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講義哲學與文化之把握世界的規律世界是永恒發展的考點1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1.發展的普遍性及實質發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類社會及人的認識都是發展的,發展具有普遍性。實質 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方法論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反對靜止和僵化保守思想。提醒 運動、變化≠發展 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的,但并非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展,只有前進的、上升的運動、變化才是發展。關聯 動態性是辯證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們的思維要正確反映事物實際存在的過程,就必須以動態的方式去思考認識對象。(邏輯與思維)2.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新事物 舊事物含義 是指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的事物。 是指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在日趨走向滅亡的事物。區分標準 正確標準:判斷新舊事物的根本標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 錯誤標準:形式的新舊、出現時間的先后、力量的強弱。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的原因 新事物 角度 新事物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因而具有舊事物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舊事物 角度 舊事物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最終會走向滅亡。社會歷 史領域 角度 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圖示命題點1 發展的普遍性和實質1.[2022北京]李大釗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掣現在的鈴,無限的過去未來皆遙相呼應。這就是過去未來皆是現在的道理。這就是‘今’最可寶貴的道理。”對此話理解最貼切的是( B )A.過去和未來都是現在的表象B.現在的努力,是激活歷史和創造未來的關鍵C.過去現在未來時時流轉是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D.過去未來與現在共處于時間的統一體中,沒有界限解析 “一掣現在的鈴,無限的過去未來皆遙相呼應。這就是過去未來皆是現在的道理”說明現在與過去、未來密切相關,現在的努力是激活歷史和創造未來的關鍵,B符合題意。事物是發展變化的,過去是現在之前,未來是現在之后,認為二者都是現在的表象是錯誤的,A不選。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C說法錯誤。過去未來與現在有著明確的界限,D說法錯誤。命題變式2.[2021福建]1926年,福建省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黨支部在廈門大學囊螢樓成立,進步學生羅揚才擔任書記。1927年,羅揚才遭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就義前留言:“為革命而死,我們覺得很光榮很快樂……不必為我悲傷,應踏著我們的血跡前進!”在中共廈大黨支部號召下,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1926年,中共廈大黨支部成立,短短一個月就在廈門發展了18名黨員,僅一年時間就在閩西南地區發展了230名黨員,建立了28個黨支部,形成了“匯聚囊螢之光,漸成燎原之火”的良好革命形勢。從“囊螢之光”發展為“燎原之火”說明( D )①新事物的出現就實現了社會制度的變革 ②新事物的實質是抓住時機促成新的質變 ③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從小到大的過程 ④新事物的生命力在于符合事物發展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從“囊螢之光”發展為“燎原之火”,體現了新事物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同時也說明新事物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③④正確。新事物戰勝舊事物才能實現事物發展,實現社會制度的變革,①錯誤。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的事物,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體現了事物的發展,但新的質變不一定是發展,②錯誤。命題點2 新事物戰勝舊事物3.[2023湖南]三湘巨變,時光為證。一秒鐘,“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可完成20億億次高精度運算。一分鐘,“瀟湘二號”衛星繞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時,湖南可下線12臺挖掘機……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個日夜,構筑湖南“時間”,成就中國力量。這表明( C )①三湘巨變凸顯出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變②三湘巨變蘊含著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趨勢③湖南“時間”反映了世界的永恒變化和發展④湖南“時間”到中國力量是共性到個性的轉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量的積累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①錯誤。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發展中,三湘巨變反映了事物發展的普遍性,蘊含著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趨勢,②③正確。湖南“時間”到中國力量是個性到共性的轉化,④錯誤。命題變式4.[2021山東]1956年2月,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為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題詞:“作始也簡,將畢也巨。”中國共產黨在中共一大召開時只有50多名黨員,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迎來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輝煌歷程中,發展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由“簡”到“巨”的事實證明了( A )①符合歷史前進方向的事物充滿旺盛的生命力②凡是擁有強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③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戰勝的④量變向質變的轉化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的政黨,在帶領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程中,一步步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一事實證明了符合歷史前進方向的事物充滿旺盛的生命力,也說明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戰勝的,①③正確。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擁有強大力量的事物未必是新事物,其前途未必是光明的,②中“必定”說法絕對,不選。