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講義經濟與社會之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考點1 我國的社會保障1.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原因必要性 面對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各種問題,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體系。地位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重要性 (主要功能)2.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形式形式 地位 費用來源 保障對象 內容或作用社會 保險 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 政府、單位、個人 法律規定有權利享受社會保險的人。 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 救助 最先形成、歷史最悠久;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 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 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災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低保)等。社會 福利 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 政府和社會 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 滿足社會成員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社會 優撫 是特殊的社會保障(具有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 國家和社會 現役軍人、復員退伍軍人以及軍烈屬等。 對優撫對象實行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拓展 正確區分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商業保險 社會保險不 同 點 性質 自愿的市場行為 具有強制性和福利性質經營目標 追求利潤 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經營方式 保險公司經營 由國家經辦費用來源 全部由個人承擔 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分攤保障對象 簽訂保險合同并按照約定繳費的人。 法律規定有權利享受社會保險的人。保障水平 滿足被保險人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 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求。相同點 都是經濟保障機制;都要求投保人事先繳納保險費,都能保障投保人遇到風險后獲得一定的補償;都是風險規避與轉移機制。關聯 聯系《法律與生活》中“做個明白的勞動者”的相關知識理解社會保險:社會保險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是可備條款;勞動者有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措施原則 具體要求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 ①要建立起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漏洞的“安全網”。②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①通過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②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權責清晰。 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 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易錯辨析1.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器作用,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辨析 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器作用,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2.社會優撫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 )辨析 社會福利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3.社會保險能滿足被保險人的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 )辨析 社會保險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求,商業保險滿足被保險人的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4.要維護社會公平,社會保障就要對全體社會成員一視同仁。( )辨析 要維護社會公平,社會保障就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而不是要對全體社會成員一視同仁。5.我國提出“要建立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的舉措踐行了共享發展的理念。( √ )情境應用1.社會保障安全網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57億人、2.4億人、2.94億人;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3.74億人,覆蓋97.3%人口。我國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基本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社會保障制度已經成為全體人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基本途徑和制度保障。 有人認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人都要享受高水平的社會保障。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對這一觀點進行評析。參考答案 ①享受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權利,也是現代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我們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對社會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要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因此,該觀點具有合理性。②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作支撐,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即使建立起來也無法維持下去。因此,該觀點又有一定的片面性。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2.近年來, 某地始終緊密結合本地改革發展的實際,多方籌集社會保障資金,連續五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0%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實現參保全覆蓋;全民免費健康體檢,異地就醫“一站式”結算,“先診療,后付費”等政策有效落實;社會救助體系更加健全,留守兒童關心關愛、農民工工資權益保障、大病醫療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多措并舉,形成了一張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該地的做法對全國其他地方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啟示。參考答案 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②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③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④健全以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加大對民生、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投入力度。⑤堅持應保盡保的原則,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命題點1 我國社會保障的內容1.[2023廣東]2022年1月1日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正式實施。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所有省級行政區完成基金財務系統部省對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本賬”基本形成,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五統一”,即統一繳費政策、統一基金收支管理、統一待遇調整、統一信息系統、統一經辦服務管理。這有利于( B )①實現數據集中管理,提升數據要素價值②加大社會保險費對個人所得稅的抵減作用③實時查詢繳費信息,在線申領社會救助金④改善公共服務能力,推動養老保險制度公平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五統一”,有助于發揮全國匯聚數據優勢,實現全國養老保險數據的集中管理,提升數據要素價值,①符合題意。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既無地區差別,也無行業差別,充分體現制度公平,有利于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利用效率,改善公共服務能力,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加大社會保險費對個人所得稅的抵減作用,②排除。社會救助是指政府對陷入生活困境的公民,給予物質接濟和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材料強調的是社會保險,而非社會救助,排除③。命題變式2.[2021海南]《中華人民共和國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超過13.6億,比上年增加693萬人;資助8 990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實施直接救助7 300萬人次。