已上升為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在“苗疆第一要區”的榕江縣,鄉村足球“村超”之火也被點燃,廣泛傳播于海內外。從臺江“村BA”到榕江“村超”,貴州“兩江兩村”體育賽事正以其獨特的生長模式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鯉吻香米”“臺江鱘魚”“三穗麻鴨”,這些曾在“村BA”賽場亮相的特色獎品聲名大噪,銷路大開;在“村超”賽場周邊,“榕江牛癟”“榕江卷粉”、竹筒飯、楊梅等當地農特產品賣到脫銷。《苗族蘆笙舞》《侗族大歌》、蠟染、銀飾……一項項非遺在“兩江兩村”賽事上煥發生機,“村寶寶”等帶有非遺元素的文創產品不斷涌現,非遺傳承和創新后繼有人,非遺產業發展找到可持續載體,鄉土文化、民族文化成為群眾體育發展的助燃劑。據統計,僅在2023年3月下旬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三天時間里,全縣接待游客18.1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516萬元,帶動黔東南州旅游預訂同比增長140%,“超好吃”“超好玩”“超好住”等“村超+”品牌應運而生。農文體旅融合發展,貴州“兩江兩村”正在給出新答案,塑造鄉村經濟新范本。請運用“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和“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知識對此加以說明。參考答案 ①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要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正確認識和處理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3分)鄉村經濟發展是多種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當地推動農文體旅融合發展,為鄉村經濟發展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實現了整體的最優目標。(3分)②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3分)當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掘特色文化資源,推動農文體旅融合發展,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鄉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3分)解析 分析設問可知,本題知識限定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和“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設問指向可轉化為說明農文體旅融合發展,貴州“兩江兩村”是如何給出新答案,塑造鄉村經濟新范本的。回答時可提取材料關鍵信息,對接教材知識。關鍵信息①:從臺江“村BA”到榕江“村超”,貴州“兩江兩村”體育賽事正以其獨特的生長模式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聯系的普遍性、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系統優化。關鍵信息②:一項項非遺在“兩江兩村”賽事上煥發生機,“村寶寶”等帶有非遺元素的文創產品不斷涌現,非遺傳承和創新后繼有人,非遺產業發展找到可持續載體,鄉土文化、民族文化成為群眾體育發展的助燃劑→文化的功能。知識拓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不是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關系 (1)中國傳統文化、外來文化是具體的文化形態,而馬克思主義不是具體的文化形態。 馬克思主義產生于德國,但并不是僅屬于德國人的德意志文化,它屬于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和進步人民,因為它所揭示的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 我們是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觀察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來接受的,而不是把它作為德國人的文化形態來接受的。(2)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屬于不同范圍。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包含同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狀況相結合。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是兩種文化的結合,而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和方法,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批判繼承。馬克思主義是指導思想,中國傳統文化是具體的文化形態。(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如果把馬克思主義當作外來文化,就會過分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部分內容而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陷入文化復古主義的泥淖。(因為對待外來文化,要堅持以我為主)只有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才能真正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中國更具生命力。備課題組1.[2020全國卷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指出:“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其中蘊含的文化道理是( A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發揮積極作用中傳承發展③中華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通過交流傳播才具有價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這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其在不斷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故①②符合題意。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故③錯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是其本身固有的,并不是通過交流傳播才具有的,故④錯誤。2.[2021全國卷甲]近年來,中俄文化交流頻繁。2019年12月,中國民族舞劇《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舞劇以刻有孔子經典語錄的竹簡為舞臺背景,通過演員的蹁躚舞姿,形象演繹了孔子周游列國的傳奇故事,生動闡釋了孔子想象的大同世界。精彩絕倫的藝術盛宴帶來了真正的中國風,深受俄羅斯觀眾喜愛。這表明( D )①厚重的歷史積淀是文化創新與傳播的前提②不同藝術形式賦予傳統文化不同的本質內涵③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能夠更好地彰顯文化的價值④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和進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舞劇《孔子》通過內容和形式的創新生動闡釋了孔子想象的大同世界,深受俄羅斯觀眾的喜愛,這印證了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能夠更好地彰顯文化的價值,③符合題意。舞劇《孔子》以精彩絕倫的藝術盛宴帶來了真正的中國風,深受俄羅斯觀眾喜愛,這體現了文化在交流中傳播,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和進步,④符合題意。①中“前提”說法錯誤。