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向質變的轉化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無必然關系,④不選。考點2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1.事物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1)量變與質變量變 質變含義 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 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特點 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根本的、顯著的變化。呈現狀態 統一、相持、平衡和靜止等。 統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靜止的破壞等。結果 事物還是自身,沒有變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自身,變成了另一事物。提醒 量變說明事物處于相對靜止狀態,由于構成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沒有發生易位,因此事物暫時保持其根本性質不變。(2)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關聯 質量互變規律(邏輯與思維) 客觀事物的質量互變規律要求我們,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3)量變引起質變的兩種情形及要求2.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 的前途是 光明的 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通過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辯證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事物發展 的道路是 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②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曲折的過程。原理 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方法論 ①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提醒 區分事物發展的總趨勢、道路①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這是指事物發展的全過程的總體方向,而不是指事物發展的各個具體階段的方向都是前進的。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任何力量都改變不了的。②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發展的各個具體階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進的,也可能是停滯的,甚至是倒退的,事物發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③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關聯 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與否定兩個方面,二者是辯證統一的,要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反對形而上學的否定觀。結合《邏輯與思維》中“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的知識,深入理解辯證的否定。易錯辨析1.事物的量變會引起質變。( )辨析 事物的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2.質變是量變的總和。( )辨析 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不是量變的簡單相加。3.事物發展就是由量變到質變再到量變的循環過程。( )辨析 事物的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的過程。4.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辨析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習語感悟1.“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意為自然生長之物和人力創造之物是有限度的,在使用過程中要有所節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合理借鑒這一發展觀,結合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對之加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材料主要體現了什么哲理?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有什么啟示?參考答案 哲理:量變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時,事物保持原有性質,要堅持適度原則。啟示:建設生態文明,要按照自然規律活動,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情境應用2.昆曲煥發生機昆曲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中的珍品,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具有較高的藝術和審美價值。清末以后,昆曲日漸衰微,幾近消亡。后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關心、支持下,我國昆曲藝術重新煥發生機:針對昆曲脫離時代的問題,要求昆曲創作者主動出擊,“放下架子”走入市場,走進群眾;支持昆曲創新發展,創作更多的原創劇目,以更為新穎的面貌出現在舞臺上。如今,昆曲的受眾越來越多,漸漸有了市場…… 結合材料,運用發展的知識,說明昆曲是如何重新煥發生機的。參考答案 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昆曲創作者在困境中堅定信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立足時代,不斷創新昆曲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煥發生機,贏得市場。命題點1 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1.[全國卷Ⅰ]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領導工作的方法時強調,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要一以貫之地貫徹。我們要有釘釘子的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這一論述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D )①量變比質變更能推動事物的發展 ②只有事物數量的不斷增加才能引起質變 ③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 ④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循環往復的上升過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材料強調,一以貫之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必然會取得重大成效,說明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③正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需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一錘接著敲,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說明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循環往復的上升過程,④正確。