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講義哲學與文化之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考點1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1.文化的內涵與特點(1)文化的內涵角度 闡釋廣義 文化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狹義 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等非意識形態的內容。(2)文化的特點角度 特點 內容文化與社 會的關系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文化與文 明的關系 文化不等同于文明。 ①區別:文明與野蠻相對立,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文明都是積極向上的,文化有先進和落后之分。 ②聯系:文化與文明都是實踐的產物,其創造主體都是人。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文化與載 體的關系 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 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文化載體是多種多樣的,器物、行為、制度等是文化的載體。2.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1)經濟、政治決定文化。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2)文化對經濟、政治具有反作用。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3)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可能超前也可能滯后于經濟、政治的發展。3.文化的功能與作用引領風尚 文化可以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養。教育人民 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幫助人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服務社會 文化可以服務社會,滿足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推動發展 文化可以推動發展,是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塑造人生 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民族復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易錯辨析1.文化是一種物質力量。( )辨析 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2.器物、行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內容。( ?。?br/>辨析 器物、行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載體。3.文化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 ?。?br/>辨析 文化有先進與落后之分,先進文化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4.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文化發展始終與經濟發展亦步亦趨。( ?。?br/>辨析 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并不意味著文化發展始終與經濟發展完全同步。情境應用雷鋒精神 2023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60年來,雷鋒的事跡深入人心,雷鋒精神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彰顯著雷鋒精神的時代性和感召力。雷鋒精神是五千多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結合。我們要大力弘揚雷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弘揚雷鋒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為時代注入磅礴的精神力量。我們要通過弘揚雷鋒精神,讓雷鋒精神落實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讓雷鋒的美德情懷照亮我們的時代征程。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識,說明弘揚雷鋒精神的原因。參考答案 ①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弘揚雷鋒精神,可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凝聚億萬人民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創造偉力。②優秀文化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弘揚雷鋒精神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命題點1 文化的內涵與特點1.[2023湖南]方圓之境,一眼千年。在一塊宋代銅鏡的背面浮雕上,我們有幸目睹一場“鏡上足球賽”——有人高髻笄發,作踢球狀;有人戴幞頭,著長服,半蹲膝,身稍前傾,作認真接球姿勢。伴隨了中國人數千年的銅鏡已然成為一種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 A?。?br/>①浮雕畫面蘊含著古代中國人民朝氣蓬勃的體育精神 ②銅鏡與體育的生動融合拓寬了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 ③銅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表現的物化形式之一?、茔~鏡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的集中體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宋代銅鏡背面的浮雕讓我們目睹了一場生動的“鏡上足球賽”,說明浮雕畫面蘊含著古代中國人民朝氣蓬勃的體育精神,①正確。伴隨了中國人數千年的銅鏡已然成為一種文化意象,說明銅鏡是文化的載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表現的物化形式之一,③正確。銅鏡與體育的生動融合創新了文化傳播方式,但沒有拓寬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②不選。銅鏡文化能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但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的集中體現,④不選。命題變式2.[2023湖北天門模擬]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對我國古人而言,春耕如晨鐘,秋收似暮鼓,立春之日寓意盛大。在長期的農事活動中,民間逐漸形成了立春之日“打春”的習俗,也就是鞭打春牛,提醒農人春天已到,應該不違農時,及時播種谷物,祈愿一年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如今,立春之日的到來仍然能提醒人們春耕即將開始,莫誤農時,勤勉勞作。這表明( A?。?br/>①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要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②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現象?、畚幕哂蟹丈鐣墓δ埽瑸槿藗兲峁┴S富的精神食糧?、芪幕墙洕驼蔚募畜w現,能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人們在立春之日“打春”祈愿,如今立春的到來仍然能提醒人們莫誤農時、勤勉勞作,這體現了立春文化的傳承性,啟示我們要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①符合題意。在長期的農事活動中,民間逐漸形成了立春之日“打春”的習俗,這說明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現象,②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文化為人們提供精神食糧,也沒有體現文化與政治的關系,③④不選。命題點2 文化的功能3.[2022全國卷甲]2022年2月舉辦的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被譽為一屆“無與倫比”的冬奧會,近3000名中外運動健兒閃耀賽場,18000多名賽會志愿者默默奉獻,2項世界紀錄和17項冬奧會紀錄被刷新,帶動中國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是迄今收視率最高的一屆冬奧會,完美演繹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這表明( C?。?br/>①體育運動以彰顯文化自信為根本價值追求?、谌嗣袷求w育運動的價值創造者和價值享受者 ③體育運動具有塑造人生、促進全面發展的育人功能?、荏w育運動是消弭文化差異、促進文化融合的重要手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近3000名中外運動健兒閃耀賽場,18000多名賽會志愿者默默奉獻”“是迄今收視率最高的一屆冬奧會”,這表明人民是體育運動的價值創造者和價值享受者,②符合題意。“帶動中國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完美演繹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表明體育運動具有塑造人生、促進全面發展的育人功能,③符合題意。體育運動的價值追求即體育運動的目的,體育運動的根本價值追求在于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①說法錯誤。文化具有多樣性,④中“消弭文化差異”說法錯誤。命題變式4.