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其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不同藝術形式并不能賦予傳統文化不同的本質內涵,②說法錯誤。3.[2021江蘇]敦煌莫高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當年,東來西往的僧侶、商人和軍隊在這里歇息、補給,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宗教、藝術在這里匯聚。這里既有早期印度風格的佛教洞窟,也有帶有古希臘愛奧尼柱的建筑繪畫。在很多壁畫中可以看到鮮卑、粟特、回鶻、黨項、蒙古等各民族的形象,以及西域傳來的各種樂器。由此可見( A )①文化發展要注重借鑒與融合②各民族文化具有普遍的規律③文化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傳播④文化創新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材料強調不同的文化在敦煌匯聚,成就了璀璨的敦煌文化,這說明文化發展要注重借鑒與融合,文化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傳播,①③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沒有強調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也沒有強調文化創新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②④不選。4.[2023湖北六校聯考]在浙江,傳統戲曲正在“圈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搖滾戲歌《臺州人》結合了臺州亂彈、搖滾樂、戲歌和Rap。實驗甌劇《傷抉》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既繼承了傳統戲曲的歌舞、樂器、程式技巧,同時也融入了從儺戲中發展而來的面具、舞蹈等傳統符號。寧波市甬劇團打造的《入戲雷雨》,運用實景化的雨幕和投影,使觀眾像在看5D演出。這啟示我們文藝創作( A )①要博采眾長,吸收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②要守正創新,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豐富傳統文化的內涵④要發揮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傳承的決定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搖滾戲歌《臺州人》結合了臺州亂彈、搖滾樂、戲歌和Rap,啟示我們文藝創作要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要博采眾長,吸收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①符合題意。實驗甌劇《傷抉》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既繼承了傳統戲曲的歌舞、樂器、程式技巧,同時也融入了從儺戲中發展而來的面具、舞蹈等傳統符號,這啟示我們要守正創新,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②符合題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可以豐富傳統文化的形式而不是內涵,③錯誤。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起決定作用,④表述錯誤。5.[2022湖南,有改動,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復興的歷史使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請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知識,闡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對待傳統文化的“變”與“不變”。參考答案 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4分)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3分)③堅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在保持民族風格的前提下,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3分)解析 本題材料中毛澤東同志的講話強調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性繼承;鄧小平同志的祝詞強調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強調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據此組織答案即可。6.[2022遼寧,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擲鐵餅是一項古老的奧林匹克項目。以擲鐵餅為題材的經典雕塑作品,從藝術的視角展示奧林匹克文化,闡釋和傳遞奧林匹克精神。 《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家米隆創作于約公元前450年的作品,被譽為古希臘雕塑藝術的里程碑。這尊雕塑展示了希臘式擲鐵餅方式,把人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被認為是“空間中凝固的永恒”。它超越傳統對稱的表達方式,強調動感,體現著人類對奧林匹克精神的不懈追求。它所凝結的力與美至今依然深深地影響和感染著我們。《永恒的運轉》是中國著名雕塑家李象群創作于1993年的作品,被瑞士洛桑國際奧委會博物館收藏。受古希臘雕塑風格影響,又加入了漢唐元素和陶藝手法,作品以女孩的自由式旋轉投擲方式展現東方藝術的典雅韻味,圓潤的運動軌跡折射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藝術和體育相互融合,展現奧林匹克精神生生不息。《挑戰》是中國雕塑家俞暢創作于1989年的成名作。雕塑通過簡潔有力的手法,刻畫了一位果敢堅毅的擲鐵餅者形象。作品借鑒《擲鐵餅者》的動作和勢態,表現一個殘疾人坐在輪椅上擲鐵餅的瞬間,呈現出一種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動,給予人們不屈的力量、不服的決心、不滅的希望,奏響一首命運交響曲。三尊雕塑承載了體育精神,運轉的鐵餅詮釋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高高舉起的手臂展現了青春該有的樣子。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知識,以“青春該有的樣子”為題,暢想青春。要求:主題鮮明,表述清晰,邏輯嚴謹,字數150—200字。參考答案 示例:青年人的成長離不開文化滋養。不忘本來,是青年人的責任。《永恒的運轉》展現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魅力,要堅定文化自信,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體育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相通,要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吸收外來,是青年人的情懷。《永恒的運轉》《挑戰》吸收外來文化有益成果,拓展自己的視野。面向未來,是青年人的擔當。要把個人夢與國家夢結合,使自己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6分)解析 本題限定文化角度,要求以“青春該有的樣子”為題,暢想青春,答案具有開放性。本題強調青年人的做法,要結合材料中《永恒的運轉》《挑戰》的創作過程暢想青春該有的樣子。《永恒的運轉》受古希臘雕塑風格影響,又加入了漢唐元素和陶藝手法,《挑戰》借鑒《擲鐵餅者》的動作和勢態,呈現出一種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動,給予人們不屈的力量、不服的決心、不滅的希望,據此可聯系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吸收外來文化有益成果等知識,闡述青年人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1.[中國元素/2023山東聊城期中]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中國人喜竹、種竹、奉竹,中國被稱為“竹子王國”“竹子文明的國度”。