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不能說量變比質變更能推動事物的發展,①說法錯誤。數量的不斷增加會引起質變,數量的不斷減少和場所的變更也能引起質變,②錯誤。方法技巧排錯法解答關于量變與質變的選擇題錯誤說法 更正量變比質變更重要。 二者都很重要,不能說誰更重要。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必須達到一定程度。質變一定是發展。 可能是發展,也可能是倒退。質變是量變的總和。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而不是量變的簡單相加。質變完成了事物的發展。 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只有數量的變化才會引起質變。 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能夠引起質變。命題點2 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2.[2022湖南]人類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任何艱難曲折都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面對重重挑戰,我們決不能喪失信心、猶疑退縮,而是要堅定信心、激流勇進。這表明( D )①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發展的規律 ②面對挫折與考驗,我們要懂得冷靜思考、量力而行 ③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 ④我們要樹牢底線思維,勇敢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① 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不能超越規律。 ② 面對挫折與考驗,我們要勇于挑戰,堅定信心,盡力而為,而不是量力而行。 ③ “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說明世界歷史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 √④ 面對重重挑戰,我們要堅定信心、激流勇進,說明要勇敢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 √備課題組1.[2021全國卷乙,有改動]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時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上論述蘊含的辯證法道理是( A )①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②新事物總是在不斷克服困難與挫折中發展進步的③困難越多、挫折越大,越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長④新事物與舊事物的界限是由矛盾的同一性確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正確把握當前的經濟形勢,付出艱苦“努力”是實現“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重要條件,表明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①正確。“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表明新事物總是在不斷克服困難與挫折中發展進步的,②符合題意。困難和挫折會阻礙新事物的成長,其不是新事物成長的有利因素,③觀點錯誤。判定一個事物究竟是新事物還是舊事物的根本標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④觀點錯誤。2.[2024廣東惠州第二次調研]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但與此同時,利用“AI換臉”“AI換聲”等虛假音視頻,進行詐騙、誹謗的違法行為屢見不鮮。對此,國家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促進創新和依法治理相結合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鼓勵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實行包容審慎和分類分級監管。這表明對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需要( A )①堅持正確的價值判斷,劃出底線推動其內容向上向善②立足于發展過程中的局部問題,分類分級加強監管③悉心保護新事物成長,在監管護航中釋放技術紅利④出臺行業管理辦法,調整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機遇……違法行為屢見不鮮。對此,國家堅持……促進創新和依法治理相結合的原則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有利有弊,我們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判斷,劃出底線推動其內容向上向善,①正確采取有效措施鼓勵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分類分級監管表明要悉心保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成長,在監管護航中釋放技術紅利,③正確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我們要立足整體,而不是立足局部,②錯誤。行業管理辦法屬于上層建筑,不屬于生產關系,④錯誤。3.[2024江蘇南京六校聯合調研]說服教育的次數與效果呈倒“U”曲線,意思就是說服教育的效果先隨著次數的增加而上升,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又隨著說服次數的增加而下降。從辯證法角度看,下列選項與說服教育倒“U”曲線寓意相一致的是( D )①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②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③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④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說服教育的效果先隨著次數的增加而上升,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又隨著說服次數的增加而下降”這說明進行說服教育時,要把握好說服的次數,啟示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①強調“疑”對于學習的作用,啟示我們要堅持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選。“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意思是土堆突出于岸邊,水流必定要沖擊它,強調要堅持適度原則,②正確。③的意思是如果鏤刻幾下就丟開,即使是一塊朽木也折不斷它;但堅持不懈,金屬、玉石即可雕刻出來,體現了質量互變規律,不符合題意。④的意思是水太清,魚就無法生存,這啟示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入選。4.[2023四川成都樹德中學模擬,10分]2023年5月28日,國產大飛機C919執飛的首個商業航班東航MU9191飛抵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圓滿完成商業首航。這是中國民航史上極為重要的“第一次”。從2009年研制提出,到2023年5月發布商業飛行計劃,C919一路走來的每一步都是國內航空產業進步的一大步,工作者們克服研發過程中的種種艱難險阻,長時間地積淀研發經驗,在不懈努力與勇敢試錯中實現了國產大飛機的跨越式發展。民航客機是無數高新科技的集成產品,大型客機的研發和生產制造對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和工業水平有著極高要求,C919從研制、投產、交付到最終商用,意味著我國在工業制造業領域上實現了新的突破。