[2021浙江6月選考]春節檔電影回歸大銀幕、博物館展覽持續上新、劇院舞臺好戲不斷……各地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驅散了就地過年的萬千游子內心的寂寞與焦躁,讓他們體會到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由此可見,文化( B?。?br/>①具有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②具有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③能讓人產生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④能轉變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驅散了就地過年的萬千游子內心的寂寞與焦躁,讓他們體會到了‘此心安處是吾鄉’”,說明文化具有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能讓人產生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①③正確。文化有先進與落后之分,優秀文化具有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且材料沒有體現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也沒有體現文化轉變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②④不選。考點2 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1)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主體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形成和發 展過程 內部因素 中華文化由各民族文化共同組成,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外部因素 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拓展 比較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區 別 角度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縱向) 中華文化內涵豐富、厚重。(橫向)側重 從動態上,即從中華文化發展的軌跡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明中華文化歷史悠久。 從靜態上,即從中華文化的內涵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聯系 兩者都屬于中華文化區別于其他文化的特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1)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①在當代中國,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②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角度 具體內容對國家發展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對中華民族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解決當 代問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主要思想,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處理國 際關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平發展,這些思想觀念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易錯辨析1.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 )辨析 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2.中華傳統美德包括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 ?。?br/>辨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中華傳統美德包括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3.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辨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4.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 √ )情境應用1.荊楚大地擁有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而地處江漢平原的荊州正是其典型代表。屈原文化對楚人民俗的影響極其廣泛,歷史悠久。流傳至今的端午龍舟賽呈現的正是楚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砥礪前行、無所畏懼的開拓精神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生命不息、搏斗不止的拼搏精神。 上述材料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哪些特點?參考答案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就有睦鄰友好、協和萬邦的民族美德和對外“厚往薄來”“宣德于外”的優良傳統,這種美德和傳統根植于中華文化的沃土,體現在與周邊國家邦交關系中。今天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導下,中國人民繼續堅持“和而不同”、與鄰為善的思想,與周邊國家實施睦鄰友好政策。 為什么要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睦鄰思想的當代價值?參考答案 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睦鄰思想的當代價值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能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和而不同”、與鄰為善的傳統睦鄰思想等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與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平發展,這些思想觀念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命題點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與特點1.[2023廣東]“物勒工名”是我國古代長期延續的一種手工業管理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檢驗與追責,“以考其誠”。久而久之,誠信敬業、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內化為工匠的自覺意識,從而推動了傳統工匠精神的形成與傳承。“物勒工名”( D )①是傳統工匠精神形成和發展的根源②可為現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鑒③以滿足民眾的物質文化需求為導向④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拔锢展っ痹诠糯L期延續,久而久之,誠信敬業、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內化為工匠的自覺意識,從而推動了傳統工匠精神的形成與傳承,這說明“物勒工名”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可為現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鑒,②④符合題意。傳統工匠精神形成和發展的根源是社會實踐,①不選。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物勒工名”作為一種手工業管理制度,能夠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③不選。命題變式2.[2021山東]據考古研究,從史前文明開始,中國文化發展的區域分布逐漸呈現一種分層次的向心結構,就像一個“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區是花心,其周圍的甘青、山東、燕遼、長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區是第一層花瓣,再外圍的文化區是第二層花瓣?;ㄐ妮椛浠ò?,花瓣保持自己的活力,花心花瓣不能分離。由此可見( C?。?br/>①創新是中華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證②文化上的凝聚力是中華文明綿延至今的密碼③中華文化的統一性是地域文化多樣性的基礎④和而不同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花心花瓣不能分離”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凝聚力,②符合題意;“花心輻射花瓣,花瓣保持自己的活力”體現了各地域文化間的“和而不同”,中國文化發展的區域分布就像一個“重瓣花朵”,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④符合題意。材料分析了中國文化發展的區域分布,并未涉及文化創新,①不選;統一性強調共性,多樣性強調個性,共性寓于個性之中,③錯誤。命題點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3.[2023新課標卷]“歲朝圖”原是文人雅士為祈福新年而以鮮花、果蔬等為素材創作的繪畫作品。到了近代,齊白石等繪畫大師將“歲朝圖”生活化、世俗化,他的“歲朝圖”中寓意吉祥富貴的牡丹花綻放,鞭炮、紅燈籠、酒杯等“俗物”匯聚,表達新年的喜悅和祝福,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年畫”。