竹文化與中華民族的關系從側面反映了( D )①民族文化體現在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②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③文化具有鮮明的、濃郁的民族性④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獨特標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竹文化與中華民族的關系從側面反映了文化的民族性,這種民族性是一個民族的獨特標識,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竹子對我們的文化產生深刻的影響,沒有體現民族文化體現在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沒有體現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①②與題意無關。2.[2024江蘇南通測試]“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習近平總書記對“去中國化”的批評的依據是( C )①文化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 ②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③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作用 ④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或多或少借鑒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①顛倒了二者的關系,錯誤。習近平總書記批評“去中國化”是因為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作用,②③符合題意。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或多或少借鑒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這強調的是民族文化的形成,不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去中國化”的批評的依據,④排除。3.[2023江蘇南京模擬]2023年夏天,某國產電視劇爆紅,該劇在全球上線后,海外關注度持續高漲。縱觀這些年在海外市場走紅的中國電視劇,它們題材各異,故事不同,但都有一個特點:用中國人獨有的敘事審美,講述了符合東方價值觀的動人故事。這表明( A )A.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B.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C.對待外來文化要立足國情、交流互鑒D.講好中國故事,有利于增強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解析 “在海外市場走紅的中國電視劇……都有一個特點:用中國人獨有的敘事審美,講述了符合東方價值觀的動人故事”,這表明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A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不涉及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也不涉及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及增強中華文化的包容性,B、C、D不選。4.[“一帶一路”/2024江蘇連云港模擬]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結合新的歷史條件,繼承和發揚絲路精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歷史記憶,賦予古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這啟示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 D )①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 ②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 ③摒棄文化個性,實現文明互通 ④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絲路精神是指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精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結合新的歷史條件,繼承和發揚絲路精神,啟示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②④符合題意。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但其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①不符合題意。③中“摒棄文化個性”說法錯誤。5.[文化自信/2024湖北重點高中考試]2023年8月31日至9月2日,江西省精心組織了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成立系列活動,讓國外嘉賓欣賞了中國瓷器技術的更迭革新,了解了千年瓷都悠久的制瓷歷史,助力陶瓷文化走向世界。推動中華瓷器文化走向世界( C )①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了國外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②加強了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對接,促進世界文化繁榮 ③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④能夠促進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中“增強了國外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說法錯誤。推動中華瓷器文化走向世界,加強了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對接,促進了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有利于促進世界文化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②④符合題意。推動中華瓷器文化走向世界,目的在于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發展,③說法錯誤。6.[2024河北邢臺四校質檢]在成都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閉幕式上,川劇青衣與說唱歌手對歌,流行歌手與說唱俑聯動,蜀派古琴與小提琴和鳴,傳統與現代、古典與時尚在舞臺上碰撞、交融……這一文化盛宴令中外觀眾贊嘆不絕、回味雋永。閉幕式上的文化表演( B )①有利于推動中外文化交流,傳播中國聲音②表明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是社會實踐的產物③讓世界感受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④傳承了傳統文化,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傳統與現代、古典與時尚在舞臺上碰撞、交融,令中外觀眾贊嘆不絕,說明閉幕式上的文化表演有利于推動中外文化交流,傳播中國聲音,讓世界感受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①③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文化的作用和產生,②不符合題意。應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④說法錯誤。7.