這既顯著改善了國家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面貌,又為國家經濟轉型升級鍛造了一條蘊藏巨大潛力的產業鏈。 縱觀世界各國,發展民用航空是科技、經濟實力提升后的必行之路。C919首航成功,將助力我國進一步加深與世界各國的科技合作,從而實現互利共贏。在經濟逆全球化浪潮不斷涌現和世界經濟整體復蘇乏力的當下,這也將為全球化合作發展注入信心。 結合材料,運用發展觀的知識,說明C919商業首航成功對我們的啟示。參考答案 ①發展是普遍的,啟示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民用航空的發展就是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4分)②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C919商業首航成功啟示我們要對事物發展的未來充滿信心,努力促進新事物的成長。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工作者們克服研發過程中的種種艱難險阻,啟示我們要做好應對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困難的準備,勇敢面對挫折和考驗。(3分)③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C919從2009年研制提出,到2023年5月發布商業飛行計劃,走好研制、投產等每一步,最終實現國產大飛機的跨越式發展,啟示我們要注重量的積累,抓住時機促進事物質的變化,促進事物的發展。(3分)解析 第一步:審設問。知識限定——發展觀,設問類型——啟示類,設問指向——說明C919商業首航成功對我們的啟示。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信息,鏈接教材知識。關鍵信息①:國產大飛機C919執飛的首個商業航班東航MU9191飛抵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圓滿完成商業首航。這是中國民航史上極為重要的“第一次”→發展是普遍的。關鍵信息②:C919一路走來的每一步都是國內航空產業進步的一大步,工作者們克服研發過程中的種種艱難險阻,在不懈努力與勇敢試錯中實現了國產大飛機的跨越式發展→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關鍵信息③:C919從2009年研制提出,到2023年5月發布商業飛行計劃;工作者們在不懈努力與勇敢試錯中實現了國產大飛機的跨越式發展→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據此組織答案即可。1.[2023江蘇連云港模擬]在漫長的時間里,從猿到人過渡期間的生物在長期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學會了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意味著經過有思考、有意識的活動,這種自覺的能動性是人和動物的最重要的區別,是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飛躍,它標志著從猿到人過渡時期的結束,人類的發展進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階段。由此,我們能夠感悟到( C )①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②自然界處在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中③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④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物質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根據材料,我們可以得出任何事物都有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自然界處在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中,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②③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人的進化過程,未涉及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未體現人類社會的物質性,①④不符合題意。2.[科研成果]2023年1月16日,復興號高寒動車組落戶黑龍江,春運期間首次在中國最北端高寒高鐵開行。與標準版復興號動車組相比,新型高寒智能動車組更加耐低溫、耐冰雪,在中國東北地區零下40℃的極寒環境下也能奔跑如常。復興號高寒動車組的開行表明( B )①新事物具有舊事物無可比擬的優越性②新事物在全面克服舊事物中發展自己③新事物一經產生便伴隨著舊事物的滅亡④符合客觀規律的新事物具有遠大前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與標準版復興號動車組相比,新型高寒智能動車組更加耐低溫、耐冰雪”,表明新事物具有舊事物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①④正確。新事物克服的是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而不是全面克服舊事物,②錯誤。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然經歷曲折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③錯誤。3.[2023山東棗莊八中月考]從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中國航天人扎實邁進,全面突破并掌握了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一系列關鍵技術。自2020年以來,中國成功實施了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等多次飛行任務。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與天宮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對接,中國空間站由此開啟了全面建成后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體現了( D )①只有事物數量的不斷增加才能引起質變②事物發展就是從質變到量變的循環往復的過程③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人類探索永無止境④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重視量的不斷積累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 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①說法絕對。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并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兩種狀態的循環往復,不斷前進,②錯誤。從材料可以看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重視量的不斷積累,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人類探索永無止境,③④符合題意。4.[新知應用/2023江蘇鹽城期中]金蟬定律:蟬,要先在地下暗無天日地生活三年,忍受各種寂寞和孤獨,通過汲取樹根的汁來一點點長大,然后在夏天的某一個晚上,悄悄地爬到樹枝上,一夜之間蛻變成知了,最后等太陽升起的那一刻,它就可以飛向天空,迎接自由。金蟬定律啟示人們( A )①事物的發展要經歷一個量的積累過程②量的點滴積累必然引起質變③要果斷地抓住時機,實現事物質的飛躍④事物發展的方向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蟬,要先在地下暗無天日地生活三年,通過汲取樹根的汁來一點點長大,體現了事物的發展要經歷一個量的積累過程,①正確。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②錯誤。