這表明我國( B )①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民覆蓋 ②城鄉居民社會福利明顯提升 ③基本養老保險改革取得成效 ④健康服務公平性進一步提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由2020年我國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資助人數、直接救助人次可以看出,我國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民覆蓋,健康服務公平性進一步提高,①④正確。基本醫療保險屬于社會保險,不屬于社會福利,②不選。材料僅涉及基本醫療保險,未涉及基本養老保險,③不選。命題點2 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3.[2023山東]近年來,我國醫保多項改革措施取得顯著成效。建成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2022年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基金支付809.19億元;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實現醫保用藥范圍全國基本統一;國家集中采購7批294種藥品,平均降價超過50%。關于醫保改革,下列傳導正確的是( C )①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提高社會福利水平→提高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積極性②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篩選創新藥進入目錄→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能③統一醫保用藥范圍→增加藥品報銷種類→滿足居民高層次保險需求④藥品集中采購→通過市場化機制以量換價→降低居民醫療負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醫療保險屬于社會保險,不屬于社會福利,因此醫保改革不會提高社會福利水平,①傳導錯誤。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篩選創新藥進入目錄,有利于提高重大疾病患者創新藥的可及性,從而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能,②傳導正確。醫療保險屬于社會保險,滿足的是居民的基本保險需求,滿足居民高層次保險需求的是商業保險,③傳導錯誤。藥品集中采購能夠發揮批量采購的市場規模優勢,是國家通過市場化機制以量換價,有利于降低居民醫療負擔,④傳導正確。方法技巧解答傳導類選擇題的一般步驟第一步,確定一個傳導源﹐弄清傳導源的內容或表現。第二步,各傳導環節之間要形成環環相扣的關系,傳導鏈不能斷裂,上一環和下一環不能構成引起與被引起關系的選肢要排除。第三步,傳導的結果必須和設問要求相符合。命題變式4.[2023安徽蚌埠三模]截至2022年6月,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我國在保障弱勢和邊緣群體基本生活的基礎上,通過兜底救助保證“弱有所扶”,更好發揮社會保障制度的互助共濟功能。這說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需要( B )①公平對待每個公民,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 ②調節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消除與化解社會矛盾 ③穩步提高保障水平,縮小群體間的基本保障待遇差距 ④量力而行,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通過兜底救助保證“弱有所扶”,更好發揮社會保障制度的互助共濟功能,這表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穩步提高保障水平,縮小群體間的基本保障待遇差距,①③符合題意。矛盾具有普遍性,不能消除社會矛盾,②說法錯誤。材料沒有體現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④排除。考點2 踐行社會責任 促進社會進步1.弘揚勞動精神與投身創新創業(1)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內 涵 勞模精神 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勞動精神 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工匠精神 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原 因 ①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②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③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措 施 廣大勞動群眾要立足本職崗位誠實勞動。無論從事什么勞動,都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踏實勞動、勤勉勞動,在平凡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2)社會主體如何投身創新創業創業者 ①應具備一系列素質,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和創新能力;②創業者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企業 企業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既要追求經營利潤,又要堅持誠信原則;既要講求經濟效益,又要承擔社會責任;既要實現自身發展,又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造福人民。2.推動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1)原因: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2)要求①要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②要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3.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必 要 性 ①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面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措 施 ①要大力弘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②歸根結底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分配體系。易錯辨析1.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 √ )2.企業要把社會效益作為經營的目的。( )辨析 企業經營的直接目的是獲取利潤,但是企業要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3.勞動者就業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 )辨析 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已經過時。( )辨析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永遠不會過時。情境應用代餐消費飯點到了,買一瓶代餐奶昔;沒空就餐,來一根蛋白棒;計劃減肥,定制一周低脂套餐……近年來,吃代餐成為一些年輕人的選擇。 但僅靠食用代餐產品并不足以控制體重、吃出健康。在一些極端案例中,還存在危害健康的情況。同時,代餐品牌營銷高度依賴社交媒體,往往利用高頻次的廣告植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某知名代餐品牌創始人曾透露,其營銷投入占銷售額的20%。與此同時,代餐食品復購率并不高,針對產品質量的投訴也并不鮮見。因此,消費者在挑選代餐產品時應重點關注產品功效,避免被華麗的廣告語和包裝遮蔽了雙眼。 有人認為,代餐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消費者理性消費和審慎對待。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對此加以評析。參考答案 ①面對代餐熱,消費者應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促進代餐行業健康發展。②代餐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更需要代餐企業誠信經營,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③代餐行業的健康發展還需要國家通過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等措施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命題點1 弘揚勞動精神與投身創新創業1.[2022北京]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獎勵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回顧歷史,勞模表彰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而發展。勞模表彰起步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經幾十年探索與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得到發揚光大。開展勞模表彰( C )①旨在保障勞動者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②是有效的社會動員方法,也是國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③能進一步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 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實現共同富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開展勞模表彰的目的在于弘揚勞模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氛圍,激勵人們愛崗敬業,拼搏奮斗,追求卓越,這與保障勞動者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沒有直接必然關系,①排除。開展勞模表彰意在發揮榜樣引領示范激勵作用,這是有效的社會動員方法,也是國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能進一步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②③正確。“從根本上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夸大了開展勞模表彰活動的作用,④不選。命題變式2.[2024湖北“宜荊荊恩”四市聯考]2023年5月14日至19日,湖北省舉辦2023年度第二期全省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培訓班。