人們喜歡齊白石“歲朝圖”,是因為該作品( A )①充滿民俗特色,展現傳統節日的歡慶氛圍②貼近民眾生活,承載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③反映作者理想,解構節日文化的傳統內涵④恪守傳統風格,再現傳統文化的清雅意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材料表明人們喜歡齊白石的作品,是因為其貼近民眾生活、充滿民俗特色,而不是因為其反映了作者理想,且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在世代相傳中仍保留著基本特征,其基本內涵是相對穩定的,而解構的意思是把一個事物拆解,再重新建構分析,齊白石“歲朝圖”并沒有對節日文化的傳統內涵進行解構,③不選。齊白石將“歲朝圖”生活化、世俗化,是對傳統風格的一種形式上的創新,“恪守傳統風格”說法錯誤,④不選。命題變式4.[2024河北唐山開學考]龍舟競渡是湖南汨羅江畔一項歷史悠久的端午活動。按照汨羅傳統龍舟風俗,龍舟隊在參加比賽前,會舉行祭龍頭、龍頭點睛、龍舟上紅、龍舟下水等一系列儀式。弘揚“拼搏、愛國、團結”精神的賽龍舟,已成為讓中華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的重要載體。龍舟競渡活動( A?。?br/>①體現了水鄉兒女對傳承的堅守、對民族精神的弘揚②兼具傳統文化與體育競技之美,將文化認同與競技精神相融合③發揮了民族文化在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中的決定作用④既讓人們感悟到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又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內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龍舟競渡是湖南汨羅江畔一項歷史悠久的端午活動,它兼具傳統文化與體育競技之美,將文化認同與競技精神相融合,體現了水鄉兒女對傳承的堅守、對民族精神的弘揚,①②正確。民族文化在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非決定作用,③錯誤。龍舟競渡活動沒有豐富傳統文化的內涵,④錯誤。考點3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拓展 區分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區 別 側重點 改造和轉化 創新和發展對象 內涵和形式 內涵途徑 側重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現形式。 側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目標 重在激活由于表達形式陳舊等客觀原因而減少甚至喪失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進一步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聯系 ①二者是密切相關、前后相繼的關系。②只有通過改造和轉化,才能實現創新和發展。創造性轉化是創新性發展的前奏,創新性發展是創造性轉化的升華。2.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 什 么 核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表現 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為 什 么 精神動力 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精神火炬 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精神支柱 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時 代 特 征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抗美援朝精神、紅旗渠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北京冬奧精神等。怎 么 做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要以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拓展 區分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民族精神 時代精神區別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 以改革創新為核心。聯系 ①二者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②只有注入時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只有堅持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易錯辨析1.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必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 ?。?br/>辨析 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必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2.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 ?。?br/>辨析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3.民族精神能夠為我國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辨析 民族精神能夠為我國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4.中華民族精神永不泯滅、永恒不變。( ?。?br/>辨析 中華民族精神永不泯滅,但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5.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 √?。?br/>情境應用1.從《唐宮夜宴》開始,河南衛視憑借《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一路高歌猛進,火爆出圈。河南衛視創作團隊以中國傳統節日為切入點,通過新技術手段的賦能,突破傳統晚會舞臺限制,將舞臺與實景拍攝相融合,以綜藝晚會為載體,呈現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盛宴,借助鮮明的文化符號,強化歷史認同,弘揚主流價值,在中華美學精神層面尋求深度共鳴,贏得了廣大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喜愛。 結合材料,運用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知識,分析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為何會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參考答案 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激發廣大觀眾內心的興趣,引導民眾傳承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2.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一百多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踏上“新的趕考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在這場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趕考之路上,偉大建黨精神,引領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航程。 結合材料,運用中華民族精神的相關知識,說明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對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的意義。參考答案?、賯ゴ蠼h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激勵我們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的強大精神動力。②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能夠讓共產黨人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昂揚斗志,始終忠于黨和人民,始終朝著中華民族復興目標奮勇前進,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命題點1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1.[2023湖北]古人早就觀察到藕斷絲連的現象,并從荷花莖稈中提取出絲狀纖維,搓捻成線,用于織造。當代中國設計師不僅從古代文獻中恢復了失傳的藕絲織造技藝,而且推陳出新,制作出色澤自然、觸感柔軟又抗褶皺的個性化、藝術化的織物。傳統藕絲織造技藝的當代復興表明( C?。?br/>①古代文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基礎②文化創新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要③傳統技藝的傳承不必囿于形式④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核心在于文化傳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礎,因此,實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基礎,①錯誤。當代中國設計師不僅從古代文獻中恢復了失傳的藕絲織造技藝,而且推陳出新,制作出了個性化、藝術化的織物,這說明傳統技藝的傳承不必囿于形式,文化創新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要,②③正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離不開文化傳承與創新,④中“核心在于文化傳承”說法不妥。命題變式2.[2023浙江6月選考]2023年的除夕,故宮里的諸多神獸在“甪端”的帶領下登上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音樂劇《甪端》通過文化提煉和藝術加工,讓原本高冷枯燥的文物,化身為一個個生動活潑的角色,拉近了觀眾與文物、歷史與現實的距離。