[2023河北滄州期中]棋文化是見證人類歷史文明演變的活化石,它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在保持獨特性與吸收先進性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是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的棋種,它們的差異性和同質性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人類社會歷史文明發展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告訴我們( B )①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②只要是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就能在中國發揮積極作用 ③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的必由之路 ④要堅持“洋為中用”,善于運用外來文化直接解決中國的問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說明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棋文化是見證人類歷史文明演變的活化石,它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在保持獨特性與吸收先進性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說明我們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只有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①③正確。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②錯誤。外來文化不能直接解決中國的問題,④錯誤。8.[2023海南海口考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中國共產黨要拓展世界眼光,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這告訴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需要( D )①立足中國國情,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固守中華文化 ②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的運行機制③推進文化融合與趨同,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④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文化多樣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需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的運行機制,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文化多樣性,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②④符合題意。①中“固守中華文化”說法錯誤。要推進文化交流與融合,而不是趨同,③錯誤。9.[回歸教材/2023河南名校聯考]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把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稱為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當時古代希臘、古代印度、古代中國等文明都產生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文化傳統,并一直影響著人類生活。由此可見( A )①不同國家都對人類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②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③堅持文化多樣性首先要認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精神文明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古代希臘、古代印度、古代中國等文明都產生了偉大的思想家,說明了不同國家都對人類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①符合題意。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文化傳統,并一直影響著人類生活,體現了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②符合題意。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錯誤。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④錯誤。10.[2024江蘇如皋開學考]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藝術家們飛越近兩萬千米,抵達巴西、阿根廷,開啟大劇院對南美洲的首次交流訪問。國家大劇院不僅推動更多中國經典文藝作品走向世界,還廣泛邀請國外名家名團登上中國舞臺。作為中外文化交流平臺,國家大劇院學習借鑒世界各國優秀藝術發展經驗,促進中國戲劇事業不斷進步。國家大劇院此舉( B )①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讓世界充滿生機與活力 ②有利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③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鑒、融合,促進同步發展 ④有利于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國家大劇院尊重文化多樣性,積極開展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讓世界充滿生機與活力,①符合題意。國家大劇院積極開展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鑒、融合,但不涉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②不符合題意。國家大劇院的做法有利于促進不同民族文化共同發展,而不是同步發展,③錯誤。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國家大劇院推動更多中國經典文藝作品走向世界,有利于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④符合題意。11.[成都大運會/2024海南海口考試]成都大運會開幕以來,數以萬計的志愿者在場內外揮灑著火熱的青春,他們被親切地稱為“小青椒”,“青椒”諧音“青交”,即青年交往,寓意著大運會是一場世界青年交往交流的盛會。此外,還有無數中外青年在這場盛會中擔任文化交流使者,青春光芒,璀璨閃耀。假如就此做一篇報道,主題可以是( B )①尊重文化多樣性,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②弘揚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文化的優越性 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 ④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文化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大運會是一場世界青年交往交流的盛會,無數中外青年在這場盛會中擔任文化交流使者,啟示我們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我們要尊重文化多樣性,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①③符合題意。要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展現中華文化的優越性”說法錯誤,②排除。材料強調的是中外青年交往交流,不涉及“堅守中華文化立場”,④不符合題意。12.[2024江蘇淮安開學考]武術、榫卯、龍舞、皮影戲……一些海外社交媒體網站的中國文化專題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視頻產品熱度居高不下,獲得千萬級的播放量、百萬級的點贊數。各國網友在評論區里用不同語言參與互動,表達對中國非遺的熱愛。由此可見,中國“非遺”走出國門( A )A.