通過培訓,參訓學員深刻領會了創業創新歷程中“敢為人先,開放包容,崇文尚智,守法誠信,愛國敬業”的楚商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需要湖北省民營企業家( B )①賡續楚商精神,堅持誠實守信經營,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②遵守法律法規,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把社會效益作為目的 ③發展企業文化,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規劃合理的產業政策 ④釋放創業潛能,激發創新創業活力,譜寫新時代的創業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通過培訓,參訓學員深刻領會了創業創新歷程中“敢為人先,開放包容,崇文尚智,守法誠信,愛國敬業”的楚商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需要湖北省民營企業家賡續楚商精神,堅持誠實守信經營,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釋放創業潛能,激發創新創業活力,譜寫新時代的創業史,①④正確。企業以獲取利潤為目的,“把社會效益作為目的”說法錯誤,②不選。規劃合理的產業政策是政府行為,與設問主體不符,③不符合題意。命題點2 推動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3.[2024廣東江門測試]北京綠色生活碳普惠平臺“綠色生活季”小程序暨北京個人碳賬本正式上線。平臺整合眾多企業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市民踐行綠色騎行,駕駛新能源汽車,購買高能效家電等綠色行為,都會被數字化記錄到碳賬本中,并獲得相應的綠色積分激勵。綠色積分可兌換地鐵卡、騎行卡、停車券及其他綠色消費券等。北京個人碳賬本建設( B )①以市場化手段帶動消費端減碳,引導市民綠色低碳生活 ②能激發市民參與碳減排的積極性,確保碳減排目標實現 ③借助平臺實現多方鏈接,通過需求側牽引供給側改革 ④通過供給端減少碳排放,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平臺整合眾多企業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引導市民踐行綠色騎行等綠色行為,表明北京個人碳賬本建設借助平臺實現多方鏈接,以市場化手段帶動消費端減碳,引導市民綠色低碳生活,通過需求側牽引供給側改革,①③正確。北京個人碳賬本建設有利于碳減排目標實現,但不能確保,②錯誤。材料強調需求端減少碳排放,不是供給端,④錯誤。堅定不移擴大內需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情境1 消費和投資是擴大內需的“兩翼”。當前,消費不足已成為阻礙“國內大循環”的一大堵點。國內市場面臨發展瓶頸,產品質量供需不匹配,無法有效對接居民多層次、多樣化、高質量的消費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居民的消費意愿。同時,居民收入增速放緩與看病貴、養老貴、上學貴的雙重作用,導致居民綜合性消費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費行為。另外,國內市場的消費環境還不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產品質量體系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體制機制建設能力相對滯后,使得居民“不敢消費”“不愿消費”,阻礙了消費潛力的釋放。情境2 圍繞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黨中央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各地各部門有力有效貫徹落實,推動中國經濟迎難而上,將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落實落細:★ 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包括促新能源汽車消費、促家居消費等新的政策,很多地方也在積極舉辦各類促消費活動;★ 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實施,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 上海市制定出臺了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陜西省推出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十條舉措……一系列真招實策著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 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組建國家數據局;5G、千兆光纖網絡、移動物聯網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1.結合情境1,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分析我國應如何擴大居民消費以暢通國內大循環。參考答案 ①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實現供需有效對接。②大力發展經濟,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③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增強居民消費預期,釋放居民消費潛力。④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優化消費環境,增強居民消費意愿。2.有觀點認為,為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結合情境1,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對該觀點進行評析。參考答案 該觀點是片面的。①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有利于促進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②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充分發揮了科學宏觀調控這一政府的主要經濟職能,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③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④實現經濟良性循環,還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搞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3.結合情境2,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分析我國是如何推動經濟迎難而上,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參考答案 ①實施科學宏觀調控,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擴大內需,穩定經濟增長。②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民營經濟活力。③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④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強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壯大新動能。1.[2024河北保定期中]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若不考慮其他因素,下列推導正確的是( C )①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刺激居民消費需求→提振居民消費信心②利用數字新技術→培育消費新模式新場景→推進智能化便利化消費→助力釋放消費潛力③發放旅游消費券→ 降低旅游產品價格→提高人民幣購買力→推動旅游消費復蘇④搭建就業新平臺→促進增加居民就業→促進增加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由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不能推導出加大減稅降費力度,①錯誤。利用數字新技術,能夠培育消費新模式新場景,推進智能化便利化消費,方便群眾購買,助力釋放消費潛力,②正確。發放旅游消費券,能降低消費者的旅游成本,但與降低旅游產品價格無關,也不會提高人民幣購買力,③錯誤。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搭建就業新平臺,能夠促進增加居民就業,從而促進增加居民收入,最終增強居民消費能力,④正確。2.[2024山東臨沂期中]中央財政2023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0 000億元,納入中央財政赤字管理,并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重點用于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等八個方面。本次增發國債( C )①緩解地方財政收支壓力,降低國家財政赤字率②助力基礎設施投資穩定增長,拉動國內需求③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政府穩預期的決心④推動地方提升防災救災能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本次增發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有利于緩解地方財政收支壓力,但會使國家財政赤字率提高,①錯誤。本次增發國債重點用于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等八個方面,能夠助力基礎設施投資穩定增長,拉動國內需求;能夠提升地方防災救災能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②④正確。增發國債屬于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貨幣政策,③錯誤。備課題組1.[2023湖南]近年來,我國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如不加以干預,就會對未來人口和經濟社會安全構成潛在風險。為此,需要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以下政策作用路徑正確的是( C )①發放育兒補貼→減輕稅費負擔→降低生育成本→增強生育意愿②延長生育假期→提供時間便利→降低生育成本→增強生育意愿③發展普惠托育→完善公共服務→降低養育成本→增強生育意愿④均衡發展教育→提高教育質量→降低教育成本→增強生育意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發放育兒補貼能夠減輕家庭育兒負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庭生育顧慮、提升家庭生育意愿,但發放育兒補貼和減輕稅費負擔之間沒有必然聯系,①排除。生育成本既包括經濟支出,也包括時間、精力等,延長生育假期能夠為父母提供時間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生育成本,增強人們的生育意愿,②正確。發展普惠托育有利于完善公共服務,降低家庭養育的時間成本和經濟壓力,緩解居民生育顧慮,增強生育意愿,③正確。均衡發展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不一定會降低教育成本,④排除。2.[2022遼寧]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是采購機構以公開招標的形式,用“團購”方式向藥品供應商購買明確數量的藥品。第六批國家集采藥品上市后,患者驚喜發現,胰島素價格降了近50%。