《甪端》的成功在于( B?。?br/>①對傳統文化辯證取舍,增強了觀眾的文化認同②傳統文化具有超越時空的藝術價值,是文化創新的源泉③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達形式,拉近了觀眾與文物的距離④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音樂劇通過文化提煉對傳統文化進行辯證取舍,讓原本高冷枯燥的文物,化身為一個個生動活潑的角色,拉近了觀眾與文物、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增強了觀眾的文化認同,①正確?!懂f端》運用音樂劇的形式表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達形式,拉近了觀眾與文物的距離,③正確。文化創新的源泉是社會實踐,②錯誤。材料體現了表達形式的創新,并沒有體現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④不選。命題點2 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與時代特征3.[2023海南]60年前,毛澤東同志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60年來,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同時代的雷鋒故事。道德模范、時代楷模、中國好人等不斷涌現,激勵越來越多的人踐行雷鋒精神,在服務社會、助人為樂、愛崗敬業中提升人生境界。這表明,雷鋒精神( A?。?br/>①為社會發展進步注入不竭精神動力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③引領社會風尚,推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④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貫穿社會生活各個方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不同時代的雷鋒故事,激勵人們踐行雷鋒精神,在服務社會、助人為樂、愛崗敬業中提升人生境界,這表明雷鋒精神能為社會發展進步注入不竭精神動力,引領社會風尚,推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①③符合題意。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雷鋒精神只是中華民族精神中的一部分,②不選。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不選。命題點3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與要求4.[2022湖南]革命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激發了人們對建黨先驅的無限懷念。2021年夏天,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趙世炎等先烈的墓前,堆放著“寄”往百年前的信箋?!叭怏w已逝,脊梁仍在?!薄白詮闹滥愕墓适拢覑凵狭藲v史。謝謝你,讓我能坐在陽光下讀書?!睆倪@些與革命先烈跨越時空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 C?。?br/>①現代傳媒顯示出豐富民族精神的強大功能②偉大建黨精神早已融入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血脈③即使時代變遷,中華民族精神依然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④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肉體已逝,脊梁仍在”,對建黨先驅的無限懷念,與革命先烈跨越時空的對話,說明偉大建黨精神早已融入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血脈,②正確。從革命戰爭年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③正確?,F代傳媒并不具有豐富民族精神的功能,①錯誤。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④錯誤。命題變式5.[2023浙江1月選考]廣袤的神州大地上,處處留下青年奮斗的足印。從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難題到寫好鄉村振興的宏大文章,從筑夢經濟建設大舞臺到服務社會民生最基層,無數青年扛起責任,勇毅擔當,用拼搏奉獻書寫了新時代青春答卷。他們用行動( B )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②構筑中華民族精神③證明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④表明中華民族精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廣大青年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而不是構筑中華民族精神,②不選。材料強調無數青年用拼搏奉獻書寫新時代青春答卷,沒有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④排除。非選擇題對“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1.[2023廣東,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①社交化閱讀作為一種全新閱讀模式,以線上分享、互動、傳播為特征,正成為數字時代的閱讀潮流。點開網絡閱讀平臺上的一部小說,讀者可以在每段后面寫“段評”,每章后面寫“章評”,還可以點贊、吐槽、糾錯、編段子,妙趣橫生。傳統閱讀以作品為核心,側重個人品讀,不易受干擾。社交化閱讀則以讀者為核心,凸顯閱讀的社交屬性,能極大地激發閱讀興趣,使讀者在便捷獲取大量信息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發帖、評論、彈幕等來幫助作者生成創作內容,獲得與作者共創閱讀內容的奇妙體驗。與傳統閱讀相比,社交化閱讀更容易分散注意力,產生淺閱讀和泛娛樂化閱讀等問題。②雖然社交化閱讀日益流行,但傳統閱讀依然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在圖書館、書店或農家書屋等實體場景里浸潤書香仍是許多人的優先選擇。在閱讀中傳承文明,關系到個人的素質提升與國家的興旺發達。③無論閱讀的模式、場景等如何變化,開卷有益始終不變,閱讀的意義始終不變。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分析閱讀為什么會出現“變”與“不變”的現象。解題過程審 設 問 知識限定: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 設問指向:分析閱讀出現“變”與“不變”的現象的原因。 設問類型:原因類析 材 料 信息①:社交化閱讀正成為數字時代的閱讀潮流。讀者可在網絡閱讀平臺寫“段評”“章評”等。 調用知識:①文化是政治、經濟的反映,由一定的政治、經濟所決定;文化通過一定的載體呈現出來。信息②③:傳統閱讀依然保持強大的生命力;無論閱讀的模式、場景等如何變化,閱讀的意義始終不變。 調用知識:②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組 答 案 ①文化是政治、經濟的反映,由一定的政治、經濟所決定。閱讀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活動,通過一定的載體呈現出來,隨著數字時代的發展和新載體的出現,閱讀的模式、場景、形式、內容會發生變化。②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在一定時期內,閱讀的發展與經濟、政治的發展不完全同步,傳統的閱讀模式、場景等仍會存在。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閱讀的功能、意義和價值始終不變。如何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2)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3)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維護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4)對于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的揚棄后使之為我所用。(5)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6)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7)把既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既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2.[2024河南信陽高級中學質檢,10分]2023年5月15日至19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專題培訓班在山東舉辦,長城沿線15個?。▍^、市)代表齊聚一堂,交流經驗、凝聚共識,展現了3年多來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拔的愛國情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磅礴力量。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脊梁。特別是在國家和民族危亡的時候,“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成為救國家救民族的精神支撐。保護、傳承、利用好寶貴的長城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的歷史使命。長城沿線各地要加快打造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模式,要圍繞長城做好旅游功能開發,在文化審美、歷史追憶、自然美欣賞、情操熏陶、美食享受、民俗體驗等方面找準長城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最佳契合點,實現深度融合。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相關知識,說明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重大意義。參考答案?