在夏天的某一個晚上,蟬悄悄地爬到樹枝上,一夜之間蛻變成知了,最后等太陽升起的那一刻,它就可以飛向天空,迎接自由,這啟示人們要果斷抓住時機,實現事物質的飛躍,③正確。事物發展的形式或狀態是量變和質變,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④錯誤。5.[2024安徽合肥階段考]回顧科技事業發展的百年歷程,我國沿著科技救國、科技興國、科技富國、科技強國的歷史軌跡,逐步奠定了科技創新的核心地位和戰略支撐作用,探索了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再到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一脈相承的戰略路徑。這表明( A )①事物都有一個前后相繼的發展過程②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③事物總處在漸進和不顯著的量變中④應對挑戰要堅持自己否定自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一脈相承的戰略路徑體現事物都有前后相繼的發展過程,①說法正確。由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百年歷程可以看出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②符合題意。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并非總是處在量變中,③說法錯誤。材料未涉及辯證的否定,④不選。6.[自動駕駛/原創]2023年7月,北京市宣布,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在達到相應要求后可在示范區面向公眾提供常態化的自動駕駛付費出行服務,這標志著北京進入了自動駕駛“車內無人”(指沒有安全員或駕駛員)商業化試點新階段。業內專家指出,自動駕駛需要經歷從低速到高速、從載物到載人、從商用到民用等階段才能逐步走向成熟。這表明,自動駕駛作為新事物( C )①因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必然會朝著預定的目標發展②要經歷“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循環往復的過程③會遭到舊事物的阻礙和扼殺,必然要經歷曲折的過程④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①錯誤,事物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新事物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但不一定會朝著預定的目標發展。材料未涉及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受到舊事物的阻礙,③不符合題意。自動駕駛需要經歷從低速到高速、從載物到載人、從商用到民用等階段才能逐步走向成熟,這表明新事物的發展需要經歷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的循環往復過程,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②④正確。7.[2024河南鄭州測試]2023年8月,《人民日報》載文指出,廣大青年立鴻鵠志,做奮斗者。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也強調,“奮斗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這給奮斗者的啟示是( B )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從點滴做起②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地面對挫折④尊重客觀規律才能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這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從點滴做起,①入選。“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這表明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地面對挫折,③入選。材料沒有體現真理,也不涉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②④不選。8.[經濟+政治/2023江蘇鹽城四校調研]第二曲線理論認為,一切事物的發展都逃不開第一曲線,所以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另辟蹊徑,一次次躍過那些由成功鋪設的“陷阱”,力爭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之前,找到二次騰飛的第二曲線,并在第一曲線達到頂點前開始增長,才能實現永續增長,如下圖所示。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D )①在第一曲線的基礎上必然上升到第二曲線②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③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④超越第一曲線找到第二曲線是一條辯證的否定的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在第一曲線的基礎上不一定上升到第二曲線,①中“必然上升”說法絕對。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②錯誤。力爭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之前,找到二次騰飛的第二曲線,并在第一曲線達到頂點前開始增長,才能實現永續增長,這說明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③符合題意。第二曲線理論認為,一切事物的發展都逃不開第一曲線,所以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另辟蹊徑,一次次躍過那些由成功鋪設的“陷阱”,這說明超越第一曲線,找到二次騰飛的第二曲線是一條辯證的否定的道路,④符合題意。9.[2024湖南邵陽考試,8分]202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增強質量意識,視質量為生命,以高質量為追求;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必須”的明確要求,必將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真抓實干、奮發進取,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結合材料并運用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原理,說明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參考答案 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2分)②經濟發展是質和量的有機統一。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具有辯證統一關系,質的提升為量的增長提供持續動力,量的增長為質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礎,二者有機統一,互為條件、相輔相成。(2分)③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2分)④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通過質的有效提升引領量的合理增長,通過量的合理增長支撐質的有效提升,才能實現更高質量發展。(2分)解析 第一步,審設問。知識限定——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原理,設問指向——說明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第二步,審材料。提取材料關鍵信息,鏈接教材知識。具體分析如下:材料關鍵信息 教材知識量的合理增長。 注重量的積累。質的有效提升。 抓住時機,促成質變。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