下列關于“集采”的傳導過程正確的是( D )①中標藥企和醫院的獲利空間被壓縮 ②藥品采購過程中的非必要環節減少 ③藥企和醫院參與分攤醫療保障責任 ④采用大范圍的藥企競價或議價模式 ⑤中標藥品的采購價格回歸合理區間A.②→④→①→③ B.④→③→①→⑤C.②→③→④→⑤ D.④→②→⑤→③解析 “公開招標”“團購”表明藥品集中帶量采購采用的是大范圍的藥企競價或議價模式,④應排第一位。實行藥企直接競價或議價模式,減少了藥品采購過程中的非必要環節,②應排第二位。藥品采購過程中的非必要環節減少,有利于降低采購成本,使中標藥品的采購價格回歸合理區間,⑤應排第三位。藥品的價格下降,意味著藥企和醫院參與分攤醫療保障責任,這有利于減輕患者用藥負擔,③應排第四位。正確傳導過程為④→②→⑤→③。雖然藥品的價格下降了,但中標藥企可通過以量換價的方式提高市場占有率,其獲利空間未必會縮小,醫院的獲利空間也不一定會被壓縮,①排除。3.[2023河北滄州模擬]長期護理保險,是指以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許多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發展長期護理保險成為迫切需求。截至2022年6月底,長期護理保險已在全國49個城市落地,累計有178萬人享受待遇,人均報銷水平每年約1.6萬元,基金支付占到個人基本護理費用的70%左右。由此可見( D )①長期護理保險能夠滿足失能人員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 ②我國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 ③我國充分發揮長期護理保險的特殊社會保障功能,做到應保盡保 ④長期護理保險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能夠有效減輕失能家庭負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長期護理保險是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滿足的是失能人員較為基礎的而不是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①不符合題意。長期護理保險已在全國49個城市落地,表明我國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②正確。材料未強調做到應保盡保,③不符合題意。長期護理保險人均報銷水平每年約1.6萬元,基金支付占到個人基本護理費用的70%左右,這表明長期護理保險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能夠有效減輕失能家庭負擔,④正確。4.[原創]下圖示意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和趨勢。隨著人口年齡結構老化,社會與家庭負擔加重,社會保障支出壓力加大,養老和健康服務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對此我國需要( C )①調整優化計劃生育政策,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②順應養老市場發展需求,擴大適老產品和服務的供給③放大基本養老保險功能,滿足多層次高品質養老需要④完善國民收入分配體系,鼓勵個人建立養老財富儲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本題要求回答我國應如何應對社會與家庭養老負擔加重、社會保障支出壓力加大、養老和健康服務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等問題。我國不斷調整優化計劃生育政策,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有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但這不是解決材料所述問題的針對性措施,①不選。順應養老市場發展需求,積極發展銀發經濟,擴大適老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有利于緩解養老和健康服務供需矛盾,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②正確。通過完善國民收入分配體系,鼓勵家庭、個人建立養老財富儲備,有利于穩步增加全社會的養老財富儲備,減輕社會與家庭的養老負擔,緩解社會保障支出壓力,④正確。基本養老保險是由國家立法強制實施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保障勞動者在年老退休后,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不能起到滿足多層次高品質養老需要的作用,③錯誤。5.[2024湖北黃岡期中]一國的社會保障水平與該國人均GDP密切相關。結合下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C )①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與經濟發展是統一的關系 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匹配 ③社會保障安全運行需要兼顧公平和效率 ④要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實施差異化的保障策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圖示反映了經濟發展初期,隨著人均GDP的增長,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但經濟發展達到一定階段后,社會保障水平會隨著經濟繼續發展逐步回落到基本生活水平線,這說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匹配,社會保障安全運行要兼顧生產和生活兩方面,社會保障水平不是越高越好,需要兼顧公平和效率,②③正確。圖示反映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統一的關系,而不僅僅是統一的關系,①排除。材料未涉及“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實施差異化的保障策略”,④排除。6.[原創,9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老齡化是今后我國較長一段時間內的基本國情。截至2022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8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9.8%。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5億人,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1 954萬人,繳費人數613萬人,總繳費金額142億元。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日益突出,我國傳統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深層次矛盾也日益凸顯。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就業,城市人口的增長和流動加劇,導致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和不同行業之間的養老保險發展不均衡,具體表現為各地政策差異大、覆蓋面不全等。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養老金實行“現收現付”,一些地區開始出現養老金入不敷出的情況,如不采取措施對養老金進行有效管理,將導致“養老金赤字”情況愈加嚴重。此外,我國人口老齡化區域差異大,從城鄉來看,城鎮地區老年人數量比農村多,但農村地區老齡化程度比城鎮地區更高。 有觀點認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首要任務就是強化政府在養老保障和服務供給中的主體責任。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對該觀點進行評析。參考答案 為更好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和滿足人民群眾對養老保障的新需求,政府必須積極穩妥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2分)建立跨省養老保險協調機制,促進各省(區、市)之間的養老保險制度互聯互通,推動養老保險福利一體化;(1分)適當增加財政投入,提高地方財政對養老保險的支持力度,確保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和待遇水平相對均衡;(1分)加強社保資金的管理與監督,確保養老基金安全和穩健增值;(1分)促進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完善社會困難群體社會保障制度。(1分)但養老保障和服務供給不能僅靠政府力量,還離不開市場的參與。(1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民營企業進入養老產業領域,推動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豐富養老產品,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更好地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保障和服務需求。(2分)解析 本題屬于評析類試題。第一步,分析設問。明確知識范圍——經濟與社會,設問指向——評析“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首要任務就是強化政府在養老保障和服務供給中的主體責任”這一觀點。第二步,分析材料,根據問題提出對策。問題①: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和不同行業之間的養老保險發展不均衡→政府應建立跨省養老保險協調機制,促進各省(區、市)之間的養老保險制度互聯互通;促進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完善社會困難群體社會保障制度。問題②:我國大部分地區養老金實行“現收現付”,一些地區養老金入不敷出→政府應適當增加財政投入,提高地方財政對養老保險的支持力度;加強社保資金的管理與監督,確保養老基金安全和穩健增值。問題③:我國人口老齡化區域差異大,城鎮地區老年人數量比農村多,但農村地區老齡化程度比城鎮地區更高→政府應積極穩妥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第三步,分析觀點的不足之處并進行補充。養老保障和服務供給不能僅靠政府力量,還離不開市場的參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保障和服務需求。1.[2024江蘇淮安階段測]《禮記·禮運》中指出:“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說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社會保障思想。由此可見,社會保障( C )A.可以消除社會矛盾,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B.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C.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D.不具有強制性,但可以滿足被保險人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解析 “消除社會矛盾”的說法夸大了社會保障的作用,A不選。社會救助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B排除。