、倜褡逦幕且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長城代表中華民族眾志成城、堅韌不屈、守望和平的文化,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有利于傳承長城文化,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增強文化自信。(4分)②長城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建設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對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至關重要。(3分)③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既能發揮優秀文化的作用,也符合文旅融合發展的趨勢,有利于推動長城區域經濟發展。(3分)解析 本題為意義類試題,需要調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從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文化的功能等角度分析作答。具體分析如下:材料關鍵信息 鏈接教材知識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脊梁。特別是在國家和民族危亡的時候,“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成為救國家救民族的精神支撐。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長城沿線各地要加快打造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模式,要圍繞長城做好旅游功能開發。 文化的功能。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拔的愛國情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知識拓展1.全面分析文化的作用2.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1)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 在當代中國,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2)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 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3)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 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思維拓展從文化的價值角度分析中國為什么要舉辦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1)必要性:精神文明屬于文化范疇,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舉辦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助于提升全社會精神文明水平。(2)重要性①對人的重要性:精神文明建設歸根到底是人的建設。建設精神文明,有助于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助于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厚植道德沃土,提升個人素養,培育時代新人。②對社會的作用:通過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構建美好精神家園。③對國家和民族的作用:精神文明建設有助于增強整個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育優秀的建設者。精神文明建設有助于凝聚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的磅礴動力,向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前進。備課題組1.[2022湖北]云南哈尼族群眾把帶凹槽的橫木當作分配水源的“尺子”,讓山間流水經由大小凹槽構成的橫木,沿著蜿蜒交錯的溝渠分配到一片片梯田。這千年傳承的農耕智慧結晶被稱為“木刻分水”,體現了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生態理念。“木刻分水”的強大生命力( C?。?br/>①得益于傳統藝術的充分運用?、谠杏谌伺c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蹃碜杂谌嗣竦纳a生活實踐?、茉醋杂趯鹘y文化的強烈認同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木刻分水”體現了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生態理念,其生命力孕育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來自于人民的生產生活實踐,②③正確,④說法錯誤?!澳究谭炙睂儆诳茖W技術的運用,與傳統藝術沒有關系,①不選。2.[2022遼寧]“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關雎》)漢代統治者以此詩教化天下夫婦遵守封建道德規范以維護社會秩序。漢之后它有時也被看作情詩。今天我們將其理解為愛情中青年男女平等尊重的戀歌。對《關雎》的不同理解( C?。?br/>①構成了不同時代各自獨立意義的系統 ②體現社會制度與其主導的價值觀的根本一致?、郾砻魉囆g和經濟基礎之間存在直接對應關系 ④反映了不同社會的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③中“直接對應關系”說法錯誤。經濟、政治決定文化。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關系,決定了漢代統治者以此詩教化天下夫婦遵守封建道德規范以維護社會秩序,我們今天的經濟、政治關系決定了我們將此詩理解為愛情中青年男女平等尊重的戀歌,這說明對《關雎》的不同理解反映了不同社會的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④正確。3.[2022北京]“你讀過的課文中哪一篇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某論壇的這一話題,吸引了數萬人參與討論。下面是不同年齡的人分享重溫課文的感受:甲:我記得誘人的高郵咸鴨蛋,“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乙:《匆匆》讓我開始知道要珍惜時間,不能讓時間白白流逝。 丙:十幾歲的日子和思想很簡單,其實當年并沒有完全讀懂《我與地壇》的深意。 ?。簩W《記承天寺夜游》時也有清涼月夜,但不懂得知己難遇,不懂得能在夜半時分找到人“相與步于中庭”的可貴。 重溫課文( A?。?br/>①可以喚醒人們的文化記憶,豐富精神世界②獲得的是理性認識,有助于實現認識的飛躍③讓歷經歲月洗禮的人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刻④讓不同年齡的人思昔撫今,形成對當下生活的共同認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重溫課文能夠讓不同年齡的人想起兒時的記憶,說明重溫課文可以喚醒人們的文化記憶,豐富精神世界,①符合題意。歷經歲月洗禮后重溫課文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會更深刻,③符合題意。重溫課文獲得的認識是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可以發展到理性認識階段,實現認識的飛躍,②不選。重溫課文可以讓不同年齡的人思昔撫今,但是不同年齡的人對當下的生活有不同的認知,④說法錯誤。4.[2023全國卷甲]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因為( C?。?br/>①馬克思主義具有吸收各種不同思想文化的開放性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中國特色③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方案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促進馬克思主義為中國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5.[2023全國卷乙]2023年是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60周年。六十年來,雷鋒精神歷久彌新,成為一面永不褪色、光芒永存的精神旗幟;“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聲響徹中國大地,成為鼓舞和激勵億萬青少年成長進步的強大動力。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因為它( C?。?br/>①具有超越性,不受一定時期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②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生動體現③與時俱進,在不同時期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和形式④適應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團結奮斗的實踐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具體的、生動的體現,②正確。雷鋒精神歷久彌新,不斷鼓舞和激勵著億萬青少年,這表明它適應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團結奮斗的實踐需要,④正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雷鋒精神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必然會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和制約,①錯誤。雷鋒精神的具體內涵能夠與時俱進,但其基本內涵具有相對穩定性,在不同時期有其共同要求,③中“在不同時期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和形式”說法錯誤。6.