意在更好地展現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B.借助于內涵拓展完善推動非遺的創造性發展C.能夠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D.能激發各國人民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解析 中國“非遺”走出國門,目的在于更好地展現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A符合題意。材料強調中國“非遺”走出國門,加強了文化傳播與交流,并沒有涉及“非遺的創造性發展”,B不符合題意。中國“非遺”走出國門有利于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但并不涉及“中華民族凝聚力”,C不符合題意。在文化交流過程中,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各國人民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表述錯誤,排除D。13.[2024山東煙臺考試]央視文化節目《遇鑒文明》,以傳統建筑、文學、器物等中外文明載體為主題,精選一中一外兩個文明符號,進行中外文明交流對話。如第二期《道器之合:瓷器與玻璃器》,以器物為載體,帶領觀眾揭秘中國百窯難出一件的郎窯紅,同時還原西方玻璃器的杰出代表作古羅馬波特蘭花瓶。《遇鑒文明》( B )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增進文化互信②堅持國際創作導向,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③體現不同的藝術形式能夠賦予文化不同的內涵④融通中外文化資源,展現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遇鑒文明》以傳統建筑、文學、器物等中外文明載體為主題,精選一中一外兩個文明符號,進行中外文明交流對話,這說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遇鑒文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增進文化互信,有利于融通中外文化資源,展現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①④符合題意。文藝創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②錯誤。不同的藝術形式能夠表現而不是賦予文化不同的內涵,③錯誤。14.[角度創新]《周易》講“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20世紀費孝通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上下兩千年,精神血脈一氣貫通。人類未來的文明發展,急需胸襟廣闊、規模宏大;急需這種超越民族本位、國家本位和文明本位,而將世界前途系在心上的共同價值。這說明不同文明之間( C )①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 ②是共生共長、相得益彰的雙贏關系 ③應交流互鑒,彼此認同、消除差異 ④要摒棄文明沖突,化解文明隔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材料強調不同文明之間應取長補短、共同發展,而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①排除。“人類未來的文明發展,急需胸襟廣闊、規模宏大;急需這種超越民族本位、國家本位和文明本位,而將世界前途系在心上的共同價值”,這說明不同文明之間是共生共長、相得益彰的雙贏關系,要摒棄文明沖突,化解文明隔閡,②④正確。應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且“消除差異”說法錯誤,③排除。15.[古文經典/2024廣西南寧開學考,8分]《論語·子路》中記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蘊含包容大度的處世智慧;《禮記·中庸》中云,“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認為和合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史上,“八音克諧”“兼容并包”“海納百川”等思想,無不彰顯我國自古以來尊重差異而追求多樣性統一的文化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類文明創造的成果。”“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寬廣的地球足夠容下不同文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的文化道理。參考答案 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體現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3分)文化交流互鑒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往不會成為文化發展的障礙,反而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3分)我們應尊重差異,理解個性,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不應當相互隔閡、相互排斥。(2分)解析 第一步:審設問。本題知識限定是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設問指向為說明“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的文化道理,屬于分析說明類試題。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信息,鏈接教材知識。關鍵信息①:“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類文明創造的成果”→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文化交流互鑒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關鍵信息②:“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寬廣的地球足夠容下不同文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據此組織答案即可。16.[音樂+政治,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交響樂文化內涵豐富、藝術張力強勁、情感意蘊深厚、技術手法精湛。作為一種外來音樂藝術形式,交響樂在中國已走過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涌現出大量優秀曲目。冼星海《第一交響曲——民族解放》、呂其明《紅旗頌》,鐫刻著鮮明的紅色印記。以絲綢之路及周邊民族民間音樂為線索的多媒體交響樂《絲路追夢》、以“民族復興”為底色的管弦樂曲《星辰大海》,充滿時代榮光。 隨著中國交響樂的發展,越來越多中國聲音走向世界舞臺。上海交響樂團于2019年、2021年全球發行兩張唱片《門道》《大地之歌》。其中《門道》囊括了拉赫瑪尼諾夫的《交響舞曲》、克萊斯勒的《中國花鼓》等4部東西交融、古典與當代并行的曲目。 用交響樂形式展現中國經典名著的魅力,跨界融入中國戲曲、中國民族器樂等元素……中國交響樂帶著當代人的審美旨趣深入傳統文化寶庫,展現出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結合材料,運用“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的知識,分析中國交響樂的魅力密碼。參考答案 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以開放的心態促進中外交響樂文化的交流互鑒,豐富和發展中國交響樂文化;(3分)立足中國國情,吸收外來有益文化,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用交響樂這一外來音樂藝術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走出一條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交響樂之路。(3分)解析 解答本題,第一步,審設問。第二步,審讀材料,提煉材料有效信息,遷移所學知識。具體分析如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