材料中《禮記·禮運》中的話的大意是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有殘疾的人都有人供養,這說明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C正確。社會保險具有強制性;商業保險不具有強制性,可以滿足被保險人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D錯誤。2.[民生關切/2024河北部分學校測試]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是全民關心的大事,直接關系哪些藥可以報銷,進而影響患者看病就醫的全過程。據統計,從2018年到2022年,國家醫保局累計將618個藥品新增進入醫保目錄,涉及目錄內中西藥全部31個藥品類別,其中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病治療用藥310個,腫瘤用藥93個,罕見病用藥22個。大量新靶點藥物被納入目錄范圍,創新藥快速惠及患者。國家醫保局調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 A )①增加了藥品的報銷種類,有利于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 ②有利于減輕患者醫療負擔,提升群眾獲得感 ③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④有利于完善我國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國家醫保局累計將618個藥品新增進入醫保目錄,涉及目錄內中西藥全部31個藥品類別,這增加了藥品的報銷種類,有利于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也有利于減輕患者醫療負擔,提升群眾獲得感,①②符合題意。社會福利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③說法錯誤。國家醫保局調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屬于完善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的措施,與養老保險無關,④不符合題意。3.[2023遼寧營口名校聯考]您聽說過“社區食堂”嗎?如今,威海市已有多處已建成或在建的社區食堂,主要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用餐優惠服務。社區食堂突出公益屬性,兼顧微利。“社區食堂”是( B )①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②對優撫對象實行的特殊保障 ③社會福利與民生工程 ④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社區食堂突出公益屬性,兼顧微利,這表明“社區食堂”是社會福利與民生工程,體現了社會的文明進步,①③正確。社會優撫是指國家和社會依法對現役軍人、復員退伍軍人以及軍烈屬等優撫對象實行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的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的特殊社會保障,“社區食堂”不是對優撫對象實行的特殊保障,②不選。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④錯誤。4.[2023湖南常德考試]近年來,某市在做好分層分類兜底保障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服務類救助創新發展,將服務對象分群鎖定、服務需求分級響應,探索“分群分級”服務類救助的新路徑。這一做法( A )①精準實施社會救助,保障了困難群眾的生存權利②通過創新服務救助方式,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③是具有褒揚性、補償性、綜合性的特殊社會保障④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提高服務對象的生活質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該市積極探索服務類救助的新路徑,將服務對象分群鎖定、服務需求分級響應,有利于精準實施社會救助,通過創新服務救助方式,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①②符合題意。材料說的是社會救助,而③說的是社會優撫,不選。材料沒有涉及提高服務對象的生活質量,也沒有強調“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④排除。5.[政策風向/2024豫皖名校聯考]2023年7月公布的《國家醫保局 財務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做好2023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確,2023年居民醫保籌資標準為1 020元。根據新規,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相比2022年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640元。與此同時,個人繳費標準也同步提高,達到每人每年380元。這一新規( A )①體現了我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權責明確②旨在進一步提升參保人員醫療保障水平③能夠在完善初次分配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④通過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推動形成多元化保障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屬于社會保障范疇。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涉及政府、企業、個人和其他單位的經濟利益。材料中的新規體現了我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權責清晰,需要各方合理分擔責任,①符合題意。材料中的新規旨在進一步提升參保人員的醫療保障水平,②符合題意。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是在完善再分配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③錯誤。材料強調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沒有涉及推動形成多元化保障格局,④排除。6.[社會熱點/2024湖北武漢調研]調查顯示,我國大多數老年人傾向于居家養老。為此,不少地方出臺優惠政策,在社區建立日間照料中心,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務;通過“三甲醫院+社區服務+醫生巡診”的聯動模式,讓養老到醫療實現“零距離”;推出線上智能養老服務平臺,為老年人提供“訂單式、菜單式”上門服務。這些舉措( B )①旨在不斷優化養老服務,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②意在鼓勵企業不斷增加養老服務產品供給,減輕財政支出壓力 ③能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基本養老服務,守護老年人福祉 ④提供了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材料中的這些舉措有利于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基本養老服務,把養老服務送到老年人身邊,在家門口“一攬子”解決老年人的民生需求,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守護老年人福祉,①③正確。這些措施會鼓勵企業不斷增加養老服務產品供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減輕財政支出壓力,但其主觀目的在于增進民生福祉,而不是減輕財政支出壓力,②錯誤。社會福利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材料中涉及的是養老服務,不涉及社會福利,④不選。7.[原創]下圖示意2018—2022年我國基本養老、失業和工傷三項社會保險的相關情況。圖1 2018—2022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情況圖2 2018—2022年三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 據此,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B )①參保人數不斷上升說明我國社保體系的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最高意味著老年友好型社會基本建成 ③社保基金支出上升表明我國社保水平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④社保基金收支基本平衡說明我國社保基金安全運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圖1顯示了2018—2022年我國基本養老、失業和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情況,由圖可知,我國社保基金收入總體呈上升趨勢,社保基金支出逐年上升,社保基金收支基本平衡。圖2顯示了2018—2022年我國基本養老、失業和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情況,由圖可知,我國基本養老、失業和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最高,已覆蓋超10億人。我國三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上升說明我國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更多人從中受益,也反映出我國社保體系的保障能力持續增強,①正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最高說明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度重視保障老齡人口的基本生活,推動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但②中“基本建成”說法錯誤。材料顯示我國三項社保基金支出上升、參保人數上升,不顯示經濟發展數據,由此不能得出我國社保水平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結論,③排除。我國社保基金支出逐年上升,但社保基金收支基本平衡,這說明我國社保基金安全運行,④符合題意。8.[2024湘豫名校第一次診斷]為進一步保障大學生基本醫療需求,國家醫保局、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大學生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相關工作的通知》,鼓勵各類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包括民辦高校)中全日制本專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參加高校所在地基本醫療保險。鼓勵大學生參加醫保的意義在于( A )①推動建立健全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障體系②提高大學生醫療保障水平,減輕大學生的醫療負擔③強化各級醫療單位的責任,提高各級醫療單位水平④建立多樣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滿足人民多樣化需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大學生參加醫保,有利于建立健全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障體系,提高大學生醫療保障水平,減輕大學生的醫療負擔,①②正確。