[2023山東,7分]中國精神 中國力量【精神家園】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在歷史演進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在這里,茶馬古道、河西走廊……成為民族團結融合之路;長江、黃河,瓷器、絲綢……成為引發強烈共鳴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鴉片戰爭以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面對劫難,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中華各民族一榮俱榮、休戚相關。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各族人民洗雪恥辱、扭轉自身命運,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迎來了全體中華兒女踔厲奮發、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知識,闡述新時代我們應如何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參考答案 ①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新時代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注入活水。(3分)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2分)③加強“四史”教育,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鑄魂。(2分)解析 解答本題,首先審設問,明確設問類型——措施類,知識范圍——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大切口”設問)。然后帶著從設問中獲取的信息審讀材料,找答案要點。由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可知,可從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角度分析;由第一段材料可知,可從中華民族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角度分析;由第二段材料可知,可從偉大建黨精神、理想信念的角度分析。7.[2023湖南,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國式現代化促進人類文明的整體進步】 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拔拿鳑_突論”認為,世界各種文明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這種差異會導致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的沖突、敵視甚至戰爭。中國式現代化破解“文明沖突論”,緊緊扎根中國土壤,立足中華文明發展邏輯,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基礎上,以辯證方式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堅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知識,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如何破解“文明沖突論”,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的。參考答案 認同本民族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3分)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推進文化交流,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3分)解析 解題思路如下:8.[2021海南,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黎族醫藥是中國傳統醫藥的瑰寶。早在宋元時期,海南黎族先人就對草藥的形態、分布、性味及其功效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并逐漸研制出獨具特色的黎族醫藥。海南黎族醫藥在蛇蟲咬傷、接骨、瘧疾等疑難雜癥方面療效顯著,至今還在海南黎族村寨發揮著重要作用。 由于海南黎族醫藥的傳承多以口口相傳、手手相教,上傳下、師帶徒的方式進行,致使黎族醫藥傳承鏈日益脆弱,面臨后繼乏人、古方失傳的危機,搶救與保護黎族醫藥迫在眉睫。某班級在學習文化生活的內容時,圍繞“黎族醫藥的未來”這一議題展開學習討論。請自擬題目,為討論寫一段簡短發言稿。 要求:①結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識;②主題明確,邏輯清晰;③字數在200字左右。參考答案 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寫發言稿:立足實踐,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發掘黎族醫藥的當代價值;(4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搶救與保護黎族醫藥古方,確保其不失傳;(3分)推進黎族醫藥文化的傳播,在醫藥大學開設黎族醫藥課程,使得黎族醫藥傳承和發展。(3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解析 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可根據材料與設問要求,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等知識組織答案。1.[2023山東菏澤期中]農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細作,強調的是“父母在、不遠游”。這種農耕文明的思維方式與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思維方式全然不同,前者強調防守、和平,后兩者強調冒險、進取。這表明( B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③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④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農耕文明的思維方式與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思維方式全然不同,這表明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①③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沒有體現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反作用,②不符合題意。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④錯誤。2.[圖文并茂/2024江蘇南京六校調研]博物館,一覽數千年,于靜默中訴說著城市的滄桑與繁華。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透過下面兩張圖片我們可以感受到( B )A.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連續性B.博物館具備教育的功能,浸潤公眾心靈的作用凸顯C.文化作為博物館的載體,保存和記錄著城市的記憶D.博物館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解析 在國際博物館日,大眾走進博物館感受博物館的力量,體現了博物館具備教育的功能,浸潤公眾心靈的作用凸顯,B正確。材料強調博物館在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沒有涉及中華文化的連續性,A不選。博物館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作為博物館的載體”說法錯誤,C不選。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D錯誤。3.[2023遼寧沈陽教學質檢]藝術是民族和國家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程。收藏于中國美術館的經典之作和當代中國美術家新的創造,在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中講述著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節目利用最新視聽手段,使靜態的圖像活起來,使美術作品在數字化時代獲得了新的生命。材料表明( D?。?br/>①文化創新的關鍵在于滿足人民多樣化的精神需求②美術作品為優秀文化發展提供器物等物質載體③優秀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提供精神指引的功能④利用最新視聽手段能夠使美術作品煥發出生機活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藝術是民族和國家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程,這表明優秀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提供精神指引的功能,③符合題意。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利用最新視聽手段,使靜態的圖像活起來,使美術作品在數字化時代獲得了新的生命,這表明利用最新視聽手段能夠使美術作品煥發出生機活力,④符合題意。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①錯誤。題干強調的是文化的功能和文化創新,且美術作品為精神文化提供物質載體,而不是為優秀文化發展提供物質載體,②不選。4.[2024云南師大附中月考]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就包含“以人為本”“天下大同”等一系列以和平發展為宗旨的思想理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敢于擔當、善于作為,形成了“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的大國外交思想,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態等領域,善以傳統文化之“筆”做好外交“大文章”。