③是對各級醫療單位的要求,不是鼓勵大學生參加醫保的意義,不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建立多樣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這也不是鼓勵大學生參加醫保的意義,④不符合題意。9.[2024黑龍江哈爾濱三中期中]2023年6月,“杭州市民保2023”正式上線。作為杭州首款惠民類商業醫療補充保險產品,只要有外地基本醫保,來杭務工、自主創業的“杭漂”或者退休后來杭照顧孫輩、頤養天年的父母,都能和杭州醫保參保人一樣,擁有相應的保障。該保險產品有利于( C )①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②減輕病患醫療負擔,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③落實應保盡保原則,拓寬商業保險營利渠道 ④滿足人民多樣化醫療保障需求,提升醫療保障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杭州市民保2023”作為杭州首款惠民類商業醫療補充保險產品,有利于減輕參保市民的醫療費用負擔,進一步滿足人民多樣化醫療保障需求,提升人民醫療保障水平,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②④正確。該產品屬于商業保險,不屬于社會保障體系內容,①排除。商業保險采取自愿原則,而不是應保盡保原則,③錯誤。10.[2024湖南名校聯考,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期盼。材料一材料二 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0.5億人,同比增加2 430萬人,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4億人、2.9億人;全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13.68億人,覆蓋96.8%人口……經過不懈努力,我國以社會保險為主體,包括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制度在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但是,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制度建設、資源配置、責任共擔、互助共濟、權益保障等方面均存在著結構性問題,總體上呈現出重城市輕鄉村、重體制內輕體制外、重經濟保障輕服務保障、重基本保障輕補充保障、重政府與單位責任輕個人責任、重地方利益輕國家利益等結構性失衡現象。(1)解讀材料一包含的經濟信息。(4分)(2)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說明我國應如何破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的結構性問題。(8分)參考答案 (1)從2017年到2022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表明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分)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存在一定差距,說明我國仍需促進城鄉協調發展。(2分)(2)①加強項層設計,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2分)②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器的作用,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2分)③要做到權責清晰,各方合理分擔責任。(2分)④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2分)解析 第(1)問,具體可從2017—2022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以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等角度分析作答。第(2)問屬于措施類設問,要求說明我國應如何破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的結構性問題,應調用我國的社會保障的知識,結合材料所反映的具體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措施建議。一、選擇題1.[2024河南三門峽階段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為推動北斗規模應用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相關國有企業攜手民營企業提高北斗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優化產業生態,推動北斗應用深度融入國民經濟發展全局。這表明,我國國有經濟( C )①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占支配地位,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 ②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共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③推動著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④提高了產業鏈供應鏈水平,使我國經濟免受經濟全球化的沖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相關國有企業攜手民營企業提高北斗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優化產業生態,推動北斗應用深度融入國民經濟發展全局”,表明我國國有經濟推動著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并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共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②③正確。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①中“各個領域”說法錯誤,不選。面對經濟全球化,任何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國有經濟不能使我國經濟免受經濟全球化的沖擊,④錯誤。2.[2024山東青島期中]2023年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攻關,牽頭承擔工業軟件、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基因和細胞醫療、新型儲能等領域的攻關任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在民營經濟發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先進標桿的示范引領作用。上述措施有利于( D )①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維護公平公正的競爭秩序 ②提高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激發其內生動力③推進民營企業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做優做強民營經濟④增強民營企業責任意識,推動新時代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通知》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攻關,牽頭承擔工業軟件、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攻關任務,這有利于推進民營企業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做優做強民營經濟,③符合題意。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在民營經濟發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先進標桿的示范引領作用,這有利于增強民營企業責任意識,推動新時代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④符合題意。材料不涉及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維護公平公正的競爭秩序,①不符合題意。國家法律早已明確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通知》中的措施并不能提高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②錯誤。3.[原創]國務院國資委實施現代產業鏈鏈長行動計劃,遴選兩批16家鏈長企業,充分發揮鏈長企業規模資源優勢和帶動作用;中央企業還加快處置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全面完成“僵尸”特困企業處置,基本完成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這些舉措有利于( A )①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在整體上增強產業鏈活力②聚焦主責主業,提升國有資本整體運行質量和效率③提升產業鏈水平和競爭力,擴大國有資本支配范圍④擴大國有企業生產規模,加速現代產業體系建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實施現代產業鏈鏈長行動計劃,有助于促進鏈長企業帶動全產業鏈協同創新、融通發展,在整體上增強產業鏈活力,進而為經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①符合題意。加快處置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等,能使中央企業主責主業更加突出,從而提升資源配置和運行效率,增強央企核心競爭力,更好服務國家戰略,②符合題意。這些舉措有利于提升國有資本運行質量和效率,促進國有企業做大做強,但并不能擴大國有資本支配范圍,③不選。這些舉措有利于提升國有資本質的優勢,而不是推動國有資本量的增加,④中“擴大國有企業生產規模”說法不妥。4.[鄉村振興/2024江西新余開學考]從傳統農業鄉鎮,到如今的“一鎮一園”集體產業建設,海淀區某鄉鎮實現集體經濟的破繭化蝶:成立鄉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村民變股民,共享改革發展紅利;村民變居民,村民帶著社保進城,享受與城鎮職工同等的社保待遇;同時,該鄉鎮堅持“村+產業”發展思路,實施“產業帶動、文化賦能、綠色發展”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實現強村富民。該鄉鎮做法的成功得益于( A )①深化集體產權改革,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②促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③通過再分配方式,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④變革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該鄉鎮成立鄉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村民變股民,共享改革發展紅利,這表明該鄉鎮深化集體產權改革,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①正確。