這反映了( D )①文化是意識形態斗爭的重要精神武器②中華優秀傳統思想具有歷史的連續性③中華傳統文化因傳承而具有時代價值④文化能夠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的大國外交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人為本”“天下大同”的思想一脈相承,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思想具有歷史的連續性,②入選。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態等領域,善以傳統文化之“筆”做好外交“大文章”,這反映了文化能夠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④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傳統文化與政治、經濟等領域的關系,不涉及意識形態斗爭,①排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不是因為傳承才具有的,③排除。5.[2024湖南湘潭統考]中國是詩的國度。《詩經》、楚辭、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等為今人留下無數名篇,造就無比燦爛的中華詩歌文化。凡中國人,不論身處何方,從事什么工作,過著怎樣的生活,幾乎都能熟讀“春眠不覺曉”,能誦“床前明月光”,會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由此可見( A?。?br/>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特質的體現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③傳統文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④傳統詩詞能夠支配和影響人們的文化實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凡中國人,不論身處何方,從事什么工作,過著怎樣的生活,幾乎都能熟讀一些中國詩詞,可見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特質的體現,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①②正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等,③錯誤。傳統詩詞能夠影響人們的文化實踐,但不起支配作用,④錯誤。6.[2023江西十校聯考]在當前國際社會撕裂、族群對立愈發嚴重的情況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義、和諧、包容之道,有助于凝聚人心,化解乖張和戾氣。當前世界許多國家都在探求中國經濟發展背后的文化基因,期冀這一基因是可復制、模仿的。材料表明( D?。?br/>①文化多樣性是推動世界經濟繁榮的重要因素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解決當今問題提供有益借鑒③借鑒他國經濟發展模式往往與文化認同緊密聯系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著全人類的價值理念和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材料沒有涉及文化多樣性的地位,①不符合題意。當前世界許多國家都在探求中國經濟發展背后的文化基因,表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解決當今問題提供有益借鑒,②正確。借鑒他國經濟發展模式不代表認同他國文化,且我們應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錯誤。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義、和諧、包容之道,有助于凝聚人心,化解乖張和戾氣,表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著全人類的價值理念和追求,④正確。7.[“村秀”/2024重慶西大附中階段測]2023年7月,一場5000人同臺的大型民族服裝秀在貴州丹寨縣上演,人們也稱之為“村秀”。被列入非遺名錄的百鳥服曾在貞觀年間驚艷長安城,如今它的每一塊繡片都鐫刻著獨特的紋理,仿若千百年的農耕文化一躍而出?!按逍恪边@場舞動的“史書”( B?。?br/>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再現、再造、再生②旨在助推產業發展,建設和諧富饒鄉村③體現了非遺傳統工藝與當代物質生產的有機融合④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有力帶動了當地經濟的蓬勃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村秀”以民族服裝秀的形式,將千百年的農耕文化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再現、再造、再生,體現了非遺傳統工藝與當代物質生產的有機融合,①③正確?!按逍恪边@場舞動的“史書”,重在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其目的不是促進產業發展,且材料沒有涉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②④排除。8.[2023江蘇如皋調研]著名教育家張伯苓的愛國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其言諄諄,其意切切。每個真心拼過的中國人,都會找到答案——愛國之情是再樸素不過的情感,強國之志是再基本不過的抱負,報國之行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這種樸素的情感( C?。?br/>①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②是我國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③支配和決定著人們的實踐活動和文化生活④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① 材料強調的是愛國情感,沒有體現中華文化的多樣性。 ②④ 這種樸素的愛國情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國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 √③ 愛國情感不能支配和決定人們的實踐活動和文化生活。 9.[2023重慶學業質檢]“中國革命精神”是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實踐中產生的,反映革命的性質、體現革命者品格的精神,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國革命精神”( A?。?br/>①具有永恒的價值,與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需要是相通的②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精神,在新時代仍具有積極意義③孕育于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之中,是興國強國之魂④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貫穿于中國發展的歷史進程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中國革命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實踐中產生的,反映革命的性質、體現革命者品格的精神,其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精神,與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需要相通,具有永恒的價值,在新時代仍具有積極意義,①②符合題意。“中國革命精神”產生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實踐中產生的,并不是孕育于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之中,③不選。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且“中國革命精神”貫穿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實踐中,而不是貫穿于中國發展的歷史進程中,④不選。10.[2024河南駐馬店模擬]“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惫旁娮掷镄虚g蘊含著對勞動者的贊美與謳歌,既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又告訴我們幸??縿趧觼韯撛?。結合材料,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br/>①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②作為文化的載體,該詩讓人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辛勤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④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為人們提供精神食糧和精神指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冖苷_,材料中關于勞動的古詩,字里行間蘊含著對勞動者的贊美與謳歌,這體現了作為文化的載體,該詩讓人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辛勤;該詩告訴我們幸福靠勞動來創造,這表明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為人們提供精神食糧和精神指引。①與題意不符,材料沒有體現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③錯誤,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11.[中國色/2024海南海口考試]中華顏色一眼萬年,驚艷歲月?!吧n筤”是春天竹子初生時的青綠,“月白”是月光灑下的一片青白,“海天霞”是海霞燦爛里云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層淺紅,“暮山紫”是黃昏時刻山間煙霧與夕陽落照交織的紫色……中國色從自然中尋找色彩的氣韻,充滿中國人的感知力與想象力。由此可見( A?。?br/>①氣韻雅致的中國色具有鮮明獨特性,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基因②中國色能夠派生出豐富色彩,是現代色彩藝術實踐的理論源泉③中國色融合自然具象與人類心靈意象,在觸類旁通中創新色彩表達④中國傳統色彩體系雖歷經千年,但人們對色彩的認識始終保持一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蒼筤”“月白”“海天霞”“暮山紫”等這些典雅而富有詩意的色彩表明了中國色具有鮮明獨特性,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基因,①正確。中國色從自然中尋找色彩的氣韻,充滿中國人的感知力與想象力,說明了中國色融合自然具象與人類心靈意象,③正確。中國色能夠派生出豐富色彩不屬于理論范疇,其并不是現代色彩藝術實踐的理論源泉,②錯誤。人們對色彩的認識不會始終保持一致,④錯誤。12.[《中國京劇》/2024江蘇南京學情調研]《中國京劇》作為國家京劇院與某動漫科技有限公司聯手打造的國粹京劇美學第一IP,將顏色與劇目、場景相結合,打造四款東方美學京劇色:天女粉、三娘青、桂英藍、鶯鶯紅,用更年輕、更潮流的方式,傳承經典國粹文化,展現京劇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傳遞東方美學概念,帶領傳統京劇突破壁壘,趕上國潮發展快車。由此可見( A?。?br/>A.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正創新煥發新的活力B.推動文化事業發展可以豐富文化產品供給C.經濟對文化實踐和文化生活具有支配作用D.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是文化創新的源泉解析 《中國京劇》用更年輕、更潮流的方式,傳承經典國粹文化,展現京劇的文化內涵,帶領傳統京劇突破壁壘,趕上國潮發展快車,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守正創新煥發新的活力,A符合題意。文化產業≠文化事業,材料反映的是文化產業的發展,而不是文化事業的發展,B排除。材料沒有體現經濟對文化的支配作用,C不選。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D錯誤。13.[2023福建福州二檢]漆畫作品《閩山閩水物華新》以大漆這一古老工藝特有的藝術語言,借鑒中國山水畫的潑墨手法,將材料特性與畫面意境有機結合,展現了福州從“三山兩塔一條江”向“兩江四岸一面海”發展的無限可能,表達了福州人民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都市的決心與意志。這一漆畫作品( B?。?br/>①用博大精深的傳統技藝弘揚時代發展主旋律②用獨特的民族文化凝練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③以古今融通的藝術形式推動漆畫的綜合創新④讓傳統藝術在反映時代變遷的創作中繼承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漆畫作品《閩山閩水物華新》借鑒中國山水畫的潑墨手法,表達了福州人民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都市的決心與意志,體現了用博大精深的傳統技藝弘揚時代發展主旋律,讓傳統藝術在反映時代變遷的創作中繼承發展,①④符合題意。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②錯誤。材料體現的是通過傳承傳統技藝弘揚時代主旋律,未體現推動漆畫的綜合創新,③不符合題意。14.[長江文化/2024安徽師大附中素質測試]2023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對長江文化傳承弘揚進行部署和指引。長江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傳承著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激蕩著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數字文明進程中賡續的力量。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要( A?。?br/>①高舉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賡續中華文化血脈②拓展長江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實現創新性發展③推進長江文旅融合,以發展文化事業促進經濟發展④立足于長江文化的物質載體,保護好長江文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長江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傳承著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激蕩著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數字文明進程中賡續的力量,因此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要高舉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賡續中華文化血脈,拓展長江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實現長江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①②符合題意。推進長江文旅融合,這是通過發展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發展,而不是文化事業,③排除。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要立足于當代中國實際,而不是立足于長江文化的物質載體,④排除。15.[延安精神/2023海南海口一模]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新中國的搖籃。延安精神是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新征程上,我們更加需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弘揚延安精神( C?。?br/>①需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著眼點②能夠讓人們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推動社會的發展③可以凝聚人心戰勝困難,為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④能夠涵養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①錯誤。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弘揚延安精神可以凝聚人心戰勝困難,為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能夠讓人們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推動社會的發展,②③符合題意。中華文化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且材料沒有涉及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④排除。16.[非物質文化遺產/2024廣西南寧測試,9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老手藝,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似乎是陳舊的事物。長期存在于農業社會中的老手藝,在人類進入機器化大規模生產后,似乎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在幾個月的調研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非遺“老手藝”,遇上了一群“新匠人”。山東濰坊的國際風箏會辦成了“人類想象力大賽”,很多風箏代表性傳承人把傳統手藝“玩出了國際范兒”,用造型新穎、科技含量十足的風箏贏得國內外游客的贊許;蘇繡的青年傳承人把傳統技藝與新理念相結合,把蘇繡扇子做成了手機游戲中的道具,年輕的游戲玩家在游戲中能看到國家級非遺的展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剪紙藝術的青年傳承人不僅把時尚的剪紙產品賣到全世界,而且在互聯網平臺上開展直播教學,帶著網友在鏡頭前剪紙,一邊實現“粉絲”在彈幕和留言區提出的創意,一邊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播……新一代的非遺手藝人,正積極地用他們的雙手和智慧,為“老手藝”插上時尚潮流的翅膀,為傳統的文化記憶賦予當代的審美內涵,讓它們重回當代生活。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當代青年人如何保護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參考答案 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認識和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3分)②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融通不同資源,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3分)③發揮新媒體的作用,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影響力。(3分)解析 第一步,分析設問。第二步,梳理思路。依據材料中“新匠人”的做法,聯系限定知識分析青年人如何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鍵信息①:“贏得國內外游客的贊許……帶著網友在鏡頭前剪紙,一邊實現‘粉絲’在彈幕和留言區提出的創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鍵信息②:“風箏代表性傳承人……蘇繡的青年傳承人……剪紙藝術的青年傳承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關鍵信息③:“開展直播教學……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播”→發揮新媒體的作用,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