該鄉鎮堅持“村+產業”發展思路,實施“產業帶動、文化賦能、綠色發展”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實現強村富民,這表明該鄉鎮的成功得益于促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②正確。材料體現的是通過初次分配方式,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③前半句錯誤。材料中的做法并沒有變革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且應該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④不選。5.[原創]盾構機即全斷面隧道掘進機,被譽為“鋼鐵穿山甲”。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團隊從爬山虎的生長中得到啟發,研發出8條“腿”的“永寧號”盾構機,使挖掘效率提升近一倍;公司攜手上下游800家合作伙伴,形成20多項國際領先技術;建立包括質量預防、質量約束、質量改進在內的質量制度體系,把質量貫穿設計、制造、服務全過程,推動產品走向世界。該公司的成功得益于( B )①打造協同創新體系,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②實施數字化轉型,加快生產服務等流程的優化 ③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實現產品完全國產化 ④強化質量管控,依靠科學管理提升產品質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該公司堅持創新發展、強化質量管理,不涉及數字化轉型,②不選;材料沒有體現該公司的產品或零件是否完全實現國產化,③不選。攜手上下游800家合作伙伴,形成20多項國際領先技術,這說明該公司通過協同創新,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①正確;建立包括質量預防、質量約束、質量改進在內的質量制度體系,說明該公司運用科學管理手段,加強產品質量把控,提升產品質量,④正確。6.[新知應用/2024四川成都石室中學測試]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了《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股票發行由核準制全面轉為注冊制。股票發行注冊制是指發行人申請發行股票時,必須依法將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準確地向證券監管機構申報。證券監管機構只對申報文件作形式審查,不作實質性審核,股票的良莠留給市場來決定。與核準制相比,注冊制大大縮短了上市周期。關于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C )A.提升資本市場融資效率,使現代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B.促進企業堅持守法經營,利于提升資本市場的誠信水平C.由事前監管轉為事中事后監管,弱化了政府的管理職能D.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解析 本題為逆向選擇題。股票發行注冊制實施后,證券監管機構只對申報文件作形式審查,不作實質性審核,這大大縮短了股票上市周期,有利于提升資本市場融資效率,使現代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A說法正確,不選。注冊制實行后,股票的良莠留給市場來決定,這可以促進企業堅持守法經營,從而提升資本市場的誠信水平,B說法正確,不選。注冊制改革屬于簡政放權的表現,有利于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D說法正確,不選。由事前監管轉為事中事后監管,并沒有弱化政府的管理職能,且政府的管理職能不能被弱化,C說法錯誤,當選。7.[邏輯推理/2024遼寧鞍山測試]為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相關部門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聚焦專注主業、合規經營、資質良好、具有一定系統重要性的優質房企,開展“資產激活”“負債接續”等行動,主要措施包括新增1 500億元保交樓專項借款投放,加大信貸、債券等新增融資支持力度等。上述措施產生預期影響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B )①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狀況 ②提高個人住房貸款平均利率 ③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④保持優質房企的現金流穩定 ⑤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A.②→①→⑤→③ B.④→①→⑤→③C.①→④→③→⑤ D.⑤→④→①→③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相關部門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提高個人住房貸款平均利率會抑制居民的購房需求,這與材料中舉措的目標相違背,排除②。8.[2024重慶調研]近年來,多種類型的碳普惠機制越來越豐富,這套機制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碳金融”的方式,具體量化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并賦予一定的價值,把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實現了個人碳減排“可記錄、可衡量、有收益、被認同”。碳普惠機制( C )①旨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金融深度融合②體現了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相統一③有利于促進生產和生活的綠色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④核心在于強化政府對企業、個人減碳行為的行政監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碳普惠機制把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做到了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結合,②符合題意。碳普惠機制有利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③符合題意。碳普惠機制旨在促進各類主體踐行節能減排,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金融深度融合是促進碳減排的方式,且碳普惠機制的核心并非在于強化政府對企業、個人減碳行為的行政監管,①④不符合題意。9.[2024重慶名校期中聯考]2023年3月16日,北京地區首列直達歐洲的中歐班列成功開行,這是北京高標準推進“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主動作為。北京地區中歐班列開行( C )①能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②為整個首都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開辟了國際貿易新通道③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體現④是創新對外投資方式,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的體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提出的經濟發展路徑,北京地區中歐班列開行,不能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①錯誤。“這是北京高標準……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主動作為”,這表明北京地區中歐班列開行為整個首都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開辟了國際貿易新通道,②符合題意。北京地區中歐班列成功開行,有利于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③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創新對外投資方式,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④不符合題意。10.[2024山東省實驗中學第一次診斷]農業現代化實際是工業化向農業生產領域的延伸,其本身非但不會帶來農村空間的要素集聚和分工深化,而且生產效率的提升還可能造成農村就業減少和人口外流。因此,從純粹的經濟意義上講,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是不完全相容的,由此導致的發展停滯則被稱為“農業農村失衡陷阱”。為跨越這一陷阱,我國應當( C )①推進土地流轉經營,初步形成農業規模化經營格局②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現代鄉村產業體系③落實返鄉創業幫扶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④立足于本職崗位弘揚勞動精神,助力鄉村振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農業規模化經營會帶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從而加劇農村就業減少和人口外流,不利于跨越“農業農村失衡陷阱”,①與題意不符。為跨越“農業農村失衡陷阱”,需要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均衡協調發展,需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落實返鄉創業幫扶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讓農村更宜居宜業,②③正確。④中的舉措有助于促進就業,增加勞動者收入,但與設問主體不符,排除。11.[2024河南信陽教學質檢]2023年“國家賬本”顯示,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資金100 625億元、增長3.6%。關于具體的支持項目,某班同學收集到以下信息: 對上述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C )①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表明我國在2023年實施積極的貨幣政策 ②我國大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增強發展的整體性 ③我國完善第三次收入分配,加大就業和社會救助,扎牢社會保障網 ④我國發揮財政配置資源作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屬于政府通過發揮財政的作用進行再分配,屬于積極的財政政策,①說法錯誤。根據材料中2023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資金所用于的支持項目可知,我國大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增強發展的整體性;發揮財政配置資源作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②④符合題意。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屬于再分配,不屬于第三次分配,③說法錯誤。12.[2024湖北武漢調研]人口撫養比是指總體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被用來說明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大致要負擔的非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下圖反映了某地人口撫養比變化趨勢,從圖中可以推斷出該地( D )①2025年后養老支出將遠超少兒撫養支出 ②1980—2010年,勞動年齡人口逐年遞減 ③需要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基本養老服務 ④需要完善生育支持措施,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該地人口撫養比變化趨勢圖顯示,1980年以來,該地老年撫養比總體上升,少兒撫養比總體下降,為適應這一狀況,該地一方面需要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基本養老服務;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生育支持措施,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③④正確。該地2025年后老年撫養比高于少兒撫養比,但這并不意味著養老支出將遠超少兒撫養支出,①不選。撫養比反映的是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的比例關系,1980—2010年,該地老年撫養比小幅上升,少兒撫養比大幅下降,但這并不意味著勞動年齡人口逐年遞減,②不選。13.[2023山東日照聯考]圍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小高同學展示了以下資料。對此,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B )◇“兩增加”:增加普通門診費用統籌保障,增加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門診用藥保障。 ◇“一減少”:減少個人賬戶劃入額度。 ◇“大共濟”:單位繳費劃入個人賬戶部分都納入統籌基金,供全體參保職工共同使用。 ◇“小共濟”:參保職工個人賬戶可以支付本人及其符合條件的家庭成員的醫保費用。①優化職工醫保基金結構,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②通過再分配完善醫保制度,發揮醫保防范醫療風險功能③增加職工的勞動性收入,實現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④減輕參保職工醫療費用負擔,推動職工醫保更加公平、可持續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將門診費用納入職工醫保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改革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有利于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減輕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推動職工醫保更加公平、可持續發展,①④符合題意。完善醫保制度與防范醫療風險無關,②錯誤。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有利于實現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不涉及增加職工的勞動性收入,③與題意不符。14.[政策風向/2024山東濰坊監測]《社會保險經辦條例》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明確規定,經辦過程要減少證明材料、縮短辦理時限;擴大定點醫藥機構、完善異地就醫備案制度;打擊欺詐騙保行為、防止基金跑冒滴漏。對上述規定的影響路徑,下列傳導合理的是( B )①減少經辦證明材料→優化辦事環節和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②擴大定點醫藥機構→增加藥品報銷種類→提高醫療保障水平③打擊欺詐騙保行為→維護基金安全→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④完善異地就醫備案制度→健全社保管理運行機制→補齊短板優化服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社會保險經辦過程減少證明材料,有利于優化辦事環節和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①傳導正確。擴大定點醫藥機構并不能增加藥品報銷種類,②傳導錯誤。社會救助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材料反映的是社會保險,③排除。完善異地就醫備案制度,健全了社保管理運行機制,有利于補齊短板優化服務,④傳導正確。二、非選擇題15.[糧食安全/2024湖北鄂東南省級示范高中聯考,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期,關于糧食安全的擔心在全球蔓延。材料一 2023年9月5日,《國務院關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對外發布。這份關于“中國飯碗”的報告,全面系統地梳理了糧食生產消費數據,給百姓送去“定心丸”。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 731億斤,糧食單產每畝386.8公斤;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486.1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75億畝,較5年前增加了515萬畝;到2022年底,中國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從2017年的52.5%、95%、67.2%提升到2022年的62.4%、96%、73%。材料二 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爾濱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平時產得出、供得足,極端情況下頂得上、靠得住。加大投入,率先把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同步擴大黑土地保護實施范圍,配套實施河湖連通、大型灌區續建改造工程,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建設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踐行大食物觀,合理開發利用東北各類資源,積極發展現代生態養殖,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多業并舉的產業體系,把農業建成大產業。協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農業發展空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分析我國探索端穩“中國飯碗”,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的路徑。參考答案 ①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端穩“中國飯碗”,要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堅守國家糧食安全底線;(2分)②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嚴格耕地保護,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加強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2分)③加大糧食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落實藏糧于地、積極推進藏糧于技,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提高多元食物供給能力,實現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3分)④加快構建現代糧食產業和流通體系,完善服務體系,延伸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穩定發展。(3分)解析 第一步,分析設問:第二步,梳理思路。通過分析設問可知,本題實際上是要求分析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措施。解答時可提煉材料信息,對接所學知識,概括總結我國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的路徑,具體思路如下:16.[角度創新/2024山東省實驗中學診斷,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在充分競爭的市場條件下,當商品信息足夠透明時,商品利潤將無限趨近于零。隨著互聯網迅速發展,信息透明度越來越高,絕大多數商品都處在充分競爭中。于是,整個經濟社會進入惡性循環模式:利潤越低越“卷”(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愿”競爭),而越“卷”則利潤越低。市場之“卷”可以帶來超低價格的商品,比如網購商品。但消費者經常發現到手的商品品質與網上的宣傳不符,甚至許多品牌開始為網商定制廉價商品,質量也相應地打了折扣。 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一文中指出,要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避免“內卷”“躺平”。消除惡性循環之“卷”,建立良性競爭的經濟制度,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必要之舉。 有觀點認為,“市場越來越‘卷’的問題應當由市場去解決”。請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評析這一觀點。參考答案 市場上“卷”的問題是充分競爭和供過于求的必然結果。市場機制要發揮引導和調節資源配置的作用,通過淘汰落后企業和產品的方式實現供需平衡。(3分)但市場調節具有局限性,完全由市場來解決“卷”的問題會帶來資源浪費等問題,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市場來解決“卷”的問題,還要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3分)政府要積極履行經濟職能,加強宏觀調控,保障公平競爭,彌補市場缺陷,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從而更好地解決市場“卷”的問題。(4分)解析 本題屬于評析類試題,解答此類試題,應肯定題中觀點的合理性,并說明依據;同時指出題中觀點的不足,并說明理由,最后得出結論。本題知識限定是經濟與社會,可結合材料并緊扣題中觀點去組織答案。關鍵信息①:“在充分競爭的市場條件下,當商品信息足夠透明時……整個經濟社會進入惡性循環模式”→市場上“卷”的問題是市場充分競爭和供過于求的必然結果。關鍵信息②:消除惡性循環之“卷”,建立良性競爭的經濟制度,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必要之舉→市場調節具有局限性,要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關鍵信息③:“市場越來越‘卷’的問題應當由市場去解決”→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